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政策建议

(一)完善政策分析供需体系,实现思想产品供需对接

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智库竞争,主要表现在谁能用自己的思想产品影响政府决策。在政策分析供需体系中,智库是供给方,提供政策思想和专业建议,政府、媒体和公众是政策思想的需求者。思想产品的供需双方应加强互动,决策部门主动打开公共需求的“闸门”,接上智库产品供给的“活水”。

充分发挥智库在重大决策过程中的咨询作用,使智库参与政府政策研究制度化 。加快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重大决策意见征集制度、政府购买政策咨询服务制度、政策绩效评估制度。政府将“断”与“谋”适当分离,将智库参与作为必不可缺的一环纳入政策制定和公共决策的过程,提升政府决策过程和信息对智库的开放度和透明度,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构建政策分析研究供需交流平台,使智库了解政府对公共政策研究的需求 。政府及时向智库发布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政策意向,构建政策开放讨论的社会化网络,释放政策研究需求信息,促进决策者、研究者和公众多方有效积极互动,引导智库发挥己之所长,对重大政策进行跟踪研究并使之不断深化。

建立研究成果多层次输出渠道,使智库的思想产品为国为民所用 。政府要畅通与智库沟通的渠道,建立择优选用机制,引导智库通过思想产品供给、参与政府决策过程和研究成果社会共享等方式发挥作用。鼓励决策者到智库发表重要演讲,鼓励智库通过公共传播手段对政策进行解读,引导社会舆论,提升政府公共政策的社会共识度。

形成政府政策测试机制,使智库参与决策程序化 。通过调查研究、意见征集、方案设计等方式,让智库充分介入政策制定的前端程序;通过敏感性分析、第三方评估、试错测验等方式,对政策实施状况进行中期评价,发现政策漏洞,提出修订意见;通过预期绩效考察、宏观效果分析、社会反馈等方式,对政策提出后期完善和调整意见。

(二)加强战略布局和规划,有效规制智库思想市场健康发展

制定体现国家战略和意志的智库发展总体规划和布局 。一是改善智库在重点研究领域的布局。为避免智库在国家重要战略领域同质化过度竞争,需突出一些重点智库主要业务方向和研究专长。如在国家战略、公共外交、国家安全、宏观经济、改革、创新、开放、金融、高科技、社会治理、能源、民生等领域,国家应引导一些智库进行长期定向研究,形成立体化、网络化的覆盖和深度的研究布局,提升研究的针对性和精确度。二是制定智库业发展规划。明确智库业发展的方向、目标和政策,赋予各类智库平等的地位,加强党的领导、政府有效监管和行业自律,防止内外利益集团的渗透和控制。对智库在国际舞台如何开展交流活动,也要有总体规划,如最近建立的中美智库间经济对话机制就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培育和拓展智库思想需求市场 。拓展政府需求、社会(公众)需求、国际需求(国际事务、国际社会、国际人士)、公共外交等需求市场的空间;同时鼓励智库拓展不同的参与决策方式和机制,包括内参和政策报告、咨询机制(会议、机制化的委员会)、承接“发包”课题、参与公共外交、公共渠道及社会影响、“第二轨道”机制(“二轨”对话)、个人渠道、人员交流及为高层领导讲课。

对智库市场进行有效规制 。一是明确市场准入政策和标准。在市场准入政策上,对新型特色智库的标准要明确定义,对特色新型智库数量、类型、服务领域和水平进行规制,在行业上把握智库市场的发展布局和规模,防止鱼龙混杂的局面。二是构建质价对等的市场定价机制。新型特色智库建设要逐步使思想资源配置在思想市场中起决定性作用,为智库的思想产品提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研究费用,充分体现其成果的价值。

