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

父母的心中都住着一个完美的小孩。很多父母都觉得自己的孩子还不够好,还可以更好。正是因为我们有这样的心念,我们忘记了要看见孩子本来的样子,而是执着于自己对完美小孩的期待。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有创伤的人,他们很努力,他们在外人看来足够优秀,但他们却不快乐。因为在他们自己的评价体系里,他们觉得自己还不够好,他们觉得自己还可以更好。他们这样的心念是从哪里来的?是从父母那里来的。

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父母永远觉得他不够好,他就永远觉得自己没有达标,他还要继续努力,那么这个孩子的生命一定常常是和失落、沮丧相伴的。因为他从父母那里感受到“我不好”“我还不够好”“我还可以更好”。他不能够在那个当下来感受自己已经足够好了,他会把注意力一直放在“我如何做才能更好”“我该如何做才能让别人觉得我更好、更完美”上面。

在今天,大家都觉得社会竞争压力很大,父母都在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却想说:“爱孩子,就请你接纳他本来的样子。”任何一种比较,任何一种想让他成为你想象中完美小孩的念头,都会给你自己和孩子带来或多或少的伤害。因为他无暇看到他生命本来的美好,无暇感受他生命本来的独一无二,无暇去体味生命成长带给他的喜悦。他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妈妈觉得我不够好”“我不是爸爸要的那个样子”“别人怎么看我”上面。这样的心念会让这个孩子没有办法接纳自己,在他的身体里经常有两个人在打架:他一面觉得自己已经很好很努力了,一面又觉得自己没有满足父母的期待、自己不够好。长此以往,他会陷入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他的生命会因此失去原有的光华。

我们到底要一个怎样的孩子?我们到底要让孩子在怎样的家庭环境里长大?这是做父母的都需要去思考的问题。当一个孩子降生到我们家庭里的时候,他本身就是圆满自足的。我们太想让孩子变成我们心里的那个完美小孩,于是我们担忧,开始比较,开始焦虑,开始指责。我们以为这样会让孩子更好,但其实我们正在一步步把孩子推向一个无助的深渊。

孩子的到来不是要完成我们对于完美小孩的期待,他就是来经历他自己的成长过程,他可能性子慢一点,他可能柔弱一些,他可能不那么机灵,他可能有点内向,但是那又怎么样?父母越是能够无条件地爱这个孩子、接纳他本来的样子,孩子才会更有意愿让自己变得更好、更优秀。 如果你希望孩子满足你的期待,那么你的方法一定不是拿他和别的孩子比较,而是先接纳和爱他现在的样子。当你真正开始接纳他现在的样子的时候,那个改变才会发生。因为只有孩子觉得自己足够安全时,他才会启动自己内在的动力。 你越是抗拒他,越是指责他,越是觉得他不够好,他越是持续地让你看到他的不好,因为他没有改变的动力。

如果孩子在父母那里得到的信息是“爸爸妈妈是无条件地爱我的,无论我是什么样他们都是爱我的”,他内在就有巨大的安全感。他凭借着这样一份巨大的安全感,会所向披靡,会勇敢地做他自己。当我们让一个孩子在内在跟自己打架的时候,在挣扎“我到底做我自己还是做妈妈喜欢的那个孩子”的时候,其实对孩子来讲是残酷的。因为他一直都要在这两个选项中间做一个选择。比如说,孩子想听火柴点着时的声音,而妈妈说那是危险的,不可以去动。下雨了孩子想穿着雨鞋去蹚水的时候,妈妈说不可以,那样会感冒的。孩子拿着自己喜欢的零食,不愿意分享给别人的时候,妈妈说不可以太自私,要大方一点。这些时候,孩子一直都处于一个纠结的状态,他一直跟自己内在的需求打架,他每次遇到这样的问题都要问,哪个是我想要的?哪个是妈妈想要的?时间久了以后孩子的内在就无法合一了,他的身体和他的心就慢慢地分离了。现在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身心灵成长的课程,导师们总是在告诉每一个人:无论你是怎样的你都要学会接纳你自己。话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却太难了,从小到大我们已经被比较习惯了,我们的生活里充满了比较。

我们在这样一个系统里待久了,就忘记了接纳自己,尤其是接纳自己的不足。它就像事物的两面,你有好的一面,一定也有不好的一面。当我们能够正视我们好的部分,也要能够接纳我们不好的部分,对自己的接纳才是身心合一的状态。作为父母,我们要先学习接纳自己,然后才能接纳我们的孩子。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意味着我们把生命的力量交还给孩子自己,那么,孩子终将强大。 OKDiwBf+df/b973xzgygffWv8U//oFnlFNi7lhldPdrPfC6Cu9IHKnySjcpU7Rq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