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研究方法

本书采用叙事分析法、访谈法和内容分析法三大研究方法。

一、叙事理论与叙事分析法

叙事学既是方法,也是理论。叙事就是讲故事,是叙述形式,即说故事的方式和手段,故事是被叙述的内容。罗钢认为叙事学的研究对象是叙事的本质、功能和形式。

1. 经典叙事学与后经典叙事学

叙事强调对叙事结构中话语而不是故事的研究,热拉尔·热奈特(Gérard Genette)将叙事分为三个范畴,其一是时间的范畴,叙事需要在一定时间序列里展开,表示故事时间和话语时间之间的关系。其二是语体范畴,叙述者感知故事的方式;其三是语式范畴,即故事与叙述的关系,叙述者所使用的话语类型。

俄国民俗学者弗拉基米尔·雅可夫列维奇·普洛普(Vladimir Propp)在分析民间故事和传说时,发现林林总总的民间故事在结构上有共性,叙事中每一个角色都行使一种功能,人物是由角色所完成的功能定义。叙事结构由变量和常量组成,人物时换时新,人物执行的情节功能相对稳定,功能在故事里的分布规则也相对恒定,特定的组成元素一定会在叙述的特定时刻出现,叙事序列被称为“功能”,功能实现了意图,根据人物的行为来定义人物的功能,叙述的表层结构是行动者,深层结构即人物的功能是行动位。叙事分析致力于发现所有叙事的深层语法结构,每一个叙事都存在一个本质的语义和语法。语法是故事的逻辑和句法结构。

20世纪60年代,结构主义风靡一时,叙事学在结构主义和英美文学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至七八十年代,形成经典叙述学。早期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和阿尔及达斯·朱利安·格雷马斯(Algirdas Julien Greimas)既是结构主义的先锋,也是叙事学的代表人物。叙事学向后经典叙事学的转向伴随着结构主义向解构的转向,经典叙事学以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研究话语的表达方式,探究叙述的方式和手段,根据结构主义二元对立的话语体系来研究叙事文本,将叙事文本作为一个封闭的体系,重点关注文本的内部结构中各要素的关联以及结构体系。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兴起了后经典叙事学,又称语境叙事学,开始了多学科、多媒介的研究。后经典叙事学流派纷呈,女权主义、解构主义、话语分析等联系文本的历史背景及现实因素,拓宽了研究领域,叙事研究从单纯文学作品尤其是英美文学作品的狭隘范围扩大到文化分析,包括媒介、日常生活、流行文化、电影、音乐、数字媒介、口头语言等,形成电子叙事学、音乐叙事学等领域。

2. 与大众传播活动有关的叙事研究

国外与大众传播有关的叙事学专著有《作为话语的新闻》( News as Discourse ),该书以媒体话语为研究对象,采取多学科的研究视角,论述了新闻话语的风格、修辞、微观结构、主题结构,以及新闻制作的话语加工和社会认知。将新闻活动分为两类,其一是文本,其二是语境。前者探索新闻的话语结构,后者探索话语产生的认知和社会因素、条件、局限性或影响,从而间接分析新闻文本的经济、文化和历史根源。

国内集中于西方叙事学方法和理论介绍的专著很多,与大众传播活动相关的叙事学专著有《电视新闻的叙事学研究》和《新闻叙事学》,前者论述了电视新闻叙事的分类、文本、语言、言说真实、故事、话语、新闻播报手段的改变、言说困境和策略。后者论述了新闻话语的结构及其生成、神话性、事实与原型以及意识形态。

国内期刊文章突破了文学叙事的界限,研究范围广阔,呈现出后经典叙事阶段的特点,戏剧、纪录片、广告、动画、电影、新媒体叙事纷纷被纳入研究视野,研究内容包括叙事场景、叙事策略、叙事结构、叙事特点、叙事视角、叙事模式等,没有脱离西方叙事理论的范畴。

