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零基础爸妈一学就会的推拿手法

小儿推拿手法定义

什么是小儿推拿手法?小儿推拿手法是不是就是在成人推拿的基础上减轻手法的力度,减慢手法的频率呢?第一次接触小儿推拿的家长可能多少会有这样的疑问,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小儿推拿的对象是孩子,孩子不是成人的缩影,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有不同的生理发育规律,表现出不同的生理特点。

因此小儿推拿手法是指医者根据孩子的生理病理特点,运用手或肢体的其他部位在孩子皮肤表面特定部位或穴位上实施的一种规范化、技巧性的操作方法。当然小儿推拿手法与成人推拿手法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因为小儿推拿手法是伴随成人手法发展的,故不少手法与成人手法相似,甚至有些成人手法可直接应用于孩子。

小儿推拿手法基本要求

了解了小儿推拿手法的定义,各位爸妈可能倒吸了一口气,那得多难啊!事实上只要掌握好了以下几点,零基础的爸妈也能成为孩子私家推拿医师。

柔和 柔和与力度较轻有关,但柔和却不等于轻手法。重手法同样可以柔和。那么怎样才能达到柔和呢?要做到手法柔和,必须反复演练手法,各位爸妈只要勤加练习,自然而然就透露出手法的柔和了。

比如,临床中的揉法就应柔和舒适,最能让孩子放松,因其频率、方向和深浅随症而变,最大限度适合病情,针对性强。古人谓“揉以和之”,指揉法多用于穴位,常与点、按、振等法固定结合,不仅有力度之柔,还有功效之刚,达到刚柔相济。

着实 需要我们手法上“轻而不浮”。轻快是小儿推拿手法的特点,但很多人手法一轻就飘起来了,这当然就不对了。因此要求力度轻而不浮,要实实在在推在穴位上,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作用于皮肤,能被经络和穴位感知,并激活经络与穴位,这才是手法的关键。

判断手法是否着实,可以观察推拿后局部皮肤的温度上升情况、皮肤的柔软程度、皮肤的色泽改变和指下胃肠蠕动等。临床中的按法,接触面积小,刺激较强,需要手掌着力,从轻到重,由浅入深,从而达到着实效果。

轻快 “轻''指手法的力度,“快''指手法的频率。这个要求大家比较容易理解,因为孩子肌肤娇嫩,若是用力不当可能会造成皮肤破损,所以用力必须轻。

有个别家长可能就犯嘀咕了,这么轻能发挥作用吗?因为用力轻,要在有限时间内达到刺激量,就必须快。轻快是由孩子的体质状态和推拿的特性决定的。所以小儿推拿手法普遍较成人手法力度轻,频率快。那么究竟多快呢?比如成人推拿频率大多为120~160次/分钟,小儿推拿手法之轻快的频率一般约200次/分钟。比如临床中的摩法,就应力度很轻,孩子会因此感觉舒适。

平稳 指手法的变化和幅度要基本保持一致。若是操作时力度忽轻忽重,频率忽快忽慢,幅度时大时小,这就有失平稳,会影响疗效。平稳还指手法和手法之间的转换不能太突然,所以临床上我们常常将摩法、推法、运法和揉法等类似手法依次按程序操作,而将区别较大的捏脊、拿肚角、拿肩井等大幅度手法放在操作之后,以使着力平稳,流畅自然。

躺着推拿时,事先铺上柔软的毛巾,可以让宝宝更舒服、更适应。

Tips 推拿前小贴士

1.推拿前应准备好推拿介质及消毒用品。

2.推拿操作者应清洁双手,修剪好指甲,避免交叉感染、伤及孩子。

3.操作前应与孩子沟通,建立信任,尽可能避免孩子在推拿时哭闹。

4.一般情况下孩子的穴位多分布在手上,可以依偎在家长的怀中进行推拿;腹部或背部的推拿可以在床上进行。

单式推拿手法 零基础父母必学

1 推法

推法一般分直推法、来回推法、分推法、合推法和旋推法五种。

直推法

【操作手法】 为单方向直线运动。即从一个点推向另一点。临床有拇指指腹推和食指、中指,或食指、中指、无名指推。小儿推拿的推法用于线性穴位。其法轻快无比,快到每分钟200次左右。

