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你有“见好”的思维方式吗?

最近几个月我越来越能够感受到自己“见好”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什么叫“见好”的能力呢?就是一个人能够看到生活中那些好的、善意的、正面的人与事的能力。

举两个例子说明我“见好”能力的提升。

第一个例子。前段时间,我第一次独自带着两岁多的女儿去厦门旅行,随身携带了一个行李箱,背着一个背包,还推着一辆儿童手推车,看起来应该会是一次非常狼狈辛苦的旅行。但是在旅行的过程中,我不断感受到来自陌生人的善意,获得来自陌生人的帮助。

比如在上海虹桥火车站候车时,有一位来自福州的男士主动过来和我聊天,我们是同一趟车。他告诉我,他家有一对双胞胎男孩,我们一起聊养育孩子的一些趣事和烦恼。后来,排队检票时,他非常热心地帮我拿折叠好的推车,上了车还帮我把行李箱和推车放好。

尽管国内很多地方的出行设施对于带孩子出门的家庭并不友好,比如很多火车站没有直达电梯,也有很多设计不合理的台阶,但是这一路上被他人帮助的事情发生了很多次,他们中有男有女,有单身的,有已婚的,这些来自陌生人的善意和温柔让我感到很温暖,并且深深地记在心上,想着以后自己也要更多地帮助其他人。

我相信,类似的事情以前肯定也在我的生命中出现过很多次,但是我似乎都忘记了,这一次却印象深刻。

第二个例子。前几天我和丈夫大卫一起出门办事,打到车的时候,他把车门打开,让我先上,我忽然有一点温暖的感觉,觉得丈夫对我真是体贴。可这其实并不是他第一次为我这么做,他一直以来都是如此,每当我们俩一起乘车的时候,大卫总是先给我开车门,只有这一次我看到和感受到了他这一行为表现出的对我的体贴和温柔。啊,原来过去这么多年,我都把丈夫为我开车门这件事视为理所当然。

那天我上车之后,感激地对丈夫说:“谢谢你一直以来都先为我开车门,先让我上车。”丈夫特别高兴地开我玩笑:“你现在才注意到啊?!”

这两个例子是不是说明我“见好”的能力提升了呢?

曾经的我是个非常挑剔和负面的人,总是容易看到人和事中不好的那一面,甚至明明是好事情我都会挑剔和不满。

比如谈恋爱的时候,大卫送我一台豆浆机,我嘴巴上不说,心里却在挑剔:为什么不送我一条漂亮的项链?为什么送这么难看和笨重的豆浆机?不懂得送礼物也就算了,审美也很差劲啊!

当时的我完全看不到别人行为背后的善意与温柔。人家送了你礼物,表明对你在意和用心。送你的豆浆机背后有一份美好的愿望和关心,希望你饮食更健康,生活更好……这些我通通看不见,只看到豆浆机的外形不符合我的审美期待。

后来,我们同居时,两人一起分担家务,我也会挑剔他做的家务:碗没有洗干净,拖完地板的拖把没有拧干,晾晒的衣服弄得皱巴巴的……

现在想起来,这样的自己还真是不好相处,甚至有点讨厌呢!

你呢?是不是也和曾经的我一样,总是容易看到别人身上的不好,看不到别人身上的好?或者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看人和看事总是比较负面的人呢?

我有一个朋友的妈妈就是如此。

丈夫休息在家,为全家人做顿饭,她就把每一道菜都负面点评一番,这一道菜盐多了,那一道菜油多了,还有一道菜卖相不好。

女儿给她买了一件衣服,她会说,这是什么款式啊,一点儿都不好看。

有朋友邀请她一起出去旅行,她会抱怨说,还不是因为她找不到伴儿,而且和我在一起,我可以给她拍出更好看的照片,她这才找的我。

……

总之,她怎么样都不会说你好,总是习惯批评、打击、否定你。

我发现,在生活中,像曾经的我和朋友的母亲这样的女人真的超级多,甚至可以说是普遍存在的。我的姨姨、姑姑、婶婶们对自己的丈夫都是这种否定、批评的模式:“你怎么这么邋遢啊?”“你挣钱怎么这么少啊?”“你要是有本事,我们的生活能过成这样吗?”“你看看你,干的是什么事情啊,让你做事情,我还不如自己干了!”

