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疫情危机爆发

·1月18日 国家卫健委派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等专家组成的高级别专家组到武汉。

·1月20日 钟南山接受《新闻1+1》白岩松连线采访,声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肯定存在“人传人”,引起了大家的重视。

·1月20日 国家卫健委公告,对新型冠状病毒采取甲级防控。

·1月23日 交通运输部通知,武汉“封城”。

·1月23日 武汉市城建局紧急召集中建三局等单位举行专题会议,要求建造一所专门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的医院——火神山医院。

·1月24日 首批全国各地医护人员驰援武汉。

·1月25日 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紧急召开调度会,决定在半个月之内再建一所专门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的医院——雷神山医院。

·1月26日 国家卫健委宣布新型冠状病毒潜伏期具有传染性。

·1月26日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延长2020年春节假期的通知》。各类学校延迟开学。

·1月27日 上海市要求企业2月9日之后开工,其他地区陆续要求企业延迟开工。

·1月31日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新型冠状病毒列为“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HEIC)。

·2月1日 美方发布重要通告:所有美签全部暂停!美国国务院劝阻美国公民别去中国,撤离美国大使馆所有亲属,达美航空暂停飞往中国的所有航班。

·2月2日 苏州首发“十条政策意见”——全力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

·2月3日 已有71个国家对中国采取限制入境措施,部分学校针对中国留学生延迟入学。

·2月8日 火神山医院与雷神山医院均投入使用。

·2月10日 已累计从全国调派11921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

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武汉疫情步步趋严。我无法描述“新型冠状病毒”是一个什么样的病毒,虽然我也用尽办法去理解,但是每一天看到的信息与资讯,都让我无时无刻不在疫情危机的冲击之下。

除夕(1月24日),第一批医护人员驰援武汉,他们当中有人说:“不是觉得自己高尚,只是觉得一线医护人员紧缺,自己一辈子没当过逃兵,这一次也不能离开。”有人说:“我是一个有25年工作经历和15年党龄的党员,如有需要,我申请加入医院的各项新冠肺炎治疗活动,不计报酬,无论生死!”84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在建议公众“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的同时,他自己却义无反顾地赶往防疫最前线。广东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千名医护人员请战,上海派出三批华山医院医疗队,四川派出135人组建第一批援助医疗队,江苏数十位医护人员集结完毕。

2月7日,北京大学医学部第四批334名白衣战士组成超强阵容赴鄂,至此北京大学医学部总计427名医护人员与死神赛跑,不惧危险冲锋在前。早在1月30日早上8点,国家援鄂医疗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13名医护专家和1名感控专家就赶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隔离病房。这里有27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或疑似病患正等待着他们救治。医疗队员被防护服包裹得严严实实,谁也不认得谁。为方便工作交流,大家在防护服上写下名字,同时也写下“加油”“有我在,别怕”等鼓励、暖心的词语。名字给同事看,“加油”给患者看!援鄂医疗队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暴婧医生跟大家说:“不用写我的名字了,就写‘不怕’吧!我是谁不重要,就希望患者们看到了能不再害怕。”

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中,武汉一线医护人员身负的危险、压力和疲惫,我们都看在眼里。躲避危险、保护自己是人的本能,但是他们却选择坚守一线,向险而行。这是他们职业精神的呼唤,是医者仁心最好的诠释。让我们记录下他们的身影,向勇敢的“逆行者”致敬。

在武汉同济医院,这些天,医护人员在人手相当紧张的情况下,每天超负荷工作,顶着难以想象的巨大压力,争分夺秒与疾病赛跑。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隔离病房收治了十多名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他们的生活起居全部由医护人员照料。1月25日凌晨3点,武汉金银潭医院隔离病房医生值班室的呼叫灯忽然闪起来,值班的余亭医生立刻赶到病房。突发状况的是一位老人,余亭医生和护士进行了及时救治,之后一直守在老人的身边。当他们走出隔离病房时,已经是6点多了。就在余亭医生抢救患者的时候,他的妻子丁娜正在重症病房忙碌着。武汉金银潭医院从2019年12月29日开始收治病人,28天了,夫妻俩都守在各自的病房里,一个在4楼,一个在6楼,虽是楼上楼下,想见上一面却很难。在医护人员的耐心治疗和安抚下,这里的患者不再像刚进来时那样紧张无助,他们渐渐平静下来,对治疗也越来越有信心。

