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步:用4+4方法征集与筛选

内创业项目的征集与筛选是两个相互衔接但又不同的步骤。其中,项目征集要根据内创业定位确定项目范畴,具体有四种征集方式;项目筛选则要由内外部的行业专家、技术专家和投资人形成一个团队,进行集体把关和评判,一个内创业项目通常要经历“闯四关”的考验。这就构成内创业项目征集与筛选的“4+4方法”。其中的难点是如何既保证项目的可操作性,又保留其创新性。

项目征集一般有四种方式,其中有些企业对申请内创业的员工资质有一定要求,如工作年限、工作岗位是否重要等。

方式一 :举办内创业大赛征集项目。这是一种制度化的竞选征集方式。从2014年起,广州的芬尼克兹公司模仿央视《赢在中国》,在企业内部搞创业大赛;富士通为推动内部创业,成立了专门的创业基金,针对工作3年以上递交创业计划书的员工,每半年组织一次“大赛”。举办创业大赛的好处是,营造一种“公开竞争、人人平等”的创新创业氛围。

方式二 :通过内部提案方式征集项目。这是一种企业内部自下而上、通过员工自由提案征集项目的方式。京东方的内创业就是由下面员工向上层提出项目方案,其中既包括团队申请,也包括个人提案。松下电器公司从2000年开始鼓励员工内创业,通过内部员工自由提交商业计划书的方式,一年有3次海选机会。上海汽车集团从2015年开始推进种子基金项目,采用的是网站上随时打开注册的方式,接受员工自由申请的种子项目提案。

方式三 :通过部门推荐方式征集项目。这是一种自上而下、通过公司下属各部门层层审核和推荐征集项目的方式。国内的三大电信运营商普遍采用这种方式。中国联通的“沃创客”内创业计划采用集团公司发文、各省市公司审核推荐的方式进行,“沃创客”一期总共征集内创业项目416个。

方式四 :外部创客在内创业平台上自由报名,或企业到外部去寻找好项目。这种方式在采用平台类内创业模式的组织中居多。西安光机所的中科创星孵化平台面向内部研究员和外部创客开放,随时接受入孵项目申请,内外比为20:80;大唐网络的移动互联网专业化众创空间也同时接受内外部创客的项目申请。

征集项目后要建立筛选机制,创业团队需要提交入孵申请材料,而企业一般都会成立内部专家和外部投资人构成的联合团队对创业商业计划书进行专业化评审和打分,借助社会化力量、市场化方式对项目加以评判和选择。中国联通“沃创客”一期项目路演中,就从外部找到了70多家天使投资机构参加,阵容之庞大令人侧目。有的企业要求更严格,海尔就规定,项目团队必须首先说服外部天使投资人,才有资格在企业内部上会参加评审。

不同企业对内创业项目的评审虽然各有不同,但核心都是考察项目的可行性、创新性和风险大小等。具体来说,内创业项目要“闯四关”:团队关、需求关、产品关、推广关。这四关相互接续,闯完第一关,才有可能继续闯下一关。

团队关 :重在评判员工个人是否具备创业素质,创业团队构建是否合理,因为经常碰到的问题就是拼凑团队成员或选人过于随意。很多企业对内创业项目的人员构成有具体要求,如长虹规定内创业团队人数不得超过5人,中国联通规定内创业团队的创始人等核心成员必须是联通内部人员等。另外,由于是企业内部员工创业,因此相对于社会化创业的尽职调查而言,评审机构通过内部问询、档案查阅、历史业绩等方式对内创业团队人员的了解更容易、更准确,也更全面。

需求关 :重在评判创业项目对市场需求的把握,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所发现的需求是真需求还是伪需求,二是抓住的是需求痛点还是需求痒点,三是识别需求的规模大小。只有那些抓住真需求、找到需求痛点、需求量大、有强需求特性(从而可以实现规模化发展)的创业项目,才可能继续往下走。

产品关 :重在评判创业项目的产品逻辑是否真的满足消费者需求,是否找到了合适的产品切入点,产品能否真的实现商业化。因为在创业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产品与需求之间无法衔接或出现错位,产品并不能显著提升客户的价值,产品原型实际很难在后期商业化。就像开发一个智能开关产品,消费者确实有通过手机App打开家里灯具的需求,但在产品设计上,原本只要起身按一下灯的开关就可以了,现在却需要每天起床后打开手机并解锁,然后找到App再去开关——这虽然智能,但这种创业产品显然无法通过产品关的考验,因为它没有考虑产品的使用场景。

推广关 :重在评判创业项目推向市场的方式和路径是否可行。对于移动互联网创业的to C业务,重点就是要获取流量和提升消费者体验,因此必须找到恰当的提升创业项目市场到达率、转化率和净推荐值NPS(net promoter score)的方式,因为在to C业务中,“酒香也怕巷子深”。对于to B业务,要实实在在解决问题,明确自身的解决方案,并找到精准的客户,即所谓的“精准突破”。

通过上述“四关”的考验,企业就有可能筛选到相对较好的内创业项目,从而进入孵化和培育环节;没有通过考验的创业团队成员,则会回到原工作岗位,或从企业辞职,继续原来的创业梦想。海尔内部的小微团队商业计划书要通过海创汇评审才能获得支持,这已经成为内创业评审的一种“标配”。像中国联通“沃创客”一期共申请项目416项,通过初审筛选掉314项,102项通过评审,最终只有35项进入孵化器。上汽集团的做法更有自己的特点。截至2018年6月,上海汽车集团的种子基金项目共提出660项创意项目,其中完成验收的种子项目有24项,落地转化13项。由于上汽集团的员工是利用非脱产的业余时间开展创新创业,因此没有通过评审的项目就自动取消,员工仍然回到原工作岗位。

“4+4方法”是为征集和筛选项目而服务的,之后是内创业的一个关键阶段:项目孵化培育。 cdQqGr/SXGpHtGlBU1TNWjlnefm6+3xQUL/7T0pvhvgRoV7WpB69c5+Bfs77oMO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