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9章

我要我本来的样子

我的样子来自于人们的眼神,我的样子泄露我内心的恐慌。为了成为世上最可爱的人,我学会了七十二变,变得似是而非,变得面目全非,变得面具贴身无法剥除。写出来吧!我的样子是文字的倒影,我的文字流淌自内心的圣湖。袒露我昨日的疤痕,在书写中绽放成花。

前段时间见到中学老友,谈及我目前的状态。我说:“唉!写作最难受的地方,是我每写一本书,腰围都要增加两寸,已经从原先的一尺六,到一尺八,两尺,两尺二,两尺四,真担心写完手边这本书,我的腰围会增加到两尺六 ……”老友眼皮一翻,问我:“你有过一尺六的腰围?我怎么没见过?”被她一问,我当下怔住。

回想起来,我自幼是个胖妞,生下来四公斤多的体重,一路长大,一路长肉,没有瘦过。我好像根本没有测量到过腰围一尺六。可是,为什么跟她讲述自我的时候,我会真的以为自己有过一尺六的细腰呢?这可不是牛皮吹破被抓个现形,而是真心以为自己曾经那么苗条,看来我对自己的样子的认知,与实际不符。与朋友交谈时,我把自以为的当成了真实,直到被追问,才意识到“腰围一尺六”是我内心关于自己的“自我意象”,而并不是有数据支持的真相。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幅自画像,勾画出对自己的外貌、身体、性格、体能等的认知和评价,是一个人对自我所刻画和认可的肖像,在心理学中被称为“自我意象”。自我意象有时在意识层面,有时在潜意识层面,一个人是通过自我意象去感知自己,又以这个感知到的自己与他人以及世界建立关系、确定行动的。

生活中,我们总会说“瞧你的样子”,所谓的“样子”,指的是这个人的相貌和精神气质呈现的总和。人有讨好的样子、顺从的样子、倔强的样子、傲娇的样子、吹嘘的样子、自以为是的样子、彬彬有礼的样子、小心翼翼的样子等各种样子。一个人外在的样子,取决于内心的自我意象,是自我意象向外的投影、自我的呈现。

相由心生的疤痕实验

自我意象决定了一个人对自我和他人的感知,影响这个人的言行举止、人际关系、认知行动等各个方面。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叫作“疤痕实验”。心理学家们征集了10位志愿者,把他们分别安排在10个没有任何镜子的房间里,并被详细告知了此次研究和实验的方法和目的:他们将通过以假乱真的化妆,变成一个面部有疤痕的丑陋的人,然后在指定的地方观察和感受不同的陌生人对他们产生怎样的反应。

心理学家们运用从好莱坞著名电影化妆师那里学到的化妆技巧,在每一位志愿者的脸颊上涂抹了逼真的疤痕。然后用随身携带的小镜子,使每位志愿者都看到了自己脸上的疤痕。之后,心理学家收走了镜子。接着又告诉每一位志愿者,为了让疤痕更逼真、更持久,他们需要在疤痕上再涂抹一些粉末。事实上,心理学家并没有在疤痕上涂任何粉末,而是用湿棉纱将刚刚做好的假疤痕和血迹彻底清理干净了。然而,每一位志愿者都被蒙在鼓里,依然坚信自己的脸上有一大块伤疤。

志愿者们被分别带到了各大医院的候诊室,装扮成等待医生治疗面部疤痕的患者。候诊室里,全是陌生人来来往往,志愿者们在这里可以充分观察和感受人们的各种反应。据报道称,实验结束后,志愿者们各自向心理学家陈述了在不同医院候诊室的感受。他们的感受出奇地一致。志愿者A说:“候诊室里那个胖女人最讨厌,一进门就对我露出鄙夷的目光。她都没看看她自己,那么胖、那么丑!”志愿者B说:“现在的人真是缺乏同情心。本来有一个中年男子和我坐在同一个沙发上的,没一会儿,他就赶紧拍屁股走开了。我脸上不就是有一块疤吗?至于像躲避瘟神一样躲着我啊?这样的人,可恶得很!”志愿者C说:“我见到的陌生人中,有两个年轻女人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她们穿着非常讲究,像有知识、有修养的白领,可是我却发现,她们俩一直在窃窃地嘲笑我!如果换成是两个小伙子,我一定会挥拳将他们痛揍一顿!”