事实上,已经有一些医护人员在救治病人的过程中,不幸被感染,甚至付出了生命。武汉协和医院就收治了15名特殊的确诊患者,他们全部是在一线救治病人的过程中被感染的医护人员。他们的情况如何,牵动着全社会无数人的心。

武汉市中心医院的护士长唐莎在微信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段话:“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

为了和时间赛跑,另一个战场,同样是在打硬仗。有网友整理出了一份“火神山建设不完全手册”,看着让人泪崩。“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只有争分夺秒的‘生死时速’。不用无谓的‘震惊、喝彩’,只要绝不放弃的咬牙坚持。屏息,忍痛。全村的龙把最硬的鳞给你,哪怕自己也是伤痕累累。”我想把这份文件 完整转载如下,让我们回望这一切时,可以透过它去铭记。

首先,你需要一个紧急命令:由中建三局牵头,武汉建工、武汉市政、汉阳市政等企业参建,在武汉知音湖畔5万平方米的滩涂坡地上,指挥7500名建设者和近千台机械设备,向全体国人和备受煎熬的武汉市民立下军令状——“10天,建成一所可容纳1000张床位的救命医院”。

紧接着你需要北京中元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在78分钟内,将17年前小汤山医院的设计和施工图纸全部整理完善,然后毫无保留地提交给武汉中信建筑设计院,并由全国勘察设计大师黄锡璆博士反复叮嘱经验得失。

你需要中信建筑设计院在1小时内召集60名设计人员,同时设立公益项目,联络全国数百名BIM设计师共同参与,全力以赴投入战斗:24小时内拿出设计方案,60小时内与施工单位协商敲定施工图纸。

你需要武汉航发集团迅速进场,开始场地平整、道路以及排水工程施工,同时由两家上市公司——高能环境和东方雨虹组成紧急工程建设团队,负责防渗工程、污水处理和医疗垃圾转运设施建设;还要在最困难的时候召唤中铁工业旗下中铁重工,火速增援,追赶工期。

你需要国家电网的260多名电力职工不眠不休24小时连续施工,在1月31日前完成两条10千伏线路迁改、24台箱式变压器落位工作、8000米电力电缆铺设,并按时开始送电。

你需要亿纬锂能在电力电缆铺设完成前,紧急提供静音发电车,以解决通信基站等关键设备的应急供电问题。

你需要华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铁塔、中国电子、中国信科等前后方企业紧密配合、协同作战,在36小时内迅速完成5G信号覆盖后,交付云资源、核心系统的计算与存储设备,并建成与解放军总医院的远程会诊系统。

然后你可以在三棵桂花树后架设一个摄像头开通直播,再召唤几千万个云监工,看着由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徐工机械支援保障的“送灰宗”“呕泥酱”们24小时忙忙碌碌。

你需要中石油现场加油车,并征用中石化知音大道加油站为项目现场提供油品保障,同时提供方便面、开水,开会场地和临时厕所。

你需要三峡集团鄂州电厂全部生产人员驻厂,为武汉用电提供保证;中国铁建高速公路优先放行火神山医院物资;宝武钢、浙商中拓、五矿发展提供钢材;中国建材提供石膏板、龙骨。

你还得用中国外运送来的食品、中粮集团捐赠的粮油为数千名工人供应一日三餐;需要在一天之内由湖北中百仓储联手阿里巴巴旗下淘鲜达建成一个“无接触收银”超市,为工人和医务工作者便捷、安全地提供生活物资。

施工中,你需要华新股份的水泥、河北军辉的防火涂料、正大制管的镀锌圆钢、华美节能的橡塑绝热保温材料、惠达卫浴的5931件马桶和龙头、海湾安全的消防报警器、佳强节能等三家企业的3500套装配式集成房、新兴际华的球墨铸铁管、永高股份的市政及建筑管道、中国一冶的4800套钢构件、株洲麦格米特的50套电源设备、上海冠龙公司的2000台阀门。

