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竟,此时连可以书写的纸张都没有诞生,即便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又能有什么用处?
但现在,刘善穿越而来,不仅改进了造纸术,也将一千多年后才会出现的活字印刷术,提前搬到了三国舞台。
抄袭狗刘善现在要采用的木活字印刷术,不是宋代毕昇发明的泥活字印刷术,而是经元朝农学家王祯改进过后的木活字印刷术。
木活字印刷术的主要方法是:在木板上刻好阳文反字之后,锯成单字,用刀修齐,统一大小高低,然后排字,行间隔以竹片,排满一版框,用小竹片垫平并塞紧后涂墨铺纸刷印。
这王祯作为华夏历史有名的发明家,不仅创制了木活字,而且还规定了木活字的规格。
此外,还发明了由“以人就字”改为“以字就人”的转轮排字盘,用于排放活字字模。
这东西,便是刘善让何敬专门制造的两个大转盘。
字盘为圆盘状,分为若干格,活字字模依韵排列在格内。
下有立轴支承,立轴固定在底座上。
轮盘上铺有圆形竹制的框子,将木活字按韵分类放在里面,每韵每字都依次编好号码。
同时准备两架轮盘,一架存放选出可用的字,一架存放普通常用的字。
另有两本册子,登录轮盘上木活字的号码次序。
排版时一人从册子上报号码,另一人坐在两架轮盘之间,按所叫号码转动轮盘取出活字,很是方便。
印刷完毕后,将字模逐个还原在格内。
转轮排字盘的发明既提高了排字效率,又减轻了排字工的体力劳动,可以说是对以往活字印刷术在排字技术上的一个创举。
抄袭狗刘善向来是要抄就抄最好的,要抄就抄全套。
经过在记忆中仔细甄选,才把王祯这木活字印刷术复原,命何敬加紧将所需部件制造出来。
如今,字也差不多全部刻了出来,而两个大转盘也都做好了。
刘善也不耽搁,便让几名匠人,依韵将这些雕出来的字,全部放入一架转盘之中。
另一边,让张牛带着几名小内侍,在洁白的纸张上登录轮盘上木活字的号码次序。
八千多个字,将近十个人忙活,一直用了两个多时辰,才全部摆放进那个大转盘之中。
这时,还差的五百多个隶字,也都被雕好锯下打磨完毕,全部放入了那大轮盘之中。
九千三百多个字全部放好,那边,一个个与后世A4纸大小差不多的长方形木盒也被搬了出来。
这些,又是刘善亲自设计、让何敬制造出来的排字模板。
即便这些东西全部被搬了出来,收拾停当,摆在面前。
何敬、张牛等人依旧一脸懵逼,根本不知道刘善葫芦里到底卖得什么药。
刘善知道他们文化水平有限,只得亲自上场,先让何敬在作坊里找一卷写有文书的竹简,然后再吩咐张牛和那几个内侍,对着竹简上的内容,将上面出现过的文字全部从轮转排字盘上找出来。
然后以现在的人习惯的从右到左、从上而下的竖排行文格式,依次排列到那长方形的排字模板上。
一卷竹简,上面所书内容,最多不过四五百字。
一个长方形的排字模板,横可排五十个小字,竖能够排八十个小字,总共便是四百个字。
四百个字整整齐齐码到排字模板上后,刘善又让何敬找些锯末,将字块与字块之间的缝隙填满。
做完这些,刘善这下便亲自撸起袖子,拿起一个小笤帚一样的细刷,直接在一旁的砚台上蘸墨,然后便往那排满字的排字模板上刷去。
反复刷了几遍,确保每一个字块都被墨汁浸到,然后,更不犹豫,让张牛将刚刚从御用作坊带过来的纸张展开,两人一起,铺到刷了墨汁的排字模板之上。
这时,刘善又拿起另一个非常干净的细刷,在这洁白的纸张上反复刷了几下。
在何敬等一众木工的目瞪口呆之下,这一张白纸,慢慢便被染上了墨汁。
刘善估摸着差不多了,才停止刷纸,再与张牛一起,将这张看似已被污染的白纸从模板上揭开。
当纸张反过来后,众人便惊讶地发现,那纸上所印出来的墨迹,竟奇迹般地变成了一个个大小一致、形体一致的隶体小字。
一个个字连在一起的内容,与刚刚那竹简所书,一字不差。
“这这这,这实在太神奇了吧?”
“原来,这便是木活字印刷术么?”
“若有这神术,以后的古籍,誊写起来还不十分方便?”
“陛下这等匠心,我等再活几辈子,怕是也赶不上啊。”
“你说要是公输子真要出生在咱们这个时代,会不会拜陛下为师啊?”
“……”
当周围的一众大小木匠看到刘善手中印出来的纸张内容,脑中的许多问号,终于全部换成了一个个大大的惊叹号。
他们都是能工巧匠,自诩在匠造一道,都是行家里手。
而如今看到刘善这好似变魔术一般变出的这张纸上内容,也深深为他所折服。
何敬此刻,无论是脸上还是眼中,根本掩饰不住对刘善的崇敬之情,也终于明白,刘善这木活字印刷术到底有何用途。
即便他没什么文墨,也十分清楚,那神奇的纸张被皇帝陛下搞出来了,而再有这木活字印刷术,定会对蜀汉的文子,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想得再深远一点,有这样可以书写的纸张出现,再有这木活字印刷术出现,许多典籍便可以批量印刷,朝廷文书,也可以遍及各地。
可以说,这已经从根本上彻底解放了抄录典籍的刀笔小吏的劳累之苦。
不过,刘善这么急于发明这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其目的,除了何敬认识到这些方面以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科教兴国,那可是后人经过惨痛教训得出来的真理。
历史学家总结蜀汉之所以那么快便灭亡,人才欠缺,便是一大重要原因。
现在,自己先发动了千人杖刑,又重重打击了那群乱臣贼子,蜀汉朝堂,人才更是匮乏。
既然缺乏人才,刘善自然要大力培养。
而要培养人才,自然必须大兴教育和文化事业,让蜀中人们的知识水平来个大爆发。
而要兴教育和文化事业,首要的,便是要有经史子集等典籍,也就是要给这些对知识格外渴望的人们提供课本。
不然,他们就是想学,也没处去学啊。
以前没有纸张,也无印刷术,所有文字,都记录在竹简之上。
许多典籍,都是孤本,根本无法普及开来。
普通寒门子弟,别说是读典籍了,连看一眼那些写有文字的竹简都十分困难,又哪里能够学到什么知识哩。
现在好了,纸张发明出来了,印刷术也有了,只需假以时日,蜀汉的书籍,必会普及开来。
如此,自己接下来的许多宏图伟略,也将一步步铺开。
到那时,区区曹魏、孙吴,何足道哉?
刘善听着一众工匠的溢美之词,心中波澜不惊,思想早已延展开去,在脑海中勾勒着蜀汉接下来的许多战略。
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望向何敬,突然开口道:“何卿,孤已吩咐录尚书和大匠着手成立国营造纸厂、兵工厂、钢铁厂了,孤觉得,你这里,也可以单独成立一个国营印刷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