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论

毫无疑问,《傅青主女科》是中医妇科学影响最大的著作,也是中医古籍中璀璨的瑰宝。其效验的方剂,以及代表清代最高中医智慧的临床决策模式,至今让研习者痴迷与陶醉。

本书采用笔者创立的辨证论治八步法来解析这部妇科名著,一方面可以清楚展示该书临床决策特点与思路,为临床应用提供指导;另一方面,可以该书为范本,论证八步法的合理性与历史基础,训练辨证论治应用技能,帮助初学者临床入门与技能提升。该书对于今天的意义,不仅在其独特的人体观念和脏腑理论,智慧的疾病病机认识、高超的理法方药的运用技巧,更为有价值的是将所有这些知识整合在一起的临床决策模式。

一、八步法的内容与应用原则

(一)八步法的拆分原则与步骤命名

八步法全称为“辨证论治八步法”,或“《金匮要略》辨证论治八步法”,系笔者从《金匮要略》中提炼的临床决策模式。该模式系将辨证论治“一拆为二、二拆为四、四拆为八”的最后结果,普适于中医学的各个学科。

从临床决策的步骤分析,方证相应是只有一个步骤的决策模式。如果把诊断与治疗分开,将其拆分为两个步骤的过程,即辨证与论治。沿着这个思路,把辨证与论治再次分别拆分为两个步骤,即将“辨证”拆分为临床信息收集与病因病机分析两个步骤;“论治”拆分为治未病(包括风险防范与间接治疗等)与治法选择两个步骤,就会得到一个四个步骤的临床决策模式。

将这四个步骤再次分别拆分为问题判定与解决两步,即将“临床信息收集”拆分为临床信息的收集与主症的判定、治疗方案的选择;“病因病机分析”拆分为病因病机分析与相应的治疗方案的选择;“治未病”拆分为未病的判定与治疗方案的选择;“治法选择”拆分为治法的制定与具体实施方案的确定。如此,辨证论治的决策步骤从四个步骤拆分为八个步骤。这个包含八个步骤临床决策模式,即辨证论治八步法。

我们用《伤寒论》第16条“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内经》“治病求本”,《金匮要略》“治未病”分别给这八个步骤命名,则依次为,第一步观其脉证,第二步知犯何逆,第三步辨识未病,第四步策略选择,第五步随证治之,第六步治病求本,第七步治疗未病,第八步依法合方。

(二)八步法的应用原则及其在《傅青主女科》中的特点

本书应用八步法解析《傅青主女科》(以下简称《女科》),将每一个步骤的应用原则与该书特点相结合,以展现该书原本的诊治思路。

1.观其脉证 收集临床信息,并对临床信息做初步的处理。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会以问题解决的方式提出,故在《金匮》《女科》中,临床信息的叙述次序(提出问题的方式)包含了疾病诊治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式)。例如,《金匮》原文按照全身状态、局部主症及风险提示来叙述临床信息,提示这三个问题是作者诊治疾病时考虑的核心问题。《女科》一病为一节,每一节的标题与第一句话即该病的主症及伴随症状。例如,“白带下”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句为“故妇人有终年累月下流白物,如涕如唾,不能禁止,甚则臭秽者,所谓白带也”。一般来说,《女科》每节的标题为主症,而第一句话便是对主症的详细描述,而且一般没有脉象、舌象,偶然提及全身症状。

2.知犯何逆 即病因、病机、病势分析。《女科》每个病下的第二句概括这部分内容,并在后面的整段进行阐发。一般先批驳通行认识的错误,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其所批驳的通行认识,也即是其知识创新的基础。其后对病机的阐发,所用医学理论与今天中医基础理论差异很大,需要参照《外经微言》等书籍进行理解。

3.辨识未病 即由病势分析疾病的传变、药物的损伤等潜在的风险,以及可能的间接治疗方法。这部分内容是确定最后治法、治略的关键内容之一,《女科》将其参合在治疗策略和方后治法的分析中。由于《女科》主要论述间接治疗,故本书分析原文时将其更名为“间接治疗”,并放在“策略选择”的后面,而在八步法表中保留在第三步的位置。

4.策略选择 即由主症、病机、未病制定治法和治略。治法是针对具体的主症、病机、未病确定的治疗方法;治略是根据这三者的相互关系做出的选择,包括取舍、先后、偏重等内容。例如,对药物的取舍,白带下的局部主症“终年累月下流白物,如涕如唾,不能禁止,甚则臭秽”,不仅因脾虚所致,还有湿热的因素,治法为清热利湿,可以选择二妙丸类治疗。而全身病机为脾虚肝郁,需要健脾疏肝,可以选择补中益气汤治疗。但辨识未病可以发现,病机原本为湿盛火衰,病机发展也有损伤肾阳、命火的趋势。这种情况下,即使需要清热,也不适合使用太过苦寒的黄柏类药物,故完带汤中的苍术、车前子的配伍,可以理解为二妙丸中,黄柏用清利而不耗气的车前子替换。

