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FOREWORD

“十三五”时期是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们党和政府密集出台《“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等大量脱贫攻坚规划和政策,并针对民族地区专门发布《“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等规划和政策,民族地区脱贫攻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扶贫管理体制和“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的扶贫氛围,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工作格局得到完善。精准扶贫战略指导下脱贫攻坚成绩显著,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超过1000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6年底的4.5%。截至2016年底,按照现行标准我国仍有4335万农村贫困人口,其中民族八省(区)还有农村贫困人口1411万人。这些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残疾人、患有慢性病或重大疾病的人群,其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大多居住在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的地区,处于深度贫困状态。

所谓深度贫困,是指个体长期处于要素资源极度短缺或者环境极度恶劣的状态。当个体在资金、人力资本(含健康程度、文化程度)、土地、技术等某一个或某几个要素上长期短缺时,或者长期与现代文明隔离时,则被认为陷入深度贫困;深度贫困还表现为脆弱性,深度贫困人口长期处于贫困状态或者极易返贫。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吕梁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区之后,于23日在山西太原市主持召开的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脱贫攻坚工作进入目前阶段,要重点研究解决深度贫困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将我国深度贫困地区分为三类:一是集中连片的深度贫困地区,主要包括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四省藏区、甘肃的临夏州、四川的凉山州和云南的怒江州;二是深度贫困县,这些县贫困发生率平均为23%,县均贫困人口近3万人,分布在全国14个省区;三是深度贫困村。这些连片的深度贫困地区全部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深度贫困县和深度贫困村也大多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可见,目前民族地区是我国深度贫困的集中地带。

2016年,我国精准扶贫战略的推进步入深水期。目前,政府已针对贫困和深度贫困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1)针对资本长期极度稀缺问题: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开展资产收益扶贫;推行“贫困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在具备光热条件的地方实施光伏扶贫,建设村级光伏电站,通过收益形成村集体经济,开展公益岗位扶贫、小型公益事业扶贫、奖励补助扶贫;开展金融扶贫等。(2)针对人力资本(含健康水平和文化程度)长期极度稀缺问题:开展健康扶贫工程(如地方病防治方案、医疗保险扶贫方案等);开展教育扶贫,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等。(3)针对制度限制问题:出台专门文件推动扶贫开发,如《“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6—2020)》《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等;对西藏和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四川凉山、云南怒江、甘肃临夏等地区,出台专门的支持文件。(4)针对环境极度恶劣问题: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地区的贫困群众,大力实施易地搬迁工程,推进彝家新寨、藏区新居、乌蒙新村、扶贫新村建设;推动基础设施扶贫工程等。

上述措施在解决我国贫困问题上成效显著。但是也应该看到,在针对贫困原因的大规模、超常规的精准扶贫政策实施4年之后,我国仍有4335万农村贫困人口,且深度贫困问题表现得尤为明显,这就意味着深度贫困有其特殊的成因,应该采取特殊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如何在现有的精准扶贫政策体系下,针对民族地区深度贫困人口的特征,分析深度贫困的深层次原因,找准脱贫攻坚的发力点,破解深度贫困难题,成为当前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民族地区作为深度贫困的集中地带,自然成为深度贫困攻坚战的主战场。

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扶贫进展报告(2016)》的基础上,基于新时期、现阶段“破解深度贫困难题、攻下脱贫攻坚战的坚中之坚”对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重要性,我们撰写了《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扶贫进展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和《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案例集》(以下简称《案例集》)。《报告》通过对深度贫困集中地带——民族地区的最新情况的梳理与分析,以期厘清现阶段我国少数民族贫困的最新进展、最新政策的实施效果以及深度贫困根源在不同民族地区的差异等,为“研究破解深度贫困之策”提供政策参考及数据支持,同时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基础信息。《案例集》通过对深度贫困集中地带——民族地区不同类型扶贫案例的梳理与分析,厘清不同类型扶贫案例的机制和主要做法,分析其面临的问题,给出案例启示,为全国各地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开展类似的扶贫提供参考依据。

《案例集》共十章,通过实地调查和案例分析,分别对精准扶贫的“湖南十八洞村模式”,党建扶贫的“西藏四季吉祥村模式”,保险扶贫的“宁夏盐池模式”,易地搬迁扶贫的“西藏曲水模式”,电商扶贫的“新疆喀什维吉达尼模式”、“湖北建始模式”,光伏扶贫的“宁夏闽宁模式”,社会扶贫的“贵州丹寨模式”,教育扶贫的“新疆叶城模式”,直过民族扶贫的“怒江模式”,边贸扶贫的“广西东兴模式”等进行了详细介绍,主要分析这些扶贫案例产生的背景、主要做法、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扶贫工作的启示。

考虑到调研的可行性和资料的可得性,2017年的《案例集》仅选取部分典型的精准扶贫案例,全国还有很多典型的精准扶贫案例未被纳入进来。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收集全国各地比较典型的精准扶贫案例并将其收录到案例集中,以期为进一步推进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贡献力量。由于著者水平有限,本书在结构和内容上仍然存在许多不当或疏漏之处,还望方家批评指正! sxlxrx514D01GdJAKVLz889FQeHISdtyhJwSBR/hZ5o3wFBtdzHsrwAU4grytn4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