我的来访者中女性居多,她们中的很多人也习惯用一种批评、嫌弃的方式对待自己的伴侣。而她们的父母也是这么对待她们的,多是否定、批评,极少认可、赞美和鼓励。

这跟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家庭教育有关。中国的大多数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奉行“赞美会导致骄傲,骄傲会使人落后”“批评才能使人进步”这样的观念和准则,他们的教育是训斥、挑剔、责备和打骂孩子,因为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比如,当孩子考试考了95分,想跟父母分享自己的喜悦时,很多父母会说:你看谁谁家的某某某,人家可考了100分,你想想自己为什么会丢那5分……

老一辈的父母不会当面认可孩子,也不会在外人面前称赞自己家的孩子,他们习惯的做法是在别人面前贬低自己的孩子,因为这是谦虚的表现,也许也是一种社交上的安全策略。

在多年从事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有很多来访者告诉我,小时候自己被父母认可、肯定、赞赏的时候特别少,更多时候是批评、否定和责骂。

父母的批评和否定给他们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创伤。

在父母批评、挑剔、打击、否定中长大的孩子更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自我价值观很低,会觉得自己很失败,什么都做不好。他们遇到困难和挑战也难以坚持,容易放弃。

他们还会内化和复制父母的方式,对自己和他人都习惯持批评、否定、打击的态度,进而和自己的关系、和他人的关系也会出现问题。

我也是这样长大的。在我的原生家庭中,妈妈经常批评、否定、打击伴侣和子女。她觉得爸爸是个没有用的人,嫌弃他什么家务都做不好,经常数落他做得不对不好的地方。我做的很多事情在妈妈眼里都是不好的,读课外书不好,待在房间里看电影不好,在学校即便我考了100分,也换不来妈妈的一句表扬和认可。但幸运的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学习成绩好,我遇到许多给予我认可、肯定和鼓励的老师,这让我获得了一些自信而没有变得很自卑。

我不喜欢妈妈对待我们的方式,但开始恋爱后,我悲伤地发现自己复制了妈妈对待爸爸的模式,习惯去挑剔、批评和否定自己的伴侣。而这样的方式就容易导致很多的矛盾。于是,我下定决心改变,在生活中去练习看到对方身上好的部分,学习去赞美和认可对方。

在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训练和工作中,我们也要训练自己的“无条件积极关注”,即“无论来访者的品质、情感和行为怎么样,咨询师对其都不做任何评价和要求,并对来访者表示无条件的温暖和接纳,使来访者觉得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作为一名咨询师,在工作中要看见来访者身上好的、正面的地方,懂得认可和赞美来访者,为其赋能,帮助其找到自己的资源和优势。

这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以资源为取向而非以问题为取向的正面的思维方式。

我记得自己在很多心理咨询师治疗技术的培训课程上都接受过这样的思维训练。

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布置的练习是:让我们和相识半天或者一天的同学,相互真诚地赞美彼此三分钟。

有的老师布置的练习是:找一个你不喜欢的人,或者你觉得无关紧要、容易被忽略的朋友或亲戚,罗列一下她/他身上的优点。

这些练习都是在培养一个人积极正向的思维方式。只有咨询师自己拥有这样积极正向的思维方式,才能影响来访者,促使他转变思维。

同样一件事,用不同的思维方式看到的就是不同的部分,关注的重点就不同。

我有个心理学老师曾讲过一个自己买鱼的故事。

有一天清早,他在菜市场排队买鱼。轮到他的时候,他看到卖鱼的小伙子捞鱼、杀鱼的一系列动作麻利又娴熟,杀了鱼后还会用清水把鱼冲洗干净,把鱼装进袋子后,他还会在外面再套一个干净的袋子,然后再递给顾客。

我的老师就夸他:“小伙子你做事情真的很用心细致啊!”然后还感谢他,“谢谢你多装了一个袋子,这样拎着就不会弄脏其他的东西了,考虑得很周到。”

那一刻,卖鱼小伙非常开心,露出灿烂的笑容,也感谢老师的称赞。

之前无数的顾客都把小伙子所做的事情视为理所当然,但是这一刻他的细致和用心被人看见了,我想他内心一定是又感动又喜悦。

这件小事,一定会成为这位心理学老师和卖鱼小伙那一天的亮点。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句名言:“一句赞美我的话,就可以使我活上两个月。”

渴望被人看见,被人夸奖、赞美和认可,这是我们人性的需要。

面对同样的半杯水,你可以说“只剩半杯水”,也可以说“还有半杯水”。半杯水都是一样的,都是事实,但是关注点不同,描述就不同,给人的心理感受也不同。

说到底,每个人都活在自己为自己建构出来的世界里,你选择看见什么,比你事实上是怎样的更加重要。

一个人如果有“见好”的能力,他就拥有了一双扫描和记录世间美好的眼睛。他能够给自己,也能够给他人带来很多的快乐和满足。

你是不是经常觉得自己不够好?或者觉得自己的生活不够好呢?现在试着找一找自己身上的10个优点,或者自己生活中10个好的地方吧!

你对自己的孩子和伴侣满意吗?是不是经常觉得他们问题和毛病多多?现在也试着找一找他们身上的10个优点吧!这么做之后,你一定会有很不一样的内心感受。

从这一刻开始,培养自己“见好”的思维方式吧,让自己也拥有一双透视世间美与善的眼睛。 YvrFsGtqa6KETTzb/vhw8d8c9NjzlJdr+YzC97VAQBC9KXa7zkQ/hEVfEsE2oK7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