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十八洞村典型模式的启示

十八洞村的扶贫模式是全国民族地区典型的多项扶贫模式,也是一个相对成功的民族地区脱贫方案,不但做到了全村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同时也做到了全村贫困人口一同脱贫,非贫困人口的人均收入也大幅增长。2016年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达到8313元,实现全面脱贫。此外,十八洞村基本解决村内贫困居民的安居富民标准住房问题,在2014年、2015年内实施住房改造,完成各项功能配套建设,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入住,十八洞村整村都住上符合标准的安居房,彻底改善贫困农民居住条件。

除收入、住房条件的大幅提升以外,十八洞村村民的精神面貌也发生大幅改善,村民接受很好的教育,广大十八洞村贫困村民精神面貌、思想观念发生很大的变化,从一开始的“等、要、靠”思想渐渐过渡到村民主动进步、自己找致富路子的新态度,人心思变、人心思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村民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扶贫开发的工作中去,自我管理水平明显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得到提高。

在驻村帮扶队离开后,十八洞村全村的贫困人口不反弹,致富产业不后退,真正地做到不会走“回头路”的脱贫方案,让十八洞村的致富产业做到可持续发展,是一条真正的不靠政府大量注资补贴,其他贫困地区可复制、脱贫之后不反弹的脱贫之路,从十八洞村的经验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发展合作社是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

农民合作社是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服务,解决贫困户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了不合算的问题,可以提高贫困户的市场谈判能力和竞争能力,是贫困户产业发展与市场连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农民合作社不同于公司,不以资本多少决定话语权,实行一人一票制,有利于维护贫困户合法权益。而且,农民合作社有效地帮助贫困人口解决他们自身不能解决的土地、资金、技术等问题。

(二)土地有序流转是推进精准扶贫的重要条件

贫困地区大都处于山区,人均耕地普遍偏少,要使土地发挥最大的效益,只有通过经营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产生规模效益。土地是贫困户拥有的最大资源,贫困户怕失去土地不愿流转,新型经营主体也难以获得长期稳定的土地经营权,对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和贫困户增收都极为不利。因此,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着力解决承包地耕地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等问题,给农民吃上一颗“定心丸”,是引导土地有序流转的重要基础,有序的土地流转又为各个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三)财政扶贫资金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有利于提高精准扶贫的效率

十八洞村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改变以往“撒胡椒面”式的做法,把政府扶持资金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选择一个优势产业创办农民合作社,贫困农户以政府扶持资金入股,合作社在本村或临近土地资源丰富的村流转土地,统一经营、按股分红。比如,猕猴桃合作社2017年挂果,2019年进入盛果期后,入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可达5000元以上,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极大提高。这也是对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引导国家补助项目形成的资产移交合作社管护”要求的实践。

(四)合作发展有利于促进贫困地区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的保值增值

十八洞村村集体经济组织入股农民合作社猕猴桃产业基地,预计丰产期内村集体经济组织年收益在100万元左右,将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同时,还有利于推动村集体各项公益事业发展,为贫困户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此外,通过建立湘西黄牛合作社、肉兔养殖专业合作社、十八洞村苗绣特产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项生产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方式,有效地促进贫困地区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的保值增值,打造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品牌,提高村民收入水平。

(五)充分发挥本地优势资源可有效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民族贫困地区原始生态环境保护较好,而且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文化,两者相结合形成民族地区独有的旅游资源优势,充分发挥这点优势可以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十八洞村借助本地丰富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苗族文化环境,首先对本村旅游产业进行合理规划,明确旅游产业打造品牌与发展目标,将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产业相融合,探索出“113”工程等新型旅游发展模式,农家乐、苗绣等多种形式的产业应运而生,成为十八洞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六)针对贫困地区的弱点项目突击有利于根治贫困之本

劳动力素质偏低、产业支撑乏力、基础设施滞后、生存空间狭窄,是贫困地区难以脱贫致富的功能性障碍。要坚持标本兼治,突出治本,有效增强贫困村民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十八洞村积极实施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中青年农业劳动力和自由创业者技能培训全覆盖,促进培训与就业创业无缝对接。因地制宜,着力培育区域特色强、竞争能力强、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大的农业产业集群,形成稳定增加群众收入的长效产业。同时综合配套贫困乡村水、电、路、房、通信等基础设施,有效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针对特困片区部分村组自然条件差、资源匮乏、灾害频发的实际情况,积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统筹推进安置区基础设施、产业开发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拓宽贫困地区群众的发展空间。

(七)党建和驻村干部工作是贫困地区扶贫脱贫的重要保障

扶贫工作离不开党的领导。十八洞村改善基础设施、发展产业合作社、有序流转土地、创新扶贫资金使用模式、布局旅游产业发展、改造教育条件等多项扶贫措施均由十八洞村村支两委和扶贫工作队推进实施。在党建工作和驻村干部的领导下,以驻村帮扶工作队、村支两委和青年民兵突击队为主力,十八洞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产业扶贫与旅游扶贫效果显著,学生受教育条件大幅改善,村民技术水平有效提高。党建工作与驻村干部工作始终走在扶贫工作前列,有效发挥自身组织、协调、领导优势,为十八洞村成功脱贫提供重要保障。 vmZoSzeyW7vVGKPaQuQ0C/OItgl9yRQVifNpfg0ctUm+pXEc8A2YMyKFyngWW73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