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宗旨和使命

组织的存在是为了贯彻特定的宗旨,实现特定的使命以及履行特定的社会职能。具体而言,工商企业的存在就是为了获得经济绩效。

与其他组织不同,工商企业的首要任务是经济绩效,除此之外,工商企业与其他组织的任务类似,但唯有工商企业把经济绩效作为自身的特殊使命。为实现经济绩效而存在,这正是企业的定义。对于医院、教堂、大学、军队等其他所有组织来说,经济绩效只是一个约束条件,预算决定了这些组织及其管理者的能力范围。对工商企业而言,经济绩效是其存在的基本依据和基本目标。

虽然经济绩效绝不是社会需要完成的唯一任务,却是一项优先任务,因为所有其他社会任务,比如教育、医疗、国防、知识进步都立足于经济盈余。只有经济表现强劲,才能产生所需的利润和其他盈余。我们在其他方面的需求越多,越重视非经济需求,就会越依赖工商企业的经济绩效。

在每项决策和行动中,企业管理层必须把经济绩效放在首位。企业管理层唯有通过产生的经济绩效,才能证明自身的存在和权威的合理性。企业管理层如果不能创造经济绩效,不能以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供给所需的商品和服务,不能提高(起码是保持)掌握的经济资源的财富创造能力,那么就可以称之为失败。无论一个社会具备什么样的经济结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这都意味着对利润率承担责任。

企业管理层的首要定义是,它是一个经济“器官”,是工业社会特有的经济“器官”。企业管理层的每次思考、每项决策、每个行为,都以经济绩效为第一维度。

但是,企业管理与其他组织的管理存在一个关键的相同点,即它们都必须进行管理。管理不仅仅是被动的适应性行为,还意味着主动采取行动实现预期目标。

早期经济学家认为,商人的行为完全是被动适应经济规律,唯有迅速且明智地适应外部形势才能获得商业成功。非人格化的客观力量塑造了整体经济形势,商人的所有行为既不能控制更不能影响这些力量。我们可以把这称为“交易商”观念,商人即使不被视为社会的寄生虫,其贡献也仅仅是做出纯粹机械性的反应:把资源转移到生产率更高的行业。今天,经济学家已经明白,商人实际上非常理性地选择采取的行动。这不再是一种机械性的反应,显然,主动选择对经济有实质性影响。但尽管如此,经济学家心目中的“商人”仍是被动地对经济发展做出反应,这也构成主流“厂商理论” 和“利润最大化理论”的基础。虽然商人可以选择不同的适应方式,但其行为仍是被动的、适应性的。这基本上是一种“投资者”或“金融家”观念,而不是管理者观念。

当然,快速、明智、理性地适应经济变化向来都很重要。但是,管理意味着承担塑造经济环境的责任;在该经济环境中计划、启动和推进变革的责任;以及缓解经济环境对企业盈利能力的限制的责任。因此,什么是可能的?也就是经济学家所谓的“经济条件”只是企业管理的一极,经济和企业利益的理想性是另一极。尽管人类永远不可能真正地“征服”环境,总是被紧紧束缚在各种可能性当中,但管理层的独特工作就是先把理想变为可能,进而把可能变为现实。管理不仅仅是经济的创造物,管理本身也是创造者。并且,只有当管理者能够掌控经济环境,且通过有意识的直接行动来改变环境时,他才能真正地进行管理。因此,管理一家企业意味着进行目标管理。 IhpFNy01PSBuK/+TQ4TdBs2LEKTDaQwJYEHCHy334XevFTGFagllUvCoqSebK/o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