志愿者说了诸多自己的愤慨感受。他们普遍认为,那些陌生人对自己厌恶、粗鲁、缺乏善意,而且眼睛总是很无礼地直勾勾地盯着自己的伤疤。但是实际上,他们的脸上干干净净,没有丝毫疤痕!这一实验结果让我们看到,一个人的自我意象中关于自身错误的、片面的认识,能够多么深刻地影响和改变这个人对外界和他人的感知。

虽然事实上“疤痕”已经不在志愿者的脸上,在陌生人看来,他们的外表正常,根本不会因为外表而嫌弃他们,但是当志愿者自认为脸上有条疤痕,也就是在他们的自我意象中脸上有疤痕时,他们投影出的自己,是个脸上有疤痕的人,继而以这个“有疤痕”的样子,去感受自我和外界。外在的疤痕有形可见,而真正的疤痕在肉眼看不见的内心,导致他们对自我的感受、对他人言行的解读,以及对自己如何与外界互动,都充满了误解和变形。

自我意象投影出你的样子

自我意象决定了你外在呈现给人的形态模样,也就是你的样子,而你的样子,也会反过来强化你内心的自我意象。

比如如果在你的自我意象中,自己是一个不会讲话的人,那么在人际交往中,你就会表现出笨嘴拙舌的样子。你总觉得别人都口若悬河、闪闪发光,而自己一张开嘴就把场面变冷、尴尬无比。你总是倾向于搜集自己跟人交谈失败的信息,来强化自己笨嘴拙舌的自我意象,跟人交谈时显得焦虑、自卑、紧张,即使有时候成功跟人交谈,也被解释为偶然而忽略;对失败则有特殊的敏感性,一旦某次交谈失败,就会耿耿于怀,懊恼不已,将失败解释为必然,更加坐实自己不善言谈的自我意象。

人是按照自己的自我意象去行事的。然而不幸的是,人的自我意象中充斥着错觉和幻想,所以我们以此为基础去建立人际关系和开展行动,往往与本人的实际情况不符,有时候严重不符到荒谬可笑的地步。比如有些女人觉得自己的身体比现实中要胖,即使别人一再说她“没有那么胖”,她还是认定自己的样子就是胖,就是要去减肥。那些整容上瘾的女孩更加明显,旁观者觉得她的五官很精致美丽了,可是她本人知觉自己的样子有瑕疵,需要去修整,于是一次又一次地做整形手术。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不对劲,但是他们自己,却几乎永远陷入虚假的自我意象,无法看清楚自身现实的情况。所以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胜己者强。”意思是能了解他人的人是智慧的,能了解自己的人是明白的。能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

疤痕实验还带给我们更多心理层面的思考。志愿者的疤痕不是天生的,而是被他人画在皮肤上的。其实,我们内心的自我意象,也不是天生的,而是伴随着你的成长过程,尤其是童年、少年期的独特经历,他人对你的评价和反馈,以及你的成功、失败、欢乐、痛苦、荣耀、耻辱等经验感受,而不知不觉中逐渐形成的。

比如,我家女儿现在在绘画方面,表现出非常自信的样子。她的自信来自于内心有一个确定的自我意象,即“我是有绘画才华的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温尼科特与为人父母者的谈话:爸爸妈妈的贴心书》一书,封面即采用她的画作。可是实际上,不得不说,她从小并没有显示出绘画的才华,甚至在少年宫上绘画班的时候,还被老师劝退,通知她“下次不用来了”。但是作为父母,我们始终对女儿的绘画采取正向激励的态度。女儿每画一幅画,她的爸爸就细心体会画意,据此写一首诗给她回应,我也跟女儿认真讨论画法,肯定她的创意、胆识、审美、专注力,等等。父母的激励和反馈,陪伴女儿成长,她对绘画由胆怯、恐惧、焦虑、逃避,逐渐变得勇敢、积极、快乐、投入,画得越来越好,获得的各种荣誉和奖励越来越多,人也越变越自信了。