《女科》第五、六、七步的治疗单元,多以四君子汤、四物汤、逍遥散、六味地黄汤等常用方剂为基础,通过加减化裁,将其整合、创新为一个新的方剂。为更好地展示其组方思路,本书分析治疗策略时,多以基础方剂功效为分析对象,而不直接分析单味药物。

5.随证治之 即针对主症的治疗。针对主症的治疗,并不能完全包含在针对病机的治疗中。二者病机、治法性质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在实际的思考过程中,这一步骤多与第一步观其脉证同时进行,并隐含其中,原文少有论述。就是说,主症既是临床信息中的关键问题,也是分析病因、病机、病势的主要信息,更是决定最后治疗方案的关键因素之一。经方家整理的“药证”,对于分析《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主症的治疗有帮助,而《女科》针对主症的治疗,需要参考《本草新编》。

6.治病求本 系针对病因病机的治疗,受治法、治略制约,可以否定、修正第五步的对症治疗方案。现代中医学最重视这一步,以至于将其看作决定治疗方案的唯一因素。这一观点是错误的,不能反映真实的辨证论治思维的过程。在最后的治疗方案中,主症、核心问题的处理,并未完全被针对病机的治疗替代;防治未病、间接治疗也会修正针对病因病机的治疗。最后的治疗方案,是针对病机治疗的,也是针对主症、未病的。

《女科》只有三四个方证直接分析病机、治法,其余则将这一步隐含在治略和间接治疗分析中。其相关知识,可以参考《石室秘录》《辨证录》等书。

7.治疗未病 即预防疾病的传变、药物的损伤,以及可能的间接治疗等。这一步可以修正、否定前两步(第五步、第六步)的处理,是辨证论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步骤。这一步在《金匮要略》中称为“治未病”,包括预防、保健为核心内容的治未病理论,也包括防范治疗损伤和间接治疗等治疗学内容。《女科》这一步主要是间接治疗分析,可惜现代中医学多忽视、忽略这一步。

8.依法合方 即依据治法,整合第五、六、七步的治疗方案,制定一个协调各步关系的最终的治疗方案。这一步是整个过程的最终目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或其他疗法构成,药物炮制剂量、煎服方法,以及服用禁忌等内容。为展示《女科》诊治思路,本书将《女科》每节的方剂,拆分为针对主症治疗的药物、针对病机治疗的药物、治未病的药物,并标识组方策略,用“=”“—”“/”和“)”连接起来。

治疗策略不仅体现在药物组成、配伍中,还体现在药物剂量、煎服法中。为此,本书分析了《女科》方剂的剂量比例。

(三)八步法的多种应用模式与八步法表

在实际应用中,八步法不是从第一步到第八步的线性分析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每两个步骤之间都可以直接链接。这就构成了八步法在具体应用中的不同模式。其中,典型的模式有八步模式、四步模式、三步模式、两步模式及一步模式。

1.八步模式 即八步法每个步骤均未合并、省略的模式,分析过程可以从第一步依次到第八步,做到“理法方药、一线贯穿”。这个模式全面、细致,适合初学者使用,也可用于《伤寒论》《金匮要略》及《女科》等经典医籍的决策过程分析,起到临床技能学习、练习的作用。该模式实际用于临床,步骤相对复杂,适合解决临床疑难问题,分析治疗无效原因,寻求可能的解决方法。

2.四步模式 即将第一、第五步,第二、第六步,第三、第七步,第四、第八步合并,由主症判定与处理、病机判定与处理、未病判定与处理、治法选择与实施所构成的四步决策模式。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分析与处理往往同时进行,故这四个步骤的判定过程的同时,也在同步进行着对应的处理。

例如,第一步观其脉证,收集临床信息的同时,也在对其进行初步的处理,如全身状态、主症或风险问题的分析与确定,以及主症的判定与处理方法等的思考。为了分析方便,我们将第一步与第五步整合,即收集临床信息的过程中,主要是疾病诊断与主症的判定与处理。进行第二步“知犯何逆”分析的同时,也在进行相应的问题处理,如针对病因、病机如何治疗,其治法及典型方剂是什么。这也就是第二步与第六步结合,是典型的“一线贯穿”式的理、法、方、药推导过程。如果将治法、治略的独立性省略,临床表现的“证”的结构与病机结构、治法结构、方剂结构大致对应,即“证-机-法-方”为方证相应的思考过程。同样,与第三步“辨识未病”对应的是第七步“治疗未病”,包括预防疾病的传变、药物的损伤及可能的间接治疗方法等;与第四步“策略选择”对应的是第八步“依法合方”,即依据由策略确定的治法,整合第五、第六、第七步的治疗方案,制定一个协调各步关系的最终方案。