(三)构建多类型、多层次、多功能的现代智库体系

走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的智库发展路线,建设类型齐全、功能完备的智库生态体系 。建立与国家治理体系相匹配的智库体系,将智库体系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子系统,形式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的共生系统。一是在功能上,探索建设能够发挥决策智力资源聚合功能、连接体制内外桥梁功能、联系其他各类社会群体管道功能和发挥思想产品竞争市场功能的多样化智库;二是在服务对象上,探索建设服务于国家整体战略和公共政策制定的国家级智库和以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地方性(省或市)智库;三是在领域和行业上,进行优化布局,探索建设国家战略、经济、社会、环境、军事、安全等各方面专业化智库;四是在智库类型上,建设偏学术型智库、偏媒体型智库、体制内智库、社会类智库等;五是在层次上,探索建设高端智库和一般智库多层次的智库体系。建立以政府智库为主导,其他智库为补充的国家高端智库体系,重点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决策;一般智库应以民营等社会类智库建设为重点,为各级地方政府、企业等机构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另外,在智库服务内容上,智库建设要澄清和处理好服务于政府决策和一般化服务政府的关系。智库应强化思想品和专业化知识服务于政府决策的功能,而不应承担常规性、一般性甚或是日常性的工作。

构建政府智库、大学智库和社会智库互补发展格局 。一是引导政府智库转型。加快推进政府智库由传统智库向现代新型智库转型,在组织模式、管理模式、运营机制等方面转型,推动研究方法创新,提高研究成果质量,提高智库成果转化效率,提升人员专业化水平,推动政府与智库之间人才有序流动。二是加强大学智库建设。加强大学智库建设,让大学智库成为中国思想创新的“发动机”,充分发挥高校在基础学科研究、研究机构和人才丰富方面的优势,重点扶持一批具有创新潜力的中国特色新型大学智库,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带动大学智库的良性发展。三是大力鼓励和支持社会智库发展。在制度、经费、数据、税收等方面大力支持民间智库的建立和发展,通过制定法规对民间智库的发展定位、性质、管理、经费、运营与监督给予法律性、制度化的规定。构建社会智库思想成果向决策者提交和交流的渠道,建立它们参与政府决策和研究成果采纳的常规机制。为社会智库提供获得政府信息、数据和研究课题的公平机会和基础条件,政府研究项目可让独立型智库参与竞争,靠项目竞争获得经费;对于社会智库要明确其按非营利性组织定位,不按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注册,在财税政策上给予支持。

建立健全智库发展的相关法律,为智库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一是加快智库立法工作,制定智库发展标准,对智库的定位、性质、管理、经费、运行、评估与监督等给予法律性、制度化的规定,确保各项政策法律制度的落实,使智库发展有法可依,消除智库发展的体制性和系统性障碍,创造平等竞争和发展的政策环境。二是加大对智库建设的财政政策等方面的支持。通过提供财政拨款、设立基金支持、社会组织捐款资助、购买政策咨询服务等方式支持政策研究的智库,对于企业和个人捐款给予免税政策;对于国家重点支持的智库实行单位增值税减免政策;对于智库研究人员劳务费占经费比例无限制,目前可参照科研管理办法等相关政策。

(四)建立智库行业协会或联盟等智库交流机制和平台

设立智库监管机构和交流平台,强化行业自律和自我净化,促进智 库协同发展 。一是设立专门的智库行业管理机构,负责智库行业标准制定、行业评价、行业的协调管理、职业规范等方面的协调和监管。二是尽快完善智库发展的行业监督机制,加强行业监管。三是建立智库的行业性平台组织,通过定期组织智库会议、合作研究等交流活动,实现智库之间的沟通交流,加快智库产业发展。四是通过平台合作促进理论创新和研究成果共享,更大限度地发挥智库思想产品的效能。五是构建方便快捷、资源共建共享的智库信息化平台,实现智库间对重大战略项目共同探讨研究、共享知识资源。目前已经成立的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将促进我国高端智库的管理和发展。

建立分类管理的行业管理机制 。一是各类智库布局和分类管理、智库思想产品市场管理。在思想产品市场上,智库是思想产品的供给方,政府、企业、媒体和大众等都是产品的需求方和消费者,完善的思想产品市场需要存在不同类型的智库,这些智库能够输出多层次、多种类的思想产品满足不同的思想产品消费群体。二是在不同的战略领域内各聚集数十个顶尖智库,避免重复研究,有效组织分工,及时沟通信息,赶超国际同行。

