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8章

祝福孩子

生命是一条大河,父母在上游,我们在中游,孩子在下游,我们的责任是让家族之河奔流不息,从上游贯通到下游。了解家族史越多的孩子越能掌控人生。把家族传承交付孩子,把我的祝福送给孩子。

当我埋首写作这本书的时候,时间翻着书页,到了2019年2月4日,农历戊戌年腊月三十。今天的深圳多云,微风,17℃—25℃。我穿了春衫,出门上银行,取钱和换新钱。

回家后,我把新钱一张张塞进红包。未来的半个月,出门都要带着它们。我这个已婚女子,从今晚的年夜饭开始,就变成散花的天女,看到一个孩子,递给一个红包,不管金额大小。不论孩子亲疏,只要还是未婚,就得红包拿来!这是中国人的习俗,长辈要在过年给孩子红包,红包里装的除了压岁钱,还有长辈对孩子的祝福。

生活需要祝福

祝福是发自内心地祝愿他人生活美满幸福。给予他人祝福,会让对方感到温暖、开心、幸福。祝福放大爱的感觉,告诉对方你并不孤独,在我眼里你是不可忽视的存在,我祝福你,向你表达我的爱意。新春佳节,我收到很多祝福,内心产生很棒的感受。我很开心,并且也尽量把自身愉快的情绪传递给他人,给他人祝福。

祝福他人可以影响对方,给对方带去极大的激励力量,并维持相互亲和的关系。在人与人的祝福联结中,我感到自己能够对自身以外的人或事做出贡献,有力量带去祝福,有能力让别人开心,心里很受鼓舞。我给予祝福本身,即是收到了爱的回报。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九月霜。语言的能量巨大,会对人产生巨大的影响。祝福带来爱的欣欣向荣,相反,诅咒则能杀人。如果这些恶言恶语,还是出自亲人之口,则带来的伤害会是毁灭性的。

找我做心理咨询的大量来访者,都在童年遭受过父母语言上的虐待,导致精神受到严重创伤。很多父母会把言语虐待当成一种管教孩子的手段,通过批评、辱骂、轻视,让孩子感到羞耻,好像感受到羞耻的孩子,就会在课桌上刻个“早”字,从此摆脱顽劣,好好学习,终成一代文豪似的。可惜大多数时候,父母的羞辱只会摧毁孩子的意志,让孩子感到憎恨和恐惧,无法拥有爱的能力,被父母的辱骂击垮。

贝弗莉·恩格尔在《这不是你的错:如何治愈童年创伤》一书中写道:“情感虐待无异于‘灵魂的谋杀’。不断的批评、辱骂、轻视,不合理的期望以及其他的情感虐待,会像身体伤害和性伤害一样给人带来创伤和羞耻感。……情感虐待具体包括言语虐待(持续不断的批评、贬低、侮辱、排斥和嘲讽),对孩子提出蛮横无理的要求(超出孩子能力的要求),对孩子的情感和心理成长没有提供必需的情感和心理支持。”她指出儿童遭受的这些虐待,不仅引发羞耻感,还会引发被羞辱的感觉、无力感、体无完肤的暴露感、有缺陷或低人一等的感觉、异化和孤立的感觉、自责感、愤怒感等多种情感。

语言既能创造也能毁损,因而我们需要用快乐和温暖感染孩子,经常祝福孩子。当我们发自内心地祝福孩子,我们的内心就处于一种爱的流动状态,提供给孩子积极的能量,孩子的内心进入相应的爱的流动状态,与我们形成一个积极、正向的爱的能量的循环流动。让家族长辈用祝福的话语,帮助孩子得到一份幸福的力量,把越来越多的美好,吸引到孩子身边来。