【推拿要诀】 一般认为上推为升,为补,为温;下推为清,为泻,为降。如推上三关、退六腑、清天河水、清大肠、补大肠、上推七节骨或下推七节骨等。

来回推法

【操作手法】 从起点推向终点后,又从终点推回到起点。

【推拿要诀】 单独直推存在方向性,如上推为补,下推就为泻,那来回推就补和泻平衡了。小儿推拿将此称作“调”,或称“平补平泻”,如调大肠、七节骨平补平泻等。当分不清寒热虚实,或单独清或补恐有不适时,最好运用此法。

分推法

【操作手法】 同时从中央向两边推叫分推法。头面、手腕、背部多用拇指,腹部可用拇指、多指,或大鱼际。

【推拿要诀】 分推法即“分阴阳”,多用于起式,能分别阴阳,分理气血,激活经络与穴位;能消积导滞,化痰行气,消胀止痛。

合推法

【操作手法】 同时从两侧向中央的推法。头面、手腕、背部多用拇指,腹部可用拇指、多指。

【推拿要诀】 也称合阴阳。与分阴阳刚好相反,能固守气血。分为起式,合就为收式。

旋推法

【操作手法】 一手固定手腕,另一手食指、中指、无名指托扶孩子手指背,拇指盖住其指腹,然后顺时针或逆时针回旋推动。

【推拿要诀】 旋推法是手指五经穴的特殊方法,即只用于手指螺纹面。古人规定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与目前湘西流派顺时针旋推为补,从指尖直推到指根为泻不同)。旋推法非常轻快,要求沉肩、垂肘、悬腕。

2 摩法

【操作手法】 用较轻的力做环形运动称为摩法。可用指摩,也可以用掌摩。运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摩时,手指应并拢。

【推拿要诀】 操作时要求紧贴皮肤,手法力度要轻,在皮肤表面画圆圈,这个圆圈可以是顺时针,也可以是逆时针,圆周各处操作的力度与速度要均匀。摩法的方向也与疗效有关,顺时针摩腹通便,逆时针摩腹止泻。此法能导引气机,功补兼施。如摩囟门、摩中脘、摩关元、摩气海、摩神阙等,为温、补法的代表,用于多种脾胃病症,如脘腹胀满、肠鸣腹痛、腹泻、便秘等。

3 运法

【操作手法】 由此往彼的弧形或环形推动。用于弧形和圆形部位的操作。多用拇指指腹或食指、中指、无名指指腹操作。

【推拿要诀】 弧形运作时可始终沿一个方向,也可来回运作,但不要突然转折;圆形运作时,轨迹要圆。动作要流畅,不要中断,更不要停止。此法能平衡起点与终点的关系,如运土入水和运水入土;也是消除积滞的常规方法,如运中脘、运腹等。因其运动和摩擦产热,也多适用阳虚与寒证,如运丹田、运太阳等。

4 揉法

【操作手法】 临床有拇指、多指(分开与并拢)揉,有掌根揉、鱼际揉等。操作时要求指下吸定,不能移动摩擦。

【推拿要诀】 手法柔和舒适,最能放松。指揉法多用于穴位,常与点、按、振等法固定结合,形成3或5揉1点(按、振)的定式,刚柔相济。掌揉法多用于腹部,消散力强,是治疗孩子腹痛、腹胀、积滞、便秘等的重要方法。鱼际揉在面部运用较多。

5 按法

【操作手法】 稍大面积的垂直下压为按法。分为指按和掌按,多用指腹和掌根。垂直下压,不宜斜向。指、掌着力,先轻渐重;由浅入深,感到酸胀为度。每按压至孩子局部酸、麻、胀、痛时,可适当停留数秒,放松,再按。

【推拿要诀】 指按法接触面积小,刺激较强,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及痛点,有较强的止痛作用;掌按法接触面积大,压力亦大,适用于腰背、脊柱和腹部。按之则热气至。按法是温补法的代表手法。如按肾俞、按小腹,可聚元气、散寒邪,适用于虚寒证,按而散之。于积滞部位向下用力有消散之功,如脘腹部按法可用于便秘、腹胀、厌食等。临床上常与揉法结合,组成“按揉”复合手法。

6 掐法

【操作手法】 掐以甲入。甲是指甲,入为刺入,即以指甲刺入皮肤。又称“切法”“爪法”“指针法”。快进快出、垂直施力。

【推拿要诀】 急救醒神,如掐人中、掐攒竹、掐合谷、掐涌泉等。熄风止痉,如掐老龙、掐精威、掐揉五指节。借其强刺激用于外感,有发汗祛邪之功,如掐耳背高骨、掐列缺、掐小天心等。在运用掐法急救的同时,应考虑其他抢救措施。不要掐破皮肤。非急救用掐法时,多于治疗结束时操作,且掐后多辅以揉法。不宜作为常规手法使用。