建立智库评估与淘汰机制 。通过规范的评审标准、评审流程、发布机制和公平竞争的环境,保证不同类型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建立行业管理机构、同行评议或第三方对智库的评估机制,尤其是高端智库的评估机制,对其思想成果的数量、质量、成效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估,优秀的要奖励,落后的要淘汰;建立智库咨询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改变专家咨询无责任风险的现象,以此避免专家咨询的随意性;另外,通过评估和淘汰机制,有效避免出现当前智库建设盲目无序的局面,提高智库研究成果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五)明确战略定位,强化智库独立性和责任担当

明确智库战略定位,实现专业化和错位发展 。一是坚持以决策问题为导向。国外著名智库都有明晰的战略定位,多数以政策实用主义为指导思想。智库不是纯粹学术性研究机构,而是政策研究、设计和建议机构,因此,中国智库要围绕政府决策的相关问题开展研究。二是在加强对当前热点、难点政策问题研究的同时,注重对长期性、前瞻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的研究。三是加强智库专业性建设。智库应找准自己的生态位,确定自己的专业化研究领域,如综合、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突出自身特色和优势,实现错位发展。

保持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独立性 。我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保持独立性:一是保持智库人员的思维独立性,不能形成依附性。二是保持智库研究的独立性,坚守思想产品的独立性,能发出客观独立声音,不能人云亦云。三是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过程中,国家智库体系具有独立性和特色,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建设适合我国治理体系的智库体系和制度程序,不能照搬照抄。四是加快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库领军人物,汇聚高端智力资源,防止形成对西方国家的智力依赖。

强化我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责任和担当 。我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应强化责任和担当。一是我国特色新型智库要具备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责任和担当。二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一定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出发点。三是要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智库成员需要有爱国之心、报国情怀,智库要服务于国家整体利益目标。四是要具有追求真理,推动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理想信念。五是国际上承担体现中国特色、提供中国思想、发出中国声音、宣介中国主张、提供中国方案,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大国责任和担当。

提升智库研究成果的质量 。智库研究成果质量是智库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提高智库研究成果质量,应遵循科研工作的规律性,重点要加强科研管理工作。当前,我国智库在研究过程中应重视几个方面:一是以问题为研究导向,提高研究的指向性和针对性。二是加强智库研究的时效性和前瞻性,时效性就是要研究一些突发性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前瞻性就是对长远性、战略性的问题有战略预判。三是提高智库研究成果的战略性和可操作性,要“顶天立地”。四是智库研究要注重基础研究积累,采用科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

(六)培育具有国际一流影响力的智库领军人物

培育以学术领军人物为 领头羊 的人才队伍 。发达国家的著名智库大都培育或引进学术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对智库国际、国内影响力的提升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成为智库的招牌。因此,我国智库应打造以学术带头人为“领头羊”的研究人才队伍。一是培育或引进所属研究专业领域的国际顶级的学术领头人。二是采取“学术领头人+团队”的人才队伍模式。以顶级人才为核心,以岗位专家为骨干,以储备人才为辅助,打造熟悉国情世情、善于政策研究、具有专业化素养的高端人才团队。

充分发挥国家前高官或领导人的影响力 。我国与美国等国家的政治制度不同,因而不可能出现政党轮流坐庄时的“旋转门”现象,也就无法在人才流动上采用“旋转门”,但美国前高官和总统离职后到智库工作成为惯例,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从我国高层领导任职离职的实际情况来看,可以充分利用国家前高官或领导人的丰富经验和国际、国内影响力,促进智库发展。一是可以邀请前高官或领导人担任智库负责人,发挥其政策经验和影响力,把握智库发展定位方向,整合社会资源。二是可以邀请前高官或领导人担任智库顾问,参与某些重大政策问题的研究讨论。三是由前高官或领导人担任学术领头人,带领专业研究队伍开展研究工作。四是发挥前高官或领导人的资源整合能力,整合资金、人才、部门关系等方面的社会资源。

