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六、序幕在戴高乐机场拉开

1984年底,一份关于把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打入国际商业市场的正式报告,摆在了国防科工委领导的办公桌前。

这份报告,既体现了国防科工委和航天部决策者们的先知远见,又表达了航天战线一大批科技知识分子希望早日把中国火箭打入国际商业市场的美好愿望。

此报告受到了国防科工委领导的高度重视。根据国防科工委的指示,张敏参谋长很快组织航天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西安测控中心、洛阳测通所和科工委有关部、局负责人,对报告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与研究。

同时,国防科工委领导还向张爱萍将军做了汇报。

张爱萍将军听了后,兴奋不已,竟激动地从藤椅上一下站了起来,用手中的黄藤手杖连连戳着地面说:“好!让中国的火箭走向世界,是壮国威、壮军威的大事,一定要想方设法尽快干成。我们既然有了这个能力,就要敢于竞争,敢于向世界挑战,而绝不能落于人后,更不能受制于人!”

接着,国防科工委和航天部的领导又向中央军委和国务院有关领导专门做了一次口头汇报。

中央军委和国务院有关领导听完汇报后,对此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并对这一设想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国务院领导最后还指示说:“希望科工委回去后抓紧这一工作,尽快拿出个具体的方案和意见来。”

于是,1985年4月2日,国防科工委在国防部大院五楼会议室,召开了关于“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外星可行性的论证会。

会议认为,航天作为一个产业,在国际上正处于开发的初始阶段。航天发射获利非常之大,仅运载火箭,欧美每年获利都达五亿美元。目前欧美正为航天技术商业化进行激烈的竞争,苏联也在积极探索如何参与这一竞争。从中国航天的现状来看,中国是世界上同时拥有运载火箭和卫星测控网的国家之一。为了开发航天产业,进入国际市场;为了开展国际合作,加速提高航天技术水平;为了促进四化建设,增辟一条新的财源,中国应该让自己的航天技术打入国际市场。

国防科工委主任丁衡高说:“这个工作是一定要干的,否则将来就很被动。中国的航天,就是要在国际竞争中求发展。只要第一次打开了局面,今后的路就会越走越宽。”

国防科工委副主任沈荣骏也说:“发射外国卫星,这是我们前人从未干过的事业,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阻力,甚至还要冒风险。但我们首先要树立起雄心,要有敢于开拓、敢于创新的精神。只要我们下决心脚踏实地地去干,终归能把事情干成。因为这不仅仅是国防科工委的一件大事,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一件大事!一旦做成,就会改变中国在世界的形象,同时也会在历史上留下深远的影响。”

1985年6月,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在巴黎举行。

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盛会,近一百个国家的代表,两百多名各国记者,纷纷聚会法国首都巴黎。

中国,这个火箭的故乡,有史以来第一次将自己的火箭、卫星等高科技产品,送到了国际航展会上。

而中国代表团的团长,正是乌可力。

那天,航展会开幕仪式在戴高乐机场隆重举行。当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巴黎上空徐徐升起时,乌可力和代表团的所有成员,全都忍不住流下了自豪的热泪……

是啊,巴黎既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又是革命的摇篮。它不仅孕育了法兰西民族灿烂的文明,还对中国的一代革命家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当年,周恩来、朱德、邓小平、聂荣臻、李富春、陈毅、蔡和森、王若飞、徐特立等一千五百多名中国留学生,曾抱着研究马克思主义真理、寻找改造中国出路和“科学救国”的思想,漂洋过海,来到巴黎,勤工俭学。岁月匆匆,往事如烟。而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经几代中国人的不懈奋斗,终于有了代表中国实力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和同步通信卫星,并有机会、有资格展示在世人的面前。这实在是一件令人欣喜、令人自豪的事情。

而作为火箭故乡的子孙,乌可力更不会忘记:一个世纪前,美国在费城举办某个科技成果博览会时,美国送展的是第一代发电机和莫尔斯的发报机;英国送展的是瓦特发明的蒸汽机;而中国送展的,却是一双小脚女人的绣花鞋和一只手工制作的挖耳勺!而今天,中国向世界展示的,是现代世界高科技的先进成果——同步通信卫星和“长征三号”火箭!

因此,当乌可力站在飘扬的国旗下,不停地抚摸着自己那撮骄傲的贺龙式小胡子时,内心涌动着的是一股奔腾不息的滚滚热流……七百多年前,他的先祖成吉思汗率领铁骑横跨欧亚大陆,用武力将中国的古代火箭传入欧洲;七百多年后的今天,他这个成吉思汗的子孙,却在鲜花与笑脸中将中国的现代火箭带出国门,让欧洲人再一次目睹了中国火箭的风采。

这难道是历史的巧合吗?

