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7章

轻轻呼唤我的名字

茫茫人海,有人唤起我的名,这来自祖先或父母的赐予,寄托了什么情感?什么期望?什么意志?盘点我所有的名字,发现名字对我生活的影响,探索生命成长周期与自我认同,寻获爱我的和我爱的声音。

对于我的名字“黄鑫”,我一直谈不上有多么喜爱。

在这两个字和我这个人建立联结,成为我存在于世的符号之后,我就好似被套上一身不甚满意的衣服,还要出门见人并被不断拍照,总感觉哪里错位,要经常摆手说“NO”,抗拒被这两个字浓缩代言的生活。曾经有人为了显示亲昵,拿姓来称呼我——“阿黄”,听起来跟叫一只狗差不多,又不是“阿紫”“阿朱”,甚至不是“小青”“小红”,我翻翻白眼,给对方一张黑脸。

名字是父亲给取的。“鑫”这个字,在我小时候并不多见,是“商店字号及人名常用字,取金多兴盛”的意思。20世纪70年代初属于计划经济,商店都是国营的,口号统一是“为人民服务”,主流价值观不鼓励“金多”,那时的人名字里如果出现“xīn”字,一般都是建设新社会或者改过自新的“新”,所以很多人以为我叫“黄新”。

但是父亲给我取名为“鑫”,寓意正在“金多”,只可惜此金非彼金,“金”在我的名字中与金钱无关,指代的是“千金”,三个金就是三个女儿,我的名字中包含大姐、二姐和我“三千金”,的确“金多”,到了多余的地步。父亲赋予我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说:“你是我最后一个女儿,我这辈子只有三个千金,没有儿子了……”

我好像看到父亲一边在户口簿上写下“鑫”字,一边摇头叹息的场景,他的笑容苦涩失落,他的愿望直白明确。“鑫”字多用于男性名字,我的名字看起来十分像男人,这大概弥补了父亲没有儿子的缺憾。

请问贵姓

中国人彼此见面,总要先问“您贵姓”。

据说中华民族有一万多个姓氏,这些姓氏每一个都源远流长,从古到今,有意味深长的来历和故事。中国人对自己的姓氏,也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喜欢追根溯源,认祖归宗。这种寻根的传统,在个体层面,可以帮助我们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放缓踉跄奔跑的脚步,从浮躁飘荡中宁静下来;在民族层面,则使得中华文化的统一性和连续性,通过具体个人的姓氏传承,得到了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以家族为中心。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信仰是家族,这个信仰的标识,就是姓氏。姓是一个家族系统的血缘符号,追随一个姓氏,可以把我这个人和整个家族、民族、历史、文化联系起来。据我的父亲讲,我们“黄”姓祖先可以追溯到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春申君名叫黄歇,是黄国贵族的后裔,黄国被楚国灭掉,亡国后的子孙以国名为氏,就是黄氏,中国古代原本“姓”与“氏”分开,黄氏姓“嬴”,后来“姓氏”合一,就变成“黄”姓了。

钱文忠教授解读百家姓说:“姓和氏原本是两回事,姓是族号,表示的是血统,最早来自于部落图腾,就是原始人群居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比如,地球上有一些民族用熊做图腾,熊便是他们的保护神。因此,在中国的姓氏当中,用动植物名称做姓的比较多,这种姓氏也都比较古老。……姓有了,什么是氏呢?随着历史的推移、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越来越多,同一个姓的子孙不断繁衍,人越来越多,待不下去了,于是就分出很多支系,迁到别的地方。迁走的这个就叫氏。所以,先有姓,后有氏。战国以后,大家开始以氏为姓,逐渐就姓氏不分了。”

原本大家的姓一样,用氏分,后来姓氏合一,就用名分,所以有了姓名。姓与名是分开的两部分,汉族人一般既有名也有姓,姓在前,名在后,反映了姓高于名的宗族观念。汉族人的姓名,是“我的家族姓氏”加上“我的名字”等于“我的姓名”。我的姓名远远超出了我个人的名字的意义,而是把我这一个体与整个家族联系起来,且明确我在家族中的辈分、地位、关系等。而有些少数民族,例如维吾尔族,没有姓氏只有名字。维吾尔族人的姓名采用父子连名制,也就是“我的名字”加上“我父亲的名字”等于“我的姓名”。

