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2 情感的关系

感知与人生态度的关系

精神指导身体是我们人体的重要特征,将其扩展到人类的范畴就形成了文化。实际上,能脱离精神而存在的行为是不存在的,不过,这并非意味着精神高于行动,因为问题的执行者毕竟还是身体,精神的作用是具有指向性的,可以指导我们的身体做出行动,也可以让身体免于灾害。在人类的精神活动中,幻想和识别是预测未来的一种方式,它们能够激发人的感知,继而支配人的身体,此时,人的目标就会发生变化,尽管精神依然支配身体,但是此时身体并不完全依附于它。

人生态度对于个人的行为,不是决定性的,它还必须借助于其他方面,以达到强制的效果,才可以产生行动。新的个体心理学认为,感知和人生态度并不是矛盾的,只要确定目标,人的感知就会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一点,无论是生物学、生理学还是化学理论,都无法解释。在个体心理学领域,我们虽然关心的是心理学上的目标,但它不可能脱离生理学的基础,比如,在心理学范畴上,对于焦虑问题,我们只会关注焦虑本身而不会研究它对人的身体或神经组织的影响。

按照这一方法,我们可以发现,人之所以焦虑,并不是系于心理学家所说的压抑性欲、难产,这种解释根本说不通。比如,一个孩子始终跟母亲在一起,当母亲不在身边他难免焦躁,情绪暴躁,而此时,他之所以愤怒,是将其当成一种宣泄情绪的工具而已。

我们可以说,心理学研究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关注遗传因素是怎样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而是如何运用这些因素来实现人生目标。

扭曲的人生态度和优越感

无论是悲伤、痛苦或者焦虑,一个人的心理状态都会展现在他的生活方式上,如果有人说自己喜欢用悲伤展现自己的优越感,那这就是个悖论,因为他不可能为实现这一目标而高兴。还有,我们发现,人的情感是会发生变化和捉摸不定的,比如,一个患有焦虑症的人,在很多人面前都会焦虑,但是回家之后就放松了。事实上,对于很多神经性患者而言,他们会不自觉地避开那些自己无法控制的东西。

同样,性与爱也能说明这一点,当一个人心中有了性目标就会随之产生感情,而一旦认定这个目标就会排除其他阻碍,此时,其他性器官也会产生这种感觉,而这种感觉消失时就有可能出现性冷淡、早泄甚至是性变态等情况,而这些情况产生的原因,通常是这些人错误的人生态度和优越感,又不愿意放弃不切实际的目标,他们还伴有一些其他特征,比如被动、不愿意付出、冷漠、性格懦弱、缺乏社交兴趣等。

我遇到过一个患者,他生长在一个对品质要求非常高的家庭,他的父亲教育孩子从小要诚实,他还有个哥哥。在他刚开始上学那年,有次他的哥哥为他完成了家庭作业,他谎称是自己写的,后来他为此感到十分苦恼,这件事一直折磨他,所以,3年后,他鼓起勇气将这件事说出来了,而他的老师觉得很好笑,觉得不值一提,他的父亲也没有责备他,还表扬他很诚实,尽管如此,他并没有就此放下这件事的负累,就如头顶的阴霾始终挥散不去。

在我们看来这只是一个小小的错误,但却一直折磨着他。后来,他一直为此事感到内疚,养成了手淫的习惯,并且在学习时撒谎,一到考试,他的负罪感就加深。就这样,日复一日,他感受到了重压,且与他哥哥的差距越来越大,而越是这样,他越是想赶上哥哥,但是又做不到,就这样到了毕业。毕业后,他找到一份工作,但是他很难投入到工作中,他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到了内疚和自责上,工作也没有做好。就这样,最终,他将自己折磨进了精神病院。医生们也没有找到治疗他的方法,不过,一段时间以后,他的情况好转了,医生也让他出院,出院时,医生告诉他要经常及时来复诊。自此,他开始研究艺术。在一次考试前,他来到教堂,大声地忏悔说“我罪孽深重”,就这样,他得到了周围人的关注。又过了一段时间后,他竟然光着身体跑到一家餐厅,让人为之唏嘘。

在这一案例中,我们发现,这个人生长于对品质要求非常高的家庭,他在犯错之后,更是认识到只有产生负罪感才能感觉自己比别人更诚实,这样,他能体会到优越感。然而,可惜的是他走错了路,将过多的精力放到了这点上,而忽视了工作、学习和生活,他是个懦弱的人,害怕失败,而他的表现也都是为了逃避失败,无论是赤身裸体还是走进教堂忏悔,都是为了满足被关注的优越感。

情感可以通过身体来表达

我们内心的情感会或多或少地展现在外在上,比如某个眼神、动作或者表情等,比如,一个人突然脸色变了,很有可能是焦虑、生气、难过等,而且每个人表现内心情绪的身体语言都不一样。

人在遭遇恐惧时的表现会不同,可能会心跳加速、脸红或者颤抖等,一些人还会影响膀胱和性器官,比如出现性亢奋,正如,一些罪犯犯罪后会去妓院或者女友那里寻求性发泄。为此,不少心理学家提出,性和焦虑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过也有不同的声音,但无论如何,这些认识都是一家之谈,都是自己的论断。

人处于紧张状态下时的自主性神经系统和非自主性神经性系统会受到威胁,所以会做出在我们看来不寻常的行为,比如愤怒时会大叫、拍桌子或者强忍情绪时会咬嘴唇等。同样,我们在遇到陌生人时所表现出来的结巴、发抖、脸红等表现,也是因为紧张和焦虑,这些紧张感通过神经系统传遍全身,到达各个地方。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会发现,人的情感特征以及与之对应的生活方式,都会对人的身体产生持续的影响。假如我们经验丰富,那么,我们可以观察一个孩子的性格和生活方式来大致判断其日后成长中的一些表现。比如,勇敢的人一般会表现得自信大方、从容自若、肌肉结实,有着属于他们的表情特征。

个体心理学可用于教育

我们都知道,人的大脑的左半球是分管书写和阅读的能力的,假如这部分受了伤,大脑的其他部分会通过训练来弥补这一部分的缺陷,促使其修复这一功能。我们经常看到的中风患者,他们若想修复这一功能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此时大脑的其他部分会进行补充,让丧失的功能重新获得。所以,我们可以说,个体心理学可应用于教育。

当然,如果定位目标的方向出现偏差,人的大脑与精神就不会协作,更不会帮助其实现这一目标。跟踪研究和调查发现,那些在幼时不善与人合作的孩子,在成年之后,在理解能力上都会有所欠缺;同样,成年后的一些行为也能帮助我们大致推断出其童年生活认知以及其心理症结,最终帮助其克服心理问题。 ESU0I6IBkSrYO4eK8LaGkNKuxJn39jR2W6jh/cefPIHrQt7qbnLdymYxV62JMG8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