了解家族史越多的孩子越幸福

我的朋友向道康医生大年三十当天,在朋友圈发了一段信息,说:“早上去了一趟菜市场,什么都有卖,在一处卖香烛的地方,我犹豫了好久,最后用了5.5元人民币买了一斤‘纸钱’和一把香。过年是个团圆的日子,包括和不认识的、早已过世的长辈们。我父亲在我尚未有‘为人民服务’的能力的时候,大年三十这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写‘伏包’——为死去的亲人们在团圆饭开席前烧的‘纸钱’。好多死去的亲人我都不认识,隔了好几辈,死了上百年,可父亲在这天非要把他们的名字请出来,让我极其费力地在这些被铁錾打出印符的黄纸上,写上他们的名字、写下我们这些孝子贤孙的名字。我几乎想摔门而出,离家出走。可我父亲的表情是从威严到哀求,我也从反抗的屈从到委屈的自愿——父亲说:‘一年就只有一次,这一次对死去的亲人来说实在太少了!’……父亲自己写的时候,根本不用看族谱记录,毛笔字坚挺得可以当字帖。今天买的‘纸钱’,我找不到毛笔来写,也记不得写什么、写给谁。天黑的时候,在我握着筷子、举起酒杯之前,我会在屋外安全的地方,用香点燃这些‘纸钱’,为那些我不认识的亲人和曾经认识而逝去的长辈们,送上我的祝福。过年,就应该这样。”

读他的信息,我为父亲的认真感动,也为儿子的执着动情。生命是一条大河,祖先在上游,我们在中游,孩子在下游,我们的责任,是让家族之河奔流不息。向医生正在做的,就是继承与延续这条大河。

不过,我也有些遗憾。父亲如果能在大年三十这天,不仅让儿子写祖先的名字,还向儿子讲述这些祖先的故事,也许现在向医生就能记得写给谁,以及写什么了吧?

《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曾经有过一篇报道:《孩子对家族史知道得越多,就越有控制自己人生的意识》,作者布鲁斯·费勒(Bruce Feiler)。写作班学员崔勤勤翻译了这篇报道。报道讲了作者的父亲把他叫到床边,语带丝丝寒意地说:“我们这个家正在四分五裂。”作者于是开始沉思:家庭和睦有什么秘方?有些家庭事事顺利、千柔百韧、幸福如意,有什么成分起作用?

过了一段时间,他从埃默里大学致力于美国家庭研究的心理学家马绍尔·杜克那里找到了答案——挖掘家族故事。

杜克博士的太太在帮助那些有学习困难的孩子时,注意到一个现象,即面对困难的时候,那些熟知家族故事的孩子会表现得更好。杜克博士就跟同事罗宾·菲伍什一起去核实这个现象。他们研发出一个测试系统,称之为“你知道吗”(DYK)量表,这个量表要求孩子回答20个问题。在2001年夏天,杜克博士和菲伍什博士向48个家庭的孩子提出这些问题,然后,他们将孩子们的测试结果,跟孩子们接受的一系列心理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最后,他们得出一个显著的结论——孩子对家族历史知道得越多,就越有控制自己人生的意识,自尊心就越强,也就越相信自己的家庭是成功的!

接下来“9·11”事件发生了,两位博士对孩子们再次进行了评估,结果再一次证明,那些对家族故事知道得比较多的孩子,适应能力更强,这意味着他们能够减缓压力。“你知道吗”量表从而成为儿童情绪健康与幸福的最佳预测系统。

为什么知道家族故事有助于孩子克服小到膝盖擦破大到恐怖袭击的困难呢?杜克博士说:“答案在于孩子的家族归属感。最为自信的孩子知道自己属于比自我更大的事物。”所以他建议,如果你想要家庭更加幸福,那么就创造、提炼和重述家族正能量时刻的故事,以及家族绝地重生的故事。仅仅这个行为,就可能会为你的家族未来几代繁荣昌盛提供机遇。

“你知道吗”量表包含20个关于家族历史的问题。量表得分越高,说明测试对象有越高的自尊水平,越看重自我控制(相信自己的能力能左右自己的遭遇),家庭功能越强大,焦虑水平越低,行为问题越少,以及当面临教育或情绪/行为的问题时,越有可能纠正。