生活中,很多人对自己的姓名不喜欢,很抵触,想改动。但是改“名”的远比改“姓”的人多。改名字像是粉刷改造一栋建筑,而改姓则是拆迁搬移,是一种连根拔起、完全重塑的巨变。

因为姓表示血统,姓什么让我知道我是谁家的孩子、是哪家的人,一旦改姓,就意味着我在血统上的一个改变,仿佛血缘上的重新确认,通常只会发生在父母再婚、过继领养以及有些地方女性嫁人等重大情况下。

姓带给自我归属感、认同感和一种清晰的自我认定。一个人换掉姓氏,几乎伴随着换一对父母、换一种生活、换了个人生,重建自我的内心工程,十分浩大。有报道说王菲曾经改过4次名字。她最早随母姓,名叫夏林;15岁后改从父姓,才叫王菲;在香港出于发展需要,取了更为“港味”的艺名王靖雯;成为歌后之后,又改回王菲。她可以改几次名字,但是只改了一次姓氏。而从她更名换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王菲对自我的寻觅,时间上用了半生,地域从北京跨到香港。既要寻求成功,又要不改本色,幸好每一次更改之后,都蜕变出一个活得更好、更加回归自我的王菲。

轻轻唤着你的名

轻轻唤着你的名,没有人能夺走我声音里的情。

茫茫人海中,有人唤起我的名,像黑夜里摇晃的烛光,转瞬灭去;

那呼唤声,在黄昏初暮时响起,在午夜梦回的泪痕中消逝。

——余德慧《生命史学》

有否有什么时刻,你被人温柔地唤着某个名字?这称呼如此亲切,声音回荡摇曳,你的名字携带呼唤者的气息,落实到心底,投影为对自我熟悉或者陌生的认知。一开始,名字肯定是被人起的,也是被人叫的,虽然这是你的名字,但是本质上不是你的,它属于创造名字的人,寄托了对方的情感、期待和意志。谁给你起的名字?这个名字和它每个字的意思是什么?

我的两个外甥女,一个叫“宇婷”,寓意“在宇宙间亭亭玉立的女孩”,是祖父给起的;一个叫“子悦”,子夜出生的她带给爸爸无限的喜悦,是爸爸给起的。这两个孩子在家族中都十分受宠,她们的名字就包含了父母长辈的期望和情感。基本上,如“去病”“家康”“鹏飞”“文魁”这些名字,一直会被很多人起,因为父母期待孩子健康快乐、长大后有所成就是人类的本能。

当你被赋予了一个名字之后,接下来的问题,是你的感受。你喜欢这个名字吗?你觉得这个名字对你的影响是什么?这些问题已经不是名字的问题,而是你对父母的期待是否认同的问题。名字不仅仅是一个代号,还带给一个人暗示,是一个催眠的符号。有的人非常认同父母对自己的期待,努力做到让父母满意,而有人则背道而驰,朝向与名字相反的方向发展。

名字与本人的发展比较匹配的一个例子是我在深圳北大研究生院带领的两位写作小组学员,名叫“鹏飞”“文魁”,就名副其实,他们考上北大,成为学霸,实现了父母投射给他们的期待,对这些期待他们是认同的。

而朝向相反方向发展的,比如我遇到大量生于重男轻女家庭的女孩,父母起名“家勤”“招弟”,期待这个女孩勤快、多做家务,后面带个弟弟出来并照料弟弟。可是她们长大后,或许痛恨做家务,作风强势、成为职场女汉子,甚至不婚不育,或改换名字,朝向与父母期待相反的方向倔强前行。那么,父母所起的名字,对她们几乎是一种诅咒。认同父母的期待等同于自我伤害,她们要以叛逆来呈现一种对命运的不甘心,要昭告世界“我命由我不由爹”。

改掉自己的名字,自己为自己命名,是自我意志与父母期待激烈战斗、殊死较量的过程。改换名字意味着不再认同父母的期待,要把不被自我接纳的父母期待从内心清场,俗话说“杀敌一千,自伤八百”,这个过程必定经历痛苦撕扯,充满纠结伤感。改一次名字就是对自我进行一次解构再重构,意味着与父母的分化,喻示了自我的成长与成熟,名字的变化标志了你如何从他人的期望走向自我探索、自我认同和自我实现的一种转变。

