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4章

家谱图的运用

一张以血缘宗亲关系为经纬编织的家族网络,在其中占据一个位置,让我感受到了联结。我并不孤独,属于一个更广大的系统,我不单是飘浮在空中的一粒尘沙,还是大地和海洋的一部分。

家谱图是以图形的形式描述家庭历史、血亲关系和婚姻关系,帮助我们理解家庭模式的实用图谱,被广泛应用在健康医疗领域,也是一种基本的心理治疗临床工具。

家谱图虽然是家谱的示意图,但是与中国民间的家谱文献不同,家谱图不仅使人迅速全面地了解一个家族复杂的结构,而且提供了更多成员之间关系的信息。系统式家庭治疗的开创者莫里·鲍恩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将家谱图作为家庭治疗临床评估和干预的工具,自此以来,家谱图已经发展成为家庭治疗领域国际通用的临床工具。

从我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家谱图被我国的家庭治疗师高度接纳,简直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清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刘丹说:“在近十年的家庭治疗实践中,我一直在运用家谱图。因为家谱图是系统家庭治疗里最经常使用的工具,有着非凡的意义。”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家庭治疗学组理事长陈向一说:“我以前每做一个家庭,在看家庭成员谈话的时候,手里必定会同时画出他们的家谱图。现在我的治疗风格有了变化,更主动地与家族互动,手里不画家谱图了,但是内心始终有一张图在补充和修正。”

台湾心理治疗与心理卫生联合年会终生成就奖得主杨蓓老师说:“我初做家庭治疗时,必定从画家谱图开始,后来熟练了,有时候看起来没有画图,但是手中无图,心中有图。我心中的家谱图一直在工作。”

修家谱和上家谱

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那时实行分封制,每个诸侯都有一块封地,所以有用地名、国名作为家族姓氏的普遍风气,“姓”与地域的关系十分紧密。比如我少年时代生活在郑州,“郑”在过去就是国名,在这个地方生活的人以国为姓,然后有了“郑”姓。

中国人最终极的精神信仰,实际上与出生地相关。叶落归根,荣归故乡,几乎是每个中国人与生俱来且终生相伴的信念。比如西楚霸王项羽,在攻入咸阳取秦而代之,取得无比成功的时候,最想干的事情是荣归故乡,他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要是这个时候不回故乡嘚瑟就是锦衣夜行,只有回故乡炫耀成功,才是他人生最重大的事情,远大于乘胜消灭危险的对手刘邦。所以项羽在失败的时候,会因为八百子弟兵离弃他而心理崩溃,“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刎乌江。这个人完全没有为自己活过,他心里的“江东父老”,也就是故乡的意象,决定了他的荣辱和生死。

对中国人而言,在一张以故乡的血缘宗亲关系为经纬编织的家族网络中占据什么位置,是头等要事。而家谱正是这张网络最直观、平面的显示,且能代代相传,永远被后人知晓。所以家谱的珍贵性,以及修撰家谱的必要性,自不待言。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的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文献。在中国古代凡是有些体面的人家,都要修家谱。只要有血缘关系的人聚居在一起形成家族,那么家族的首要任务,就是修家谱。

华夏文明传承的脉络,由国史、地方志和家谱三大类文献共同撑起,其中家谱最具平民特色。修家谱和上家谱,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传承延续在民间活动中的重要部分。家谱会经常地、反复地被修撰,而每次修谱,都是家族大事件。

《赖氏谱序》中有云:“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史以纪事实,谱以序昭穆。昭穆之能明,则家派曷得而蒙哉。”“由一人而刑于一家,由一家而刑于一乡,推而达于远,将有不胜其化。是以有子以为行仁之本,孟轲氏以为仁义之实,信不诬矣。”这段话首先强调了家谱记录家族排序的功能。修撰家谱是为了分清家族中的代次、辈分和宗亲关系。其次强调了孔孟之道。中国古代信奉儒家文化,在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意识和伦理基础上,以家喻国、以父子关系喻君臣关系的传统,进一步令修撰家谱带有安邦定国的重大作用。

修家谱其实是为了上家谱。宗族祭祀时,祭祀的前戏是父母或者祖父母为自家新添的男丁上家谱。这其实才是人们心中真正的重头戏。他们预先采办好礼物,在祭祖的时候来到本姓祠堂,献上礼物,向负责记录的家族长者报出新丁名字,眼巴巴看着名字被写进家谱,然后如释重负,一脸喜悦,出门放挂鞭炮,以慰先祖。添新丁就是生儿子的意思。中国古代家谱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为脉络,以男性为中心,只有家族新生的男孩可以上家谱,女孩不上家谱。女性在家谱中没有位置。

