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9.认识反应的两种不同分类

依照惯常的理解,反应可分为外部反应和内部反应两种。在行为心理学中,这两种反应又被称为外显反应和内隐反应。

所谓外显反应,就是我们平日里经常会看到的那些行为:一个人正在踢球,或是坐在餐厅里跟人聊天,或者开车在路上行驶等等,这些行为用肉眼就能观察到,无须借助仪器。

所谓内隐反应,就是那些只出现在体内的肌肉和腺体系统中的反应,肉眼是看不到的,也不能透过行为表现出什么。比如,一个饿着肚子的人在餐厅门口,不时地瞟一眼餐桌上的美食。外人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个无业游民,也可能在等人。可相关的科学测量仪却显示,他的唾液腺正在分泌口水,且胃部正在进行有规律的收缩,由于内分泌腺的分泌物进入了血液,因而此人的血压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外显反应和内隐反应,本质上是一样的,唯一的差别就在于是否能用肉眼观察到。

反应还有另外的一种分类,即习得性反应和非习得性反应。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对刺激作出反应的范围在不断延伸。

习得性反应,是指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复杂习惯,以及相应场景下的条件反射。虽然我们在生活中的大多数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但其中依然有不少行为是天生就会的,比如瞳孔会因为光源的远近而进行收放运动,热的时候会出汗,还有一些时刻都在运动的功能,如心跳和呼吸等,它们都是与生俱来的。

上述关于刺激和反应的论述,有助于我们整理心理学领域研究的课题。在实验过程中,行为心理学通过制造刺激来观察人的反应,终极目的是以某种刺激为依据,预测人的行为,或是根据人的行为来反推引发该反应的刺激。 UA56d8dHiSPstT+gj93yxLRwBG8vv6+5htnWrmGmsiQW2LpJmXd8B8TpdMCN5ysm



10.传统哲学与社会科学的未来走向

在行为心理学的根基尚不稳固时,几乎每天都要面对这样的疑问:既然传统心理学没有办法明证“心灵”“意识”等术语,又没有办法从其他角度找出它们客观存在的依据,那么,现在围绕这些术语建立起来的庞大的哲学体系,以及社会科学体系,有什么前途吗?

毋庸置疑,当行为心理学处在没有完整建立起自己的理论模型、立论过于新颖、立足尚未稳固的环境下时,虽然敢于发问,却不敢给出答复。这个问题实在太复杂、太严肃了,不能掉以轻心。为了不让行为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因为这个问题而停滞, 我们也曾经多次告诫自己:“现阶段,我们不能让这个问题困扰自己,一定要摆脱这个问题。”我们回避的时间已经很长了,现如今,行为心理学的根基已经很牢固,影响也很深远。在此,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一扇全新的大门已经打开,过去那些围绕心灵、意识建立起来的哲学、社会科学将何去何从的疑惑,已经不会再继续困扰我们,我们也会对此给出越来越合理的解释。

现在,行为心理学可以大胆地向传统心理学家示威:“请把你们的可靠方法、合理主题展示出来,请让我们看到一个围绕你们建立起来的、可以真正促进学生思想发展的哲学和社会科学。”

在过去的十年里,心理科学的发展趋势令人欣慰,它不再和心理学泾渭分明。曾经的心灵概念的科学,也开始有了全新的发展局面。在这里,我通过下面的表格来展示一下它们的走向:

上述诸多的讨论和例子都证明,心理学、哲学、社会领域的核心论题正在逐渐变成行为心理学的公式。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会继续证明,行为心理学才是解决所有心理学问题的直接途径的观点。 joOlz1Pba1GtTz/bP3G8rejX9j/AKO7w/MuLZr3BRyHa8b0j0pi5mggGCIzLVKAS



第2章

习惯的力量:最本能最真实的行为心理学

即便你知道了有关习惯形成的一切现存数据,你仍然无法构成习惯形成的公认理论。

——约翰·华生

这一章,我要跟大家讨论人类的动作与习惯。前面我们讲过,人类在婴儿时期处于非习得的活动中,无法抵御外来的侵犯。我们可以做一个比较:1 岁孩子的行为和 1 岁猴子的行为,有什么区别?

人类的初期是很脆弱的,可即便如此,人类最终却会成长为动物界中最独特的物种。到底是什么让人类获得这种奇特的力量呢?归纳起来无非是:内脏或情绪习惯的数目、灵敏性和准确性;咽部和言语习惯的数目、复杂性和完善性;动作习惯的数目和完善性。

我希望大家能跟我一样,保持一份好奇心,去探究我们的身体所具备的能力。接下来,就跟我一起去认识“动作”这个词汇所蕴含的躯干、手、腿、手臂等结构组织以及习性而赋予的神奇力量。 joOlz1Pba1GtTz/bP3G8rejX9j/AKO7w/MuLZr3BRyHa8b0j0pi5mggGCIzLVKA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