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生态体系与定位

随着我国智库发展壮大,智库日趋多样化,每一个智库如何定位不仅是智库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智库服务社会能力,形成门类齐全、具有中国特色智库体系的需要。2016年5月6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张大卫同志首次提出了智库生态体系。他认为智库应该有生态体系,生态体系强调生物多样性,智库发展同样要强调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因此,智库的生态体系是高端、中端和低端智库共存;有专业智库与综合型智库;有体制内与体制外智库;有主要承担国家大战略研究的智库,也有专门针对当前党和政府急需解决问题的决策性研究的智库,还有从事单一学术研究的智库;有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媒体智库。各类智库在竞争与合作过程中逐渐找到自己的生态位,独特而不重叠,共享着共同的生态环境,并形成良好的生态链。决策层在问需智库时,可以根据决策研究需要,在各领域、各专业随时找到能解决问题的智库。

为避免我国各类型智库发展目标趋同,形成各具特色、门类齐全的中国特色智库体系,首先有必要对我国现有智库进行系统分类与梳理,以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生态体系建设。

当前,我国智库存在着与区域经济学者提出的圈层结构类似的结构。智库以服务公共决策为基本目的,智库分布围绕服务对象(决策核心层)由中心向外层拓展。因此,根据智库距离决策核心层远近分为:近核心层、中间层与外围智库。各类智库由于与决策核心层距离远近不同,其服务和影响决策的能力不一样,在服务和影响公共决策中发挥的作用也会不一致。距离核心层越近,智库越能理解决策需求,成果转化渠道越多,影响决策的方式就越直接。目前,这类智库主要为体制内智库,通常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并汇聚大量的人才,良好的研究条件可以支撑这类智库长期研究某一领域,研究人员能实现“术业有专攻”。总之,这类智库在服务公共决策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体制内的智库对核心层的忠诚度相对比较高,但受到各类制度的约束也更多,治理机制不灵活。距离决策核心层越远的智库,离理论研究、大众越近,多数智库没有办法直接影响核心层,但是,可直接影响媒体、影响大众,同时,越往外层的智库,内部治理机制越灵活,对研究人才的激励效果越明显,研究自由度也越高,但这类智库通常无法获得稳定的研究经费支持,难以积聚人才,对公共决策的影响力相对较弱,这类智库必须依靠研究特色取胜市场。处于中间层的智库对核心层的忠诚度高,治理机制相对灵活,既有机会参与公共决策,又相对接近大众,大胆设想一下,中间层智库应为推动智库之间的合作发挥作用,实现智库资源的优势互补,提高智库为公共决策服务的能力。

图1-1 我国智库圈层结构

当前,我国智库在纵向上是按照级别关系进行分类的,横向上则主要按照隶属关系及服务对象分为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研院所和企业、社会智库等,这些分类主要从智库的外部条件入手,但外部条件容易发生变化,影响智库分类体系的稳定性(周仲高,2013),这就要求智库的分类要考虑更多的影响因素。周仲高在其《智库的分类与定位》一文中就根据智库是注重学术研究还是问题解决、是单一研究还是综合研究等四个维度将智库分为:学术思想库、战略型智库、策略型智库、政策型智库、专业性智库和应用型智库。智库的最根本属性是为战略问题和公共决策制造并提供智力产品或思想产品,评价智库优劣的主要指标是专业、政府、社会、国际影响力(林云,2015),因此,智库分类的维度可以从服务和研究对象、国内外的影响力、研究领域宽窄、研究侧重点等方面分为为政府服务的智库和为其他社会组织服务的智库、国际型智库和国内型智库、专业性智库与综合型智库、政策型智库与学术型智库。当然,根据这些分类维度重叠程度不同还可以做进一步的划分,这也是我国近些年多数智库根据在其整个智库体系中的位置对自身进行功能定位的依据,智库功能定位也将随着智库自身的不断发展变得更加准确、清晰。

图1-2 我国智库分类的主要维度

一定范围内的各类智库经过长期竞争合作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智库体系。体系内的各类智库按照各自的优势,密切关注各类社会信息与社会发展趋势,形成研究焦点与重点,通过对关联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提炼,以及借助讨论、头脑风暴、推理、演绎、模拟实验等各类研究技术与研究方法,形成相应的研究成果。部分研究成果通过一定渠道(主动推荐或政府购买等)向政府部门传递,转化为政府决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各类矛盾和问题,部分研究成果因为时效性或其他原因储备待用。智库体系要完成其影响和辅助决策、参与全球治理并提出中国方案、推动理论创新与知识变革、积聚人才等基本功能,需要适合智库体系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就智库体系内部而言,进行知识生产与加工,促进智力成果生成最关键的要素是人才,其次就是围绕人才发展与成长的其他物质条件和内部制度设计、管理模式等软性条件,现有知识、理论存取条件等。人才与人才成长的物质条件和软性条件又与智库体系的外部生态环境紧密相关,智库体系的人才主要来源于高校系统或社会各行各业精英,高校系统还为智库提供理论研究成果、技术创新以及领军人物等。智库体系的生存发展还有赖于政府为其提供参与决策、经费支持、公平竞争等制度设计、智库体系发展规划、政治环境等。

图1-3 智库生态链

总之,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生态体系中,不同类别的智库应该按照智库的科学分类,对自己的研究方法、智库功能有清晰的定位,每个智库都要有各自的主攻阵地,要突出自身优势,打造智库品牌。在统一的生态体系中,智库发展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智库建设要着重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既要重视综合类大智库的发展,也要鼓励专业性智库建设,以研究成果本身作为评判智库优劣的主要标准,允许各类智库公平竞争。要建立既可向政府决策机构又可向社会公众多层次、多途径地推介研究成果的输出机制,推动智库成果有效转化与应用。要进一步搭建资源共享、人才流动和观点互通等智库交流合作平台,推动智库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要在政策与经费上,保障智库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的独立性,推动智库政治性、专业性、独立性有机融合,稳定发展。要不断完善中国智库与国外智库的合作机制,推动国内外智库的交流与合作,拓展智库研究人员的国际化视野,提升中国智库参与全球治理能力。 BiZQreWstCmbYQn93NYOHgMwh/Z8nuH234N1TDzKEihGBD4duhmqXMrm68bELSU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