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我的投资人生

“君子忧道不忧贫”。我把期货投资的悟道之路分为上山和下山两个阶段。

由术到道,只是期货探索路上走了一半,即上山的那一半目标。道不远人,心中的道接了地气,这样的道才是功德圆满的最高境界。

1 《十年一梦》在大陆有五个版本,台湾地区有六个不同版本,累计销量几十万册,至今依然畅销不衰,这是金融类图书中的奇迹。十多年过去了,你自己是怎么看待《十年一梦》这本书的?

这本书本不是想公开出版写给读者看的,而是一颗孤独心灵的内心独白,目的是给自己十多年投资人生一个交代。泰戈尔有一句诗:“天空中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我想记下自己在投资市场飞过的踪影,因为本意是给自己看,给自己留个纪念,所以写得比较坦诚、真实,尤其是对自己投机失败的经历和感受,没有任何隐瞒。我想让自己知道我是谁,就把人性中最不愿面对的那一面直接呈现出来,希望给自己以后的人生一个警醒。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或许正是因为我记录的是自己真实的故事,无论是新兴市场还是华尔街投资人,我在投机市场的心路历程和无数投资者不谋而合,不同阶段的投资者都能够从中找到自己投资人生的影子,都有类似强烈的体会、感悟和共鸣。这是我从一个读者来信中摘录的一段文字:

“我已拜读了三次,从书里我仿佛看到了自己12年的影子,仿佛和您一样,经历了一次次身心的考验和炼狱,又感觉像是和您一起,进行了一次心灵的交流。感觉真是字字珠玑,句句精彩。给我操作思想上带来了强烈的震撼!”

无数读者的溢美之词,让我诚惶诚恐,受之有愧。其实我的书远没有大家说的那么好,这一点我心里非常有数。

一是这本书只是我投资生涯阶段性总结,一个仅有十年投资经历的人,感悟和思想会有多深刻呢?也敢写书?

二是从现在看,这本书中的操作方法、投资逻辑有相互矛盾,前后不一致的地方,个别观点甚至是错误的。

三是这本书本意是想通过自己的痛苦教训,提醒大家期货投机风险巨大。然而事与愿违,不少投资者对我的初衷视而不见,却在书中寻找投资秘诀,无意中我把有些人引进了投资人生的不归路,与我内心的真实想法背道而驰,这是我感到非常内疚的一件事情。

有一点我很清楚,如果说《十年一梦》这本书真有一点价值和意义的话,那绝对不是因为我的文笔和才华。书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无数金钱和痛苦绝望堆出来的。说句心里话,如果在读者看来这本书字字珠玑,那么在我看来这本书字字血泪。叔本华说,“一棵大树想要到达天堂就必须进入最深的土壤,它的根必须进入地狱”。

这本书第一版的书名是《独自徘徊在天堂和地狱之间》。哲人说,人生的智慧一定来自于痛苦,我的十年投资体验就是这句名言的完美注脚。

2 你的投资生涯跌宕起伏,用你自己的说法是“独自徘徊在天堂和地狱之间”。1995年327事件中,你在一天之内赚了690万,这在当时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天文数字,让你一下子进入了人生的巅峰,你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这么多年你的投资经历和对327事件的感悟吗?

我的投资人生很简单,几近无聊。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我的生活就是投资,投资就是我的生活。

1992年研究生刚毕业我就进入股票市场,很快就“误入期途”。刚开始在一家企业做投资,1997年离开公司后自己独自干,2005年后带着团队一起研究和操作期货。我的几家公司,有的纯粹为自己的钱投资,有的发个产品,代客理财。我曾经给团队同事开过一个玩笑,如果说2005年以前我的期货生涯是独自徘徊在天堂和地狱之间,那么现在就是大家一起徘徊在天堂和地狱之间。

关于327事件我一夜暴富的故事,在我的记忆里恍如隔世。如果你对这个奇迹发生经过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十年一梦》,那里对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有详细的描写。

往事不堪回首,20多年过去了,如果你一定想知道我现在的看法,简单说就两点:一是这件事说明一开始我真的入错了行,我的个性也许并不适合做期货,我的赌性太重;二是少年得志乃人生之大不幸。

3 在早期投资生涯中,你曾在一天之内取得过辉煌的业绩,可在你看来,这件事恰恰反映了你的性格并不适合做期货,那么,你觉得什么样的人适合做期货?

这是一个古老的问题,无数的朋友问过我,我也一度很困惑,到底什么样的人适合做期货呢?

我在培训公司交易员的过程中体会到,我的投资思想、理念、策略讲清楚很容易,他们理解接受很快。但是,学会了这些东西以后,交易员们最终的成就差异非常大。有些业绩非常好,进步神速;有些业绩很一般,长时间徘徊不前。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背后的因素确实比较微妙。我觉得可能有遗传的成分、有性格的因素、有悟性的高低等。一句话,我也不完全能够讲清楚,为什么有人成就大,有人成就小。

几年前看过日本新渡户稻造博士写的《武士道》一书,书中记录了一段描绘日本历史上三个名人个性的对话,很有意思。

织田信长:“杜鹃啊,你快叫,不叫,就杀了你!”