3.三步模式 有多种形式,如保留四步模式的前两步(主症的判定与处理、病机的判定预处理),将最后两步(未病、治法的判定与处理)合并为一步,于是就构建了一个由病机、主症与其他3个步骤构成的决策模式。适当调整,将病机判定与处理作为第一步,包括全身状态、总体病机、体质,为疾病病因、发病、核心问题出现的情景;将主症判定与处理作为第二步,主症可以是患者的主诉、疾病诊断的关键症状或体征,也可以是决策中的核心或疑难问题,而对症治疗也包括对主症的病机、治法分析,只是这一步更关注局部主症与关键问题的处理;未病判定与处理、治法选择与实施等其他问题的处理作为第三步。该模式第一步偏重于全身状态分析,第二步偏重于局部问题分析,第三步则以协调二者的关系为核心内容,整个分析过程简捷、周备,适合分析全身与局部病机性质相互矛盾的疑难病症,为《伤寒论》《金匮要略》的基础叙述模式。

例如,《伤寒论》第31条“太阳病,项背强 img img ,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

第一步:全身状态为太阳病、无汗、恶风,为风寒袭表,营卫郁遏,是典型的太阳伤寒表实的麻黄汤证。

第二步:主症为项背强 img img ,为邪气阻闭,筋脉失于津液濡养导致,可以用“起阴气而生津液,滋筋脉而舒其牵引”,由全身状态、局部主症推论,处方应该是麻黄汤加葛根,并非葛根汤。葛根汤为桂枝汤加麻黄、葛根。如果只用“抓主症、辨病机”,处方结果与原著不符。

第三步:协调前二者关系,预防疾病传变的风险、药物的损伤。第一步提示可以选择麻黄汤,第二步主症“项背强 img img ”提示津液不足,即麻黄汤发汗、损伤津液的风险偏大。在这种情况下,《伤寒论》《金匮要略》常用方法是将麻黄汤改为发汗作用相对柔和的桂枝汤。陈修园分析本条不用麻黄汤的原因是“恶其太峻”。又对于“无汗,恶风”,桂枝加葛根汤的发汗作用相对不足,故加麻黄。如此,经过协调前两步的关系,最后的处方是桂枝汤加葛根、麻黄,即葛根汤。

其他三步模式,如“抓主症、辨病机、方证相应”,为经方家典型的决策模式,特点为将治未病与策略选择合并到治法中,又以方剂结构指代治法,将方剂结构与病机结构、症状结构对应(即方证相应)。

4.两步模式 也有多种形式,如将四步模式中的前两步合并为辨证,后两步合并为论治,为现代中医学通行的决策模式。

其他两步模式,如当代经方家黄煌教授提出辨体质、主症的模式,以经方体质概括全身病机,以药证来整合针对主症的分析与处理,是一个非常有创新性的决策模式。

5.一步模式 主要是方证相应,即用“证”来合并八步法第一、第二步,用“方”来合并第三至第八步,整个决策过程即“有是证、用是方”的一步模式。

总体来说,辨证论治八步法整个思考的过程,是临床决策过程,也是问题发现与解决的过程。其中,信息传导是多向的、网状的,既可以从第一步到第八步逐步完成,也可以跳跃、反向、合并,或并行、多向。医者的学术流派、掌握的熟练程度和偏向,决定具体的分析过程。一般而言,初学者技能掌握不熟练,分析步骤多,更容易犯错误;熟练掌握者,分析步骤会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而减少,最终达到“方证相应”、一步到位的程度。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方证相应”是辨证论治决策步骤合并、省略的专业技能熟练掌握的“高级”应用模式,并非辨证论治的基本的、共性的原则。

为展示八步法的思维过程,以及八步模式与其他模式的关系,我们设计了八步法表,表1为白带下完带汤证八步法表。

表1 白带下完带汤证八步法表

img
二、八步法的思想来源及其在《金匮要略》中的应用

八步法的学术思想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燕京刘氏伤寒学派刘渡舟教授“抓主症、辨病机、方证相应”的学术思想;二是沈氏女科沈绍功教授百病通用方、分级用药及重视治疗策略的思想;三是其他医家对中医临床思维、决策模式的探索,如王琦教授辨别体质、疾病、证及症状的决策模式,黄煌教授的经方体质主症、方证药证等理论,以及我的导师王庆国教授“三步、四维、六治”的经方诊治体系。

