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
养活教育是其他教育的基础

现代社会的人接受学校教育是毋庸置疑的,但问题在于,人们普遍没有把“作为动物的人”与“作为人的动物”这两个概念搞清楚。这两个概念如果不搞清楚,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终身伤害。

两者的教育方式,既截然不同,相互之间又有紧密的联系。

首先,要把孩子“作为人的动物”的教育做好。这个教育与孩子的生理成长密切相关,过了相应的年龄,就很难施教,是没办法过几年再说或是今后再弥补的。

人从出生之日起,本质上和动物没有区别,这时人就是一种“作为人的动物”。动物的繁衍、成长过程基本雷同。1980年代,有一部日本动画片《狐狸的故事》曾经风靡一时,其中有一个场景令人难以忘怀:小狐狸渐渐长大,有了独立生存的能力,但是不愿意离开狐狸妈妈,被妈妈呵护已经成了小狐狸的一种生活习惯。这时,惊人的一幕发生了,狐狸妈妈不断地撕咬自己的孩子,不停发出威胁的声音,迫使小狐狸离开。从狐狸妈妈的眼神里,你能看到一种不舍,更看到一种决绝。经过几次尝试,小狐狸确认妈妈真的已经绝情,就毅然离去,独闯江湖了。

再来看看母鹰是如何教子的。当雏鹰成长到一定阶段时,母鹰在给雏鹰喂食前会不断地引导雏鹰拍翅学飞一段距离,才有东西吃。母鹰有时还会把雏鹰背到高处,故意让它坠下,迫使它努力拍翼求生,哪怕雏鹰因此受伤,回巢休养一阵后,又会带着伤反复训练。经过母鹰一次又一次耐心而残酷的训练,雏鹰的双翅一次比一次有力,攀飞的能力一次比一次提高,最终成为自由飞翔的成鹰。

母鹰难道没有母爱吗?当然有!母鹰的爱,是一种让雏鹰终身受益的爱。下面这个场景,就能看出母鹰的爱既深刻又务实。

母鹰要训练雏鹰飞翔,雏鹰却赖在安乐窝里不肯出来,于是母鹰搅动巢窝。雏鹰猝不及防地掉了出去,本能地在空中奋力扑打双翼,虽然羽翼渐丰,却因疏于锻炼而无力飞翔。就在雏鹰即将落地的一瞬间,母鹰展开双翅飞过去,在最后一刻及时接住了雏鹰。

母鹰并不会因自己还有能力养活孩子就让雏鹰藏在窝里,相反,它要训练雏鹰自己飞翔、自己觅食,为必然到来的分离做准备。这是一种理智的爱,是动物的养活教育。

我们再看母虎是怎样抚养幼虎的。起先,母虎捕食回来,会把最嫩的肉撕碎,喂给幼虎。后来,母虎自己先把肉吃掉,把剩下的骨头扔给幼虎啃。再后来,母虎先把肉吃了,再把骨头扔了,幼虎嗷嗷叫着要吃的,母虎对着它大吼一声,让它饿肚子。几天后,幼虎饿得实在受不了,就会离开母亲,从此独立生活。

这就是动物的本能。动物之所以能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中生存、繁衍,就是因为它们永远不丢掉养活教育。难道“作为动物的人”,和狐狸、雄鹰、老虎有本质区别吗?难道人类的孩子,无论生理上怎样成长,都能永远做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婴儿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人从生下来那一刻起,生理的成长就必然伴随着行动能力和心智的成长,一般到13—15岁时基本定型。如果在这个年龄段前没有完成养活教育,结果是相当可悲的,也是事后无法补救的。

说完“作为动物的人”,再说说“作为人的动物”。

针对“作为人的动物”,养活教育又有什么不同吗?有,内容更丰富,也更复杂一些。

前面说过,人类是统领地球的物种,是动物之王,所以人类的养活教育和动物有所不同,有心智、情感、智慧的培养和交融。我创作的养活教育歌曲《养活自己是人物》,歌词是这样写的:

从小手脚就爱动,跟着大人找事做。烧饭洗碗叠衣被,做菜手艺也不错。我的双手更灵巧,跟着大人练干活。栽树种菜学饲养,丰收让我真快乐。

养活自己助别人,共同成长最幸福。手动心随脑思考,双手能干是基础。

手巧脑灵趁早练,少小不练人生误。人人都从少到老,不能自理要吃苦。动物尚且自养活,何况我们是人物。手巧带动脑思考,体勤之人信心足。

养活自己助别人,共同成长最幸福。手动心随脑思考,双手能干是基础。

人类的显著特征包括深邃的思考、丰富的情感和无穷的想象,还有对各类知识的掌握。这些,都可以结合“作为人的动物”的养活教育来进行。

“作为人的动物”的养活教育,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养”的形成。什么是教养呢?就是一个人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道德修养状况,它是家庭教育、社会影响、学校教育和个人修养的综合体现,其中又以家庭教育所养成的道德行为水准最为重要,是“遵守规矩,在意他人”的他律教化的显现。

礼貌,是言行谦虚恭敬的表现。而教养,一般指不仅有礼貌,而且具有文化和品德的修养。礼貌和教养不完全是一回事,礼貌是教养的表现形式之一。懂礼貌的人不一定具备很好的教养,而有教养的人,通常都懂得遵守他所在环境中的礼节和礼貌。

礼貌是外在的,是可以训练的,甚至可以假装的。一个人有礼貌、讨人喜欢,但他内在可能是自私的、虚伪的。而教养是发自内心的,是由环境、教育、经历等综合形成的内在素质。而当我们说一个人有教养时,不仅是对他的外在行为,而且是对他的内涵、道德和品质的肯定。礼貌坚持得久了,也可能演变成发自内心的行为,转变为教养。由此看来,礼貌是教养的表现之一,也是教养的基础。

教养的形成,和养活教育密切相关。

智商是天生的,优秀是教出来的。怎么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呢?首先是有教养,其次是有知识、有能力,能解决人生的各种问题。

教养的基础是什么呢?一个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只会动嘴、不会动手的人绝不可能有教养。教养的基础是家庭、学校与社会对孩子进行养活教育,我们可以把它简称为“养教”。

养教是教养的基础。一个孩子的教养,可以通过养活教育的程度来体现。他对事物的理解、他处理问题的能力,都体现在养活教育上。

没有养活教育,就不可能有教养 。过去和现在的事实都已经证明,将来的事实还将继续证明, 养活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在后面的章节中,我们还会陆续论述养活教育作为其他教育基础的重要作用。 +BGDz1sce5NygbVwbftUfmDXMg2oNWYa1Fy+zGX2Z39XS0raiOugFLs3tWi+NLo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