量表的研发者认为量表的20个问题仅仅是孩子们应该能够回答的问题类型的一些例子。其实你可以据此设计更多的问题。设计问题主要的标准是这些问题是孩子们不可能直接经历的事情。写作班学员马晓亮翻译了《纽约时报》刊登出来的“你知道吗”(DYK)量表。

“你知道吗”(DYK)量表

研发者:马绍尔·杜克 罗宾·菲伍什

请在下列问题后勾选“Y”或“N”。Y代表“知道”,“N”表示“不知道”。即使你知道问题的答案,也不需要写下来。本量表仅测试你是否知道以下信息。

你知道父母是怎么认识的吗?Y/N

你知道母亲在哪里长大吗?Y/N

你知道父亲在哪里长大吗?Y/N

你知道爷爷和奶奶、外公和外婆在哪里长大吗?Y/N

你知道爷爷和奶奶、外公和外婆是在哪里认识的吗?Y/N

你知道父母是在哪里结婚的吗?Y/N

你知道你出生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吗?Y/N

你知道你名字的来源吗?Y/N

你知道你的兄弟姐妹出生时发生了什么吗?Y/N

你知道你跟家里哪个人长得最像吗?Y/N

你知道你跟家里哪个人行为举止最为相像吗?Y/N

你知道父母年轻时得过哪些病,受过什么伤吗?Y/N

你知道父母从自身成功或失败的经历中学到什么教训吗?Y/N

你知道父母在学校时发生过哪些事吗?Y/N

你知道家庭中有哪些地方的血统吗(如英国、德国、俄罗斯等)?Y/N

你知道父母年轻时的工作经历吗?Y/N

你知道父母年轻时得过哪些奖励、荣誉吗?Y/N

你知道妈妈在哪些学校读书吗?Y/N

你知道爸爸在哪些学校读书吗?Y/N

你知道家里有谁曾经因为不爱笑,总是看起来像在生气吗?Y/N

分值:回答为Y的个数。

重要提示:关于最后一个问题,家族中讲述的故事并不总是“真实”的。通常情况下,讲故事是为了让听众吸取教训或帮助对方摆脱身体或情感上的伤害。因此,这些故事可能被根据需要修改过。这些故事的准确性并不是很关键。事实上,家族成员之间经常会对事件的细节产生分歧。这些分歧后来会成为家族叙事的一部分。不要担心!

家族回忆录的结尾是希望

我们对孩子的祝福有多永久,希望就有多永久。一部家族回忆录,无论写下多么艰难困苦的故事,其结尾都不会只停留在对困境的哀叹上,最后必定会落脚于“孩子”和“希望”。

孩子是家族的希望,当然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所以我们才会说“少年强则国强”,以及把孩子誉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孩子等于未来,长辈希望孩子通过了解祖先的故事,磨砺自我,不畏苦难,奋发向前,获得更好的生活。

而回忆录中当事人与绝境殊死搏斗的生命意志,也带给读者希望,“这种情况他(她)都能活下来!”的衷心感叹,使读者看到生命的坚韧和奇迹,从而对照自身的困境,获得一种激昂奋斗的力量,去克服困境,成就更好的自己。

人生不可能总处于顺境,困境会在任何一个时刻忽然莅临我们,怎样以心理学的视角和方法应对困境?我在本书家族回忆录写作的结尾部分,分享一些我的经验,以期帮助正在写作的你,从容面对困境,超越困境,走向希望。

在我看来,应对困境,本质上是一个人的生的力量和死的力量的激发、展示、冲突、妥协、融合与升华,人的内心中既有试图保存(生命)的力量,也有试图破坏(死亡)的力量,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解,就是生本能和死本能,生本能指的是快乐和自我保护的愿望,死本能指的是破坏性和攻击性。一个人遇到困境,生本能会被激发,去绝境求生,这一点很容易理解,然而一提到“死”,你不要马上忌讳,了解死亡本能对于应对困境非常重要。

