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上篇参考书

书影

1. 《希罗多德历史——希腊波斯战争史》 (上下册)
王以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2001年第8次印刷)

此书是记阿契美尼德王朝最初四王的历史,时间跨度仅71年 (前550—前479年) ,主体是波斯史,而非希腊史。全书九卷,第一卷讲居鲁士二世,第二卷讲冈比西斯二世,第三至第六卷讲大流士一世,第七至第九卷讲薛西斯一世。通常说的“希波战争” (前500—前479年) 其实只是大流士一世和薛西斯一世时的历史事件,希罗多德叫“波斯战争”。过去,研究阿契美尼德王朝早期,文献史料主要靠此书,伊朗本身反倒没什么记载。

作者希罗多德 (前484—前430/420年) 是薛西斯一世 (前486—前465年在位) 和阿尔塔薛西斯一世 (前465—前424年在位) 时人。他生于哈利卡纳苏斯 (Halicanassus) ,即今土耳其的博德鲁姆 (Bordrum) ,最初是希腊裔的波斯公民,早年游历波斯帝国的西部行省,晚年到雅典,最后移居雅典在意大利的殖民城邦图里伊 (Thurii) ,但他从未翻越扎格罗斯山,到达波斯帝国的腹地。其书正好写于希波战争之后不久,记述非常及时,内容非常详尽。西塞罗称他为“史学之祖”,相当我国的“太史公”。

译者王以铸是老一代翻译家。王本初版于1959年,此为1978年修订版。书题中的“希罗多德”是作者,“历史”是书名,“希腊波斯战争史”是译者补加的副题。读者看了这个副题,可能会把大流士一世和薛西斯一世时的希波战争当该书主题,而把居鲁士二世和冈比西斯二世时的史事当这一战争的序幕。其实并非如此。

据译者说明,此书是以修德 (C. Hude) 本为底本,参考施泰因 (H. Stein) 编订本、豪乌 (W. W. How) 、威尔斯 (J. Wells) 注释本和若干选本的注释,以及塞威林·汉梅尔 (Seweryn Hammer) 的波兰文译本,青木岩的日文译本,乔治·劳林逊 (George Rawlinson) 、亨利·凯里 (Henry Cary) 和顾德雷 (A. D. Godley) 的英文译本。

译者说,“我介绍此书的目的是给对历史、文学有兴趣的广大读者提供一部值得一读的世界古典名著,不是供专家研究之用,故在注释方面力避烦琐,而以简要为原则,凡牵涉考证、研究性质的注释均不收”,故注释极为简略。

2. [古希腊]希罗多德《历史》 (上下册)
徐松岩译注,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年。

这是新世纪的又一种译本,先有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后有此版。旧版译后记说译者除参考《劳易卜古典丛书》希腊文版以外,还参考了两种英译本 (乔治·罗林森本和A. D. 哥德利本) 、两种注释本 (W. W. 豪和J. 威尔斯本及罗译本注) 和两种辞书 (《牛津古典辞书》《古典神话辞典》) 。《劳易卜古典丛书》希腊文版即哥译本的希腊文底本。豪,王本作“豪乌”。新版中译本序增加第五节“关于《历史》的抄本、校勘本、注释本和译本” (郭涛博士撰) ,列有希腊文校勘本三种 (修德校勘的OCT本、勒格朗校勘的比代本、罗森校勘的托依布纳本) 、常见注释本两种 (W. W. 豪和J. 威尔斯本、奥斯文·穆瑞本) 和常见英译本四种 (乔治·罗林森本、A. D. 哥德利本、罗宾·沃特菲尔德本和安德烈·帕维斯本) ;新版译后记说,“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主要参考了两种希腊文本,以及‘罗译本’‘哥译本’和新近出版的《地标希罗多德》英译本” (802页) 。“两种希腊文本”,疑指修德本和《劳易卜古典丛书》所收哥译本的希腊文。罗林森,王本作劳林逊。哥德利,王本作顾德雷。《地标希罗多德》英译本即帕维斯本。这个新译本附有大量考据性注释, 极便参考。

译者徐松岩,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和古典文明研究所所长。

3. [古希腊]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上下册)
谢德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年(2016年第13次印刷)

波斯打希腊并不成功,反而促进了希腊各国的联合。波斯放弃武力征服,希腊各国反而陷入内讧。阿尔塔薛西斯一世,用金钱收买和武力威胁两手,拉一派,打一排,反而比较成功。伯罗奔尼撒战争是雅典、斯巴达窝里斗,真正占便宜,反而是波斯。