丰臣秀吉:“杜鹃啊,你快叫,不叫,我总会想法子让你叫!”

德川家康:“杜鹃啊,你快叫,不叫,我就一直候在这里,你早晚会叫的!”

如果做期货,我觉得德川家康是最适合的,他进入期货市场会很成功。什么样的人不适合做期货呢?织田信长的斗争哲学最不适合做期货。为什么?“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期货市场不是一个我们要去打败的敌人,这种与天为敌的个性在期货交易中会死得很惨。

我个人觉得,大多数投机者既不是德川家康,也不是织田信长,而是丰臣秀吉,也不适合做期货。为什么?借用《红楼梦》中的一句话就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如果给丰臣秀吉吃点药,2000年前孟子的话是最好的解毒剂:“虽有智慧,不如乘势。”

投资市场中每个人其实就是一头“猪”,但是我们都不甘心,一心想要飞起来。我们会长时间花精力去琢磨,怎么让自己长出翅膀,能够飞。我们忘了一头猪要飞起来的唯一办法是去寻找风口,只有足够大的风才能让我们飞得高。

所以,不要把精力放在琢磨如何打败市场上,聪明的猪应该努力找到风口,耐心等待那个蓄势已久,可能突破起飞的交易品种,乘势而为。

4 在你眼中什么样的人是投资家呢?

我在给文竹居士的书写的序中有一段话:

“按照我的理解,投机客是“行者”、“忍者”而非“学者”、“智者”。行动而非说话,实践而非理论,是一个职业投机者的本质特征之一。某种意义上说,流行的科班教育体系过于强调智性训练,师生关系过分疏离,似乎并不适合职业投机者的素质培养。中国古代琴棋书画以及民间手艺、武术的学习中,强调师承,强调师父带徒弟的心传法门,可能是培养职业投机客可以借鉴的模式之一。我现在也正在做这方面的尝试。”

“在日本武士的培养过程中,知识的教育,智能的训练,固然不能说不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武士人生态度、品格意志的培养,包括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精神境界,从容不迫而又果断无畏的牺牲精神和行动能力,壮士断臂的勇气,对痛苦的超强忍耐力等等,这一切不正是一个典型的期货操盘手必备的个性特征吗?”

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曾经对哲学家做过一个定义:什么是哲学家?指的是在理性指导下,能够保持自我克制的人,而不管他知识多少。我认为这句话完全可以用来定义什么是一个投资家:在理性指导下能够保持自我克制的人,就是投资家,而不是在于他知道多少。

5 你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开始思考自己期货投资失败的原因?

为什么我不愿意谈327事件中我所谓的辉煌?因为我很快就把赚来的钱赔光了。1997年以后,随着我的投资生涯进入绝境,我不得不开始痛苦的思考,我到底做了些什么,未来该怎么办?我想要弄明白两个问题:

第一我是怎么把这些钱输掉的?

第二是期货交易有没有一条成功投资之道,能够让我把输掉的钱赚回来?

前一个问题看起来很容易,失败总是有原因的,你的思考可以流于表面,也可以深入挖掘,可深可浅。反正钱已经赔了,找个外在理由,敷衍一下自己也就过去了。后一个问题的艰难程度,远超我的想象,我给我的投资人生出了一道极大的难题,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我把人生最美好的时间都花在了探索期货投资到底有没有成功之道的斯芬克斯之谜中。

6 你为什么会思考投资哲学?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思考投资哲学的?

高晓松说过一句经典的话,很有意思,“人生不是一个故事,人生是一个事故”。

当代著名哲学家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中曾经谈到,每当中国历史上战乱不断,人的生命朝不保夕、饱受苦难的时候,往往哲学、宗教思想高度发达。而在物质富足的太平盛世,伴随着歌舞升平的人间美好生活,文学、艺术常常极为繁荣,似乎谁也不愿意再去多想那些关于人生到底有无价值、生命意义何在、生死命运变化无常的深层次问题。

我是学哲学出身,哲学是一门反思的学问。投资失败给我现实人生带来的打击和内心沮丧痛苦的绝望,让我不得不思考生命、交易中一些最根本性的问题。其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是这样,当你人生面临绝境,逃无可逃的时候,你没有多少选择,要么沉沦,要么面对困境寻求解决之道。急中生智,思考投资市场成败、寻求交易智慧等深层次的问题对我而言变得自然而然。

我公司有一位博览群书、才华横溢的年轻交易员,看过的投资书籍肯定比我还多,但是投资业绩却很平庸。我的副手和他私交很好,我经常和我的副手开玩笑:

“你的人品不怎么样,对待朋友一点也不真诚。你的朋友交易业绩这么差,你为什么不帮帮他?”

我的副手刚开始的时候很纳闷,不知道我是在开玩笑,很认真地问我怎么才能帮上他的朋友。我说:

“这事多简单!你知道为什么在二十四史中司马迁的《史记》写得最好?这当然和司马迁的家学渊源有关,但关键是司马迁受过宫刑,这种悲催的经历是任何历史学家没有的。如果司马迁没有这样屈辱痛苦的人生悲剧故事,他不可能写出名垂青史的著作。如果你想让你的朋友投资成功,把他阉了就一切OK了。当然,意外风险也是有的,你把他阉了以后,万一没有激发起他内在巨大的成功欲,最终投资没有成功,他就变成太监了!”