新闻发布会尽管是新闻信息的生产、传递、消费、再生产的过程,但仍然充满象征符号和组织的话语。本书拟以叙事分析的方法分析新闻发布会的政治和社会控制,揭示新闻发布会形式和结构上的叙述方式,故事的组织和建构方式,从发布会的叙事主体切入,具体从各个历史阶段内谁能够拥有发布会的执礼权,谁能够出现在发布会的现场,谁能够出现在规模隆重的发布会现场,何种类别的组织机构能频繁地举办发布会,发布会的现场是谁在说,谁在听,以及话语意义是如何产生的等层面进行分析,以揭示政治或其他权力对发布会的控制。

二、访谈法

访谈法属于质性研究方法的一类,可以提前计划,是向受访者了解具体事实和情况的研究方法。访谈法有明确的目的,访谈双方对访谈目的都很清楚,形式比较正式。研究运用半结构类访谈方式,提前设定调查范围和调查提纲以及提问方向,提问方式机动灵活,以便对新的事实或线索深入了解。

本书访谈对象的选择兼顾便利性和代表性,受访者主要选择一线新闻记者。为保证代表性,访谈对象应至少包括参与和采访全国规模的记者会、省区市层次的记者会两类;在媒体来源上,涵盖境内外的媒体记者,以了解境内外记者会情况以及在采访全国两会等高层次记者会时境内外两类媒体记者入场机会是否均等。

本研究拟选取境内主流媒体总部和分支机构记者作为访谈对象,以了解境内不同层次政府部门的发布会会前准备、发布会现场安排以及发布会结束后的基本情况。 拟选取境外媒体记者为访谈对象。这一阶段主要从可获得指标考量,选取欧洲华文电视台(European Chinese Television Limited)以及美国华文大报《世界日报》的记者为访谈对象。前者曾参与全国两会的记者会。后者曾参与美国州政府和各类组织的新闻发布会。拟选取台湾高雄电影节新闻联络人为访谈对象,以了解台湾地区发布会的基本状况。

本研究的访谈目的是为了了解国内外新闻发布会发布方和记者方在会前的准备和安排、发布会现场的布置和现场物料供给、发布会议程、问答环节具体情况、不同类型发布会的目的和气氛。

访谈提纲如下:

(1)邀请记者来访的程序是怎样的?

(2)新闻发布会的组织架构是怎样的?

(3)新闻发布会和新闻吹风会有何差异?

(4)新闻发布会的地点一般在哪?地点的选择有一定的规定和要求吗?企业的新闻发布会和政府机构的新闻发布会地点选择有不同吗?

(5)有专门的发言人、主持人吗?主持人负责的内容是什么?主持人在所有发布会中都是必要的吗?发言人是专职还是兼职?

(6)场景设置的特点是什么,主席台和记者席如何设置?

(7)提问环节话语权的控制情况如何?提问顺序、提问内容和座次会否预先安排?如果有提前安排,是如何安排的?

(8)提问方式和媒体选择有何特点?由谁提问?如果点名提问是点出记者名字还是所在媒体单位?

(9)记者会的话语权是在发言人手里、记者手里还是两者兼而有之?

(10)现场是否提供物品和资料?

(11)现场是否会有水、茶点、饮料、自助餐或宴请?有宴请与新闻发布同步进行的情况吗?

(12)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会会提前安排座次和提问内容吗?

(13)发言人、主持人、媒体记者的服饰有什么特别之处?

(14)发布会结束后,举办方会主动联络记者,跟进发稿情况吗?

(15)发布会的发布时间和持续时间有要求吗?如果有,这一要求是惯例还是有具体的规定?

(16)答记者问环节有无问答回合安排?有无追问或打断发言的情况?

(17)发言人回避提问的手段有哪些?

(18)一次新闻发布会通常只围绕一个议题,还是若干个议题?提问内容通常围绕既定的主题吗?

(19)就回答方式而言,有个性、有典型的个人作风和个人风格的发言人常见吗?如果不常见,你认为原因可能出在哪些方面?

(20)举办发布会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样的效果?

(21)发布会的气氛如何?

(22)新闻发布会的现场是既定安排的展演,这个说法你怎么看? fwx6cpQtNOQkSDPVcmhlRRAsZwbLRKrfaMu1zmrbHqtsDMoDDGKvX/lTV6PwWx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