此书记伯罗奔尼撒战争,叙事始于公元前445年,止于公元前411年,与通常所说该战争的起止时间 (前431—前404年) 不尽相同。这段时间约相当阿尔塔薛西斯一世 (前465—前424年在位) 、薛西斯二世 (前424年在位) 、塞西迪亚努斯 (前424—前423年在位) 和大流士二世 (前423—前405年在位) 时。书中不仅提到薛西斯一世、阿尔塔薛西斯一世和大流士二世,也提到早于这一战争的居鲁士二世、冈比西斯二世、大流士一世。

作者修昔底德 (前460—前400年) ,名气仅次于希罗多德。希罗多德的《历史》不仅是波斯史,也是当时的世界史,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只是希腊史,两者的关系有点像我国的“班马异同”。

译者谢德风是老一代翻译家。这一译本是据《企鹅古典丛书》的Rex Warner英译本 (伦敦:企鹅出版公司,1956年) ,并参考了Richard Crawley、Charles Forster Smith和Benjamin Jowett的英译本。

4. [古希腊]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上下册)
徐松岩译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

译本所据原书:Thucydides , History of the Peloponnesian War , trans. by Richard Crawley, Longmsns, Green, & CO., 1874。此书章节划分与前书不尽相同,注释比较详细。

5. [古希腊]色诺芬《长征记》,
崔金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2015年第5次印刷)

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很多希腊军人失业,类似日本浪人,受雇于波斯。大流士二世去世后,阿尔塔薛西斯二世继位,小居鲁士招募希腊雇佣军,起兵谋反。小居鲁士战死,希腊雇佣军在波斯大军围追堵截下,备尝艰辛,返回希腊。其进军路线和突围路线,对研究亚历山大东征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色诺芬 (约前430—前354年) 曾受教于苏格拉底,他亲历亲记的上述“长征”发生于公元前401—前400年。

译者崔金戎是老一代翻译家。译本是据《洛布古典丛书》布朗森英译本: Xenophon, Anabasis with an English Trans. by Carleton L. Brownson, William Heinemann Ltd., 1968。

书前有“汉译本序言”和“英译本序言”各一。“英译本序言”主要是夸,夸希腊人酷爱自由,“一面战斗,一面表决”,是“行进的民主”“游动的共和”。 “汉译本序言”出自刘家和之手 (写于1983年) ,则批评此书抱西方优于东方的民族偏见,指出色诺芬笔下的希腊雇佣军是为钱打仗的乌合之众,一路烧杀抢掠。

奥姆斯特德曾说,“希腊人只颂扬小居鲁士的品质。而对于雅典人色诺芬来说,小居鲁士最伟大之处是他帮助毁灭了其祖先的帝国。从波斯的立场来看,小居鲁士就是一个最无耻的卖国贼。他和宿敌希腊人一起进攻帝国,而且是在帝国极端困难之时发动了进攻”。

6. [古希腊]阿里安《亚历山大远征记》,
李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2012年重印)

古典著作讲亚历山大东征,此书是代表作。它分七卷,第一卷讲亚历山大统一巴尔干半岛,东渡赫勒斯滂海峡 (今达达尼尔海峡) ,大败波斯于格拉尼卡斯河畔,征服小亚细亚半岛。第二卷讲亚历山大大败大流士于伊苏斯 (原书作伊萨斯) ,南下叙利亚和巴勒斯坦。第三卷讲亚历山大征服埃及,顺原路返回叙利亚,东渡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大败大流士于高加美拉 (原书作高伽美拉) ,占领巴比伦、苏萨、波斯波利斯、埃克巴坦纳,乘胜追击波斯余部,杀大流士,杀贝苏斯 (原书作贝萨斯) ,征服巴克特里亚和巴克特里亚以南,进抵索格底亚那。第四卷讲亚历山大征服索格底亚那,进抵印度河流域。第五卷讲亚历山大征服印度河流域。第六卷讲亚历山大顺印度河南下,到海边,兵分两路,亚历山大率陆军,在岸上走,尼阿卡斯率海军,在海上走,还师波斯。亚历山大在帕萨尔加德谒居鲁士墓,在波斯波利斯看他烧毁的宫殿。第七卷讲亚历山大经苏萨、埃克巴坦纳,回到巴比伦,最后死在巴比伦。第八卷是附卷,专讲尼阿卡斯率波斯舰队从印度返回波斯的见闻。

