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江南都市文化资源

路易斯·沃斯说:“现代人生活方式的鲜明特征是:中心城市集聚着大量人口,而次级城市围绕在它们周围。我们称之为文明的观念就是从这些中心传播出来的。” 都市往往是文明的中心,代表了一地最高的文明水准。自华夏文化中心南移以来,江南地区的都市文明不仅是该区域的文明风向标,甚至是全国的旗帜。对于都市文化而言,节日庆典、城市建筑和市民风尚是形成其风格和气质的关键所在。

时间是线性展开的,如果没有节日庆典,时间便如流水一般滔滔而来,汹涌而去,没有源头,亦没有节点。节日庆典就是时间洪流中的刻度与标记,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时间节点。它规律性地出现在日常生活之中,在日常生活的空间中加入审美的节奏与意义,使人们趋于麻木与疲惫之时可以兴奋起来与获得解放。 节日庆典本无城乡之分,由于城市经济的富庶、人口的集中、技术的先进,所以在节日庆典的规模、频率以及形式方面更为巨大、频繁和丰富,而且还富有地域特色。同样是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各地皆有,但是元宵的做法大有不同。杭州吃元宵就分为十三日与十五日两次,《江乡节物诗》中记载:“十三日上灯节,家家户户以糯米粉搓成小粉团,煮以供祖先,称为上灯圆子。十五夜,用糯米粉搓成大圆子,其中馅有切得细细的胡桃、花生、芝麻、枣子、鸡油、豆沙之类,名曰:灯圆。” 扬州则流行“上灯圆子落灯面”,《仪征岁时记》中说:“元宵者,搓糯米粉,包桂花卤于中而为团,所以象月圆也”,“十八日落灯,人家啖面,俗谓‘上灯圆子落灯面’”。 除了传统节日,很多城市还拥有许多现代节日庆典,例如上海的国际艺术节、国际旅游节等,这些都是城市靓丽的名片。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立体的诗,城市建筑承载着城市的记忆,也是城市文化内涵最直观的显现,而且也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物。以上海为例,老城厢、外滩、人民广场、陆家嘴四处的建筑见证着上海城市发展的历史。开埠前,城隍庙和豫园是上海县城的中心,也是海派文明的发源地;租界时期,外滩成为中心,万国建筑显示的是华洋之间、多种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广场成为新的政治、文化、商业中心,上海市政府、上海城市规划馆、上海大剧院和上海博物馆等建筑环绕在人民广场周围,凝聚了上海人民新的文化创造;浦东开发以后,陆家嘴的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等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标志着上海已经朝着“世界之上海”的目标前进。城市意象的构建、城市形象的塑造、城市文化的传承,都离不开城市建筑。

如果说建筑是城市文化的硬实力,那么市民风尚就是城市文化的软实力,也是城市风格、气质形成的重中之重,归根到底文化是由人来创造的。例如扬州人不论贫富贵贱,都十分喜爱花卉。大家富户一般都有花园,稍次一点的也有花房。这些花园、花房里一年四季都是繁花似锦、花木葱茏。据李斗《扬州画舫录》记载,当时扬州北郊的梅花岭、傍花村及堡城、茅山、雷塘一带皆有花院,园种户植,接架连荫。该书说道:“湖上园亭,皆有花园,为莳花之地。……养花人谓之花匠,莳养盆景,蓄短松矮杨杉柏梅柳之属。海桐黄杨虎刺,以小为最。花则月季丛菊为最。冬于暖室烘出芍药牡丹,以备正月园亭之用。” 一般市民就喜欢逛花市,新城外智禅寺就是扬州花市的起源。对于爱花的习俗,郑板桥在诗里写道:“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种花算种田。”爱花只是扬州人生活的一个侧面,戏曲、园林、声色、饮食、绘画等这些多姿多彩的身影都在城市中活跃着,从而让扬州城弥漫着一种脱俗雅致的韵味。 gjDM0HjGtXcDfRzo3gMhBFAxsih59SMLz2zfGKfKkmaJiqcY99dzQyoMjGvC3gn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