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江南饮食文化资源

“食色,性也”,江南士庶对于美食的追求,已经远远超越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境界。尤其是明代中期以后,“在明清士大夫、民众及妇女的生活中,逸乐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甚至衍生成一种新的人生观和价值体系”

以八大菜系之一的苏菜为例,它起始于秦汉时期,唐宋以后,与浙菜竞秀成为“南食”两大台柱之一,在明清时代形成流派,由淮扬菜、金陵菜、苏锡菜和徐海菜四个地方风味构成。苏菜的形成因素有很多,但值得关注的是文人儒士的参与。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乾隆三大才子”之一袁枚,他嗜爱美食,“每食于某氏而饱,必使家厨往彼灶觚,执弟子之礼”,如是40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与大家分享,他撰写了《随园食单》。这本书不仅介绍了许多具体的烹饪方法,还论述了随园主人的美食主张,例如谈到调和之道,他说:“凡一物烹成,必需辅佐。要使清者配清,浓者配浓,柔者配柔,刚者配刚,方有和合之妙。”上菜也有窍门:“上菜之法:咸者宜先,淡者宜后;浓者宜先,薄者宜后;无汤者宜先,有汤者宜后。且天下原有五味,不可以咸之一味概之。度客食饱则脾困矣,须用辛辣以振动之;虑客酒多则胃疲矣,须用酸甘以提醒之。” 以袁枚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已经将饮食提升到审美的层面,它不再是纯粹的生理需求,还代表了文化品位和素养。

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君子必须“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如果他“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那就不配称君子,像颜回那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也其乐融融的人是值得学习的楷模。但是在超越了温饱之后,饮食文化不仅不是罪恶,而且是非常宝贵的资源。据调查,我国入境游客中,有近60%的人对中国的饮食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感受饮食文化是他们选择中国游的主要目的之一。从这个角度而言,发扬饮食文化也是生产力,不可简单视为淫靡之风。 baTkpbH85TB3/XQSQok0QzxOurVwBkYI5ruTeNz98bigJ8cdABBMSwC7tgQ614F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