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越俗扫墓

俗扫墓,男女袨服靓妆,画船箫鼓,如杭州人游湖,厚人薄鬼,率以为常。 二十年前,中人之家尚用平水屋帻船,③男女分两截坐,不座船, 不鼓吹。先辈谑之曰:“以结上文两节之意。” 后渐华靡,虽监门小户, 男女必用两座船, 必巾,必鼓吹,必欢呼畅饮。下午必就其路之所近,游庵堂寺院及士夫家花园。鼓吹近城,必吹《海东青》、《独行千里》,锣鼓错杂。酒徒沾醉, 必岸帻 嚣嚎,唱无字曲,或舟中攘臂,与侪列厮打。自二月朔至夏至, 填城溢国, 日日如之。

乙酉,方兵画江而守, 虽鱼 菱舠,收拾略尽。 坟垄数十里而遥,子孙数人挑鱼肉楮钱, 徒步往返之,妇女不得出城者三岁矣。 萧索凄凉,亦物极必反之一。

纯生氏曰:草角花须,悉为溅泪。

①越:古越国在今浙江绍兴,故越又为绍兴代称。

②清明扫墓,古礼所无。或寒食,或上巳,或清明,俱为士女游春之日,自唐玄宗时始下诏,令士女游春,勿忘先人,于是而有清明扫墓之事,浸而成俗,但不废靓妆丽服,不仅越地如此,南北皆然。或讥人们借扫墓而游春,其实是因果颠倒。

③平水屋帻船:周作人有《上坟船》一文(收入《药味集》)谈及张岱此船,云:“平水屋帻船不知是何物,平水自然是地名,屋帻船则后来不闻此语,若是田庄船,容积不大,未必能男女分两截坐,疑不能明。”《杭州政协》2005年第四期有署名思衡的《扫墓·游春》一文,言及此船,云:“我问一个绍兴木匠,他说这是于普通的航船上遮以布幔,状如屋顶,俗称‘丧船’,不知道是否?”此说应是,盖下文云有“座船”专门载人者,此船则值清明旺季,临时改航船为载客用者。航船指运货之船,据娄如松先生说,平水为绍兴城南一集镇,为城南山货聚散地,故平水屋帻船即专跑平水码头的运货船。此船较大,可以临时改装为“男女分两截坐”。

④不座船:即不雇用专门载人的“座船”。思衡先生文曰:“座船即专门载人的船,不兼作他用。”此“座”字与下文“两座船”之“座”,乾隆本、咸丰本均误作“坐”,如此则与上文“分两截坐”之“坐”相混,不知此船是坐还是不坐了。今从砚云本均改为“座”。

⑤这是评八股文中的用句,意谓对上文两段文字作结语。此处作谐谑语嘲上坟之船。思衡先生文曰:“‘上文两节’,本来我也不懂,后来写信问知堂,他回信说是如此:‘越中年末、年始对于祖墓,有送寒衣、拜坟年及扫墓三重仪文,而扫墓则作为结束。’”另知堂《上坟船》一文亦言绍兴墓祭有三次,“一在正月曰拜坟,实即是拜岁,一在十月曰送寒衣。这两回都很简单,只有男子参与,亦无鼓吹,至三月则曰上坟,差不多全家出发。”知堂答思衡之意,似以“送寒衣、拜坟年”为两节(节日之节),而以清明扫墓一节结束之。此说过绕,窃以为“上文”与“上坟”谐音,“两节”与“两截”谐音,此语盖谑指“上坟两截船”也。

⑥监门小户:监门指闾里守门者。但此处似指寻常弄巷人家。

⑦两座船:即两只“座船”,男女各坐一只。

⑧沾醉:微醉。

⑨岸帻:把头巾向后推,露出前额。为不拘礼节、举止随意的样子。

⑩二月朔,相当于清明前二十天左右,到夏至则将近三个月左右。

⑪填:填塞,盈满状。 国,此处仍作城解。即“一笑倾城,再笑倾国”之“国”。

⑫乙酉:1645年,明亡之次年,清顺治二年。南京弘光小朝廷旋立旋亡,清兵破苏、杭,明鲁王朱以海监国绍兴,画钱塘江而守。 方兵:明将方国安所部之军。方国安,少无赖,鲁王监国,封镇东侯,实与马士英、阮大铖一党。率军守钱塘江,大掠江浒,数百里无宁宇。及清兵渡江,方军不战而溃。国安、士英谋挟鲁王降清,鲁王得脱,国安遂降清,后被杀。

⑬菱舠(dāo):采菱用的小船。 收拾略尽:为方国安守江之兵收走,以防北兵用船偷渡。

⑭楮钱:纸钱。

⑮虽然次年浙东即为清兵所破,但郑成功坚持抗清,浙东战事继续到顺治五年(1648)。可见《梦忆》中文字有迟至明亡若干年之后方做结者。 Ubn5qtiQC9oNx1f70PtPt/4saFGyr+rQ5KqSa+48/BjiHs8iiEPAR5xu0pEaDZO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