我们对自己的名字总是比对别人的名字更加敏感,有研究表明,与名人的名字或陌生的名字相比,自己的名字能更显著地激活人的左侧前额叶与颞上皮层,说明名字与自我是联结在一起的。歌德在《诗与梦魔》里说:“一个人的名称不仅仅像披在他身上的一件斗篷那样可以随意解开和系紧,它还是一件完美适体的外衣,名称就如同他的皮肤遍布全身,没有人会擦伤或抓破它而不伤及本身。”名字好似每个人身上的紧身衣。以下这首名为《紧身衣》的诗,是写作班学员改改创作的。

紧身衣

紧身衣

按谁的身材制造

是我的身材

还是你眼中的我的身材

紧身衣

什么时候制造

是有了我以后

还是没有我之前

紧身衣

会自己生长吗

时光在流逝

身材在改变

紧身衣会随着我的身材一起变化吗

紧身衣

共有几件

现在身上的这件

是小时候父母给的

还是长大的过程中自己做的

还是……两件的叠穿……

紧身衣

是我的衣服

还是我的奋斗目标

是它来适应我

还是我去迎合它

用削足适履的方式去迎合它

心灵散文写作九步骤

从本章开始,你要进行心灵散文的主题写作。

心灵散文属于主题写作,并非自由书写。自由书写是表达性的无结构写作,你想到什么写什么,不需要修改,不要逻辑理性,任由自己的思绪天马行空,你的目标只是“写”这个行为本身。而心灵散文是以写作者本身为根基,面向世界发声,你需要主题、结构和逻辑,也需要修改、考虑读者,总之,你要对自己的文字负有责任。我把心灵散文写作总结为四大模块、九大步骤。

四大模块:酝酿主题,写出初稿,修改精炼,定稿发表。

九大步骤:

第一步 :让事情或者观点找到你;

第二步 :聚焦其一,确定主题;

第三步 :构建情境,叙述故事;

第四步 :袒露自我,展示细节;

第五步 :抒发情绪,表达感受;

第六步 :认知论述,引发共鸣;

第七步 :概念结论,启示升华,静待冷却;

第八步 :趁冷打铁,修改文章;

第九步 :封笔定稿,获取标题,发布文章。

第一模块 酝酿主题

第一步 :让事情或者观点找到你

闭着眼睛,放松地待一会儿,倾听内心的声音,感受哪种记忆浮现了出来。

它们是:

·什么故事在你心头萦绕?

·什么观点让你与人争辩?

·什么画面在你脑海里翻来覆去地显现?

·什么让你想到或者提到的时候非常兴奋?

·哪位故人在你的梦里出现?

慢慢地睁开眼睛,快速书写,每个部分自由书写100字以内。

第二步 :聚焦其一,确定主题

列出一个单子。正是这些在你心头挥之不去的经历、人、地方、事情、想法、情感,让你产生书写的欲望。从中找出你自己最想分享给别人的那一条,试着用几个词概括它,接着扩展成一段话,然后喘口气,看你写的东西是否吸引自己,如果能够吸引自己,那就确定这个主题,如果不够感兴趣,就换一个新的。

个人随笔写作的起点是自我,你要先树立自我,再追求读者。先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只有真正让你感兴趣的东西,你才会写得兴致盎然,读者也才能读出滋味。

第二模块 写出初稿

让初稿喷涌而出,随心所欲地写初稿。不要试图控制,哪怕跑题。任由思绪引领着你,不要进行删改。要以第一人称“我”来写作,像是跟读者进行一次对话,对读者讲述什么。以“我”的视角来写作,虽然限制了你的创作自由,但是也为文章带来了新鲜感,因为“我”这个人是独一无二的,当我把个人生命经历中的一些细节写进文章中时,就赋予了文章“我”的独特性,从而使文章鲜活可信。文章变成一场“我和你”的对话,你必须揭露自己,坦诚地写自己的精神生活,“我有一个想法……”“我感到……”这种句式会在文章中经常出现。