房子建好,接下来是装修,你需要中建深装的100名管理人员、500名施工人员,在3天内完成室内外地胶铺设、卫生间和缓冲间地砖铺设以及200余间病房的室内装饰任务。

装修完成,接下来是信息系统建设,你需要联想集团提供的全套2000多台计算机设备和进驻现场的专业IT服务团队,TCL电子提供的全部公共LCD显示屏,小米提供的平板电脑,紫光、烽火通信、奇安信提供的网络及安全设备,卫宁健康提供的互联网医院云平台。

专业设备必不可缺,你需要影联医疗、上海信投、东软集团的CT设备,潍坊雅士股份的ICU病房和手术室专用医疗空调,上海集成电路行业协会的热成像芯片,上海昕诺飞的930套紫外消毒灯,欧普照明的专业照明设备,乐普医疗的2000支电子体温计与700台指夹血氧仪,汇清科技和奥佳华的专业空气净化器,猎户星空的医疗服务机器人,欧亚达家居的物管团队和床铺物资。

以上所有的物资运输,都依赖于顺丰、中通、申通、韵达、EMS、阿里巴巴物流平台等中国物流巨头联合开通的国内及全球绿色通道,免费从海内外各地向武汉运来。

最后,让专业团队安装好格力空调,等工程师背着冰箱赶到现场(因为道路封闭),把美的饮水机、热水器安置到位。门外,由宇通客车和江铃集团捐赠的几十辆负压救护车已经整装待发。

你想到的,总会有人及时提供;你想不到的,也会有人提供。

价值20万元的文件柜,14家洛阳家具企业连夜赶工,发货后才告诉你“不用买,我们捐”。

8000斤冬瓜、上海青、香菜,是河南沈丘白集镇退伍老兵王国辉驱车300公里,在大年三十直接送到工地的。

1吨“资中血橙”,是并不富裕的四川资中县水南镇农民黄成精挑细选发来的。

400个板凳,是营业不到一年的淘宝店主金辰不忍看到昼夜赶工的工人们席地而坐捐献的。

37岁的武汉自由影视工作者、视频博主“蜘蛛”(微博名:“蜘蛛猴面包”),从“封城”的第一天开始,每日坚持拍摄视频日记,向大家展示武汉人的生活。在他的镜头下,昔日热闹的城市笼罩在寂静下,但城里的人们努力生活着,与病毒做斗争。视频里有艰难困苦,但更多的是感动。视频发布后,累计播放量突破千万,众多网友发来为武汉加油的留言。

1月23日,为了全力抗击疫情,常住人口超过千万、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史无前例地宣布“封城”。当天上午10时起,武汉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突然被按下了“暂停键”的城市,一下变得安静起来,看到网上出现的关于疫情的谣言与断章取义的言论,视频博主“蜘蛛”在微博中写道:“作为武汉人,我支持这一次‘封城’,只有这样才能防止病毒扩散,以及集中最好的资源来解决病毒问题。”“实际上整座城市秩序一如往常,绝大部分人都待在家里,超市只有蔬菜与方便面销量变大,后期一定会持续稳定补货,有全国各地的支持,我们相信肯定会很快渡过难关。”

在视频博主“蜘蛛”每一天的镜头里,我们可以看到取消假期的医护人员返回岗位;看到自愿参与护送医护人员上下班的志愿者车队;看到为医护人员提供免费住宿的酒店;看到雷神山医院建设工地,在现场,许多民间工程车志愿者加入了建设队伍,大家都在为医院的早日建成没日没夜地努力;看到给医院运送物资的志愿者车队,他们为武汉市几家医院送去矿泉水、方便面等物资。志愿者队伍中,还有一位外国友人,被问及参与这项活动的原因,在武汉待了7年的他微笑着回答:“我乐意这么做,因为我住在这里。”我们还看到普通武汉人是如何度过这个特殊的春节的;看到被困在家中的小猫;看到朋友间、陌生人之间的真情。

这是一场硬仗,从中央到地方,从组织到个体,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我们都在疫情危机之中。 5ZioSZJox07IBLDzyx+kub7hlviPHJC37cO9fBXC34PN6f2rmQZCCkyA6QoFsp+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