译本所据原书:[英]E. 伊利夫·罗布逊英译本:Arrian, Anabasis Alexandri , London:Willianm Heinemann Ltd, 1929。

译者李活不详。

以上六种皆希腊古典著作的中文译本。

7. 李铁匠选译《古代伊朗史料选辑》,收入《世界史资料丛刊》 (上古史部分)
董为奋校,周怡天审定,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

此书是林志纯主编《世界史资料丛刊》上古史部分的一种。全书分九部分,第一部分讲埃兰 (书中作“依兰”) ,第二部分讲米底,第三、第四部分讲阿契美尼德帝国 (书中作“阿黑门帝国”) ,第五部分讲亚历山大远征和阿契美尼德帝国灭亡,第六部分讲塞琉古帝国,第七部分讲帕提亚帝国 (书中作“安息帝国”) ,第八部分讲古代伊朗的宗教,第九部分讲我国史籍有关古代伊朗的记载。因为丛刊只收上古史料,不包括萨珊时期。

作者李铁匠,常熟理工学院教授,波斯史专家。

8. [美]A. T. 奥姆斯特德《波斯帝国史》,
李铁匠、顾国梅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0年。

译本所据原书:Albert Ten Eyck Olmstead, History of the Persian Empire ,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48。

作者奥姆斯特德 (1880—1945) 是美国研究阿契美尼德时期的权威学者,早年从事近东地区的考古发掘,后任教于多所大学,1929年后服务于芝加哥大学东方研究所。卡梅伦 (G. G. Cameron) 出其门下。

9. [美]埃尔顿·丹尼尔《伊朗史》,
李铁匠译,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0年。

此书讲整个伊朗史,从公元前4000年一直讲到公元2000年,上下6000年。全书除第一章讲土地和人民,其他十章,一半讲古代史和中古史 (从史前时期到蒙古入侵) ,一半讲现代史 (从赞德王朝到公元2000年) 。书后有个供进一步阅读的书目。

译本所据原书:Elton L. Daniel, The History of Iran , Santa Barbara:Greenwood Press, 2000。

作者埃尔顿·丹尼尔是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伊朗学家。

10. [美]米夏埃尔·比尔冈《古代波斯诸帝国》,
李铁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

此书是部通俗著作。题目所说“古代波斯诸帝国”,包括伊朗三大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帕提亚王朝和萨珊王朝。

译本所据原书:Michael Burgan, Great Empires of the Past:Empires of Ancient Persia , New York:Chelsea House, 2010。

作者是自由撰稿人。

以上四种是中国波斯史专家李铁匠的翻译作品。

最近,李铁匠还翻译出版了[古希腊]斯特拉博 (即斯特拉波) 《地理学》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年) 。此书虽非专讲波斯帝国史的史书,但对研究波斯帝国史地理环境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参考书。

11.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Iran , Vol. 1: The Land of Iran , ed. by W. B. Fisher;Vol.2: The Median and Achaemenian Periods , ed. by Ilya Gershevitch;Vol. 3: The Seleucid, Parthian and Sasanian Periods , ed. by Ehsan Yarshate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8, 1985, and 1983,respectively.

全书共七卷,部头很大。第一卷讲伊朗的地理、气候和动植物分布,第二卷讲米底和阿契美尼德时期,第三卷讲塞琉古、帕提亚和萨珊时期,第四至第七卷讲伊斯兰时期以来。

主编伊利亚·戈尔谢维奇 (1914—2001) ,英国伊朗学家,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 (Fellow of the British Acadamy) 。本为俄裔,“二战”爆发,随父母从德国逃到瑞士,曾在意大利求学,移居英国后,任教于剑桥大学。

12. Pierre Briant, From Cyrus to Alexander:A History of the Persian Empire , trans. by Peter T. Daniels, Winona Lake, Indiana:Eisenbrauns, 2002.