第三步 :构建情境,叙述故事

第四步 :袒露自我,展示细节

第五步 :抒发情绪,表达感受

第六步 :认知论述,引发共鸣

第七步 :概念结论,启示升华,静待冷却

写下记忆中的场景,看看通过场景描述展现了什么内容和故事,为你的故事找一些特别的细节;接着表达你的感受;然后攀登抽象阶梯,抒发一些观点议论;最后,以上讲述让你总结出来什么?揭示了什么样的人类状态?从个人化转变为普遍化,用更宏大的概念做结论。

写好后,把文章放在一边,至少隔夜冷却。最好几天甚至几周都不要看它,努力忘记它。这期间有任何想法,都记在本子上,而不要急于整合进作品中。在冷却作品的时期,可以阅读自己喜欢的作家的作品,并画出那些钟爱的字句。你把文章放得越冷,回头越容易改好。

假如遇到写不下去的时候,你要降低标准继续写。写文章没有必要事实上也做不到完美,你要想:“反正作品不是一次写成的,还需要反复修改,关键是能走过眼下的困难。”所以,不需要用著名作家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接受自己能力的局限,不要卡在某个地方让文章“胎死腹中”,能写下去是最重要的,只要把眼下这一章、这一段、这句话写过去就可以。

有时候你也许担忧降低了标准,自己会不会变成一个爱向困难妥协的人?遇到困难不是应该迎难而上吗?人不是每天进步一点点,不断挑战自我的极限,才能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精彩吗?我这里说的写不下去时降低标准,是有要求的,要求是你平时多写多练,坚持每天自由书写。假如你日常根本不写,你又不是神仙,凭什么到了想写的时候,就能凭空地妙笔生花?而如果你有了每天清晨15分钟的自由书写,那么说明你非常自律,具有比较严厉的超我。人活到这个阶段,人格结构已经非常稳定,除非遇到特别大的颠覆性事件,否则你严厉的超我几乎不会改变。所以我才对你说有时候遇到困难,退后才是向前。降低标准仅仅是一种克服困难的变通方式。

还有一种情况是你虽然能够写下去,但是写得很慢,这是否说明你的写作能力差呢?有人觉得自己写文章总比别人慢,为此感到自卑,其实人的创作才能本身就有下笔快慢之别,这并不关乎写作能力的高低。我自己也属于写文章“很慢”的人,有时候一天呕心沥血下来,才写了几百字,还感觉累得不行。

后来我看到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有云:“若夫骏发之士,心总要术,敏在虑前,应机立断;覃思之人,情饶歧路,鉴在疑后,研虑方定:机敏故造次而成功,虑疑故愈久而致绩。难易虽殊,并资博练。”意思是说:“文思敏捷的人,心里熟悉创作的技术,很快地考虑问题,当机立断。构思迟缓的人,情思纷繁,徘徊歧路,要弄清疑点,深思熟虑,方能定稿。文思快所以能在匆促中写成,疑虑多所以要费时久才完篇;他们的快慢、难易虽然不同,但都靠学识广博,技巧熟练。”有人文思敏捷,有人构思迟缓,这只是人的特质不同,而要写好一篇文章,都要做到多写多练。

第三模块 精炼修改

第八步 :趁冷打铁,修改文章

以全新的眼光看待冷却后的作品,不要持先入为主的想法,注意下列问题:

·文章第一句话能够抓住读者的眼球吗?开头立即吸引读者很重要,第一句话就要开门见山,吸引人来阅读。当读过第一段,你的读者就应该知道,这篇文章值不值得花时间读完。

·文章有没有中心观点?出现的观点是否过多?

·结构是否清晰?还是根本没有结构?