女儿小时候曾经是自卑、胆怯的丑小鸭,十余年来在父母和老师爱的鼓励下,变成了自信、美丽的白天鹅。所以她关于自己是个“拥有绘画才华的人”的自我意象,不是天生的,而是成长过程中,根据他人的评价反馈以及自己由糟糕到美好的体验感受,逐渐成形的。

人的本性都希望被肯定赞赏,他人尤其是父母对孩子赞赏或是嘲讽抑或忽略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孩子对自我的感受,让孩子觉得自己是美好的或是丑陋的,相应地在内心画出一幅对自己的画像,形成原始的自我意象。

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被批评、贬低,那么就会觉得自己不够好、有瑕疵,丧失父母之爱的威胁让孩子非常恐慌,为了获得一个欣赏的眼神,孩子开始扭曲自己本来的面貌,来迎合他人的审美和评判标准。这样长大的孩子,外表的样子可能很讨好、顺从、阳光、完美,但是内心却感觉荒芜、空虚、抑郁,充满自我责备,有一个糟糕的自我意象。当生活不能表里一致,很多时候都像在演戏时,人生变得艰难痛苦,需要心灵救赎。

疤痕实验中的志愿者,如果能够照到镜子,看到自己真实的面貌已经没有了疤痕,那么对自我和他人的感受,都会完全不同。这块镜子既帮他照见疤痕消失的现实,同时也帮他擦掉心里的疤痕,修正内心的自我意象。所以镜子是非常重要的物件,帮我们看到自我真实的样子,认识我的样子,改变我的样子。那面心灵的镜子,你是否很少来照,已经落满灰尘或者扭曲变形?通过写作,可以擦拭镜面,修正镜框,帮你重新照见自我。重新照见自我的过程,就是用写作重建自我的过程。

写出脆弱活出真我

写作是擦拭心灵镜面的工作,尤其是书写你的脆弱感,写出那些你在生命历程中感受到羞耻、恐惧、无能的时刻和事件。那些都是自我意象中你的脸上留下、身上结痂的伤疤,其中饱含负性的情绪感受。对自我的脆弱性保持开放,努力接纳并拥抱这些负性感受,能帮助你克服羞耻感和恐惧感,修正自我意象,活出更真实的自我并与人建立更好的联结。

在《书写的疗愈力量》一书中,作者彭尼贝克介绍了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马修·利博曼(Matthew Lieberman)团队的发现: “见到蜘蛛时,那些极度恐惧蜘蛛且接触时能表达自己恐惧的人,比仅看着蜘蛛而不表达的人能靠蜘蛛更近。把恐惧转变成语言似乎有一些保护价值。利博曼把这个过程概括化地称为‘情绪标签化’,也就是把负面情绪变成语言,似乎能够弱化它对我们的影响。他们发现,大脑当中有一个部分叫作大脑前额皮质,它的功能是抑制人们的情绪状态。当大脑的这个部分被启动,会产生强烈负面情绪的大脑其他部分(如大脑中的杏仁核)就会关闭。换句话说,当你把大脑当中强烈的情绪体验转化成语言和词汇的时候,会促进大脑帮助自己管理情绪的能力。”作者进一步总结:“当人们表露深刻的个人经历时,大脑的激活、皮肤电反应以及与释放体验相关联的外显行为都有即刻的改变。表露之后,人的血压和心率立即降低,免疫功能马上增强。在随后的几周甚至几个月后,心理和生理健康状况都会有所提升。”

写出脆弱感,能让我们身体更健康,更有勇气直面生活的真相,更有弹性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写作的过程必然会触碰到内心的伤疤,世界上没有不疼的成长,怕疼、想逃离是自然的反应,但是经过这些疼痛,会像写作班学员胡滨说的那样: “忽然觉得,过去的伤痛不再仅仅是伤痛,更像是为了成为今天的我,经受的训练和考验。这时我的书写不再是奋笔疾书,而是隆重地凝望,不再死磕,而是深情触摸那结了痂的伤疤。多次问自己‘还疼吗’,当然疼!心疼自己,边写边淌泪……试着对着镜子中的自己笑,‘你不是还在奔跑吗?’欣赏自己,用坚定的目光注视着自己,‘经历也给了我克服困难的意志……’”