在我看来,旧式家谱所谓的“序昭穆”,也就是清楚世系,长为昭,幼为穆,嫡为昭,庶为穆等,以及明确尊卑,包括男尊女卑,都已十分陈腐,身为一名女性,我感到十分厌恶。21世纪的人,实在没有必要认同那一套观念。

不过修家谱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联络宗亲,增进亲情,构建一个特殊的互相照应的社会关系网络,以帮助族人在世俗的生存和发展上最大化地获益。人想在现实生活中过得舒服点,这个目的无可厚非。只是这样的修家谱是向外的勾连,而不是向内的探索。

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无论你外在的事业发展获得多大的成功,在外部世界展现得多么令人艳羡,你都终究要去寻获自我内在心灵的安宁。写家族回忆录是为了梳理家族脉络、帮助自我探索,从这个方面来看,由西方家庭医生发明的“家谱图”比之中国传统的家谱,更具有写作和心理治疗的价值。

家庭治疗中的家谱图

家谱图包含了传统家谱中的基本信息,比如姓名、班行、出生日期、死亡日期等,另外更全面地收集了家族成员的信息,具体如教育经历、职业、重大生活事件、慢性疾病、社会行为、家庭关系的性质、情感关系、社会关系、酗酒、抑郁、疾病、结盟和生活情况。通过所有这些信息,家谱图将影响一个家族的家族史模式呈现在了你的面前,往往带来极大的震撼。

刘丹说:“我的治疗室中有一块白板,白板上面有一大张白纸,在跟来访者工作的时候,我会一边工作一边画家谱图。画完之后,有些来访者看到上面的信息会非常触动,就像我当年一样,会热泪盈眶,临走时小心翼翼地把家谱图折叠好带走。将自己的历史浓缩在一张纸上,它所带来的心灵震撼远远超出来访者的想象。”

这两年,国内翻译出版了关于家谱图的精品专著《家谱图:评估与干预》一书,书中指出家谱图具有帮助个体全面了解个人成长背景、家庭结构与功能、家庭成员间的信息、每个成员的人格特点、行为方式、价值观和沟通模式等内容的功能。在家谱图中,可以从横向(家庭背景)和纵向(代际关系)两个维度去了解有关一个家庭结构性、关系性和功能性的信息。

该书的作者麦戈德里克认为,“能够清楚地记述家庭模式的发展演变”这一特征正是家谱图的神奇之处。它可以揭示暗藏在家庭历史中的秘密。而揭示这些秘密可以帮助家庭认清当前的困境,并进一步提出解决办法。事实上,家谱图最令人振奋的优势在于,它可以让家庭摆脱“单维、线性”的思维模式,摆脱那些僵化的、模式化的解读心理的方式。因其所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家谱图可以帮助家庭成员和治疗师同时聚焦多个家庭模式,进而教会人们系统化地思考问题。家庭成员一旦注意到他们正在重复某个僵化的、病理性的家庭模式,就能通过发现其他的可能性,以更为宏观的视野审视问题。

家谱图的画法和解读

家谱图中记录有至少三代家庭成员的信息和他们之间的关系。画家谱图时男左女右,男女平等,男性用方格表示,女性用圆圈表示,水平的实线把他们连接起来,表示结婚,在线的上面写明结婚的日期。垂直线将父母与子女联系起来。图中的信息包括年龄、结婚日期、是否在世、地理位置、学历及工作史等。

图14-1a—图14-1d展示了一张简单的家谱图的制作过程。

图14-1 一张简单的家谱图的制作过程

一张简单的家谱图就这样画成了。家谱图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表现方式为:两条平行线表示过于亲密的关系,折线表示冲突,点线表示感情疏远,断开表示疏远隔离。

家谱图可繁可简,作为一个喜欢跟随线性流动的文字蜿蜒向前的人,每当我看到专业书籍中介绍的家谱图时,都是眼前一黑,密密麻麻的符号令我无所适从,所以我推崇简单地画一下就好了,别搞那么复杂。当然假如你有兴趣深入学习,可以找个家庭治疗师深入探讨家谱图。

根据写下的文字简单地画了一张家谱图后,该怎么解读它呢?

首先需要关注家谱图的绘制时间,有几代人在家谱图中,每个人的人口学信息,成员彼此的关系状态,兄弟姐妹排行,成员婚姻状况,家族秘密,家族共同的疾病或心理症状,哪些成员住在一起,哪些非家庭成员的成员(如保姆、宠物等)在此显示,哪些信息缺失了,等等。

在《家谱图:评估与干预》一书中提到至少要询问下列关键问题中的3个,虽然你不是家庭治疗师,但是这些问题也是你在写作过程中需要反思的重点:

·给家庭成员带来最大压力的事情是什么?

·哪些信息是家庭成员之间愿意分享的?哪些信息是不希望其他人知道的?

·家庭中谁最有爱心?或哪位家庭成员最值得他人敬佩?