7 捣法

【操作手法】 瞬间击打穴位的方法叫捣法。可用屈曲的中指指端,或以食、中指屈曲的指间关节髁击打。瞬间作用,快落快起,节奏感强。

【推拿要诀】 孩子穴区太小,应注意部位的固定和击打的准确性。用于点状穴区,特别是四肢关节处,能活络通关、镇惊定志,如捣小天心。亦多用于头部、额部等肌肉较少之处,嘣嘣声响,有醒脑开窍的作用。可用于孩子遗尿、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小儿多动及鼻炎、耳鸣耳聋等。

背部推拿时可采用全掌进行摩法。

8 拿法

【操作手法】 捏而提起谓之拿。以拇指与食指、中指(三指拿)或与其余四指(五指拿)相对捏住一定部位,向上提起。拿时要求沉肩、垂肘,拿起方向为向上,可同时或交替拿起,快拿快放,节奏感强。

【推拿要诀】 重要的放松及消除疲劳手法,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功,用于肢体疼痛、强直,肩背酸楚等。拿的方向为向上向外,有升提气机、发散外邪的作用。在腹部可拿起多余脂肪,有减肥助消化之功。

9 捏挤法

【操作手法】 以双手拇指、食指共四指,对称置于穴位四周,同时用力向穴位中央推挤称捏挤法。两手四指要对称。穴位在正中央,四指在穴位周围的正方形的四个角上。

【推拿要诀】 用于孩子发热、中暑、神昏、感冒等。消导之力较强,用于积滞、痰浊、流涎、肥胖等。一般穴位操作10~20次即可。对于高热、中暑则捏挤至局部见痧为度。该法一般用于推拿结束之时。

10 搓法

【操作手法】 在夹持基础上的来回运动为搓法。其法用双手掌夹持孩子一定部位,相对用力,快速搓揉,并做上下往返移动。夹持松紧适度。双手用力均衡。搓动要快,移动要慢。

【推拿要诀】 运用于柱状部位,如上肢、下肢、胸廓和胁肋等。用于四肢活血化瘀,放松肢体。用于胸廓和胁肋能顺气、化积、化痰、消痞、散结。操作时,切忌粗暴,不用蛮力。如孩子不合作,或哭闹,不宜在胸胁部操作,以免岔气伤。

11 捻法

【操作手法】 拇指和食指相对,先捏住,再均匀和缓来回捻揉的方法称捻法。着力对称,流畅自然。捻动速度快,移动较慢,连贯而不停顿,即紧捻慢移。

【推拿要诀】 适用于手指、足趾。捻动有舒筋活络,畅通气血之功。用于指趾损伤、疼痛等。捻耳与依次捻手指与脚趾,是重要的调节心神,健脑益智之法,用于小儿脑瘫、语言障碍、耳鸣耳聋、小儿多动等。

手法灵活,夹持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手法不可呆滞。

12 振法

【操作手法】 对穴位或部位施以高频率振颤的方法。有掌振法和指振法。以指或掌吸定于某一部位或穴位。前臂强直性收缩,静力性振颤。操作者肢体表面静止或高频率来回抖动,孩子感觉局部振颤。

【推拿要诀】 蓄力于掌或指,形神合一。振法先有点按,再行振颤。有了振颤,产生机械波,有利于点按刺激纵向(深透)和横向(扩散)传导。振颤使原有刺激变得柔和。频率很高,有消散之功。于肢体可通经活络、镇痛消炎;于脘腹能消积化浊、消痞散结;于小腹和腰骶可导引元气,以温补见长。

宝宝的脚很小,最好用单指进行推拿操作。

复式推拿手法

前面提到了常见的小儿推拿手法,临床还常常用到一些复式手法。复式操作手法步骤多,穴位多,又为小儿推拿所独有。以下我们就来学学常用的复式推拿手法。

1 调五脏

【操作手法】 操作者一手捏住孩子小天心和一窝风。另一手拇指与食指相对夹持孩子拇指,先捻揉3~5次,至指尖拔伸1次。后依次经食指、中指、无名指至小指。再以拇指指甲从拇指至小指逐一掐3次为1遍。左右手各3~5遍。