玩笑归玩笑,我觉得我编的故事道理是成立的。如果我早期的投资之路一帆风顺,谁会去思考什么投资哲学这类莫名其妙的问题?人只有被逼到万般无奈之中,才会去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我当然也不例外,随着投资活动的彻底失败,无奈地在痛苦中开始思考人生、命运、哲学。从时间上说,大约2000年前后,受到康德哲学的启发,我提出了自己的投资哲学思考。

7 有一次,你在北京大学的讲座里,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来强调期货交易成功的艰难性,但是,你认识这么多高手,有些人交易非常成功,大家还是喜欢听你讲一些成功者的故事,希望从中能有启发,请你讲一个这方面的案例好吗?

大家都知道期货交易实在不是正常人适合做的事情,不管有意无意,只要你进了这一行,基本上可以说是九死一生。我用这句话来形容投机市场成功的艰难,确实是有感而发。所以,我还是想先抽象笼统地讲讲期货交易的艰难性,最后讲一个你感兴趣的故事,算是送给你的一个礼物。

关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思想,我想用三点来简单解释一下:

(1)市场本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管理的微妙性

有一位老交易员曾经说过:假如你在市场中呆的时间足够久,什么样的事情你都能够见到。

确实,对于一个从事期货交易的投机者来说,最铭心刻骨的事情无疑就是市场价格变化的反复无常、神秘莫测。市场的不确定性、随机性,时时刻刻困扰着所有的市场参与者,是挡在每一个投机者面前无法逃避的拦路虎。短期之内,偶然性可以让赌徒傻瓜成为智者而欢呼雀跃,让所谓的高手变成白痴而捶胸顿足,让大多数投机者被玩弄于股掌之间而茫然不知所措。

从事后的角度,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市场的运动轨迹,但是,投机者交易的不是过去,而是未来。要深刻理解市场价格波动中趋势的演化方向和微妙的动态平衡,既要投机者有客观、定量、科学的理性分析能力,又要有灵活、变通、前瞻等艺术、直觉的参与,这是某些交易员经过长期学习、思考、研究后才有的内在洞察力。这中间投机者所付出的真金白银的代价和体力、精神上的损耗磨炼,可能远远超出常人想象,绝非一日之功。

所以,良好的风险管理也是投机者的立身之本。成功的投机者在交易中都能严格限制损失,及时砍掉亏损部位;相反,对盈利头寸则做到了尽可能地扩大战果。这样一年下来,盈亏表上几次大的盈利足可以抵消很多次小的亏损,结果仍可达到良好的盈利水平。

但是,交易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心理游戏。短期走势的偶然性和人为性、投机者的贪婪、恐惧等心理因素,使得投机者要找到适合自己交易方式的风险管理策略绝非易事。

(2)人性的基本特征和成功的投机要求往往背道而驰

即使你拥有极高明的交易技术和最完美的资金管理策略,如果你不能严格遵守,也不可能在金融交易市场获得成功。

杰西·里费默是投机历史上最伟大的投机客,他写的《股票大作手回忆录》和《股票大作手操盘术》是投机行业的经典名著。然而,这个天性适合投机,对股票、期货价格波动具有非凡洞察力,拥有近乎完美的市场交易策略,1929年在市场中曾经获得过上千万美元利润的投机天才,最后却在穷困中自杀。

里费默尴尬、悲凉的结局曾经让我思索良久。从表面看,知行不合一肯定是里费默失败的直接原因。从深层次看,我以为,里费默的失败源于人性本质上难以摆脱的非理性因素。了解自己、战胜自己这个古老的哲学话题,看起来似乎有可能实现,实际上也许永远只是人类追求的理想而已。所以,如果要在市场取得成功,投机者应该做出正确的决策,而不是做出让自己感觉舒服的决策,心理上很舒服的交易,结果往往不好。但是,就像里费默说的,我们都是人,怎么会永不犯错呢?

(3)形成独立成熟的交易思路和风格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

什么是交易高手?就是能够从表面上看来不确定、随机的市场波动中找到某种相对确定、可以把握的机会。知道什么时候成功交易的概率最大、风险和回报关系对投机者最有利、什么时候应该退避三舍、静观其变等等。

但是,投机领域充满了辩证法。成功的投机者离不开辩证思维的大智慧。在这里,模糊是美,缺陷是美,简单是美。在技巧上追求完美,在利润上追求极限则恰恰不是美,而是与美的真实背道而驰。

从长远的角度,期货交易成功必须要有一个系统、完整的交易思路,包括合理的交易理念、策略、方法、工具;良好的风险管理制度;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所有这些列举的要素,都需要漫长的时间积累,都需要巨大的付出,都需要殚精竭虑地去摸索、尝试。

“君子忧道不忧贫”,但是,投机市场的成功有道吗?

