为什么通信产业需要国际标准?
通信标准就像人类的语言,虽然世界上的语言有很多种,但我们依然能够无障碍交流,因为我懂你的语言,你懂我的语言,我们可以兼容。如果语言彼此不通,人们之间就无法交流。
通信是人类交流的一种延伸,从电话诞生之日起,就存在一个通话双方“兼容”的问题。这里的兼容不仅仅是通话人的语言,而且还包括通信信号。
1G时代,摩托罗拉和爱立信两家通信企业就是“语言不通”,因为它们彼此的通信系统互不兼容,导致无法进行电话沟通。原因就是两家通信企业各自选择了不同的频段,自然无法互通。
电磁波的频率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资源,超越了国家主权的管理范围,如果任何国家不和其他国家商量,自行占用频段,就会造成彼此频段不同,无法沟通的混乱局面。
鸡同鸭讲,只能导致各自都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自娱自乐,无法形成更大的通信网络,通信产业自然不可能走向全球化。久而久之,企业也发现了这个弊端,因为产业发育不成熟,受害的最终是自己。
于是,大家开始呼吁要统一语言,做到兼容。通信标准就此诞生了。
前面提到过,2G时代有两个主流标准,欧洲的通信巨头报团研究出一种移动通信技术标准,这就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美国推出了另一个通信标准CDMA(码分多址技术)。
通信标准虽然是技术研究范畴,但背后是国家利益的争夺。2G开始,这种激烈的竞争已经逐渐显现。
为了能够让大家都和和气气地坐在一起好好商量,就需要有一个中立的国际组织来专门组织标准制定工作。1998年12月,成立了3GPP这个机构。一开始成立3GPP是从技术角度出发,为了保障从2G网络到3G网络的平滑过渡,保证未来技术的后向兼容性,支持轻松建网及系统间的漫游和兼容性。
随着组织的发展,关于未来通信标准的制定都需要通过3GPP所有成员的确认,再通过国际电信联盟(ITU)确认后,各个国家才能按照标准要求实施。
通信标准为什么重要?因为标准就是游戏规则,制定规则的人才是最大赢家。“一流企业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就是这个道理。
一套通信技术标准,包括其中的各项专利权以及按照这个标准建设的通信设施,都需要支付专利费,这是一笔庞大的收益。因此,像华为、爱立信这些国际通信设备巨头,非常积极参与通信标准的制定,同时也具有很强的话语权。毕竟一旦标准确定之后,主导这个标准的设备生产商就能够获得最多的利益。
通俗地讲,通信标准就好比是一个全球通信公司共同写的合作章程,各个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希望加到最后的章程中。结果肯定是有的公司意见被采纳得多,有的会少一些。意见被采纳最多的公司将来收益也最多,所以大家都在争着尽可能让自己的意志多体现出来。
5G标准分为控制信道编码和数据信道编码,每个编码又有长码和短码之分,分布在三个场景: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URLLC(高可靠和低时延通信)和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
目前可供5G选择的编码方案只有3种。
● 美国高通为首主推的LDP C技术。
● 中国华为为首主推的Polar技术。
● 欧洲法国企业为首主推的Turbo。
目前,3GPP一直在组织制定eMBB的标准,后续还要推出URLLC和mMTC的标准。5G技术标准分类见表2-1。
表2-1 5G技术标准分类
(续)
2017年初,全球领先的3G技术规范机构3GPP SA WG1召开会议,完成了3GPP首个5G规范标准《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业务需求》。该规范包含了5G性能目标和基本功能的要求:5G应支持固定、移动、无线和卫星接入技术;5G应是一个可扩展的、可定制的网络,可以根据需求为多类服务及垂直市场定制(如网络分层、网络功能虚拟化等);5G应面向从低数据物联网业务及高比特率多媒体业务提供高的资源利用效率;能源效率和电池的功率优化;5G应为第三方ISP以及ICP开放能力,比如能够让它们管理网片切片,并在移动通信运营商的业务托管环境中部署各种应用;5G应能支持通过中继UE(用户终端)把远端UE连接至5G网络,并应能保持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的连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