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4 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的“剪不断,理还乱”

2.4.1 成本核算的“摆渡人”

将有些无法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共用性费用”,先打包暂时放在一个过渡的东西上,就叫作“制造费用”,然后再根据一定的分摊原则(成本动因),分摊并让其跳转到工序或者产品的生产成本上,如图2-11所示。

如图2-12所示,在这个例子中,在一道工序“产成品——M”的成本构成里,折旧费、修理费、水电费等是间接费用。

在设置一级科目“生产成本”的二级科目时,不会设置折旧费、修理费、水电费等二级科目。因为无法将这些间接费用直接摊给产品M,所以产品M不认识这些间接费用。这里先要把这些费用归集到部门或辅助工序,然后从部门或辅助工序,通过成本动因(分摊规则或依据)分摊给不同的工序或产品。

因此,我认为实际上并没有制造费用和生产成本的区别,其实都是一回事,都是生产成本,最后全部体现在产品的生产成本上。

图2-11 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的分类及区别

图2-12 一道工序成本结转简图——生产环节

正因为无法将这些间接费用金额直接记录在产品或项目成本上,就想办法先通过制造费用过渡归集费用金额,然后等时机成熟,找个比较合理的办法,再把它分摊到产品或项目的生产成本上而已。

所以,制造费用的本质就是生产成本,只是属于共用性间接费用。这就叫“间接费用通过制造费用过渡后再按合理规则分摊”。

2.4.2 转化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可以动态转化。

基本上针对特定成本核算对象:专属专用的成本,可直接说清楚的就是直接成本;而共用性费用无法直接说清楚,需要靠分摊至成本核算对象。

【例2-4】 如果各工序、各生产线的设备是独立的,不存在交叉混合使用的情况,因此工序的折旧费是各工序专属设备的“专项折旧”;对工序成本中心这个核算对象来说,“谁使用,谁承担”,因此属于直接成本。

如果各工序、各生产线的设备是共用的,并非专属于某工序、某生产线的设备,则确定各工序、各生产线的折旧费时,此设备的折旧费为“共用折旧”;对工序成本中心这个核算对象来说,必须靠分摊,因此属于间接费用。

同理,以产品为核算对象,当设备折旧属于“专项折旧”时,则为直接成本;当设备折旧属于“共用折旧”时,则为间接费用。

为简化理解,本书折旧费全部定义为“共用折旧”,全部按间接费用考虑。

2.4.3 直观易懂的账?错了!

直接成本直接入,间接费用先归集再分摊。

(1)直接成本直接入账至明细产品的分录为:

借:生产成本——直接材料费——M产品 20000

贷:应付账款——各供应商等 20000

借:生产成本——直接人工费——M产品 2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各二级科目明细 20000

借:生产成本——直接协力费——M产品 10000

贷:应付账款——各供应商等 10000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一下,间接费用如折旧费、修理费、水电费等,并不是直接计入生产成本。

在实际成本核算操作中,间接费用(制造费用、共用性费用)是无法按以下方式做账的(错误科目):

借:生产成本——折旧费——M产品 40000

贷:累计折旧 40000

借:生产成本——修理费——M产品 20000

贷:应付账款——各供应商等 20000

借:生产成本——水电费等——M产品 10000

贷:银行存款——各银行名称等 10000

以上分录非常直观,也容易理解,但无法实现。因为间接费用与产品之间没有直接对应关系,只有和部门或辅助工序之间有直接关系。

因此,发生除直接成本以外的其他一串间接费用时,先将这些间接费用通过“制造费用”科目归集,再通过一定的成本动因(分摊规则及依据)分摊计入生产成本。

(2)间接费用发生时的入账分录如下:

借:制造费用——折旧费——某部门 40000

贷:累计折旧 40000

借:制造费用——修理费——某部门 20000

贷:应付账款——各供应商等 20000

借:制造费用——水电费等——某部门 10000

贷:银行存款——各银行名称等 10000

(3)如果需要在多道主工序成本中心之间分摊,则归集到部门的费用,还需从部门按资源动因分摊至各主工序成本中心;但本章为一道工序,故无须分摊。如简化为从部门直接按工时分摊至产品,则无须做账。

(4)通过较合理的分摊方式(工序动因)分摊制造费用至生产成本,本例单一产品无须分摊。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M产品 70000

贷:制造费用——折旧费——某部门 40000

制造费用——修理费——某部门 20000

制造费用——水电费等——某部门 10000

2.4.4 500强企业制造费用的不同叫法

“制造费用”只是标准叫法,因属于临时过渡的中间归集科目,一般当月进入,当月转出。其实质是一种成本中间过渡科目。

有的企业根据自身特色,在内部成本核算中对“成本中间过渡科目”进行了自定义命名。

【例2-5】 某钢铁企业将其“直接成本”称为“主产品原料、半成品(在产品)、产成品”的标准及差异等,将其“成本中间过渡科目”称为“未分配制造费用、已分配制造费用”;对于“已分配制造费用”又分为“已分配制造费用——标准、已分配制造费用——差异”等。

某造船企业将其“直接成本”称为“基本生产成本——各二级明细”等,将其“成本中间过渡科目”称为“移转费用——各二级明细”等。 HRw+B+ZPLY3Vvfk1xUIEGF9XMFhOSZzM0vLqfymAx5P9qAijCT1DdTH+Eg0HVd3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