创新国际一流的战略与政策研究人才培育机制 。一是制订智库人才发展规划,建立智库人才专门的培养渠道和机制,培育一批高水平智库人才。二是提高研究团队的专业化、知识化、职业化、国际化研究能力,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库领军人物和人才队伍。三建立和完善适应思想品生产的人才薪酬体系、职称评审制度、激励机制等,充分认识智库中人的核心作用和价值,提高对智库研究人员的待遇。四是创新政府—智库之间的人才交流机制,推动智库人员到政府、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任职。同时,应进一步畅通渠道,使社会各领域优秀人才有机会参与到智库工作中来。建立智库与决策、行政部门之间的交流机制,包括派出研究人员到中央和地方行政部门挂职交流,邀请这些行政部门高级公务员定期或不定期地就重大方针政策贯彻实施情况进行讲座交流,以及到智库机构定期挂职参与重大课题研究等方式。

(七)加强智库传播体系建设,提升智库国际影响力

加快构建国际化的智库网络体系 。一是在海外有重要意义的地区和国家,通过设立办事处、与国外学术和智库机构建立分支机构、聘用海外研究人员等方式,推进研究网络国际化。二是通过与国外机构开展国际重大问题的合作研究,强化国际化网络建设。另外,支持国内智库与国际同行之间深入交流,支持研究人员走出国门拓展国际视野,开展国际化的智库人才培育计划,促进国内智库建设全球化的智库网络,推动中国进一步参与全球治理。三是加大与国际著名智库交流合作,注重智库知名度和影响力建设。加大与国际一流智库的交流合作力度,既要“走出去”,也要“请进来”,大力开展各种长期或短期的国际课题合作、创建国际访问学者资助平台、举办各类国际公共政策讲座和论坛、加大对公共政策研究成果的传播力度等,逐步提高我国智库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加强智库传播体系建设,提升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 。加强智库传播,促进智库思想产品包括智库影响力的转化,形成智力资源的交互平台。具体举措包括:一是智库通过设立与政府、社会、媒体等机构沟通的专门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地通过出版物、内部报告等形式进行传播;二是举办各类会议,邀请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学术机构和企业等代表,通过交流研讨传播智库自身观点;三是通过智库网站和公开出版物、新闻媒体发布新的成果和政策时评,传播智库观点。另外,还可以利用智库人员的个人影响力和关系网进行人际传播,打造我国国际智库的名人、名品和名牌,提升我国智库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八)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智库创新活力

构建支撑智库发展的多维网络体系需要良好的社会条件和制度环境。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智库应发挥咨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重要功能,因此,智库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抓紧克服智库管理体制机制仍存在的一些制约性问题。当前,智库研究人员在参加国际交流、研究报酬获得、职称评定、业绩考核、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存在诸多刚性约束和实际困难。建议首先解决最突出的几个问题:

改善智库参加国际交流的管理 。充分发挥新型智库开展对外交流的重要功能,简化智库在外事活动管理、中外专家对话、举办或参加国际会议等方面的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出台有利于智库发展的关于出访经费、出访时限、举办国际学术会议等方面的政策。

落实科研激励支持政策 。有关部门要及时开展对《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政策的细化落实,并对落实情况组织督查。审计机关应按照新的管理办法和规定,开展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和财政资金的审计监督。

出台智库评价制度 。智库评价制度包括对智库科研人员的评价和对智库的评价。鉴于咨政类成果与学术研究成果存在区别,应建立智库科研人员职称评定系统,以体现咨政类成果的针对性、务实性、可操作性等特征。制定智库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通过对智库的科学评价,激励智库健康发展、提升智库总体发展水平。 S2IKs5MW82vob/d03fnz8OSee50JqbrfcLlMF9jscxr54jID8bVLUoOApZbU7TV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