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1.人的行为是受到刺激的反应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

夜幕降临,当灯光照射在人的脸上时,人的瞳孔会发生收缩反应;一旦灯光消失,瞳孔又会重新放大。在安静的房间里,如果突然有东西掉落在地上发出巨大的声响,屋里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惊吓,并会左顾右盼,试图了解发生了什么。当房间里有难闻的气味袭来时,屋里的人都会捂住鼻子往外跑,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当室内的温度升高,房间里的人就会冒汗,并把外衣脱掉。若是温度突然降低,房间里的人又会发抖,依靠拥抱来取暖。

人的体内也有许多部位会因刺激而产生作用:长时间没有进食,胃部的肌肉会出现规律的收缩,一旦被食物填满,这种收缩就会停止。人体的肌肉除了受到血液的刺激,还会受制于自身的张力:张力的大小和肌肉与躯体的活力呈正比关系。

作为有机体,动物和人类会不断受到外界环境客体、身体内部组织变化带来的刺激。只不过,我们身体内部组织的影响力,并不会因为无法亲眼看到而比外部客体造成的影响更神秘,两者之间没有太大的不同。

人体除了感觉器官以外,还包括整个肌肉系统,如横纹肌、非横纹肌。在人类的行为方面,它们的作用不容小觑,既是反应器管,也是感觉器官。人类大部分的反应,都是在横纹肌和内脏组织的变化所引起的刺激上产生的。

关注人类成长过程的行为会发现,虽然有很多刺激都可能让新生儿产生反应,但也有不少刺激对他们是无效的。比如,把蜡笔画或是贝多芬的交响乐普拿给新生儿看,他们不会作出任何反应。接下来,我会跟大家一起探讨:在通常情况下,哪些刺激不会引起反应,哪些刺激可以引起反应?对于那些能够引起反应的刺激,我们将其称之为“条件反射”。

人的一生中,时时刻刻都在感受内在或外在的刺激,一旦有机体受到刺激就会产生反应,并采取相应的行动。这些反应可能会很强烈,能够用肉眼观察到,如手臂、大腿、躯干的运动;也可能很微弱,如呼吸的变化、血压的升降,必须借助相关的仪器才能检测到。

在多数情况下,为了与刺激所带来的反应相适应,有机体会本能地作出反应,如用运动的方式改变自身的生理状态,抵消刺激的作用。这样说可能比较晦涩,我们不妨举一些例子。

当人觉得腹内空空时,胃部的肌肉会产生收缩,让我们感觉不舒服,迫不及待地去寻找吃的。此时,我们惊喜地发现冰箱里还有剩余的面包和奶酪,就会大快朵颐。吃饱之后,胃部肌肉的收缩停止了,就算大街上摆放着各种各样吸引人眼球的美食,我们也不会再想吃东西。寒风凛冽的冬日,走在大街上的我们被冻得瑟瑟发抖,就会不自觉地加快脚步,或是找一个能够遮风取暖的地方休息片刻。当我们醉酒之后,脾胃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会迫使我们把酒吐出去。

上述这些现象,都是有机体为了与刺激相适应、免受伤害而作出的本能反应。

行为心理学如此看重刺激—反应,并进行深入的研究,让一些心理学家们产生了不满。他们认为:行为心理学家的兴趣是记录肌肉的反应,并进行观察和总结,但这些对于心理学的研究没有实际意义。

在此,我想声明一点:行为心理学家关注的重点是整个人类的行为,而不仅仅是肌肉反应。在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分析时,行为心理学家会观察一个人完成工作时的状态。他们对反应的研究无非是想明晰地告诉人们:一个人此时此刻正在做什么,以及他这么做的原因。那些把行为心理学单纯视为研究肌肉反应的心理学家,才是真正曲解了行为心理学,这实在令人难忍。 tEj3iXmiaOp5SnfBUR1byblrtITkYwttc381G5z6Z/RPDV8lZi8rYVqNij//4Lx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