弗洛伊德1920年在《超越快乐原则》一书中提出“死亡本能”的概念。他借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孤立系统的熵永不自动减少,在不可逆过程中增加,认为低熵的生命由高熵的无机物演化而成,所以生命一旦开始,一种意欲返回无机状态的倾向随之而生,死亡本能旨在恢复先前的无生物的状态,借用叔本华的话说:“所有生命的目标都是死亡。”

困境会唤起人的死亡本能。人在困境中的表现,有时充满斗志,要战天斗地,激情昂扬,而有时又会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沉闷无力,自伤自怜。这些表现都源于死亡本能衍生出来的攻击性。当强大、猛烈的攻击性投向外部世界时,会导致人对外界与他人的攻击、仇恨、破坏等,而投向自己的内在时,则会导致抑郁、自责,甚至自伤、自杀。

我曾经工作的报社的前主编,面对网络崛起导致传统媒体普遍衰落的危机时,曾在员工大会上高呼:“我们这里,男人要做人肉炸弹,女人要做黑寡妇,面对困境,殊死战斗!”死亡本能大爆发的神态显露无遗。

为了避免死亡本能对人对己的过度破坏,从心理保健的角度,我们需要学会自我同情。“自我同情”是心理学研究中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新领域,这个领域的领军人物克里斯汀·聂夫(Kristin Neff)在其著作《自我同情: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中,谈到面对困境,你必然会看到自己的不足,尝到难以下咽的失败,所以要弱化对自我的攻击,关心和理解自己,以理解的、非评判性的态度对待自己的遭遇,而不是严厉地批评、指责自己。

聂夫认为,只有向自己传递出了温暖、关爱和同情,产生自我同情,你在困境中受苦的心灵才能得到抚慰。生活中我们对待困境中的好友,往往会积极主动地安慰对方,那么当困境到了自己身上,也要像对待好友一样,要被自己的痛苦所打动,告诉自己:“眼下真是困难啊,我要在此刻关心一下我自己!”

聂夫还认为,培养自我同情,需要你具有“普遍人性感”,即认识到自己的遭遇是人类共同经历的一部分,这样才不会导致自我中心。人们有时会误认为只有自己在艰难的生活中挣扎,其他人都过着幸福的生活,从而产生孤立感。但是当我们把自己的缺陷和人类共有的状况联系起来,从更宽广和更具囊括性的视角看待自己的遭遇时,就能体会到其实人无完人,所有的人都会失败、犯错,沉湎于不健康的行为,以及表现出脆弱的一面。

我今年在医院住院的时候,经历了身体上剧烈的痛苦,也因此体会到了这种“普遍人性感”。一天夜晚9点半,护士给我的身体里面插了一根管子,一种赤裸裸、肆无忌惮的痛,令我浑身冒汗,泪眼婆娑。我不由得忆起8年前,我在西园寺进行禅修打坐,曾经持续地“观腿痛”。禅修时,我观照腿的“痛”,那一刻我在观腿,腿是痛的。我是我,腿是腿。我在观腿,腿在痛。在观的那个“我”,超越了身体的这个“我”,是一个超越“小我”的觉察的“我”,照见自身肉体的痛。这令我忽然发觉,“痛”不仅是我的,“痛”是众生的,只是今日因缘和合,显现在我的肉体。当看到这些,我的心就不再完全被疼痛占领,开始有了一个柔缓的空间。

从佛法的“缘起”观来理解“普遍人性感”,因为没有任何事物可以离开因缘而独立产生和独立存在,所以,每个人都与其他众生息息相关。佛菩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观照众生与己身具有同一的本性,故而生起与众生的绝对平等心,以及救度众生离苦得乐的慈悲心。

