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卫国国君的后裔。在河西之战中,商鞅功劳显著,获封于商十五邑,号为商君,所以人们称之为商鞅。商鞅主张变法和改革,在他的各种措施下,秦国繁荣富强。历史上,将商鞅的变法和改革称为变法。公元前338年,因为公子虔等的告发,被诬陷造反的商鞅没有逃脱,在黾池被杀死了。
疑行无成,疑事无功。——《商君书·更法》
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商君书·赏刑》
怯于邑斗,而勇于寇战。——《商君书·战法》
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担任宰相。他主张变法与改革,并且起草了一个改革法令呈给国王秦孝公查阅。秦孝公看后,表示同意。因此,秦孝公让商鞅昭告天下,命令全国的百姓都必须依照新法办事。
商鞅担心老百姓不遵守新法,为了在百姓之间树立威信,他派人在城南门竖起了一根很粗的木头,并且在旁边的城墙上张贴了一张告示:“如果有人把这根木头扛到城北门,就可以获得十两金子作为奖赏。”
看到这个告示之后,人们全都议论纷纷,猜测不已。有的人说:“扛根木头就能得十两金子,这肯定是左庶长(商鞅)在拿咱们寻开心呢。”有的人说:“这根木头虽然很重,但是扛到城北门还是完全可以的。根本用不着付出十两金子的赏钱。这十有八九是骗人的!”总而言之,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个告示根本不值得相信,然而,人们又都想看看有没有人会上当,因此,他们虽然疑心重重,却都围在城南的木头那里观看。
听说人群中全都是看热闹的人,根本没有人去扛木头。商鞅就把赏金增加到了五倍之多,并且当众宣布:“如果有人能够把这根木头扛到城北门去,那么,就可以获得五十两金子的赏钱。”
殊不知,赏金越高,围观的人们就越怀疑。正在人们众说纷纭的时候,一个人从人群中站了出来。他打量了那根木头片刻,说:“我扛吧!”说完,他扛起木头来就走。
见此情形,围观的人们为那个人闪开了一条道儿,并且全都不约而同地跟着那个人,想看他最终发现自己上当受骗的懊恼的样子。
看到终于有人把木头扛来了,商鞅便对扛木头的人说:“你完成了朝廷下达的任务,理应得到奖赏。”因此,商鞅当场让下属取来五十两黄金赏给了那个扛木头的人。
那些围观的人看到扛木头的人果真得到了五十两黄金,不由得瞠目结舌。此时,他们懊悔不已,纷纷责问自己刚才为什么没有相信告示去扛那根木头到城北门。
很快,这件事在全国都传遍了。老百姓们都说:“左庶长一言九鼎,言必出,行必果。此后,如果左庶长再发布命令,咱们一定要坚决照办。”
一个人,要想做大事,就一定要树立自己的威信。为了使自己的变法与改革能够顺利推行下去,商鞅首先在公众面前为自己树立威信,使老百姓相信自己是一言九鼎、一诺千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