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锺山

锺山 上有云气,浮浮冉冉,红紫间之,人言王气,龙蜕 藏焉。

高皇帝 与刘诚意、徐中山、汤东瓯 定寝穴, 各志其处,藏袖中,三人合,穴遂定。门左有孙权墓,请徙,太祖曰:“孙权亦是好汉子,留他守门。”及开藏,下为梁志公和尚塔, 真身不坏,指爪绕身数匝。军士輂 之不起,太祖亲礼之,许以金棺银椁,庄田三百六十奉香火, 舁灵谷寺塔之。 今寺僧数千人,日食一庄田焉。陵寝定,闭外羡, 人不及知,所见者门三,飨殿一,寝殿一, 后山苍莽而已。

壬午 七月,朱兆宣簿太常。 中元祭期, 岱观之。飨殿深穆,暖阁 去殿三尺,黄龙幔幔之。列二交椅, 褥以黄锦,孔雀翎织正面龙, 甚华重。席地以毡,走其上,必去舄轻趾。 稍咳,内侍辄叱曰:“莫惊驾!”近阁下一座稍前,为 妃,是成祖生母。 成祖生,孝慈皇后衽为己子,事甚秘。 再下,东西列四十六席, 或坐或否。

祭品极简陋。朱红木簋、木壶、木酒樽,甚粗朴。簋中肉止三片,粉一铗,黍数粒,东瓜汤一瓯而已。 暖阁上一几,陈小铜炉一、小箸瓶二、杯棬二; 下一大几,陈太牢一、少牢一而已。 他祭或不同,岱所见如是。先祭一日,太常官属开牺牲所中门,导以鼓乐旗帜,牛羊自出, 龙袱盖之。至宰割所,以四索缚牛蹄。太常官属至,牛正面立,太常官属朝牲揖,揖未起,而牛头已入 所。 已,舁至飨殿。次日五鼓,魏国 至,主祀,太常官属不随班,侍立飨殿上。祀毕,牛羊已臭腐不堪闻矣。平常日进二膳,亦魏国陪祀,日必至之。

戊寅,岱寓鹫峰寺。 有言孝陵上黑气一股,冲入牛斗, 百有余日矣。岱夜起视,见之。自是流贼猖獗,处处告警。壬午,朱成国与王应华奉敕修陵, 木枯三百年者尽出为薪,发根,隧其下数丈, 识者为伤地脉,泄王气。今果有甲申之变, 则寸斩应华亦不足赎也。 孝陵玉食 二百八十二年,今岁清明乃遂不得一盂麦饭, 思之猿咽。

纯生氏曰:《梦忆》首叙锺山,亦犹《禹贡》之首叙冀州也。

①锺山:位于南京东北。又有金陵山、蒋山等名,有“龙蟠虎踞”之称。明孝陵在山南麓偏西。

②龙蜕:龙的遗骸,此指明太祖朱元璋的遗骨。

③高皇帝:朱元璋死后庙号太祖,谥高皇帝。砚云本作“明太祖”,应是妄改。

④刘诚意:刘基,字伯温。处州青田人。通经史,善诗文,晓天文术数,精兵法。辅佐朱元璋实现帝业,以功封诚意伯。后人比为诸葛武侯。朱元璋称之为“吾之子房(张良)”。 徐中山:徐达,字天德,濠州锺离人,世业农。少有大志,长身高颧,刚毅武勇。年二十二,往从朱元璋,一见语合。元璋称吴王,以达为左相国。即帝位,以达为右丞相。灭元,大封功臣,授达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封魏国公。卒,追封中山王,赠三世王爵。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一。 汤东瓯:汤和,字鼎臣,濠人,与朱元璋同乡里。身长七尺,倜傥多计略。郭子兴初起,和帅壮士十余人归之,以功授千户。从元璋攻大洪山,克滁州,授管军总管。元璋称帝,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封中山侯。卒后追封东瓯王。

⑤寝穴:墓穴。

⑥梁志公和尚:即宝志和尚,南朝时人。少出家道林寺,修习禅业。至宋、齐间,举止怪异,长发徒跣,言如谶记,多有应验。江东士庶皆共事之。至梁天监十四年无疾而终,梁武帝为宝志禅师建塔于独龙阜玩珠峰前。塔,此指志公葬处,非舍利塔之类也。

⑦輂(jú):马驾的大车。此处或作“举”意,谓把棺柩从墓穴中提起。

⑧以三百六十庄田的收入为其香火钱。庄田,此指皇帝直接拥有的“皇庄”之类。

⑨灵谷寺:初建于梁武帝天监年间,本在锺山南麓独龙阜(即今明孝陵),有志公塔,内存宝志和尚遗骨。初名开善精舍,唐称宝公院。明初改名蒋山寺。洪武十四年,朱元璋为建孝陵,迁蒋山寺及志公塔于今址(中山陵之东)。“灵谷寺”名即由朱元璋亲定。后毁于兵火,今仅存无梁殿。 塔之:埋葬后在上面建以佛塔。