“慈”指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悲”的原意为痛苦,由于对他人的痛苦有同感,而对之产生悲悯。一个人深刻感受到自身的痛苦,也就能对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产生共情,自然而然地衍生出对他人的慈心,并扩展为对众生的普遍平等的慈爱,具有了慈悲心。

慈悲心需要我们发掘自己的内心并勤加练习。我由于对自己太严苛,有时因为一些事情,对身边的人也会异常严厉,对人对己都太犀利,所以经常进行一种“写作的慈心观”的练习。

练习分两部分。首先,我觉察到自己对人或者对己太严苛时,就会坐下来自由书写。一口气写完后,安静几分钟。接着,另起一段,继续写:“我刚才很严苛地对待了自己,严苛的背后,是为了可以有能力更好地助人,我愿意把这份助人之心回向给所有人。”或者写:“我刚才很严厉地批评了某某,严厉的背后其实有一个希望,我希望他(她)、希望自己、希望这个世界能够更好,我只是把堵着的话说出来,我知道严厉的背后,有一个很深的期待。”写完这些,通常我的慈悲心会提升上来,对人对己的严苛被转换为一个慈悲的期待。

有时候外界的处境过于悲惨,我们的内心充满痛苦、冰冷、恐惧、绝望,除了培养自我同情、具有普遍人性感和慈悲心外,你还需要在绝望的世界中找到自我的意义,才能抵抗困境,甚至超越困境。

维克多·弗兰克尔为人类提供了一种他从在纳粹集中营的痛苦经历中萃炼出来的心理疗法——“意义疗法”。弗兰克尔认为无论处境多么悲惨,人都有责任为自己的生命找出一个意义来。在一切情况下,包括从痛苦和死亡中,都能够发现生活的意义。

1942年9月,弗兰克尔连同父母和怀孕的妻子一起,被纳粹押送至集中营。3年后,他作为119 104号囚犯被解救出来,而他的家人早已不在人世。在集中营可怕的经历,并没有摧毁弗兰克尔的意志,他那双在痛苦和绝望的深渊里浸泡的双眼,始终绽放希望的光芒,最终产生“意义疗法”这株心理治疗的奇葩。

“意义疗法”认为三种给生活提供意义的方式,对应三种人最基本的价值体系:

1. 对世界提供某种造物的方式——创造的价值

创造的价值专注于向世界授予。创造的价值在创造性活动和生产活动中实现,通过创造有形产品的活动、创造无形思想的活动或提供其他东西的活动向生活提供了意义。我们的写作,就是在提供创造的价值,一切科技的进步,都是在为人类提供创造的价值。

2. 从世界中吸取经验的方式——体验的价值

体验的价值专注于从世界索取。通过使自己沉溺于自然世界和人文世界的美好事物表现出来。音乐爱好者倾听交响乐进入陶醉的状态,体验了有价值的生活。

3. 以对痛苦采取态度的方式——态度的价值

态度的价值是说当我们无力改变或回避现实时,唯一正确的方式是认可:接受命运,忍受痛苦,保持尊严。弗兰克尔援引尼采的观点:懂得为什么活着的人,无论什么样的生活他都能忍受。

我想起《论语·子罕》中,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个人身外的一切名誉、权势、财富都可以被剥夺,但是有一样东西别人永远拿不走,就是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人如果没有“志气”充盈胸中,在困境中是很难支撑过去的。

弗兰克尔说:“每一个个体正是通过自身的独特性和唯一性来对彼此进行区分。正是这两个特性,将每个人生存的意义同创造性的工作和人性之爱联系起来。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无可取代之时,他就会意识到自己身处于世所背负着的责任,他就会将这份责任发扬光大。当一个人意识到了他需要承受来自他人的温情,当一个人意识到了他需要完成未竟的事业,他就永远不会放弃自己的生命。因为他已经知道了自己生存的意义,所以他能坦然面对前方的任何挑战。”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痛彻心扉的痛苦绝境中,能够给我们最大支撑的,是意识到自身存在的意义。在集中营中最绝望的时刻,弗兰克尔说有一次他强迫自己去思考其他问题时,头脑中突然产生了自己在漂亮的演讲厅里报告集中营心理学的场景,他的情绪高涨起来,摆脱了当时的痛苦和绝望。