十多年前,因为一个偶然的机缘,我看到了现在国内一位非常成功的交易员的交易记录,我迅速让团队把他一年多的每一笔交易进出细节标记在图表上,研究了大约两周,看了至少有上千次操作过程,我心中确实比较感慨。归纳起来大约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交易胜率并不高,我记忆中最多不超过52%;

(2)从图表上看,经常买在最高点,卖在最低点;

(3)单笔交易平均亏损很小,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情况不对,第一时间止损离场。有很多笔交易几乎是原价进出,有三笔交易出现大额亏损,其中两次是因为隔夜外盘暴跌,第二天一早他砍仓出场,只有一笔是他一直扛着不砍,几天以后估计是实在受不了了才割肉平仓的;

(4)应该用了某种指标和工具对市场机会进行界定,进场的模式有很大的相似性、一致性,出场的标准有些模糊,据我判断:有的交易应该是从技术角度看到不对后离场,有的交易应该是因为风险控制的原因离场,有的交易应该是某种市场感觉让他意识到不对后离场的;

(5)总体交易风格成熟、稳定,有相对一致性的进场和离市原则。

我对这位朋友交易的解读未必对你有用,不过有一点你可以相信,这个故事绝对是真的。这位交易员在交易圈内很低调,知道的人也不太多,但确实很牛!

8 为什么2005年后你要从个人投资者走向团队建设这条路?

当时的想法很单纯。一是一个人做交易的时间太长了,可能还是内心不够强大,缺乏安全感,觉得有团队比一个人操作更踏实;二是长期面对市场的不确定性,确实觉得自己智商不足需要充值,所以,当时特意从清华、北大等名校招了几个喜欢期货的小伙子来做助手。直接目的有三个:

(1)抓住更多的市场机会。随着市场活跃、交易品种增加,一个操盘手因为精力不足和数据上限的制约,往往会漏掉一些很好的交易信号,如果有助手,就能帮助我发现、抓住这些机会。

(2)对我的行为进行管理,让现实的我和理想的我合二为一。我知道自己的个性中有天马行空的一面,偶尔一高兴就极容易出圈,这种违反交易原则和体系的冲动是投资成功的大敌。我希望发生这种非理性操作时有人拉我一把。

(3)对我的交易进行风险管理。也是因为性格的原因,我是一个赌性很重的人,曾经不时发生交易风险失控事故。我想有人做风险管理,交易结果应该会好很多。

9 你希望你的助手可以给你发现交易信号,可以帮助你把握更多的机会,这样的想法听起来很好,实际效果如何?

这个想法初衷很好,以为人多力量大,有这么多智商极高的助手按照我的套路帮助盯着市场机会,交易结果一定比我一个人操作强很多。后来发现有两个大问题:一是交易助手机械地按照我的体系发现市场信号并不难,但好的机会只有通过尝试,甚至需要经历很多次的失败才能把握,交易助手和我配合做这个事情是不可能的;二是我意识到这样的思路有问题,提高业绩的路径不在于发现机会的次数多少,而是在个别好的机会上争取获得大利润。

(1)我的投资哲学、理论、工具本身是能够讲清楚的,理解起来并不难。我的助手学完以后,按图索骥发现交易机会,是可以做到的。但是,真实交易一开始,我就发现,这样根本不可行。他们根据体系事先设置交易警报,当市场出现符合要求的机会时,很快告诉我应该进场操作。一会儿这个品种,一会儿另外一个品种,甚至同一个品种都会提出很多次交易机会。这样一来,一天可以给我提出几十个不同的信号,把我弄得手忙脚乱、焦头烂额。

问题出在哪里呢?

一是他们没有经验、能力从整体的高度把握宏观氛围、趋势、结构、K线形态,对交易信号进行合理分析取舍,很多买卖建议非常不着调。我经常和他们开玩笑,市场要骗我很难,我不太会上当,但很容易被自己的队友骗,使我误入歧途。

二是事后看来很好的信号,有些随后走势单纯,有些实际演化过程非常复杂,需要经过多次失败的尝试才能抓住,很难提前预测出来,你不赌就不知道机会好不好。他们大多数时候提出的信号并不准确,操作失败被止损的概率很高。质量不好的信号提多了,真正好的机会来临时反而不敢相信,甚至都不敢提了。因为无数次失败的配合,我们都对发现信号这个事情失去了信心,最后只好不了了之。

(2)知识可传授,经验不可传授。

我在招聘助手,在他们正式辅助我工作之前,当然会教给他们我的交易思路、策略和工具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后来发现,相对客观的内容,包括我的理论、方法、工具他们很快能够学会。但是,当他们按照这套东西给我寻找交易机会时,却显得机械呆板,结果令我不可思议!

这里面的问题出在哪里呢?问题比较复杂,千头万绪,还不容易说清楚。既有交易规律的特殊性,也有我的原因,还有一点就是我意识到,交易知识可以传授,经验不可传授。

《庄子》中讲述了一个轮扁的故事,对我们理解这一点颇有启发:

有一天,齐桓公坐在堂上读书。一位叫轮扁的师傅在堂外做车轮子。轮扁忙碌了好久,感到有点累了,就跑进堂下休息一会。

轮扁抬头一看,齐桓公坐在上面看书,就慢慢走上前去问齐桓公:“主公,您看的这是什么书呀?”