⑩羡(yán):通“埏”,墓道。外羡即露出地面部分的墓道。

⑪飨殿,即享殿,祭享之殿。寝殿,皇陵的正殿。

⑫壬午:崇祯十五年(1642)。

⑬朱兆宣簿太常:朱兆宣,朱燮元第四子(燮元见卷三《白洋潮》注)。太常,九卿之一,掌祭祀礼乐。簿,太常卿下设典簿之官,此处做动词,意谓朱兆宣担任太常典簿。张岱家族与山阴朱氏辗转有姻亲关系(朱燮元女嫁祁世培,祁世培与张岱堂弟张燕客为两姨表亲)且与朱兆宣有交,故能借机参观中元祭陵之礼。 “簿”,乾隆本误作“薄”,据咸丰本改。

⑭中元祭期:七月十五日中元节,朝廷、官府及民间均于是日祭祀祖先,并施食饿鬼。

⑮暖阁:形如小屋,为受祭神灵所止之处。

⑯二交椅:为朱元璋及皇后马氏灵座。

⑰正面龙:即“团龙”图案,龙首居中,龙面正向,龙身团绕四周。

⑱舄:此处为鞋的通称。 轻趾:轻步。

⑲张岱《石匮书·皇后纪》:“闻之秘传,高后五子,皆娠诸宫人,而后竟不诞。懿文母李淑妃,成祖母䂵妃。传之太常祀典及孝陵位次,确确不爽。”据说䂵妃为高丽人。

⑳孝慈皇后:即明太祖马皇后,洪武十五年崩,谥孝慈皇后。 衽:衣襟,此为抱养义,砚云本、乾隆本俱同。咸丰本改作“妊”,则为孕育义,不当。 事甚秘:明成祖朱棣一直称自己生母为马皇后,以示为高皇嫡子。

㉑此四十六席当是明太祖妃嫔,因其贵贱而或坐或否。

㉒铗:箸,筷子。 东瓜,即冬瓜。此祭品之简陋,或由太祖时已定,非后世草率也。

㉓陈:陈设。 “小铜炉”,乾隆、咸丰本无“小”字,据砚云本补。 箸瓶:插箸匙所用。 杯棬:木制杯盂。

㉔“下一大几”,咸丰本同,砚云本作“下大几一”。 太牢一、少牢一:古祭祀以羊一、牛一、豕一为太牢,或亦专指牛为太牢,以羊为少牢。此处太牢专指牛。

㉕牺牲所:临时畜养祭牲之处。“自出”,砚云本无“自”字。

:水煮去毛。

㉗魏国:魏国公,徐达后裔。徐达本封为魏国公,中山王系追封,且仅赐王爵三世。自弘治时起,魏国公历世多协守南京。此时魏国公为徐弘基。

㉘“陪”,乾隆本误作“倍”,从砚云本改。“日必至之”,咸丰本作“日必至云”,误。

㉙戊寅:崇祯十一年(1638)。 鹫峰寺:位于南京白鹭洲,距夫子庙不远。始建于梁武帝天监间,明天顺间重修。

㉚牛斗:牛、斗均为二十八宿之一,其分野在吴、越。黑气冲牛斗,则吴越一带有祸患,而南京正在分野中。

㉛壬午为崇祯十五年。 朱成国:明成祖“靖难”功臣朱能封成国公,此为其后嗣,即成国公朱纯臣。 奉敕修陵:《春明梦余录》卷七○有《察勘皇陵纪》一则,记崇祯十四年,明思宗遣成国公等三人特往南京孝陵,会同奉祀及守备神宫监、礼部礼科,察勘附陵三十里及龙脉经行处,并左右砂水,俱不许开石烧灰及栽补树木等事。原礼部郎中,现任浙江提学副使王应华随行踏勘。

㉜发根:掘出树根。 隧:掘地道,此指为掘树根而挖地成沟隧。

㉝甲申之变: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破京城,明思宗自杀,明亡。

㉞寸斩应华亦不足赎也:明亡后,王应华与原大学士苏观生等拥立唐王朱聿 称号于广州。及败,应华降清。

㉟玉食:精美的食物。

㊱麦饭:煮麦粒为饭,此处用以比喻简陋粗糙的食物。

㊲猿咽:如哀猿之呜咽。 按,自“戊寅岱寓鹫峰寺”至此共一百二 十三字,为乾隆本及咸丰本所无,今据砚云本补。 ln1NaUOgzHA+xVzLMWJTVtQ/cH46cHNlE+ytYEomRBRycDTLn1LsGisZlVT3VTE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