弗兰克尔认为任何情景都有意义,问题在于我们怎样发现这种意义。著名作家白先勇,在2000年的时候忽然心脏病发作,做了8个小时的手术才脱离险境,他给友人的信说:“上天留我下来,好像还有未尽之业,比如说昆曲大业还未完成。”之后从2003年开始,他投入青春版《牡丹亭》的制作,2006年青春版《牡丹亭》去美国巡演,美国媒体评价说:“这是自20世纪30年代梅兰芳赴美演出之后,中国戏曲界对美国知识界产生最大影响的演出。”

心脏病发作这件悲伤的事情,也有它的意义,就是促使白先勇先生全力投入青春版《牡丹亭》的制作,在世界范围内推动昆曲推广的大业。这一点,我也有同样的经历。2018年,我由于卵巢肿瘤住院手术,术前一晚,不知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然而我已下定决心,无论结果如何,只要身体允许,就不惜一切代价,写作《用写作重建自我》这本书。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几乎每一个家族,每一户家庭,都有很多的心理创伤。这些年我们的物质条件好了,但是曾经的创伤,令我们的心灵不得安宁。我要跟大家分享写作治疗这种简单省钱的心理自助方法,能帮到一个人、一个家族,都是为这个世界提供了创造的价值,也造就我这一生命存在的意义。我的心情和白先勇先生说的一样:“我想上天是不是真的还有什么事情要我去做。我不晓得为什么这个任务会落在我身上,不过既然决定要做,那么也就不去顾忌,不计成败,以一种很虔诚的心,真正地让这样一个文化瑰宝回春。”

当你遇到困境,请为自己设立有意义的目标,因为目标会带出希望,希望会产生行为,行为会凝聚在希望的周围,改善你的困境,帮助你活出生活的意义。就像艾米莉·狄金森所说:“希望是个有羽毛的东西,它栖息在灵魂里,唱没有歌词的歌曲,永远,不会停息。”

人只要有希望,就有一切!

写作练习:散文诗《祝福孩子》

【练习作用】

1. 增强家族情感和凝聚力,创造亲人之间沟通与倾听的机会;

2. 给孩子们祝福。

【练习步骤】

第一步 :想象一下家族中那些孩子的身影,列出几件发生在孩子出生前的故事,比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遭遇过什么打击,怎么活下来的?你的爸/妈曾经经历过什么?我们这个家族都从哪里搬到过哪里?……(10分钟)

第二步 :叙述这些故事,并从中发掘:家族的传承是什么?我们家族一代代地留住了什么?写下家族传承的三个主题。(10分钟)

第三步 :写下家族的家训,或者爷爷奶奶、父亲母亲最爱说的一句话。(5分钟)

第四步 :想想已经逝去的和已经改变的,想想时间的本质,给孩子们写一首散文诗,传递你对孩子们的亲情,表达你的祝福。(10分钟)

第五步 :找机会把这首散文诗大声朗读给孩子们听。

【练习结语】

这个练习给你的任务就是发现、传承、祝福。

学员习作:《祝福孩子》

作者 满

你的祖辈从贫穷的土地走来

筚路蓝缕,永不言弃

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

读书是最高的理想

也是最快乐的消遣

今日,你的足下

是一部饱含热泪的奋斗史

也许它并不高大

但却足以让你昂首挺胸地做人

留下这份贫穷而又清高的遗产

从里面耕耘出果实

并一代一代地

播种下去 rUTAi7mPITchPg+DxOTYW0F3GuYBswNgPFBn7JGsyW0fnPV1K87k/bIW/LSaY/4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