人的脆弱感除了恐惧,还包括羞耻感。羞耻感是暗藏心底的被洞穿感和无价值感,心理学家戴维分析了各类情感的能量等级,发现在所有情感里面,最伤人的不是愤怒、悲伤、恐惧,而是羞愧。它会影响你的方方面面——从自信心、自尊心、自我意象,到理解并共情他人的能力、经营亲密关系的能力、做好父母的能力,再到工作的能力、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以及关心自己的能力。

因为这份羞耻感,你会给自己画出一幅糟糕的自画像,破坏对自己的评价,认为自己肮脏丑陋、低人一等、毫无价值、不值得被爱、不配与他人为伍、孤立无援。假如长时间受羞耻感的折磨,你甚至会失去自我,戴上面具掩饰,假装成亲和讨喜、自信满满的样子,但是同时也会厌恶自己、自虐甚至自杀。

除了自我羞愧,羞耻感通常和你对某个或者某些人的憎恨连在一起,也许正是他们当初的行为,才导致你感到深深的羞耻。当你写作时,这些你不屑一提的人忽然跳了出来,成为扎在胸口的一枚钢钉。你可以试着写出你的羞耻与脆弱,用这种方法,拔出胸口的钢钉。尝试描写一下你憎恨的这个或者这些人,首先在心里记住,对方永远看不到你写的这些文字。接着开始想象,如果对方看到了你对他的描写,会有什么样的感觉?把对方的感觉写出来。再接着,写一写对方让你羞愧的那件事情,设想如果一个陌生人读了这个故事,你会有什么感觉?

这时候你也许有些释怀,觉得原来无非如此嘛。但你也有可能否定自己的写作,在写作道路上的头号敌人——自我羞愧会跳出来折磨你,让你认为自己的写作毫无价值,根本就是在制造文字垃圾,赶紧全部删除最为妥当。但是另一方面,你又渴望表露自我,人类似乎天生就有要表达自我深埋心底的脆弱感的冲动,你知道放弃写作无异于一场流产甚至谋杀,杀死自我重生的可能。你在两种心态之间摆荡,也许会陷入痛苦和迷茫。

为了帮助你疗愈最具杀伤力的羞耻感,在本章末尾,我准备了一个对于童年羞耻往事的写作练习。写出你的脆弱,拥抱那个受伤后藏匿起来的自我,通过写作“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写作练习:我的单人照

【练习说明】

照片是你走进记忆、自我探索、发现真我的重要工具。

充实过去的记忆、说清楚与之相关的感受将使我们得以安心。

照片帮助你对屏蔽性或者扭曲的记忆进行修复,这种记忆的修复,是一个人自我修复的标志和途径。

哀悼你认为自己失去了的那部分自我。

【练习准备】

选一张你本人的单独照片。

它可以是一张你八岁时留着长发的,也可以是你十八岁时咧嘴大笑的……任何时间和场景的照片都可以,要选你第一时间想到的那张自己的照片。

【练习目的】

练习你对于本人照片的叙述。

要记住,读者对你一无所知,练习的任务是要让读者像你一样,了解这张照片的意义和重要性。

【练习步骤】

第一步 :仿佛你只是一个随机选出的观众,看到一张对你个人而言没有任何意义的照片,用你所能想到的最客观的语言,去直接描述你的这张照片,写一段300字以内的话。(10分钟)

第二步 :试着用6—12个字写一个标题,阐明一个陌生人从照片上可以解读的内容。(5分钟)

第三步 :作为照片中的本人,去描述你自己。(10分钟)

·那一年我________岁;

·那时我长得像________(一位演员或明星人物);

·那时的我是________颜色的,是________气味的;

·那时我对人生的期望是________;

·那段时期,我的人生正处于________;

·那段日子,我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________上;

·我对那段时光最留恋的是________,最不愿回首的是________;

·今天我本不该拿这张相片的,因为________;

·今天我应该拿它给大家看,因为________;

·如果把这张照片放在我的回忆录里,它将被放在________的地方;

·如果现在走在街上,我与照片中的“我”擦肩而过,或许我会对TA说________;

·如果现在走在街上,我与照片中的“我”擦肩而过,或许我会对自己说________。

第四步 :试着用6—12个字写一个标题,从本人的角度,阐明这张照片对你而言有何意义。(5分钟)