在探索中医临床决策模式的过程中,笔者将这些知识与思想整合到《金匮要略》分析中,建立了八步法这个决策模式。其中,对《金匮要略》“治未病”要点与应用,我们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下面以栝楼桂枝汤为例,展示八步法在《金匮要略》中的应用(表2)。

栝楼桂枝汤见于《金匮要略》第二篇痉病第11条,讲的是痉病,太阳病脉沉迟、无汗而用桂枝汤化裁治疗的非典型情况。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 img img 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楼桂枝汤主之。

栝楼根二两,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甘草(炙)二两。

煎煮方法:上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取微汗。汗不出,食顷,热粥发之。

表2 痉病栝楼桂枝汤证八步法表

img

第一步,观其脉证:这条依序给出三组脉证,第一组是全身症状,“太阳病,其证备”;第二组是痉病主症,“身体强, img img 然”;第三组是未病提示,“脉反沉迟,此为痉”。

第一组全身症状,“太阳病,其证备”是指太阳病提纲证,头项强痛、恶寒等已经具备,而其典型的脉象(浮脉)没有具备,故后面“脉沉迟”加了一个“反”字。原文没有说是中风还是伤寒,也没说有汗还是无汗,麻黄汤、桂枝汤都有应用的机会。不可以因为用了桂枝汤,就随意“以方测证”,认为此条为太阳中风有汗证。这是理解该条的关键。第二组痉病主症“身体强, img img 然”,是指全身筋脉强直。“ img img 然”中的“然”指某种样貌,是身体强直、但不严重的意思。

第三组脉证,“脉反沉迟,此为痉”,是未病提示。

第二步,知犯何逆:本病由外感风寒引起,病机有肌表为风寒郁闭和筋脉失于津液濡养两个要点。“伤寒一日,太阳受之”,那么“太阳病,其证备”也就表明本条病因为外感风寒湿,病机为邪气束缚肌表,导致营卫郁遏。“痉,风强病也”,又“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说明“身体强, img img 然”的病机,有风寒湿邪气阻闭肌表的一面,也有湿郁化燥或素体津液不足,导致全身的筋脉失于津液濡养的一面。“脉反沉迟”不是里阳虚引起的沉迟无力,而是沉迟有力的脉象,其机制如尤怡所说“津液少而营卫之行不利”,是津液不足引起的,故“脉反沉迟”,提示津液、正气不足,发汗时需要谨慎、慎重,不要更伤津液,加重痉病。

虽然以上分析尚不能确定本条为太阳伤寒还是中风,但是这一条为太阳表证兼见筋脉失于津液濡养所引起,即尤怡概括的“风淫于外,津亏于内”,是可以确定的。

第三步,辨识未病:原文“脉反沉迟”,提示津液、正气不足,发汗要谨慎,防止大汗、伤津而加重病情。同时也要注意,本条病在表,有化热入里的传变趋势;营卫、津液生于中焦,调治中焦可以间接解表祛邪、生津舒筋。

第四步,策略选择:本条病在表,当发汗;津亏当生津液,又要防其化热入里。三者权衡,当以发汗解表为主,兼以生津液、舒筋脉,注意不可发汗太过。

第五步,随证治之:本条的主症是“身体强, img 然”,由邪气阻闭和津液亏虚引起。“身体强, img 然”是全身筋脉失于津液濡养,比局部筋脉失于津液濡养而形成的“脚挛急”(芍药甘草汤证)、“项背强 img img ”(葛根证)病情要严重,而比后面大承气汤证的“角弓反张”要轻一些。

桂枝汤解肌祛风,疏通邪气闭阻,对“身体强, img img 然”属于第六步治病求本。故而,我们把这一条的“身体强, img img 然”称为栝楼根(天花粉)证。栝蒌根,即天花粉,甘寒润燥,味苦清热,具有清热生津、养筋润燥、舒缓筋脉之效。

第六步,治病求本:本条为风寒湿阻闭肌表引起的太阳病,麻黄汤、桂枝汤都有应用的机会。

第七步,治疗未病:防范邪气化热入里,更要防范发汗太过,正如本篇第4条“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所述。更何况本条已经形成痉病,在这种情况下应用麻黄汤发汗,更应该谨慎。麻黄汤发汗作用峻猛,容易导致大汗而损伤气阴。故而,《伤寒论》应用麻黄汤发汗解表时非常谨慎。比如,桂枝汤治疗太阳中风,服一次药后表不解,可以继续服用桂枝汤。而用麻黄汤治疗太阳病,一服汗后表不解,不是继续服用麻黄汤,而是改服桂枝汤。又如,太阳病误治后正气损伤,太阳病脉浮弱,无论有汗无汗,均用桂枝汤治疗。

