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他说话,他凭什么爱理不理的,好生气啊!”
“所有的人他都叫上一起去吃饭了,唯独没叫我,你说我能不生气吗?”
“我不是故意和他闹别扭,而是我已经告诉过他好多次了,他还是没有记住!”
有时候我们的负面情绪,是因他人而来。别人对自己的话视若无睹,让我们很挫败;明明知道自己很难过却没有人来关心,这让我们很伤心;别人忽视我们的意见,让我们觉得自己不被需要。因为其他人的不重视,我们对自己产生出疑惑,甚至一度怀疑自己的价值,不受控制地感到困惑、迷茫。
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因为太过于关注别人,而迷失了自己,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而忽略了对情绪的关照。
那么我们如何做才能摆脱这种情绪的纠缠呢?
对于是否“关心”这个问题,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可能A会认为,重视一个人,关心一个人就要随时关心他的情绪,关心他的健康状况,经常与他聊天,和他诉说心中苦闷,互相宽慰等等。但B可能就认为,记住他说的话,时常关心他,给他最好的,这样就够了。当A拿着自己的标准去评判B时,就会认为B根本不关心他,B冷淡、木讷,从不问自己是不是想要什么,也不经常和自己聊天。但若仔细想想,A这样评判B公平吗?A这样是选择性地忽略了B对他的重视,B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A的关心和重视,再换个角度来说,A也没有真正重视B的所思所想。两个人相互之间猜忌纠葛,都充满了疑虑的小情绪。
所以,不要急于断定一个人对你是不是不够重视。首先问问他对一个人好的标准是什么,再说出你的标准,两个人沟通一下,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了。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虽然我们有父母、老师、朋友、同事的陪伴,但即使是这些亲密关系,也不能要求对方完全向自己打开心扉。一味强调他人没有对自己保持足够的重视,固执地认为对方没有给自己足够的关爱,更由这种不满上升为对这层关系的不满,会影响自己正常的人际关系。
对于每个独立的个人而言,都需要一些不被人打扰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内,可以随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有时间和空间去放松自己。但强行进入他人的空间,要求他人对自己保持持续性的关注,会打扰到他人的生活。这样咄咄逼人的做法,不仅不会维护亲密关系,还会造成对方的情绪困扰,造成双方的矛盾,更不利于相互间的情绪表达。
想要和对方建立和谐健康的亲密关系,就要在日常的交流交往中,保持适度的距离,不过分要求对方对自己的关注,要保持相互的独立人格,正所谓“距离产生美”。
小李是一个很内向的人,非常不善于表达自己,也不善于和人沟通,每天都面无表情,即使你和他打招呼,他也只是点一下头,连笑容都不会出现一次。有人试图和他亲近,他也一脸惶恐地拒绝。其实小李只是不知道该怎样面对别人的善意,并无恶意。渐渐地有他在的场合都变得尴尬,同事们开始视他为空气,忽略他的存在。小李看到同事们这样对他,更加烦躁,这下无表情的脸上经常出现愤怒的神色了。同事们还是不敢惹他,小李就这样被边缘化了。
人们都喜欢那些开朗、热情的人,认为与这样的人相处比较轻松,没有人无缘无故地想去结识一位看起来就很难相处的人。人与人相处,绝大多数都是依照自己的好恶标准,面对喜欢的人,就会无比关心,无比重视,对待不喜欢的人,恨不得这个人立即在自己眼前消失。即使你想靠着独特的形象吸引大家的目光,但这样的“与众不同”反而会让其他人避而不及。
我们都渴望被重视,渴望被爱,渴望被关心,但是,不停地去追求别人对自己的爱,就真正能得到想要的重视了吗?没有得到足够多的重视,就要放弃自己,破罐破摔吗?重视是自己给自己的,自己都不重视自己,自己都不在乎自己,又怎么能得到别人的重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