【功效】 此法能解表退热,主治外感发热,尤其是对6个月以内的婴儿,疗效较好。掐、揉、运五经,调节五脏的气血,以治疗脏腑相关疾病。操作此法时,可配合儿歌有节律地操作。

2 水底捞明月

【操作手法】 以左手握持孩子左手四指。以右手拇指端自孩子小指指根,经小鱼际转至小天心,至大鱼际,转入内劳宫,按揉3次,后一拂而起,共操作约10次。亦可将冷水滴入孩子左手掌心,操作者以拇指指端旋推,边推边吹凉气。

【功效】 有退热之功。用于小儿发热。

3 打马过天河

【操作手法】 以中指运内劳宫数遍,后一手拇指按住内劳宫,一手食指、中指或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沿前臂掌侧正中线,从腕横纹拍打至肘横纹,至局部红赤为度。

【功效】 主要作用为退热、活络、通利关节。治疗孩子恶寒发热,手臂麻木,肘、腕关节活动不利等。

手部操作时,记得一定要选宝宝的左手进行。

4 开璇玑

【操作手法】 分推胸八道:孩子仰卧。操作者先用两手拇指自孩子璇玑穴开始,沿胸肋间隙自上向下,分推至季肋部; 下推中脘:从鸠尾向下经中脘直推至肚脐10余次。 摩腹:以肚脐为圆心顺时针摩腹3~5次。 下推关元:从肚脐向下推至小腹部10余次。以上为1遍,操作3~5遍。

【功效】 主要作用为宽胸理气、健脾和胃,主治孩子胸闷咳喘、痰鸣气急、食滞胃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等症。

宝宝哭闹不配合时,就不要继续推拿了。

5 脘腹部操作

【操作手法】 荡腹:双掌重叠,横置于腹部,小鱼际着力。注意手掌斜向向下。操作时双掌同时先以掌根斜向45°将腹部推向对侧,再用手指从对侧将腹部推荡拨回。推过去与拨回交替进行,并从上至下缓缓移动。 揉腹:以单手全掌置于腹部回旋揉动,边揉边缓缓在腹部移动。称揉全腹。在揉动过程中,注意体会掌下感觉,如发现积聚或孩子疼痛与不适之处,可改用拇指定点振揉。 摩腹:双掌重叠,或单掌置于腹部。以肚脐为圆心,肚脐至剑突距离的2/3为半径作圆,其圆周轨迹即为摩腹路径。 下推腹:两手掌交替从鸠尾向下经中脘直推至肚脐。

此操作可根据病症不同,选择其中某个操作。

【功效】 健脾胃,补肾,化积滞,止腹痛。

6 咽喉操作法

【操作手法】 推抹喉结:抱孩子坐于腿上,背对操作者,操作者双手从两侧围住孩子颈部,以食指桡侧分别贴于喉结两侧,先横行推抹,去重回轻约1分钟,后以食指指腹在喉结两旁从上向下推抹10余次。 拿人迎:取坐位或仰卧位,操作者以拇指与食指分别置于两侧人迎穴轻拿之,约1分钟。 揉扁桃点及天突:以拇指、食指相对,置于两侧喉核穴,向扁桃体方向,揉3振1,最后轻揉天突1分钟。

此操作法会根据病症不同,选用其中某个或某几个操作。

【功效】 利咽散结。

7 抱肚法

【操作手法】 抱孩子同向坐于大腿上;嘱孩子两手交叉置于头上,或张开双臂,暴露胸胁与腹部。操作者两手从两侧环抱孩子。两手掌重叠按压于前胸。施术时,两手向后方挤压,同时配合挺胸挺腹,使孩子胸腹受到前后夹击。从胸廓开始逐渐向下移动,经腹腔直到盆腔为1遍。

8 肃肺法

【操作手法】 双掌一前一后夹持住孩子前胸与后背,从上至下,依次推抹、搓揉、叩击。推抹5~8次,搓揉5~8次,叩击5~8次。

【功效】 肃肺,降逆。主要治疗孩子肺失宣降所致的咳嗽、哮喘、咽喉不利。此法具有较好的排痰作用,对于不会吐痰的孩子尤为适宜。 830+OjaeFUT8WJxA3wirPcGXqFoo/GlZAvcAuUChSGa9FRvPNs6hU1+amxbFssq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