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高维竞争下的城市人才格局变化

目前,城市和城市之间正在经历人口在空间上重新配置的过程,未来较长时间内将以政策牵引为催化剂,以人才流动为表现形式,向省会及区域中心城市进一步集聚。 新一轮全国人口的腾挪应该是集中在人才资源的重新配置,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格局发生了变化(见图2-5)。

图2-5 不同阶段不同层级城市对人才吸引力格局的变化

资料来源:中国指数研究院,2018年。

一线城市:由单边全国性流入向多维疏解优化转变。进入产业优化、疏解期,仍将以保持吸引力为自身的发展策略,其人才吸引格局将从面向全国扩大为面向全世界,在这个过程中部分在二线城市能够得到更好发展的人才也将向二线城市流入。

二线城市:处于产业承接或转型升级期,将重点提高城市吸引力,做大城市规模,其人才吸引格局从面向全省扩大为面向全省、全国,整体将处于“人才池”做大的时期,由被动吸纳省域人口向主动吸引全国人才转变。特别是一部分处于快速成长的二线城市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人才进一步向这些城市聚集将使后期的经济发展越来越有利,形成聚集效应。

三四线城市:大部分仍处于依靠城镇化做大城市规模的过程,城市数量多,受省会或区域中心影响仍然较大,未来若不能脱颖而出,短期内仍然无法避免人才向一线及二线流出的局面。

根据华顿经济研究院 《2018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和新一线城市研究所的《中国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综合来看,在中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分级中,上北深广成为绝对的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15个,二线城市30个,三线城市70个,四线城市90个,五线城市129个,南宁在二线城市中游,桂林、柳州属于三线城市,玉林、北海属于四线城市,梧州、钦州、百色、贵港、防城港、河池、崇左、来宾、贺州属于五线城市。我国主要城市分级如表2-3所示。

表2-3 我国主要城市分级

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人才向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的集聚在相当长时期内还难以转变。一座城市的人才储备和人才集聚,是由各城市的产业分工与定位引领的。高素质的人才支撑了经济发展与城市活力,人才流动的背后是人才资源的配置,要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效合理的人才流动尤为必要,而人才流动的竞争,也成为城市综合实力的竞争。总的来看,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作为人才主要集聚地的现状仍不会发生大的转变。

同时,新一线城市正在成为企业发展、人才集聚的“着陆点”。其中合肥是发展最快的城市,2012年到2017年GDP增长超过73%,合肥紧随沪京成为第三个对外国人才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根据协力管理咨询的调查数据,在受访的9万名中国大学毕业生中有40%倾向于到成都、杭州和重庆等新一线城市工作,只有27%的人希望在一线城市工作。 与此同时,日益上升的劳动力、住房和土地成本导致很多跨国公司寻求到二线城市投资。中等规模城市利用人们对(大都市)高房价、拥堵和污染的不满,通过现金奖励、住房补贴、迅速落户等措施吸引人才。2017年,二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增速几乎是一线城市的1.5倍。与新兴城市和一线城市拥有更充裕的现金流相比,短期内二三线城市会继续处于人才和资本的劣势地位。随着政府继续限制一线城市人口增长,众多企业和人才会选择留在低线城市,因为这些地方提供较低的生活成本和多样的投资激励措施。 auUo9PQJcqrgiyfuti8CuXO1B5828JMXreLAlqwgxEZI2PDMSpkM8ewLH4Vjlfc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