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是黄帝的七世孙、颛顼的五世孙,被后世尊称为“大禹”,也称“帝禹”。公元前2029年至公元前1978年,大禹担任夏后氏首领、夏朝的第一任君王。据说,禹之所以能够登上帝位,是因为治黄河水患有功才受舜禅让。因为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所以后人也称禹为“夏禹”。
《史记·夏本纪》:“帝舜荐禹於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於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尧担任首领期间,水灾肆虐,不仅淹没了平原上的很多庄稼,而且还把老百姓居住的房子也毁了。无奈之下,老百姓不得不搬到高处居住,但是却受到山里的毒蛇猛兽的侵扰,导致生活艰难。为了使百姓能够再次回到平原生活,尧召集大家一起商量治水的事情。大家都举荐鲧担当治水的重任。
然而,尧却不太信任鲧的能力,即便如此,大家依然众口一词地说:“此时此刻,除了鲧,没有更合适的人选,先让他试一试再说吧!”
鲧的治水之道就是用土挡水,造大堤堵水,结果,因为只堵不疏,水灾反而越来越严重,水越涨越高,最终把鲧辛辛苦苦造的堤坝冲垮了。自此,水灾更加肆虐了。就这样,虽然鲧用了整整九年的时间来治水,但是却事与愿违。
后来,舜接替尧当了首领,让鲧的儿子禹接替鲧继续治水。禹治水的方法与鲧截然不同,他知道水患不能堵,而应该疏通。于是,他改变了鲧的做法,每天带领人们开山疏通河道、挖水渠排水,因为他想把肆虐的洪水引到无边无际的大海中。禹的这个办法效果显著,不久,各地的洪水就退下去了。
治水期间,大禹每天都和老百姓同甘共苦,虽然新婚不久,但是勤于治水的大禹却从未回家看望过妻子。甚至,他在治水期间曾经多次经过自己的家门,也都没有进去看一眼。此后,他的妻子涂山氏生下了儿子启。有一次,大禹从自己家门前经过,听见新生的儿子正在哭,但却依然下狠心没有看一眼儿子就走了。就这样,经过十三年的努力,大禹终于带领百姓成功地把洪水引到了大海中。水患消除了,大家又能在平原地带安居乐业了。
在原始社会,人们对于大自然总是怀着敬畏之心,对于大自然的各种神奇现象也都不够了解,因为各种自然灾害,人们总是遭受生活的困苦,无法正常地生活。大禹治理了洪水,不仅还给了百姓一个安居乐业的生活,也使国家的农业生产得以更好地发展。更重要的是,禹改变了人们对于洪水无法整治的观念,使人们意识到,只要方法得当,即使是具有神奇力量的大自然,也是可以驯服的。同时,大禹还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形态,创造了“国家”这种新型的社会政治形态,完成了国家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