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嗅觉灵敏的王国

亚里士多德说:“人的嗅觉从两方面说都比较低下:一是低于其他生物;二是在我们人所有的诸感官中,嗅觉是最差的。”他所谓低或差,都是指分辨事物的能力。为什么说人的嗅觉的分辨能力最差?古希腊另一个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在强调视觉和听觉的优越性时,间接回答了这个问题。“赫拉克利特残篇”第五十五说:“通过视和听而对之有知识的东西,我给予优先地位。”原来相对于视和听而言,嗅觉是最少提供知识的感官。

我不想在这里争辨人的视、听、嗅诸感官的优劣,但无论如何,有一点恐怕是大家公认的,就是,人的知识主要是通过视和听的渠道而来的。要不然,为什么我们平常大多称欺骗人的人是“混淆视听”、“遮人耳目”,而不说或不大说混淆和遮蔽别的什么感官呢?“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可见要想把人的言论和行动纳入“礼”的规范,首先是控制视和听;能把视和听纳入“礼”的轨道,言和行自然也就不会越轨了。

古人的视听范围和内容远不及今人之广阔和丰富,古人尚且懂得这个道理,那也就无怪乎今人对电视、报纸和广播特别感兴趣了。

视和听就真的那么优越吗?嗅觉就真的那么不中用吗?还是赫拉克利特的见解深刻。“赫拉克利特残篇”第九十八说:“灵魂在地府里运用嗅觉。”基督教有火狱,有火有光,就可以运用视觉,何需突出嗅觉的运用?中国的道家称冥中曰地府,“冥冥者,蔽人目明,令无所见也”。也许在道家的冥中,有运用嗅觉的必要,但道家没有涉及这个问题。还是把赫拉克利特的这一条“残篇”放在它所处的古希腊的时代背景下来考虑吧。

有一种解释说,古希腊人认为灵魂就是呼吸,人死之后,灵魂与肉体分离,其他感官都消灭了,既不能视,也不能听,但由于灵魂就是呼吸,而嗅觉就是管呼吸的,所以失去身体的灵魂在地府里仍然保存了嗅觉。这种解释不一定能令人满意,倒也指出了人在失去视听之后的一条出路——嗅觉。按照古希腊诗人赫希奥德的说法,“睡是死的兄弟”。人在睡着的时候,视和听都被遮蔽了,唯一能与外界接触和联系的是呼吸,从而也可以说就是嗅觉,人在地府里亦复如此。看样子,人是不能因“蔽人目明”而置于死地的,人到了地府,还可通过鼻孔的喘息来表现自己顽强的“生命力”!

另有一种意味更深长的解释说,荷马在《伊利亚德》中讲到,当世界分裂为三部分时,宙斯 (天神) 、波赛东 (海神) 和海德斯 (地 府之神) 三弟兄凭抽签各得一份领域,天被赐给了宙斯,海被赐给了波赛东,不见光明的黑暗地府被赐给了海德斯。于是在荷马那里,地府就意味着不见阳光,意味着死亡,意味着遮蔽。赫拉克利特据说接受了荷马的观念,也认为死亡是一种遮蔽的力量。“赫拉克利特残篇”第二十七说:“人在死后所遭遇到的,是他们所未预期到的,也是他们所未想象到的。”何以故?据有的学者考证,赫拉克利特的这一条“残篇”表明他看到了遮蔽与死亡之间的联系。好在人还有适应遮蔽的能力,按赫拉克利特的看法,这就是嗅觉。“赫拉克利特残篇”第七说:“如果一切都变成了烟,还可以靠鼻子来分辨。”学者们对这一条“残篇”有多种多样的解释,但大多把它解释为一与多的关系问题,即是说,当事物变成了烟,以致用视觉来看时,一切都一样,千篇一律,但用嗅觉来闻,则可以辨别出烟的不同气味。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就表示,烟对于视觉而言是“一”,是“统一性”,但对于嗅觉而言则是“多”,是“差异性”。所以世界上虽然总有人用一种色调放出“一”或“统一性”的烟幕来遮蔽人的视听,但人们总还可以用嗅觉来分辨出“多”或“差异性”,分辨出“闷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有的学者由此而得出结论说:嗅觉是专司隐蔽之事的,嗅觉使人在遮蔽中敞亮。

这种解释显然比灵魂是呼吸的解释更深刻、更富于哲理,但两者的基本思路还是相通的:人在视听被遮蔽之后,仍可通过嗅觉而保持“生命力”,直至死后。嗅觉是人死后的眼睛和光亮,在地府里人的嗅觉更灵敏。“人在夜里点上一盏灯,人死了却仍然是活着的。死人燃亮了睡着的人的视觉所看不见的东西。睡着的人燃亮了醒着的人。” (“赫拉克利特残篇”第二十六)

载东方出版社《北窗呓语——张世英随笔》,一九九八年版 tp4j8slgqDe4HyhT3gl1vSfkOw7tTvahLN/tVBsHR78GavsFbmlCuEPDX6rUV/+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