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3.好习惯人人都能养成吗

为了让习惯形成的整个过程呈现得更加清晰,我们还以前一小节中的那个孩子为例。他的良好操作习惯已经培养出来,现在我们要给他设置一个棘手的问题:在他面前放一个问题箱,让他知道里面有很多糖果,如果他能打开这个箱子,里面的糖果就是他的了。

这项任务对于这个孩子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他必须要拥有某些技能,才能够打开这个问题箱,比如他得学会操纵一个小型木制开关。依靠他过去的习惯,肯定是做不到的,而天生的习得反应和非习得反应也无法为他提供帮助。

那么,他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之前的组织就要派上用场了。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如果他用过去控制玩具的组织来尝试,他很快就要面对下列问题:第一,拿起箱子; 第二,把箱子狠狠地摔在地上;第三,拖着箱子转圈圈;第四,用脚使劲地踩箱子;第五,用拳头捶打箱子。

从这些活动中,我们会发现,他完全是在用对待简单问题的各种习得的行为来处理这个棘手的难题。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他把自己之前获得的组织和所有学会的技能都拿了出来。

我们不妨借助数字来说明这个问题:假如他拥有的习得和非习得的独立反应有50个,而他为了打开箱子,几乎把这些反应都用上了,花费了20分钟的时间。当他最终打开了箱子,我们奖励了他一些糖果,然后又把箱子关上,再让他重新打开。这一次, 他没有费多大劲就把箱子打开了。第三次,他打开箱子所用的活动次数更少了。反复了10次之后,他只用了2分钟就打开了那个箱子,整个过程把没有用的活动全都省略掉了。

将这个孩子第一次打开箱子到第十次打开箱子的活动次数与时间进行对比,我们会发现很多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为什么时间会一次比一次少呢?为何在整个过程中,那些在解决问题中不需要的活动也会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呢?对于这个问题,我想用“频率”和“最近基础”来回答。我们为这个孩子的每一个独立活动指派一个数字,将最后按下木制开关的活动指定为50。

在这个孩子第一次尝试打开箱子的过程中,这50项活动是按照随机次序显示的,需要说明的是,有些活动是会重复出现的。

第 一 次 尝 试 的 次 序 :

47,21,3,7,14,16,19,36,28,2,……,50

第 二 次 尝 试 的 次 序 :

18,6,9,16,47,19,23,27,……,50

第 三 次 尝 试 的 次 序 :

17,11,29,66,71,18,……,50

……

第九次尝试的次序: 14,19,……,50

第十次尝试,获得成功:50

通过这组实验数字,我们可以看出,50在整个系列中出现得越来越靠前,且在一次次的尝试后,其他活动出现的概率逐渐减小,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呢?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整个系列中,在每一次的尝试中,50这个反应始终存在,且自始至终都没有被舍弃。这就说明,一个人用标记数字为50 的这个活动,来解决实验中系列所安排的环境,在整个系列中它就是解决问题的途径,即孩子用这个方法得到了糖果。所以,在打开箱子的过程中,50这个活动比其他49个活动出现的频率更高。

在前面的尝试中,最终的反应是50这个活动,所以我们相信, 这个活动在下一次成功的尝试中依然会出现,这就是我要说的“最近的因素”。不过,有一些学者并不同意用“最近的因素”来解释习惯形成的这一问题, 乔治·皮博迪学院的约瑟夫·彼得森教授和贝尔特朗·罗素教授认为,我们习惯的形成依赖于心地善良的仙女;桑代克认为,在形成习惯的过程中,成功的活动令人兴奋,失败的活动令人沮丧,所以人们才放弃了无用的活动,只保留了利于成功的活动。

这是一个重要的领域,但是很可惜,至今还没有谁在这个问题上认真地做一次实验。只有少数的心理学家对它感兴趣,绝大多数心理学家甚至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

我在对这个问题作出解释时,还不敢肯定它是否能够得到解决。我认为,还应当有更简单的方法来解释如何看待习惯形成的整个过程。自从条件反射的假设被引入到心理学领域后,简化了很多问题,我也开始思考从另外一个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 g6MA4YIDGZi/P3zQc71oWlLqST34Xxdyugqz5SCisdiR8AV5KfxMT6gAVWPX/7B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