齐桓公瞧瞧轮扁,又盯着自己的书说:“我看的是圣人的著作。”

“圣人还活着吗?”轮扁问。

“圣人已经逝去啦。”齐桓公目不转睛地回答。

轮扁若有所思地说:“那么您读这些书还有什么用,应该都是古人的糟粕啊。”

齐桓公一愣,怒气冲冲地瞪着轮扁:“寡人读书,用得着你来多嘴吗?!你怎么敢说圣人的书是糟粕!你的话是什么意思?说得出理由则罢了,说不出理由,寡人就问你死罪!”

轮扁说:“主公不要生气。我是个做车轮子的,只懂得做车轮子的道理!我们砍削车轮的时候,一定要把握节奏,动作快了慢了都不好。这里很多技巧无法用话语来表达。我自己对做车轮的技艺很熟悉,却没法传给我的儿子,我儿子也没法通过我的传授而领悟到它。所以您看,我这么一大把年纪,还得亲自跑来给您做车轮子!由此我想到,圣人的道理也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圣人死了,道理也就跟着一起没有了。记载在书本上流传下来的,不都是没有用的糟粕吗?”

交易也是这样,我的教训告诉我,即使你具备了足够的知识,没有经验,你连纸上谈兵都谈不清楚!当然不可能做好交易助手这个工作。

这个事情让我再一次深刻地认识到,期货交易是一个个人英雄主义的孤独游戏,需要自我独立决策,并承担由此引起的最终后果。一个对他人、对自己不负责任,逃避现实的人绝对做不做好期货的。

(3)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相当长时间,我对投资成功的认知有一个误区,认为发现、抓住更多的交易机会、参与更多的品种是我努力的方向。

随着投资认识的深入,我发现投资成功的核心不是去抓更多的机会,而是耐心等待,把某一个机会用好,把一个品种做精,当机会来临时,用极大的意志力把交易机会用到极致。这样的交易效果远比发现十次交易机会,每一次都浅尝辄止要好得多。从这个角度看,我当初希望抓住更多市场机会的想法是没有多大意义的,交易理念是错误的。期货交易不要采用攒鸡毛凑掸子的策略,应该在不多的大机会、好机会上好好利用,重仓出击。

巴菲特也曾表达过类似的观点:

“我们的投资策略是集中持股,我们试着尽量不要这也买一点,那也买一点。”

“我们并不认为分散程度很高的投资能够产生好结果。我们认为几乎所有好投资的分散程度都是相对较低的。”

10 交易行为管理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你为什么想到要做这个事情,是你的助手帮助你做到知行合一的吗?

这个事情尝试了好久,想了无数的办法改进,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痛苦矛盾,结果也不理想。后来等我越来越清晰地明白了问题所在,我对自己当初愚蠢的想法哭笑不得。但那几年中发生的很多故事却令人深思,也让我受益匪浅,对投资人生和期货交易有了更深刻的领悟和认识。

我之所以要招聘助手,对自己的交易行为进行管理,核心原因是我知道自己在交易过程中做不到知行合一,希望在我非理性操作时团队能够给予提醒和阻止。现在明白了,我的这种想法幼稚之极,在没有开始做以前,注定意味着结果失败。从表面看,一个交易员知行不一,只要有人适当提醒一下,似乎问题不难解决。实际上这只是一个表象,背后是我的投资思路、心理心态等很多方面存在着致命的缺陷,这些问题需要我自己,也只能是我自己才能解决,外人是根本帮不上忙的。

一是我的思维方式问题。

思维方式是由一个人的哲学信仰决定的,信奉什么样的哲学决定了你什么样的认知。我在2000年前后就开始认同康德先验论哲学,通过康德哲学知道世界本质的不可知,人的有限理性,我们永远不可能是全知全能的上帝等思想。承认自己是井底之蛙,承认自己是瞎子摸象中的瞎子,非但不可耻愚蠢,恰恰是有智慧才能达到的境界。

但是,接受一种新的哲学思想,并且能够在思维、行为模式上一以贯之地落实,成为你的本能习惯,是一件极为艰难的事情。一个杯子里的水不能喝了,你把水倒掉,再倒进去干净能喝的水,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可能一夜之间换成另外一种模式。

虽然我在理智上早就接受、认同康德哲学的思想,但那时我还不是康德哲学的信徒,这就意味着我内心世界除了康德,还混杂着其它与之矛盾的哲学观念,包括经验主义、理性主义,甚至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哲学观念的混乱必然导致一个人思维方式的混乱。表现在金融市场,所谓知行合一的“知”是一种认识或者说知识,是由背后你的哲学观决定的。当你内心有很多种不同的哲学思想交织混杂在一起时,必然让你对市场的认知产生自相矛盾的混乱,由此也必然导致你的行为模式摇摆冲突、前后不一。

从表面上看,或者在别人看来,你在市场中经常出现非理性的举动,仿佛没有做到知行合一。从你自身角度而言,你的一切行为背后都有相对应的思想支持,其实不存在知行不一的问题。

如果我真的只信奉康德哲学,心安理得地承认自己的有限理性,承认自己在市场中只是一只井底之蛙,一个瞎子摸象中的瞎子,就根本不会对市场有那么多的非分之想,也不会有那么多超出自己能力圈的非理性举动。

如果我的思维模式是合理的,是前后一致的,还需要有人为我的知行合一担忧吗?还需要别人的帮助吗?