此书译自法文本:Pierre Briant, Histoire de l'Empire Perse, De Cyrus à Alexandre , Librairie Arthème Fayard (Paris), 1996。

作者皮埃尔·布里昂 (1940—) ,法兰西学院 (Collège de France) 教授,芝加哥大学名誉博士,研究阿契美尼德时期的权威学者。

13. Amélie Kuhrt, The Persian Empire , London:Routledge, 2007.

此书是研究波斯帝国史的资料长编,长达1020页。除去导论,全书分四部分,每部分的前面有小序,下分若干章节,每个章节下又细分子目,逐条详列史料,并加笺注。

导论分两部分,先讲波斯帝国的地理环境和它出现之前的政治格局,然后讲五种有关史料:古典著作、《圣经·旧约》、王室铭刻、管理文书和考古资料。

第一部分,以米底时期 (前750—前550年) 为序幕,引出波斯帝国早期的历史 (前550—前520年) 。内容涉及居鲁士二世、冈比西斯二世,止于大流士一世篡位。这一段叫帝国前史和帝国形成史,不叫阿契美尼德史。

第二部分,讲大流士一世以来的波斯帝国史 (前520—前330年) ,作者把这一段叫阿契美尼德史。内容涉及大流士一世、薛西斯一世、阿尔塔薛西斯一世、大流士二世、阿尔塔薛西斯二世、阿尔塔薛西斯三世、阿尔塔薛西斯四世和大流士三世。

第三部分,讲波斯帝国的王权政治。内容涉及国王的疆域、都邑,王子的教育培养,国王的饮食起居、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宗教礼仪,宫廷中的太监、后妃和皇亲国戚,以及王权的权力机制。

第四部分,讲波斯帝国的社会管理。内容涉及国家对贡赋、税收、驿传的控制,官僚机构对农产品、奢侈品、手工业、劳动力、村镇和地产的管理,以及中央大一统和地方多元化的矛盾。

作者艾米莉·库尔特 (1944— )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教授,英国著名的近东古代史专家。她对亚述、巴比伦、波斯和塞琉古均有精深研究。其代表作是《古代妇女形象》 (Amelie Kuhrt and Averil cameron, Images of Women in Antiquity , London:Routledge, 1993) ,《古代近东:约公元前3000—前300年》 The Ancient Near East:c.3000-330 BC., London:Routledge, 1995) ,以及此书。

1977年,《古代近东:约公元前3000—前300年》一书曾获美国历史学会布赖斯特最佳英语古代史著作奖 (Annual American History Association's James Henry Breasted Prize on Any Field of History Prior to the Year 1000 AD.) 。2001年,作者当选为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

14. Matt Waters, Ancient Persia:A Concise History of the Achaemenid Empire, 550-330 BCE ,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此书是阿契美尼德时期 (前550—前330年) 波斯帝国的简史。全书包括12章。

第一章是导论,讲波斯帝国的地理环境,阿契美尼德时期的概念,以及所用史料 (范围和种类类似 The Persian Empire 。其他11章分述波斯十三王由盛转衰的历史。此书的主要参考书就是上面三种。它的最大特点是辨析史料、解构成说、提出疑问。作者总是说,什么什么不清楚,什么什么不知道,什么是阿契美尼德意识形态的虚构。

作者马特·沃特斯,美国威斯康星州欧克莱尔 (Eau Claire) 分校古典学和古代史的教授,除这本书,2000年,他还出版过《新埃兰时期探研》 A Survey of Neo-Elamite History

2006年,作者获美国东方协会格林菲尔德40岁以下近东最佳论文奖 (Jonas C. Greenfield Prize from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in 2006 for the best published article in ancient Near Eastern studies in a three period by a scholar under the age of forty)

阅读此书,你能强烈感受到西方学术强调的建构—解构说:历史是个建构过程,所以研究历史必须解构。怀疑成说,寻找差异,追踪作伪痕迹,是作者的基本思路。比如作者讲波斯宗教,非常强调大流士一世另起炉灶,托古改制,因此把阿胡拉·马兹达崇拜解释为大流士一世的国家意识形态,一种不曾存在的宗教,相反,阿契美尼德时期泥版文书中的多神崇拜才是当时宗教的真相。这和中国式的疑古属于同一思路。可是,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把一元和多元当作同时并存的真相呢?

疑古本来是为了破除迷信,但疑古本身也可以是一种迷信。考古不光可以推翻成说,也可以推翻很多没有根据的怀疑。

以上四种是西方学者研究波斯帝国史的代表作。

15. [英]汤姆·霍兰《波斯战火——第一个世界帝国及其西征》,
于润生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

此书是写给西方读者的大众读物,写作背景是“911事件”。作者在前言中说:“‘911事件’之后的几个星期中,很多人都和布什总统一样绞尽脑汁想要回答一个同样的问题:‘他们为什么恨我们?’”他是围绕这个话题,展开其故事。最后结论是:“因此毫无疑问,波希战争的故事成为欧洲文明的神话之基石;是自由战胜奴役和纯朴的市民道德战胜衰弱的专制制度的完美典范。”美国电影《亚历山大大帝》 (2004) 和《斯巴达300勇士》 (2007) 再现了这一神话。