开幕式结束的第二天,乌可力便在戴高乐机场附近的一家私人餐厅举行了新闻发布会。

他站在餐厅的中央,西装革履,风度翩翩,来自世界各国的两百多名记者将他围了个水泄不通。当他大声宣布中国的“长征三号”火箭将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时,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

新闻发布会从下午1点进行到4点,他回答了记者们一百多个问题。

新闻发布会的召开,让中国的火箭在展览会上一开始便掀起一个高潮。第二天,法国各家报纸纷纷报道了这一消息;而乌可力的照片,也出现在了《巴黎日报》的头版头条的位置上,照片上那一撮贺龙式的小胡子,更是格外引人注目。

一天傍晚,乌可力和王若飞之子王兴先生走进一家法籍华人开的饭馆。二人刚一落座,老板和服务生便围了过来,指着乌可力问:“您就是乌先生吧?”

乌可力有些莫名其妙:“是啊!你们怎么知道?”

老板说:“哎呀,您的照片我们在报上都看见了。你们来巴黎宣传中国的火箭,我们太高兴了!过去,不仅外国人不知道我们中国有火箭、卫星,就连我们这些中国人都不知道中国有火箭、卫星。今天这顿饭,算我请客了!”

说完,老板亲手做了几个中国菜,还拿出两瓶世界名酒,硬是请了他俩一顿。

航展会期间,国务院副总理李鹏外访途经巴黎。乌可力得知后,忙跑到中国驻法大使馆,找到李鹏,向他汇报了中国这次参加国际航展的情况以及在世界各国产生的影响,希望他能到航展会上看一看。

听了乌可力的介绍,李鹏异常兴奋。据乌可力后来说,李鹏在窗前站了片刻,才重新坐回沙发上,向乌可力问起有关中国火箭打入国际商业市场的进展情况。最后,李鹏表示:明天一定去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看看!

第二天,李鹏忙里偷闲,来到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现场。在乌可力的陪同下,李鹏认真观看了中国参展的火箭和卫星。一边看,还一边详细询问了有关情况。当他亲眼看见世界各国的同行纷纷涌向中国的展厅并不时发出由衷的赞叹时,高兴得不停地晃动着右臂;特别是当他看到不少白发苍苍的华侨老人一边看着中国的火箭、卫星,一边擦拭着热泪时,更是激动难抑。

但是,当李鹏看到美国、法国、日本、苏联等国的展厅又豪华又气派,而中国的展厅却小得可怜时,却沉默了。

片刻,李鹏问乌可力:“你这展厅的地盘有多大?”

乌可力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说:“十八平方米。”

“怎么不搞大一点,气派一点?”李鹏说。

乌可力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笑了:“没钱!”

李鹏:“没钱?”

“对。就是这个展厅的资金,也是想方设法,才好不容易凑足的。”乌可力说,“当然了,中国的‘长征’系列火箭和同步通信卫星是第一次在全世界面前亮相,我们心里都没底。怕一下搞大了,万一人家不来看,不买账,到时就很难下台了。”

“没关系,可以再搞大一点,再搞气派一点嘛!”李鹏说,“要知道,这代表的,是我们中国的形象!”

有了李鹏副总理的尚方宝剑,乌可力很快就把中国参加航展的地盘,由十八平方米变成了八十一平方米。

于是,中国参加航展的影响越来越大。许多外国朋友看了中国的展品后说:“过去,我们只知道中国有原子弹、氢弹,没想到中国还有‘长征’系列火箭、返回式卫星、同步通信卫星。而且,还有像‘长征三号’这样的世界第一流的火箭!”

巴黎航展,拉开了中国空间技术走向世界的序幕。

巴黎航展会结束不久,即1985年6月,由苏联、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联合举办的国际空间技术会在日内瓦举行。就在这个会上,陈寿椿代表中国代表团,做了关于《中国向外国提供发射服务可能性》的报告,并向世界正式宣布:“长征三号”火箭发射服务的价格,将比国际市场同类发射服务价格低百分之十五。因为中国并不借此谋取高利润,同时也因为中国的原材料和劳动力比较便宜。

此报告在会上引起各国代表的强烈反响。会议主持人当即在会上郑重宣布:没有中国参加的空间会议,是不完整的。

同年10月,中国又一次将一颗科学探测卫星和技术试验卫星发射成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沈荣骏及时组织有关人士召开会议,认为面对急剧变革的世界形势,中国再也不能沉默了;中国航天,到了必须做出选择的时候。

于是,10月27日,由航天部部长李绪鄂以答新华社记者问的形式,正式向世界庄严宣布:

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二号”和“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将投入国际市场,以优惠价格承揽国外卫星发射业务,并负责培训技术人员;而且,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愿意以国际市场的优惠价格,为要求发射卫星的外商承担经济保险。

这是一个民族的心声;

也是一个民族的胸怀;

更是一个民族的气魄!

中国,这个火箭的故乡,走过了几千年蒙昧苦难的岁月,今天终于敞开空间技术的大门,面对挑战的世界,第一次举起了火箭的旗帜。 72j2lrMfQV4d+VrR+pJukil7iSFCryynRwHaHC5t9P48SqbLnhrAkJTMTJnjXdc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