本条中“脉反沉迟”提示,即使是无汗,麻黄汤也不适合在本条使用。《伤寒论》第50条云:“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脉浮紧,发汗应当用麻黄汤;尺中迟,不可发汗,即不可用麻黄汤的意思。“脉反沉迟”属于《伤寒论》第50条所讲的麻黄汤“尺中迟”禁忌证。若贸然使用,容易导致发汗太过,伤阳伤阴,病反不解而加重的风险太大。依照仲景选方规律,即使本条无汗,也会选用桂枝汤。

第八步,依法合方:第一,第五步确定“身体强, img img 然”为栝楼根(天花粉)证,用栝楼根甘寒润燥,生津养筋。第二,第六步确定本条病机风寒郁闭肌表,可以选择麻黄汤或者桂枝汤治疗;第三,第七步治未病,否定了麻黄汤,无论有汗无汗,都用桂枝汤。因此,第八步依照治法,用桂枝汤温通经脉,调和营卫,解肌祛邪,与栝楼根二者相配,共奏滋内解外、缓急止痉之功。由于本条“身体强, img img 然”是主症,故将栝楼根置于方名前,称为“栝楼桂枝汤”。

以上是用八步法分析《金匮要略》第11条的诊治思路。有了这个基础,我们就会发现,原文的叙述次序刚好是全身病机、主症、未病、最后决策的过程。“太阳病,其证备”是全身病机,提示治疗有用麻黄汤、桂枝汤的可能;“身体强, img img 然”是主症,提示治疗已经从芍药甘草证、葛根证发展到栝楼根证;“脉反沉迟,此为痉”,是提示风险,津液不足,用麻黄汤发汗的风险很大,故要放弃麻黄汤,改用发汗力量柔和的桂枝汤来治疗;最后,“栝楼桂枝汤主之”整合了前三个步骤,给出发汗为主导、兼以生津舒筋的方剂。

三、八步法决策模式的历史发展及其与《傅青主女科》的关系

笔者从事张仲景学术体系应用与历史研究多年,在八步法的历史考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个决策模式的要点,或明或隐地承载在《金匮要略》原文中,而其显性化、理论化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宋金时期,病机、治法的理论与应用体系初步建立;明代,杂病的先泻实、后补虚的治疗策略在内科学确立,其理法方药的应用体系也相应建立;清代,间接治疗与策略选择的理论与实践得到极大的发展,而《女科》是这方面最为杰出的代表。

《女科》完美地展现了辨证论治八步法。该书叙述模式基本固定,先是主症,再是病机,后为治疗策略与方药服法,方后是以间接治疗为主的药物作用分析。这是一个八步法的“四步模式”,而且有清代重视间接治疗与策略选择的特点。只要将“四步”各步对应的另一步挖掘出来,就构成了完整的八步模式。如方剂中有针对主症的药物,有从病机直接推导的治法、方剂或药物,也有防范疾病传变或药物损伤的药物。这些显性的和隐性的知识构成的八步模式,可以更好地展示《女科》临床决策的整个思维过程。这是我们研习该书的核心目的。

由此,八步法是理解傅青主与陈士铎学派的一把“金钥匙”。学界关于傅青主与陈士铎关系的讨论由来已久。本书倾向于《傅青主女科》与陈士铎的《外经微言》《本草新编》《石室秘录》《辨证录》等著作,属于一个知识与应用体系,反映清代医学进展与特征。八步法,尤其是其中的间接治疗与策略选择分析,是理解傅青主及陈士铎医学体系的关键。例如,陈士铎《外经微言》的“阴阳颠倒论”,五行“生即是克,克即是生”说,较之一般的理论推导至少要多出一个环节。这个多出来的“环节”正是决策模式中“间接治疗”的理论基础。

总之,《女科》是清代中期以后影响最大的妇科著作。本书应用辨证论治八步法,结合《女科》的学术特点,以清代妇科学及清代医学为基础解读、分析该书原文,分八个步骤展示该书的临床决策思维过程,可以帮助研读者学习《女科》的医学知识与理论,并能以其为范本进行临床决策技能训练,以提高中医诊治疾病的决策能力。 9eJH9XUwq1U73AOR4t+KVnrP+8AcABRgBsBzfg+Sp4YJewPEKWMyC7hck6JhPvs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