二是我的投资理念问题。

因为受到康德先验论哲学的影响,我提出了自己的投资哲学——投资的理论、模型、假设决定市场观察和操作。至于这种投资哲学合理与否,可以见仁见智,但它确实是我的真理。

在投资市场,当我形成这样的思维模式之后,对我而言,我到底选择、信仰什么样的投资理论、模型对我的投资成败就有了至关重要的意义。

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我当时犯了重大错误。我们知道,期货投机必然会涉及巨大的金钱输赢,因为人的天性本能,既然投资理论、模型的选择如此重要,我对自己做出的选择、取舍肯定会慎之又慎,斟酌再三,这种谨慎严谨的态度当然是合理的,是对自己投资命运的高度负责。

然而,不管你选择了什么样的投资理论,无论是基本分析、技术分析还是别的什么理论,这个市场里肯定不可能存在着一种完美的理论,让你在理解市场、判断市场上占尽先机、准确无比,在实际交易中百战百胜。你选择喜欢一个人,意味着你在接受他的优点的同时,必须同时接受他的缺点。

在投资理论上,我选择了用趋势、结构思想来理解市场,解释市场,给市场定位,由此决定自己的操作方向。这套理论固然有它的合理性,有它的巨大价值。但在当时,我把它神化了。当我偏执地坚持自己的投资理论,完全按照理论模型提示的要求操作时,表面上似乎做到了知行合一,本质上是对投资理论认识肤浅,没有完整的投资理念。

投资理念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包含着一个人的投资目的、投资哲学、投资理论、投资策略、投资风险管理等很多方面。完整的投资理念需要从抽象到具体,把交易各个环节、各个要素系统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能够自圆其说的逻辑链条。这个链条中的每一个要素,有其优点的同时,必然包含相应的弱点。但是,当它们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一套操作系统时,其中某个要素的重要性已经降低,它的缺点对系统总体的结果不会造成致命的威胁。

所以,成功的交易并不需要你选择的投资理论、模型从不犯错,完美无瑕。通过交易系统其它要素的制约配合,我们完全可以接受一种有优势但同时也有明显缺点的投资理论。相反,如果你过于迷恋你的理论模型的准确性,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本质上是缺乏投资交易的系统观,没有完整深刻的投资理念。

任何投资理论模型都有适应性和不适应性,只有具备正确的投资理念,你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每一次交易结果的不确定性,赚你该赚的钱,亏你该亏的钱,愿赌服输。如果从这个高度理解投机交易,知行合一将不再是一个需要依赖外在帮助的难题。

三是我的心理心态问题。

现在看来,在我投资思路和体系还没有构建完成时,希望借助其他人的力量来改变自己在投资市场的命运,是无知可笑的,完全不可能。良好的投资心理心态不是自己想有就有的,只能在完善的投资体系基础上才有可能形成。

这么多年,我一直在思索知行合一这个投资行业古老的难题,也曾为此冥思苦想。我在本书投资信仰这一章,对如何解决这个难题从三个角度做了一些探索,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借助佛学的戒、定、慧思想来解决投资市场中如何做到知行合一。

按照我的理解,交易市场中的“戒”,指的是投资者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交易市场中的“定”,指的是一旦确定了自己的交易理论体系,就要一心一意,目标专一,控制自己的情绪、心态;交易市场中的“慧”,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交易技术上的精进,二是交易方法由术转道,提升境界。

第二,我自己归纳了三个词:收心、守心、修心,从心理、心态演化过程阐述如何做到知行合一。

所谓收心,对于投资者来说,就是必须要有舍有得;所谓守心,一是有耐心等待,不是我的机会坐着不动,二是守护我们的交易信仰,忠贞不二;所谓修心,指的是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意识地去磨炼人的内心世界,“功夫在诗外”。

第三,从知道、相信、信任、信仰四个层次试图解决金融市场如何做到知行合一。

我把交易员思想和境界的提升分为四个阶段。“知道”是一个知识接受过程;“相信”阶段的投资者,已经知道体系的优缺点,但在思想上有杂念,对体系的态度是实用主义的,不能一致性地做到知行合一;“信任”阶段的投资者,除了某些特殊情况,基本上能做到知行合一;“信仰”阶段的投资者,纯粹地只用自己的方法去观察市场、理解市场,能够毫不动摇地据此行动,把投资当做一种信仰。

上面提出的这些思想,只是我个人为了解决我在交易员训练过程中如何做到知行合一所做的一点尝试性探索,也未必对,仅供参考。

11 在你办公室最醒目的位置,挂的是“君子忧道不忧贫”这句孔子的名言,你在微博中也把它作为你的座右铭,似乎你用这句话作为你人生追求的方向和目标,这是为什么?