·家庭成员认为他们目前面对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家庭成员当中最希望治疗师回答或帮助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另外,书中也强调给予赞扬的意义,赞扬的例句有:

·在面对你们所说的问题时,你的家庭展现出了极大的勇气,这种勇于面对问题的精神非常难能可贵,能做到这点也很不容易。

·虽然家庭中曾有性暴力、家庭暴力、物质成瘾或精神疾病,但是你们还是坚持过来了。

·你们是战胜了性暴力、家庭暴力、物质成瘾或精神疾病的斗士。

·虽然有时可能感到愤怒和绝望,但你一直都是一个充满爱心、非常会照顾别人的人。

每个家族和家庭都有很多问题,都是不完美的,在我们写作家族回忆录的时候,很容易陷入指责某人某事,发泄自己的不满和怨恨的状态。这种借文字报仇,固然可以逞一时之快,但是回忆录作品真正的感人之处,在于读者能够从你的回忆录中收获“希望”。读者通过作品,看到真实生活当中,有人熬过艰难的时光,与命运抗争,活出自己的“一口气”。其中的力量的激励人心之处,在于它不是私人的而是利他的,所以你要写出你的大声赞扬,让读者读出勇气,看到希望!

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家族,都有苦难的历史,每一位作者,都背负着一种痛苦的宿命。你打破“家丑不可外扬”的禁令,掀开家族性暴力、家庭暴力、物质成瘾或精神疾病的秘密,真实袒露地写出一切,终极的目的,就是传递希望。

在《家谱图:评估与干预》的第三章结尾处,作者写道:一直以来,我们都希望人们能够认识到“自身困苦”和“人际关系”,“当下状况”和“过往经历”之间的联系,发现这些联系可以为人们带来希望——在未来困苦可以被解除的希望。

家谱图用于家族回忆录写作

把家谱图运用于家族回忆录的写作,我们采用的方法很简单。

第一步 :先写出自己想写的回忆录文章;

第二步 :写好文章后,根据文章内容绘制家谱图;

第三步 :由家谱图引发进一步的思考;

第四步 :扩充需要写作的内容,让作品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得以提升。

这里举一个陈向一老师运用家谱图,与家族回忆录写作小组张健忠同学的互动的例子。

例文:《一生缘》

作者 张健忠

我和她的相识来源于一次美丽的邂逅,那是23年前一个夏天的下午,手捧着一束鲜花,裤脚开叉,狼狈不堪,刚刚失恋的我敲开了亲戚家的门,开门的是我堂姐的小女儿,读高中,笑容挺好的。进门的一刹那,我感觉眼前一亮,屋里站着一位笑容可掬的女子,长发披肩,苗条,该凹的凹,该凸的凸,大而圆润的屁股勾勒出青春的美丽。“好一个美丽的女子!”我心里暗叹。

“阿东,你的同学啊?”我问道。

“不是,是君姐。”阿东笑着回答,“她刚中专毕业,想出来找工作。”

“佛山大把啦,想找什么工作?”当时在佛山工作的我试问道。

“还没定啊,就是看看。”阿东回答。

“佛山大把,要不帮她找一个?”我说。

阿东回答:“好啊!”

一个月过去以后,我又到了深圳,还住在我亲戚家,又碰见阿东和那个叫“君姐”的俊俏女人。

“健舅,你不是说帮君姐介绍一个工作吗?”阿东见我就问。

“啊?我只是看见靓女,随口说说而已。”我回答,“如果需要介绍,那我回去真的帮她找一份,有朋友开公司或者在其他单位,应该没问题。”我认真起来。

交谈中,我了解到这个“君姐”为人正直,谦恭柔和,在班上还是班长,人品那是杠杠的,特别是听说堂姐夫帮她介绍的工作是给一位私人老板当秘书,要随同出差……那怎么行,一股英雄救美的豪气油然而生……

那天晚上,我发现“君姐”在灯下写着什么,便蹑手蹑脚地过去探头一看,是写给她妈妈的信,信中写道:“我今天碰到一个人,我觉得他很有能力,说帮我介绍工作……”

那不正是写我吗?为了这份信任,我该好好帮她介绍一份工作,我暗下决心。

回到佛山,我跟朋友交谈起找工作的事,刚好我朋友的公司就需要人,做内勤,负责办公室内务,接接电话,工资400元。后来金城大酒店又需要收银,工资1200元,但是要上夜班。

通知、就业,一切都来得很顺。在过来的第一天,我带她到我单位分给我的房子,三房一厅,我问她:“我住三房一厅,随你要哪个房间,免费。”

