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七、天时·地利·人和

中国火箭承揽外星发射业务的消息刚一宣布,一股强大的“中国火箭热”,很快蔓延全球。

于是,机遇的脚步,随之向着中国走来;公正的阳光,开始照在了中国这片文明古国的土地上。

而恰在这时,美国、法国的航天发射连连惨败。世界航天局势,陡然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1986年1月28日上午,数以万计的美国人拥挤在美国肯尼迪航天发射中心,等待观看人类历史上最壮美的一次飞行。

随着一声隆隆的巨响,一个庞然大物在滚滚烈焰中,徐徐升向天空。

然而,当这个庞然大物升空后仅七十三秒钟,离开地球只有十六公里时,突然一声闷雷般的巨响,成千上万的碎片在火光和烟雾中拖着熊熊的火焰,纷纷撒向离发射点十公里的太平洋,前后持续时间竟达一个小时之久。

这就是人类载人航天史上最悲惨的一幕: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大爆炸!

“挑战者号”大爆炸,震动了白宫。布什副总统即刻赶赴发射场,慰问遇难者家属。当天下午和晚上,里根总统向全国发表广播、电视讲话,赞扬七名宇航员是航天事业中的先锋和英雄,并强调美国将继续探索太空。两天后,里根总统还亲自出席了在休斯敦约翰逊航天中心举行的万人追悼大会。

两个月后,即4月18日,美国“大力神-34D”火箭在美国范登堡空军基地携带一颗价值五千万美元的军事侦察卫星发射升空,不料几秒钟后随即爆炸。这是继1985年8月28日“大力神-34D”火箭爆炸后的第二次爆炸。

5月3日,美国用“德尔塔”火箭发射一颗气象卫星,因火箭发动机的故障而失去控制,升空后仅九十一秒便被地面指令炸毁。

接着,在5月31日,法国“阿里亚娜”火箭继1985年第十五次飞行爆炸后,在第十八次飞行中又不幸惨遭爆炸!发射被迫停止十六个月。

后来有人总结说:1986年,是世界航天史上的“大灾年”!

上述航天史上连续四次罕见的大失败,迅速改变了世界商业卫星发射市场的行情,从而使西欧诸国陷入一种十分尴尬的局面。

从美国的情况来看,三次连续大失败,打乱了原有的航天发射计划。因为航天飞机和“大力神”火箭,是美国当时运送大型卫星仅有的工具。相隔八十天就出现两次失败,使其航天活动几乎陷于瘫痪。

所以美国被迫宣布:航天飞机的飞行计划至少推迟一至两年。美国宇航局局长詹姆斯·弗莱彻说:“航天飞机拟在1988年第一季度才可恢复飞行;在以后的三至四年,可能仅有三架航天飞机提供发射卫星服务。”

由此造成的结果是,各国卫星发射计划,陷入一片混乱。已经列入发射计划的卫星用户,捶胸跺脚,叫苦不迭。全世界几十颗亟待升空的卫星,只好无可奈何地躺在冷冷清清的仓库里或者生产线上;一些原定使用美国航天飞机发射的商用卫星,也只得推迟发射;而有的卫星用户则干脆取消了用航天飞机发射的合同,另外重新寻找火箭为其发射。

然而另寻火箭,谈何容易!

由于在过去几年里,美国政府对航天飞机的发射服务给予了特殊的政策,美国国内的火箭根本无法与之抗衡,致使“大力神”、“德尔塔”和“阿特拉斯”火箭纷纷败下阵来,大部分生产线均已关闭。所以,尽管航天飞机失败后里根政府曾宣布,为承揽美国及国外民用商业卫星的发射,“大力神”等多种火箭要竭尽全力恢复生产,以便同国外的运载火箭进行竞争。可惜,马丁公司的“大力神”火箭,至少要等两年之后才能飞行;麦道公司的“德尔塔”火箭要恢复生产,最快也需一年半至两年;而通用动力公司的“阿特拉斯”火箭,由于大多数是为国防部提供军事服务的,目前也仅剩下一发库存。

所以,美国企图用火箭在国际卫星发射市场东山再起,在短期时间里是不现实的,也是缺乏竞争力的。

再从法国的情况来看,“阿里亚娜”火箭是由法国、联邦德国、英国等十一个国家组成的欧洲空间局共同研制而成的。在美国“挑战者号”爆炸之前,“阿里亚娜”火箭是世界上唯一可与美国航天飞机抗衡的运载工具。1984年,“阿里亚娜”火箭首次承揽商业卫星发射,第一年就发射了九颗卫星,一跃而成为当年世界上最佳商业发射火箭。截至1985年底,“阿里亚娜”火箭已占领全世界百分之四十二的商用卫星发射市场,而且正暗暗发奋,要在1986年至1990年间,夺取百分之五十的国际商用卫星发射市场。

为此,“阿里亚娜”公司于1985年不惜耗资十二亿美元,在库鲁新建起了可供国际性卫星发射的第二个发射场。其现代化的发射能力,可达每月发射一颗卫星。

而且,为了稳定商业发射任务,提高竞争能力,从1986年1月起,“阿里亚娜”公司的保险子公司也开始正式营业,其保险率仅为百分之十一至百分之十三。

但是,由于“阿里亚娜”火箭在1985年和1986年连续两次失败,人们对它的可靠性也产生了怀疑;加之“阿里亚娜”公司为了补偿美元的贬值,又决定对新的国外发射用户大幅度提高发射价格,这就必然大大降低其威信和削弱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那么,航天大国苏联的情况又怎么样呢?

苏联的“质子号”火箭,具有相当大的运载能力,一直在积极寻求国外卫星发射用户,力争打入国际市场。但由于苏联多年来实行的不是开放政策,西方政府担心一旦让苏联火箭发射卫星,其卫星技术就会流入苏联,所以严格限制本国卫星进入苏联。而另一方面,苏联对“质子号”火箭的技术资料保密非常严格,致使国外用户很难了解到“质子号”火箭的真实可靠性。尽管两年前苏联利用电视台播放了五十一秒钟的介绍“质子号”火箭的电视新闻,但西方政府对苏联发射服务的政策,始终持怀疑和观望的态度。

因此,尽管苏联的“质子号”火箭发射卫星的价格相当低廉——比中国还低,但苏联的火箭在欧美国家用户中并不受欢迎,所以至今也未打入国际商业市场,无法形成很强的竞争力。

由此可见,1986年的国际航天形势,导致欧洲诸国均处于被动不利的局面;而对中国的火箭打入国际商业市场却十分有利。

于是,有人分析了这一年的世界航天局势后,信誓旦旦地说:“1986年,中国火箭走向世界,真是天时、地利、人和。”

然而,初次上阵的中国,能否抓住这一契机呢? e3DawxE24hNk4bvsEPHy8iaTcsM8jtPcY2OIz88Z+JWk41+OF7zi3rxAjXvgwrK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