第五步 :同样是这张照片,有时候作为当局者与旁观者看到的内容大致相同,有时候则大相径庭。大致相同说明内容清晰明了,大相径庭则包含了许多。很可能你已经碰触了那些你知道、只是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事物。自由书写300—400字,让与照片主题相关的那些记忆、情感、理解和领悟,此刻伴随你的书写流淌出来。(10分钟)

第六步 :给刚才写下的第一段300字加上开头“我曾在陌生人的眼里是……”;

给第二段描述加上开头“我曾在我的记忆里是……”;

给第三段300字加上开头“实际上现在看来我是……”;(10分钟)

最后,以当下写作者的视角,给你这篇近千字文章拟一个标题,全面真实地介绍你自己。(5分钟)

【练习结语】

照片是文字的有力补充,一张照片,胜过千言万语。

写作练习:那些曾经羞耻的童年往事

【练习说明】

羞耻的记忆持续地影响一个人的生活。对耻辱和缺乏能力的记忆,特别是发生在童年后期(6—12岁)的,对人来说尤其痛苦。童年后期痛苦的记忆通常代表了痛苦和冲突事件的浓缩,涉及感到弱小、不被人爱或被羞辱的痛苦。这些记忆作为精神结构,持续影响你的生活。这个练习揭示出你先前不曾留意或不曾理解的自我的某种人格特质。

【练习步骤】

第一步 :写一件曾令你感到十分羞耻的事情,发生在6—12岁,尽量客观,仿佛你在描写另外一个人。搜集具体细节,越多越好,甚至是起初看起来毫不起眼的细节。(10分钟)

第二步 :写完后,问问自己:“这件事情为什么如此令我伤心?我为什么记住它?”看一看自己写的内容,是否能联想到那段时间对你的生活产生影响的其他因素。(10分钟)

第三步 :列出此后生活中发生的一系列承载了和这段回忆一样的情感主题的事件。它们与你现在的生活是否有联系?写下这些联系。(10分钟)

第四步 :哀悼。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已经无法改变,伤害已经造成,无法挽回,没有人能对你当初遭受的羞辱以及因此产生的痛苦给予补偿,即使有人道歉也永远太晚且太少了。写下你的悼念,不断地以“我记得……”这个短语开头。(10分钟)

第五步 :改变生活的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要逃避个人发展的责任,至关重要的是现在能做什么。写下你的行动计划。(5分钟)

第六步 :羞耻对自我发生作用时,往往起到了娱乐周围人的效果,你看起来像个傻瓜或者白痴,令他们捧腹,虽然自己哀伤。现在在曾经的羞耻事件中,找到一些幽默的东西,使当下的你和事件中的自己产生距离,帮助自我找到戏剧性的亮点,使自己给那个羞耻赋予意义。(5分钟)

第七步 :通过写作会使自己受益匪浅,可以表达悲伤并获得理解。分享自己写下的内容。

【练习作用】

1. 与羞耻和解的最佳方法,就是自己主动把这件事情变为一桩趣谈,发展出“幽默”的防御机制。

2. 让处于静止状态的记忆活动起来,以重新理解自己试图忘记或歪曲的事件,有助于改善一系列强迫性重复的人际互动。

3. 拥有一篇文章的素材,这篇文章可以精确地描述出在你的一生当中产生过重要影响的核心主题、思想或情感。

【练习结语】

回忆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可以重新选择,可以将那些毫无关联的往事重新组合起来,从而获得了全新的过去。——余华《在细雨中呼喊》

学员习作:《羞耻》

作者 青萍

第一步:

大约是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同桌男生是一个矮小、相貌非常丑陋的人。他父亲绰号“癞蛤蟆”,他长相很像他的父亲。不知为何,他对我总是充满敌意。

有一天上午,我似乎听到他和几个男同学在议论我。然后他回到座位,声音不高不低,对我喊:“淫妇”。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喊我,他说有一天他看到我跟一个男孩在田沟里搂在一起。