开个玩笑,如果你再晚来几天,我墙上挂的字会和现在不一样,我已经请了几个书法家给我写了另外一句名言,准备从中挑选一幅自己最喜欢的,把“君子忧道不忧贫”这句话换下来。

作为一个期货交易员,我选择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确实有点特别,这可能和我的哲学背景有关吧!哲学总是喜欢思考世界上最本质的事情,我把它用在投机市场,也是想表达我追求投机成功之道的理想。

其实当初进入期货市场的目的非常单纯,就是想摆脱生活上的窘境,达到财务自由,从而人生自由。

所以对我来说,我做期货本来就是一个简单的求财、发财目的,哪里会对谈玄论道有什么需求?但是,人生往往就是这样,一旦你选择了投资人生的冒险之路,就像上了一趟不知开往何处的列车,回到过去已经不可能了,未来的命运已经远远超出了你的控制力和当初的想象。

如果我能够轻松地从期货市场赚到钱,我想我是不会去冥思苦想关于投资成功之道这类无聊的问题的。即使现在,我在期货交易中的朋友,也很少对投资深层次的问题有多少兴趣。

我当初之所以会喜欢上这句格言,道理也很简单,其实是因为求财失败最后被迫开始求道,我在投资操作的同时,也同时成为金融市场方法的思考者、探索者。这就是我“君子忧道不忧贫”这个想法的来源。

其实我当初之所以喜欢这句话,里面隐含着一个潜在的假设:市场交易成功有一个“道”存在,也可以说市场交易有一个“圣杯”,只要努力研究,我就能够得到这个所谓的“圣杯”,从此交易就会如鱼得水,打遍天下无敌手,赚钱再也不费吹灰之力,我的投资生涯将一马平川。从此,白雪公主和王子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现在回头看来,这种思维模式是错误的。世界上并不存在这样一个所谓的“成功之道”。如果期货交易存在着“道”,无非是成功交易的一些基本原则而已:顺势而为、严格控制亏损、让利润奔跑、投资者要建立自己的能力圈、投资要有纪律、有规则、投资者要有大视野、要有耐心等等。这些原则是抽象的投资成功的描述,你说它没用吧,听起来很有用;你说它有用吧,就像纸上谈兵的赵括,一遇到实际问题几乎全部都是废话。

当然,平心而论,现在看来也许我这句话太空洞,几近废话,但在我漫长的投资人生中,它还是起过很积极的作用的。至少让我在困境中有一种追求,有一种希望,在探索期货成功的道路上给了我巨大的力量。

我把期货投资的悟道之路分为上山和下山两个境界。“君子忧道不忧贫”。十年一梦,由术到道其实只是期货探索路上走了一半,即完成上山的那一半目标。但是,“高处不胜寒”,远离红尘十年练剑的目的何在?难道是为了成为“剑痴”、“武痴”?我想应该不是的,最终目的依然是为了下山建功立业。

在投机市场,我的书生气太重了,知识分子的清高、孤傲和自负是我投资人生中最大的障碍。我在道的追求上走得太远了,竟然忘了还要走完下山这一半,我心中的道接了地气,这样追求的道才是功德圆满的最高境界。

长期以来,我一直不屑参与各种各样的期货行情研讨会。为什么呢?从我内心深处而言,一直有一种愚蠢的自负,有一种强大的优越感,觉得自己掌握的是投机成功的一般规律、高级规律,这些智慧、原则、体系、套路,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根本用不着讨论具体品种的走势。市场行情来了,还用到处调研?研究来研究去,按照我的体系,只要几秒钟就能分析清楚,套路一出手,就能够解决交易的一切问题。

记得很多年前在十渡,我参加了某个公司安排的讨论会,当时国内投资行业的很多大腕在场,包括央企的几个著名操盘手都在。我对这种在我看来俗不可耐的基本面、信息方面的讨论完全不感兴趣。

另外一次是某期货公司组织的一个活动,我应邀勉强参加了,举办方领导让我最后说两句,我不识时务地说这种讨论毫无意义,实在是一个不接地气的家伙。

“君子忧道不忧贫”这种思想本身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只是需要我站在更宏观、更立体的立场去看待。“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这种书生之见,已经完全没有立足之地,金融市场更是如此。一套良好的操作思路、策略、方法,一定是投资者经受了无数的痛苦和磨难才得到的。但是,道不远人,道需要接地气,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的投资思路、趋势结构理论完全能够解释、把握市场长期运动方向,但是,对于投资来说,我们交易的是一个一个具体的股票、商品,普遍性要和特殊性相结合。现在信息社会,信息数量庞大,传播速度极快,我们要高度重视当下宏观氛围、基本面信息、市场情绪,也就是要下山接地气。我追求的道不能成为不食人间烟火的空洞理论,否则就会成为束之高阁的倚天剑和屠龙刀,只是完美的摆设而已。

12 在你的投资人生中,你曾经很多次谈到,虽然交易中积累了无数经验教训,投资结果却徘徊不前,看不到希望。有人说,经历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既然你经历过这种漫长痛苦却暗无天日的岁月,应该有过很多次的自我超越和人生顿悟,你能简要地讲一下这种突破发生的契机和结果吗?

这一部分详细的内容我在后面的投资哲学、投资理论、投资思路、投资信仰章节会作解释。这里我简要地描述一下在我投资人生、投资思想演化中意义最大的几件事情吧!

