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2.操作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本能

人类的基本习惯,到底是怎样养成的呢?要了解这个问题,还需要从幼儿入手来研究。

以一个哺乳期的婴儿为例,我们让他在三个月的时候看到奶瓶这个东西,并且让奶瓶离他很近,近到触手可及。这时,我们会发现,他开始慢慢移动自己的身体,四肢也变得兴奋起来,眼睛紧紧地盯着奶瓶,嘴巴不停地发出叫喊声。但是,他并没有伸手去拿奶瓶。每次实验结束后,我们都会把奶瓶递给他。

第二天,我们把前一天的过程又重复了一遍,发现这个婴儿的身体运动比前一天要明显,他的手臂活动的幅度变大了,躯体、腿和脚的活动范围变小了。和身体的其他部分相比,手和手臂拿到奶瓶的机会更大。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人类习惯用手,而不用躯干、腿或脚去操纵物品。如果婴儿没有了手臂,或是先天性缺失手臂,他就会用脚来形成这个习惯。

为了让我们的观点更有说服力,我们在实验中不仅用了奶瓶,还用了一些食物,比如放一块糖在婴儿能够得着的地方。这时,他会伸出小手,把糖果放进自己的嘴里。这个实验一共持续了30天,每天重复10~12次这样的实验。30天后,这个孩子已经养成了靠近一个小物体并将其放进嘴里的习惯。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对奶瓶和糖果是有条件的视觉反应,它的前提条件是,这个孩子的喂养方式必须一直是奶瓶,且这个实验也只能在经过多次训练的婴儿身上才有效果。如果想让婴儿拿起跟食物无关的东西,实验时间就要延长,直到他对这个刺激产生反应。有一个事实我们必须要重视:奶瓶这一刺激引发了婴儿更复杂、更多样的活动反应,一开始他只是移动身体,后来发展到手、手指、手臂的活动。这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婴儿的反应不是固定不变的,是经过重组的。

当婴儿的手、手指和手臂的活动日渐灵活时,与手无关的活动就不见了。换句话说,当手、手指和手臂达到理想的活动状态时,在这个过程中,就不会再出现与其不相干的活动。所有婴儿最基本的动作习惯就是伸手抓东西,当他们形成了这一活动习惯后,其动作很快就会变得复杂起来。他不但会用手拿东西,还能扔东西;不但能抓取眼前的东西,还能抓取身体两侧的东西;之后,他学会翻转和推动物体。这些复杂的动作习惯,与其拿东西这一操作习惯密切相关。所以,我想告诉大家: 如果有人认为操作习惯是一种本能,那他应当通过这个实验审视自己的观点,那真的不是与生俱来的。

婴儿在学会操作物体之后,就开始学会操作自己的身体部位。事实上,身体任何部位的活动,差不多都能引起身体中一块肌肉的顺应,包括内脏,所以说,操纵的习惯不仅是手、手指和手臂的活动。我们所说的整体反应就是指这个,即身体各部位的“完美整合”。手、手臂、肩膀、腿、脚等的肢体活动,呼吸和血液循环等活动的进行,都是遵循某种秩序的。每一个动作的发生,在时间的安排上都很精准,且在完成皮肤的每一个细微动作之前,必须合理分配各组的肌肉综合能量。

抓取物体和操纵物体是人类拥有的基本习惯,当婴儿养成了这种习惯,就意味着他开始把握世界了。人类一开始用泥土制造工具,现在用钢材制造工具;一开始用树木建造独木桥,现在用钢筋混凝土建造跨海大桥等,这些进步都是人类动作习惯发展的有力证明。 bML5YjAdhw4VswpXx//X8pSTVLOHiHN81+GD6mx4TVtRX3+mUnjeZYV9Xgiu58M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