“我不能要,会给妈妈骂的。”阿君怯怯地说。

外出租房间,租到的单间太小了,小到铁架床放直就不能放桌子,打横放铁床就放不下。于是我载着铁床回单位,锯开、焊接、焗漆,重新锻造一张能打横放的床,大功告成。房租200元,去了一个月收入的六分之一。

跟着就是我载着她吃遍佛山。一个汤馆,菜牌上写着一副对联,上联是“吃力只为讨好”,下联是“货真不妨价实”。那汤,真是靓,不过价格在当时也算不菲,12元一盅。

我们顺理成章地结婚、生子、养育后代,而今走过了23年,其中酸甜苦辣都尝过,而今“五子登科”,我也觉得挺幸福的。

根据这篇文章,陈向一绘制了一幅家谱图(见图14-2)

图14-2 陈向一绘制的第一幅家谱图

陈向一给作者的提示:

文章可以再怎么往下写?第一,你是怎么顺理成章地把这个老婆娶到手的?这个里面可以写很多,就是你们认识了以后,虽然你带着她到处去吃各种好吃的,但是怎么顺理成章地最后结婚了?其实我们都在想啊,那个时候是怎么结婚的?谁先说的?那个过程是怎么样的?挺有趣的,你就回忆那个过程。看看那样一个过程,它预示着将来你们夫妻会怎么样交往?怎么样协调?怎么样冲突?有没有这样的东西被发现出来?

第二,我觉得你应该是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面的。文章中有你的堂姐,你堂姐的女儿的朋友,你堂姐夫要帮她安排工作,你就着急,对不对?这一点看上去,好像你有很多亲戚朋友,这个还有继续探索的空间,你的这个堂姐是你叔叔的女儿?还是伯伯的女儿?

第三,你好像对自己一生的成就蛮满意的。我的问题就是,你取得的这些成功里面,有哪些是受到你的家庭,比如说你的父母、你的大家庭影响的?你想想:我成为现在这样一个人,是跟我以前的生活有联系的,是一些什么样的联系?我们现在从家族的角度来写,就要有这样一些思考。最后,你这篇文章像个提纲,还可以展开。

作者的回应:

老师说我的家庭回忆录还可以展开,我感觉可以在3个方面展开:1.23年的岁月,不能只用经过了酸甜苦辣一笔带过,可以展开;2.我家是一个大家庭,堂姐夫这条线可以展开;3.我对自己的工作比较满意,自己家庭这条线也可以展开。老师讲到我心里了,感觉甜甜的,下一步再慢慢展开来写,试一试。

根据刚才的互动,陈向一修改了家谱图(见图14-3)

图14-3 陈向一修改后的家谱图

写作班学员运用家谱图辅助写作的感受:

曾杏梓倩: 心无旁骛地去写、去看,写完、看完回头画画家谱图。当一个故事里侧重对父族或者母族某一方的描绘,而缺失对另一方的描绘时,我们可以试着让作者自己去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从而得到一些感悟。写作与反思,大概是连接自己和潜意识之间最好的桥梁。

陈梅: 我看到了家庭治疗与写作融为一体后的妙处,情节和转折处更加自然和顺畅;结构和内容可以拓展和挖掘得更深。家庭治疗通过写作可以表达得更加细腻,写作中加入家庭的元素会看到大系统的走向。

但倩: 将作品用家谱图呈现出来,通过家谱图去挖掘作品试图诉说的某种关系、模式以及反思可能被下意识回避的、没有呈现出来的那部分内容。家谱图能让我们从作品故事或记忆的细枝末节中抽离出来,能比较清晰地看到个体与家族成员之间的脉络关系,血脉相连、基因相同的亲人在某种程度上是自己的一面镜子,我们看到的或许就在或隐藏在自己身上,当我们把自己放回到家族集体中去检视自身的哪些部分是代际传承的、是集体潜意识驱动的时,就可以更好、更全面地认识真实的自己。

方雪娟: 当我写到某个地方卡住或是完全写不出来的时候,其实我可以让我的写作思路分成多个水流分支,让它们去自由流动,或许往水流分支去深挖也是一个写作的方法。在绘制好的家谱图里,自己就是一个关系的起点,从这个起点往上看,我们的回忆录记载的将会是和上一辈或是和上上一辈的关系和联结,以及这些关系对我们成长的影响、对我们形成现在的自我的影响、对我们自己的亲密关系互动的影响。从关系的起点往下看,我们看到的就是我们和下一代的关系和联结,而其中的相处模式却是受着我们和上一代的相处模式的影响的。而我们的回忆录写作就是透过这个图展示给我们的关系,去用文字把它更详细地铺展开来。从家谱图和写作的这个结合关系来看,我觉得我有写作的思路了。

写作练习

绘制你的家谱图。 6u57yq/H0GLGBWn/sEk3VKyyKCzdjxVYgPKJ4kaGAPdoS4M5P5rqI7mfV/qhPhe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