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人有“获得的自由”,也有“放手的自由”

当读到这里时,想必有读者想起了自己的家,觉得心里不痛快。其实这就是对“放手”本身有根深蒂固的抵触观念的表现。然而,断舍离之所以能够被大家接受,就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想要挣脱潜意识中对“放手”的抵触感的束缚。

而我们本来就拥有以下三种自由:

放手的自由

保留的自由

取舍选择的自由

在断舍离的概念刚刚出来不久,我的博客收到了一段留言:

“断舍离,说得好听,对收拾不了的,女人可不就是只扔东西嘛。浪费了多少东西!”

说老实话,这句话听着刺耳,却真的是一针见血。因为,实际情况就是这样。

那些因“做不完家务”而烦恼的人,特别是被冠以“整理不了家务的糟糕主妇”的人,她们面对乱七八糟的家,就会不自觉地一刀切——只有把“多余的东西扔掉,才能把东西过多过乱的家恢复到以前干干净净、让人神清气爽的状态”。

“收拾东西就是做家务活,女人当然就应该会收拾东西,然而自己居然连这点事情都做不好,一定是个糟糕的主妇”,很多女性要比男性更容易在不知不觉中陷入“物质轴”思维的泥潭。

但是,学习过“断舍离”后,从这种束缚中觉醒,明白了“自己拥有取舍选择的自由”,她们会立刻开始行动,着手处理过剩的杂物。

因此,我会再三地告诉今后准备努力实践“断舍离”的人:

如果你不想再吃了,

如果肚子已经吃得饱饱的,

那就应该放下碗筷,不多吃也没问题。

因为,吃不吃饭我做主。

如果你不想再穿了,

如果这件衣服已经让你厌烦了,

那就应该脱下衣服,不穿也没问题。

因为,穿不穿我做主。

可喜的是,现在的日本已经能够实现这种观念。基本上想要的东西能够满足,想处理的东西也能处理掉。但是,为什么前者顺利,后者那么困难呢?我们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理由要东西买东西,又有各种各样的借口不去放手而囤积东西。

难道是怕家人责怪?

难道是介意周围人的眼光?

以前我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准备处理不需要的杂物时,总被他们唠叨说“太可惜了”,不让我扔。那时候起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想要的东西得不到,人会难过。但是想扔的东西扔不得,会更痛苦。

再说一个听起来不太恰当的例子,在我们还是个婴儿时,想哭的时候可以尽情大哭;想吃奶的时候,可以用力吃奶;想拉屎撒尿的时候,谁也管不了。无论“获取”还是“排出”,都不存在任何阻碍。

然而,当我们长大后,被断掉爱喝的母乳,被去掉尿不湿,不得不自己控制排泄的欲望和时间。我们被放逐到“规矩世界”的条条框框之中,缩头缩脑、畏首畏尾地学会了忍耐。

孩童的世界有孩童的规矩和不自由,少男少女的世界有少男少女的规矩和不自由。已经淹没在忙碌的成人世界中,遗忘了少年时光的我们,其实在心海最深处的岩石上,依然留着童年时期的“不自由”的刻印。

也就是说,在我们的居所,堆积如山的“收拾不了”的杂物本身就是人类“物质轴”思维方式的具体表现,也是在“不能胡乱排出”“不可任性”这种潜意识下的自我约束的表现。

但是,这种不自由已经不需要了。

你自己的东西,如果你认为它对你已经没有价值了,感觉已经不适合你、不会给你带来好心情了,你完全可以自由地处理它,不必在意任何人的眼光,没有必要为东西本身留情。

“我想要这个东西”“我不需要这个东西”,无论是获得还是放手,都要做到坦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剩下的就是开始行动。

别人的东西姑且不说,至少自己的东西自己要做主。 3vsVUY/nDfQ16F9jUbFN+a6p7BgmiWJiizve/4LcT1r3Z6+VHYwSYqzbZL4zig6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