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黃帝畫像
西元前2495年到西元前2395年的時候,軒轅氏20歲登基作了帝王,在位101年。黃帝軒轅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帝王,他同神農氏一樣,也是伏羲的後裔少典氏的後代。軒轅氏生於陝西武功姬水,故姓姬,母親附寶,號軒轅氏,尊為五帝之首,稱黃帝,五帝還有顓頊、帝嚳、堯帝、舜帝。黃帝在位期間,播百穀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制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文字、發展醫學、服牛乘馬等。尤其是黃帝發明了掘井技術,使遠離水源的丘陵地帶獲得開發,使中原經濟得到大發展,人口增加。
炎帝榆罔時,東夷人蚩尤作亂,榆罔不能抵敵,向軒轅氏求助,軒轅氏與炎帝榆罔聯軍,在河北逐鹿打敗蚩尤,生擒蚩尤。後來軒轅氏與炎帝榆罔在阪泉論戰中,說服榆罔一起建立統一國家,榆罔讓賢軒轅,軒轅氏始稱黃帝。
黃帝軒轅稱帝后,將西戎人和東夷人合併起來,統稱華夏人;將國家劃分為九州,設官吏,置百官,管理國家。他要求官員節簡樸素,反對奢靡。提出以德治國,“修德振兵”,以“德”施天下,制禮興樂。任命後土擔任獄官,對犯罪重者判處流放,罪大惡極者判處斬首等。黃帝軒轅時,中華大地開始有了國家的形式。
黃帝時,古羌戎族的後裔犬戎和北狄,時常騷擾中原,黃帝派二子昌意出征“靖邊”。昌意佔據甘肅弱水、流沙,派子乾荒進佔居延海,派子安西征古匈奴人或匈奴祖先(葷粥)至安息,派子始均征討北狄。黃帝長子玄囂居河北清河,造兵器和盔甲,支援昌意。黃帝征四方,定刑法,黃帝不但統一了華夏族國家,而且還開拓了邊疆。
黃帝的正妃是嫘祖,次妃為方雷氏,彤魚氏和嫫母。黃帝有四妃十嬪。正妃為西陵氏,名嫘祖,她親自栽桑養蠶,教民紡織,人稱她為「先蠶」。次妃為方雷氏,名女節。又次妃為彤魚氏。最次妃名嫫母,長相醜陋,但德行高尚,發明紡車,深受黃帝的敬重。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個姓,它們是:姬、酉、祁、己、滕、蒧(草花頭下麵鹹,音「真」)、任、荀、僖、佶、儇、衣。二十五個兒子,分封四方,佔據中原,遍佈甘肅、山西、山東等地。顓頊、帝嚳、唐堯、虞舜,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都是黃帝的子孫。
相傳軒轅黃帝的母親叫附寶。傳說有一天晚上,附寶見一道電光環繞著北斗樞星。隨即,那顆樞星就掉落了下來,附寶由此感應而孕,黃帝是北斗樞星轉世。神話中黃帝是五天帝之中的中央天帝,去世時乘龍升天。五天帝有中央黃帝、東方青帝付羲、南方赤帝炎帝、北方黑帝顓頊、西方白帝玄囂。黃帝陵有兩個,一個是位於陝西延安的橋山黃帝陵,為黃帝衣冠塚。另一個是位於河南三門峽的荊山黃帝陵。黃帝出生日是三月初三。
摘錄自《中國遠古聖賢和帝王__遠古中華正神》2015年10月30日王相彬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