·理顺作品的起承转合,像元代乔梦符所倡导的“凤头、猪肚、豹尾”——开头像凤头那样美丽、精彩,文章主体像猪肚子那样有充实、丰富的内容,结尾像豹尾一样有力。

·对文章进行裁剪,确立作品的脉络。

·好的作品都是删出来的,修改精炼至关重要。你要不断地问自己,这段(句)话是否多余?删掉令自己陶醉但是写跑题的段落字句,对文章进行断舍离。

·一遍遍地锻造文字,确定最合适的那个词,形成你的叙事风格。

第四模块 定稿发表

第九步 :封笔定稿,获取标题,发布文章

你的文章写出了你想说的吗?需要进一步完善吗?如果答案是“是”“不需要”,那么你要懂得停止,为这篇文章的写作画上句号。放下笔的能力和拿起笔的能力一样重要。一篇文章仅仅是你一段时期的思想表达,体现的是你在那个时期的写作水平,你不需要也绝对不可能做到完美。

另外,你至少要给文章预备三个标题,再把标题抛给尽量多的人,听取他们的反馈,选取获得最多赞赏的那个标题。定下标题后,从头到尾大声朗读你的作品,让耳朵找到你的眼睛看不见的错误。最后,一篇个人随笔散文诞生了。无论它令你满意还是令你沮丧,都是你对这个世界的纯然原创的理解和表达。

寻找叙述者口音

一篇心灵散文的成败,首要取决于它的口音。心灵散文用第一人称写作,所以口音是作者最自然的表达形式,是叙述者最精彩的谈话状态。作者要在作品的第一句话中,就传递出叙述者的口音。寻找叙述者口音,是写作开篇就要做的事情。

你的口音需要果断、具有无畏的勇气。叙述要清晰坦诚,避免前后矛盾、吞吞吐吐。心灵散文的作者在作品开始,其实就已经昭告天下,“我讲的都是真话”,所以你只能写出真相,奉献最真实的自我。既然反正是在真实的基地上打滚,那就有什么写什么呗,既不要装腔作势,也不向读者讨好卖乖,以你的真心和率直,讲述一切就好了。

一种口音记载着一个人的历史,你的身份和过往、风格和思维,全部呈现在口音里。你能否做真实的自己、接纳自我、大大方方地说明自我,决定了你的叙述口音。如果你依托真实的自我进行书写,不管你袒露了多么卑鄙、猥琐、羞耻的事情,你这个人终将获得读者的认可。读者不是傻子,你是流氓不见得被读者讨厌,装圣人就很讨厌了,读者会抛弃虚假的你。口音发源于作者的核心自我,是作者的真实呈现,传达给读者作者的模样和状态。

写作练习:名如其人

【练习目的】

借助名字打开记忆,对经历过的人生进行盘点和梳理。

【解决问题】

1. 了解祖先、父母借由我的名字寄托的情感、期待和意志;

2. 清晰地看到自己人生的阶段发展,在此过程中思考“我从哪里来”“我是谁”等问题的可能答案。

3. 寻找个人随笔的主题,让写作变得真实易上手。

【练习步骤】

第一步 :回想我的生活,把我从出生到现在为止,所有被叫过的名字,填写进下面的《名字概览表》。(10分钟)

《名字概览表》

改编自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

第二步 :描写一个名字,这个名字曾经让我感到我的生活或者我的故事很重要。(自由书写5分钟)

第三步 :描写一个名字,这个名字曾经让我感到我的生活或者我的故事根本不重要。(自由书写5分钟)

第四步 :描写一个名字,这个名字给了我启发或者鼓励。(自由书写5分钟)

第五步: 描写一个名字,因为我喜欢它的读音。专注于写下它的读音和由此产生的联想。(自由书写5分钟)

第六步 :任意选定一个发展阶段,问自己:这个阶段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事件是什么?这个阶段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是谁?为什么?我怎么评价自己的这个阶段?它对我的意义是什么?(15分钟)

第七步 :根据直觉,从《名字概览表》“心理冲突”一栏里面,挑选出三个看似与我最相关的词语。

第八步 :造三个句子,每句话中至少包含一个刚才挑选的词语。

第九步 :另外再造三个句子,每句话中至少包含一个前面步骤中描写的名字。

第十步 :最后,问一问自己,我从书写中发现了什么文章的主题?这些主题可以是横向的,着重说明我的人生发展某一阶段的生活;也可以是纵向的,跟从我的名字一路延展而来;也可以是在横向与纵向交叉点上的。

【练习结语】

其实名如其人,如果发现自己更偏爱哪个名字,也许就发现了自己更期待成为那个名字状态下的“我”。 JPdsDnF0ZMUfeqjh3BnwwC89Y+IL3pdEgrY6HIOGF2OnqI+1L9plTWjrntjajZq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