译本所据原书:Tom Holland, Persian Fire:The First World Empire and The Battle for the West , London:Conville & Walsh Limited, 2006。

作者汤姆·霍兰是英国畅销历史作家。

译者于润生,不知是否即中央美院的于润生。

16. [伊朗]阿卜杜·侯赛因·扎林库伯《波斯帝国史》 (写于2002年)
张鸿年译(原为伊朗语),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

此书是张氏据作者所赠波斯文本译出。《东方早报·上海书评》2011年10月16日有张治《伊朗古史的“去希腊化”》评介此书。该文指出,译本所用人名、地名、书名与通行译法差异较大,读时必须一一还原。

作者阿卜杜·侯赛因·扎林库伯 (1922—1999) 是德黑兰大学教授。这是一部由伊朗人自己讲述的波斯帝国史,可与前书对照参看。

译者张鸿年是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专攻伊朗语的教授。

我读此书,确实比较费劲。如薛西斯 (英语作Xerxes) 译哈沙亚尔沙 (伊朗语作Khshayarsha) ;阿尔塔薛西斯 (英语作Artaxerxes) 译阿尔达希尔 (伊朗语作Artaxšaça) 。原因是,此书专名多从伊朗语翻译,不太管史学界的通行译法。史学界的通行译法很多都是采用希腊语源的英语译法。

以上两种,一本代表欧美国家的“政治正确性”,一本是伊朗学者“去希腊化”视角下的另一种读法。二书可以对比着读。

17. [美]劳费尔《中国伊朗编》,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

此书是研究丝绸之路的名作。历史上,中国和伊朗来往最多,很多物产,互通有无,成为作者考证的对象。全书主要讲植物,兼及纺织品、矿石、金属和宝石。

译本所据原书:Berthold Laufer, Sino-Iranica:Chinese Contribution to the History of Civilization in Ancient Iran,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History of Cultivated Plants and Products, Fiel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Publication 201, Chicago,1919。

作者劳费尔 (1874—1934) ,人类学家和东方学家,犹太人,出生德国,移民美国。

18. [美]薛爱华《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
吴玉贵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

此书也是研究丝绸之路的名作,主要讲唐代中国与波斯的交流。涉及范围比前书更广,包括人、动物、植物、矿物及各种土特产。

译本所据原书:Edward H. Schafer, The Golden Peaches of Samarkand:A Study of T'ang Exotics ,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3。

吴玉贵译本有新旧两版:旧版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书名改为《唐代的外来文明》,作者名是音译,作谢弗。

作者薛爱华 (1913—1991) 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

19. [法]阿里·玛札海里《丝绸之路——中国波斯文化交流史》,
耿昇译,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2014年。

此书也是研究丝绸之路的专著。全书包括四编:第一编为“波斯史料” (包括相当我国明清时期的三种波斯文史料) ,第二编为“汉文史料”,第三编为“希腊—罗马史料”,第四编为“丝绸之路和中国物质文明的西传”。中译本删去第二编,以第三编为第二编,第四编为第三编。

译本所据原书:Aly Mazahéri, La Route de la soie , Papyrus (Paris), 1983。

作者阿里·玛札海里 (1914—1991) ,出生伊朗,移民法国,曾任教于法国高等实践学院 (É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études) 。马克 (Marc Kalinowski) 推荐此书于我,很有意思。

以上三种,与丝绸之路中伊两端的交流有关。

20. Vesta Sarkhosh Curtis, Persian Myths ,
London:British Museum Press, 1993.

此书讲波斯神话,书中插图,多摄自不列颠博物馆的藏品。

作者柯蒂斯是不列颠博物馆钱币徽章部主任。

参看[伊朗]贾利尔·杜斯特哈赫选编《阿维斯塔》,元文祺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此书后面有两个表。表一是《阿维斯塔》神话中的主要善神和恶魔,表二是琐罗亚斯德教传说中的先知圣徒和帝王英雄。又菲尔多西《列王纪选》,张鸿年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 《列王纪》,或译《王书》,内容包括神话传说、勇士故事和历史故事。鲁斯塔姆是勇士故事的中心人物。

最后这种与伊朗的神话传说有关。 X+6CkdsI+WfoI/UA7X3wJA5ZoAq+k3/SZhPRHGDGKbasJFbk72/zyeMiIhWDbcR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