一是我在早期投机失败,苦闷绝望时突然读到了杰西·里费默的《股票大作手回忆录》的那一刹那,那种相见恨晚、心心相印的震撼至今不能忘怀,我知道我的投资人生永远不可能摆脱这个人的影子了。我用唐代诗人韩愈的“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这句话来形容杰西·里费默在我的投机生命中的地位,确实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崇敬!我立刻把他奉为我精神世界的导师和投机领域的引路人。

二是2000年前后,因为康德先验哲学的启迪,我在哲学思想上抛弃了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和教条主义的独断,在世界观上完全接受了康德思想:我们看到的永远只是世界的表象,世界的本质不可知,甚至可以说没有本质。接受了康德“人为自然立法”、“人为自我立法”,强调人的主体地位的哲学思想,这是我思维模式的重大转变。从此,用佛教的一句话解释就是我从“心由境造”境界转变为“境由心造”的境界。这种转变是我建立自己的投资哲学——投资的理论、模型、假设决定市场观察和交易的直接理论依据。

三是2005年前后,我在投资理论、投资工具的运用过程中意识到,世界上任何理论都只是从某个立场、角度去解释市场、理解市场,有其优点的同时必然伴随着缺陷,“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投资理论、工具选择的唯一性、纯粹性而不是兼收并蓄,是我思维上摆脱迷茫混乱、行为上走出无所适从和自相矛盾的唯一路径。

四是我意识到了信仰的力量。无论我选择什么样的投资哲学、投资理论,如果我不能从知道迈进到相信、信任、甚至信仰的境界,我的一切知识、智慧将变得毫无意义,无论是现实世界还是金融市场,人类思维、行为最强大的动力就是信仰的力量。如果我不对自己的投资体系上升到信仰的高度,我以往投资人生中所经历的一切痛苦就是在浪费生命。

五是我由此确立了合理的投资思路和策略,并且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漫长的投资生涯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相对成熟的投资体系和投资风格。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我当然知道任何投资思路和策略都不可能完美,自己未来的投资人生之路依然不会一帆风顺,依然会跌宕起伏,但这一切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尽人力,听天命”,我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

13 这么多年你一方面做交易,一方面带团队,还在很多地方讲学,你是如何给自己定位的?

做了20多年期货投资,我把人生最美好的岁月都留给了金融市场,现在依然每天看盘、交易,我还能给自己怎么定位呢?毫无疑问,我只是一名交易员而已。

因为偶然的原因“误入期途”,从此,我的人生命运就和我的投资命运如影随形,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也许你觉得不可思议,我的真实生活确实只是投资的一部分。当我想到这段话的时候,自己也哑然失笑,颇感惊讶!

我曾经反复思考过我的人生到底在追求什么,想了很久也没有答案。我很喜欢苏轼的这首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确实,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偶然,在大千世界,我们都是匆匆过客。

我们谁都无法完全把握自己的命运,尤其是这么多年经历了期货市场风风雨雨、大起大落的残酷考验以后,我更觉得人生的命运难以捉摸。

当初我进入投资市场的时候,其实和大多数投资者一样,目的很单纯,只是求财而已。但是,期货成功的艰难程度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不知不觉中,为了寻求期货交易的成功之道,我自己都觉得自己的身份变得复杂了,不只是一个交易员,还是一个期货市场的求道者、悟道者。

这几年,我之所以训练交易员,固然有自己公司的资产管理需要操盘手的原因,也有另外一个人生梦想,那就是希望能把自己在市场中这么多年领悟的交易方法复制到普通投资者身上。

令我感到非常惊喜的是,我训练的交易员之中确实出现了我希望看到的理想情形,从某种程度上讲,他们的操作业绩甚至比我的还要好。未来,我希望在操盘的同时,自己还作为一个教练,能训练出一批优秀的交易员,实现他们和公司共赢的梦想。从我的内心来说,这样的投资人生也很有意义。

所以,我也不想弄清楚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交易员、布道者、投资思想家?我觉得孔子编写完《春秋》后说的一段话和我的内心世界很吻合:

“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孔子这段话的大意是:我做的这些事,写的这本书,后人一定会毁誉不一,但只要我认为这是对的,是有价值的,不论别人如何评说,我都会坚定地做下去,任由天下人评说。

14 关于投资交易方面的书籍很多,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一般投资者很难区分好坏,你能给读者朋友们推荐一些相关的经典书籍吗?

就我个人而言,现在很少看投资方面的书籍,尤其是关于投资技巧、策略、方法之类的书。如果说一定要我推荐这方面的书,我倒觉得,投资者看看对自己的人生修养、精神境界方面提升有帮助的书更有意义。“功夫在诗外”,我的一个朋友谭晓旭先生说过的一段话非常有意思:

“期货投资,与其说是技术,不如说是艺术,与其说是赌博,不如说是拼搏,与其说是做盘,不如说是做人。每一张单都透射出人性的色彩,品性的贵贱。”

所以,我想推荐我自己喜欢的几本书给读者,这些书曾经在我的投资人生中给我很大的启发,也是我至今非常感兴趣的:

丁圣元先生翻译的《股票大作手回忆录》

《傅雷家书》

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和《批判哲学的批判》

日本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

德国思想家马克思·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卡沃尔的《趋势跟踪》

彼得·L·伯恩斯坦的《与天为敌》 mOqMfMtt45+gT8gxuWPVKy1hviR6LvO9XeBIzPmiYRWE/SqH94NyWutCO3sye9J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