我惊呆了,回忆我是否真和一个男孩有这样的事。我不知道是否真有这样的事,但我认为也有可能是我和一个男孩打闹的时候,我们摔倒在田沟里。这件事是否确定发生过,在当时我不能确定。但是在此后的几十年里,我和一个男孩一起摔倒在田沟里的画面,无数次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从那天起,班上一些调皮的男生就对我喊“淫妇”。我知道这个词无比羞耻的含义,但我不知道应该向谁申诉。我觉得老师不会管我。如果我告诉父母,父母一定会说:“你不惹人家,人家怎么会惹你?你也不是个好东西!”因为父母曾经这样对我说过。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不敢去上学,也不敢不去上学。因为不去上学,妈妈就会责问、呵斥。我特别特别想让自己从所有人的视野里消失。

高二的时候,这个骂我的男生因为强奸幼女罪,被判刑10年。

第二步:

虽然很可能只是一个男生的恶意捏造,但被几个男生议论,他们每天这样侮辱性叫唤。当时我特别害怕被所有男生这样一直叫,叫到自己小学毕业。因为有一个女同学有“屁团长”的绰号,人尽皆知。

同时也认为自己真的不是一个很好的孩子。似乎自己不好的事现在被很多人知道了,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而且害怕此事被父母知道,成为他们之后羞辱我的新借口。

直到今天,我可能已经从同学的伤害事件中解脱,认为这不是自己的错。但父母的认可和接纳,也许一直没有得到,可能这仍然是一个影响自己的因素。

第三步:

我记得你的羞耻,无比的羞耻

我记得你的惶恐、绝望

我记得你害怕,害怕到不知道怎样表达,没有哭,从来没有哭

我记得你要上学的时候,天空突然变得阴云密布。快到学校的时候,不敢去,不敢进到学校

我记得你怕见到那个丑陋的癞蛤蟆一样的男生,看到他丑陋的脸,还要跟他紧紧挨着坐同桌

我记得那些跟他在一起的男生,一个个都变得非常可怕

第四步:

初中、高中的时候,我在学校表现很好,但并不快乐。陆续有同学入团,我很羡慕。后来我有了入团的机会。学校派人到村里“外调”。接待“外调”的人是我一个女同学的父亲。女同学的父亲说,我不同意她入团,她好吃懒做。

后来我听同村人说,女同学的父亲说:“我的女儿都没有入团,贫下中农的孩子都没有入团,怎么能让她入团?”

从此我没有再要求入团。我害怕又去“外调”,又遇到她的父亲,又让我“好吃懒做”的德行让学校的同学和老师都知道,成为笑柄,破坏我平静的校园生活和安宁的心境。

大学的时候,有男同学喜欢我,假期要去我家。我不愿意别人去,怕别人知道我在家过的是怎样的生活。后来有一位男同学不期而至,在我们家食宿一晚。我记得当时妈妈拿了花露水洒在床褥上,为他准备床铺。“花露水”这一细节,令我深为羞耻。这是我至今记得的这件事的唯一细节。

第五步:

重新审视这些事件的细节,不要回避。

在写作这些细节的时候,已经有了不同于以往的视角,有了新发现。

也许平静看待事件中的每一个人,会发现每个人都有不得已的苦衷。他们当时并不是有意要伤害我。我在当时没有错,但也没有更好应对事件的能力。

第六步:

也许是那个男生内心邪恶,也许是我太有吸引力了。

“好吃懒做”是人的天性,即使我真的“好吃懒做”,也没有什么。

那个男同学也许对“花露水”同样印象深刻,并把它理解成受重视、受欢迎、受到用心招待。

第七步:

这是令我深为羞耻的事情,尤其是第一件事。我没有告诉过任何人,虽然事件中我毫无过错,但是它们成为我说不出口的羞耻和包袱。当我按部就班地写到最后的“幽默”部分,真的,真的,我就这样把它放下了!

(半年后作者的话)

今天重读一遍,冲击力没有当时那么大了。只有亲身体验过,才知道尘封未处理过的创伤,对人的影响有多大。哪怕我已经这么大年龄,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生活中经历了太多创伤,有些比这个大得多,但经过这个写作治疗,我才能把它说出口,然后真正放下。真的非常谢谢你,黄老师! ZzPWpIZgtCobBapl94VfPA2YFWu7do3EXZHXr0x8AhxuV76d1M1XKSwD8lO+q2O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