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八、两种典型的胜任力模型的应用:等级模型和关键行为模型

胜任力模型有两种最主流的呈现方式:一类是等级模型(bars model),用于区分某项胜任力不同等级下的关键行为;另一类是关键行为模型(key behaviors model),用于展示关键要点和行为,不区分等级。这两种典型的模型如表3-7和表3-8所示。

表3-7 等级模型:区分行为等级的胜任力

表3-8 关键行为模型:不区分行为等级的胜任力

等级模型乍一看是更完善的,我们似乎可以直接对照模型,非常直观地评定一个人的胜任力水平,行为表现属于哪个等级就做出对应等级的评分,也很量化。

但是现实情况并非如此。这类模型实践的难点在于:现实工作情景中的行为表现,不会刚好就是模型中描述的关键行为,它是一个行为故事。评分过程需要做几项工作:首先需要提取出行为事例中的关键行为,然后进行所属胜任能力维度的分类,之后才开始评分。所以在测评师的训练中,存在“观察—记录—分类—评分”四步评分训练。在这个过程中,比较要命的问题是:第一,你需要从行为事例中抽取关键行为;第二,抽取的关键行为,在胜任力模型手册中未必有;第三,你在评分时会发现,一些行为好像属于第二个等级,一些行为又属于第三个等级,如何打分难以取舍。每个关卡都有技术难点,我们还没有讨论如何收集到足够有效的行为事例的问题。

真实情况的应用是,即使有一个等级模型参考,我们在评分时还是会先提取胜任力的关键要点,判断是否具备这些胜任力。首先分析实际工作行为是否体现出这些关键要点,对应这些关键要点去收集、记录和整理对应的关键行为。胜任力水平的高低,其实遵循一定的规律,这与我们在编写等级行为时拆分等级的原则是一致的。行为更复杂、难度更高、辐射和影响范围更大,表现出预测和前瞻性,通过体系推动、影响他人推动等,属于更高级的行为,胜任力水平也相应更高。

因此,我不太推荐应用等级模型,这样容易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这也是这类模型常常在企业中应用却被批评很难落地的原因。关键行为提取和所属能力项分析,是建模技术和依据行为进行胜任力评价的关键技术难点,需要长期训练。一个顾问需要完全掌握的学习周期大致是3年,因此企业也不太可能向所有业务经理普及这项技术,最好是直接采取一些测评工具评估胜任力,降低这一技术门槛。而要对接测评工具,本质是对接胜任力维度和测评指标,是对于能力要求的内涵对接,并不需要如此复杂的行为等级描述。 Siam0YiiixCYIdn8z0lTDY7Ws6XkVG97HfIUmle4ebQcPrSxlYdVlDSoXySzhcX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