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 一道工序单种产品的成本核算

【例2-1】 经过一道工序生产单种产品,假设生产的产品为M,并经过“采购材料→材料入库→主工序成本中心领用材料生产→另外发生一串费用将产成品生产出来→产成品入库→发货结转成本”这样一个典型“吸收成本法”(我称之为“滚雪球成本法”)核算流程,如图2-1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先将材料采购入库(本例均不考虑税金账),以备生产产品M,如图2-1所示的仓库图标,表示存货。

假设采购的是甲材料,买来后先入库是一个标准的财务动作。即使业务实际没有入库就直接拿去生产,财务账上也应该有“先将材料入库”这个动作痕迹。

图2-1 生产成本的结转就是存货(半成品/产成品)成本的结转

先做采购材料入库分录:

借:原材料——甲

贷:应付账款——各供应商等(忽略税金账,以下同)

这时候,采购“原材料——甲”所花费的成本藏在仓库里,留下痕迹了,体现在“资产负债表”的“存货”科目中就是“原材料——甲”。

接下来开始生产。

一道工序单种产品,意思是:仅一道工序就把最终产品“产成品——M”生产出来了。

生产“产成品——M”这一道工序,先要从仓库领用“原材料——甲”,一道工序单种产品,无须在工序或产品间分摊成本,成本核算对象即产品M,直接成本和间接费用均直接算给产品M。分录为:

借:生产成本——直接材料费——产品M

贷:原材料——甲

难道只发生“原材料——甲”的成本吗?另外还发生了人工费、协力费、折旧费、修理费、水电费等一串费用,才能把“产成品——M”给生产出来,分录为:

借:生产成本——直接人工费——产品M

贷:应付职工薪酬——各二级科目明细

借:生产成本——协力费——产品M

贷:应付账款——各供应商等

借:制造费用——折旧费(间接费用)——某部门或辅助工序

贷:累计折旧

借:制造费用——修理费(间接费用)——某部门或辅助工序

贷:应付账款——各供应商等

借:制造费用——水电费等(间接费用)——某部门或辅助工序

贷:银行存款——各银行名称等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制造费用的本质就是生产成本,只是属于共用性间接费用,无法直接计入产品,需要先通过部门等“成本池”暂时归集过渡一下。

如果需要在多道主工序成本中心之间分摊,则归集到部门等“成本池”的费用还需按资源动因(分摊依据)分摊至各主工序成本中心。本章一道工序无须分摊。

实操中很多企业简化为部门等“成本池”归集的费用直接按工时等成本动因分摊至产品,则跳过了工序成本中心,无须做工序成本中心的成本账。

部门等“成本池”先归集费用,再按分摊依据(成本动因)分摊至产品的生产成本,这就叫“间接费用通过制造费用过渡后再按合理规则分摊计入生产成本”。我称“制造费用”为成本核算的“摆渡人”。本节为一种产品无须分摊,且假设不必做工序成本中心的成本账。间接费用结转至产品的分录为: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产品M

贷:制造费用——折旧费——某部门或辅助工序

制造费用——修理费——某部门或辅助工序

制造费用——水电费等——某部门或辅助工序

生产完“产成品——M”后,这时M在哪里?答案是在仓库里,在“产成品”这个存货科目里。

所以采购甲材料、生产产品M这两个阶段,并没有影响利润。这两个阶段就是“生产成本”阶段,只是在存货成本里转来转去,因此没有影响利润。这时的生产成本,就是有过“生产领用”痕迹而未发货销售的存货成本。

那到底什么时候影响利润呢?等待一个动作,叫作“发货”。

一发货,就要确认收入: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同时结转发货部分的生产成本,就出现了“跳跃”: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产成品——M”没有了,跳到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里(见图2-1①所示),分录为:

借:主营业务成本——产品M

贷:产成品——M

这样,才会影响利润。如果是全部发货,影响利润的金额则和M的成本金额是一样的。这时候,发货的收入有了,发货的成本有了,毛利就出来了。这就是整个工序链成本的流转,或者叫“结转”,生产成本的实质是存货的结转。

2.1.1 分解动作、分录及分析

生产成本在只有一道工序单种产品的情况下,是如何成本核算的?以下做动作分解。

2.1.1.1 采购材料环节

为了生产产品M,先要采购原材料甲,买来以后做账,企业里面都有材料会计,材料会计会怎么做账呢?

为了直观地理解,我们用图2-2来表示,见虚线部分。这个虚线的环节就是采购原材料入库;这个仓库的图标就表示仓库的库存,也就是存货成本。

图2-2 一道工序成本核算——采购材料环节

材料会计在收到业务部门的“领料单、入库单和汇总表”以后,会将“入库”这个动作反映在账上,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甲 20000

贷:应付账款——各供应商等 20000

这里只是列出简化的分录,举例仅为理解用。实际情况是,业务部门的基础数据有很多记录,借贷方均是很烦琐的、多种类、多供应商的明细,都要一笔一笔手工入账或自动做账。

2.1.1.2 产成品生产环节

原材料甲入库后,接下来,开始生产只有一道工序的产成品M,见图2-3虚线部分。生产“产成品——M”,先要从仓库领用原材料甲。这时就要做“领用账”,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直接材料费——产品M 20000

贷:原材料——甲 20000

图2-3 一道工序成本核算——产成品生产环节

在产成品这个单一工序,为生产“产成品——M”,除了消耗“原材料——甲”以外,一定会发生其他一串成本。

“产成品——M”的生产环节发生任何成本都要做账。

(1)直接成本直接入产品成本,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直接人工费——产品M 30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各二级科目明细 30000

借:生产成本——直接协力费——产品M 10000

贷:应付账款——各协力供应商名称等 10000

(2)间接费用先从部门归集过渡(本例为了简化,暂仅考虑“生产部”一个部门),分录如下:

借:制造费用——折旧费——生产部 40000

贷:累计折旧 40000

借:制造费用——修理费——生产部 15000

贷:应付账款——各修理供应商名称等 15000

借:制造费用——水电费等——生产部 5000

贷:银行存款——各银行名称等 5000

(3)归集好的间接费用按成本动因分摊给产品(本例不考虑按资源动因分摊至主工序成本中心,简化为直接从部门分摊至产品)。

此外,本例为单种产品,因此也不需要去找成本动因(分摊规则或依据)分摊给产品,将产成品环节所有制造费用(间接费用)全部给此单种产品即可,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产品M 60000

贷:制造费用——折旧费——生产部 40000

制造费用——修理费——生产部 15000

制造费用——水电费等——生产部 5000

(4)截至此时,产成品生产环节的产品成本明细表就出来了。

表2-1为产成品生产环节产品M总成本构成明细表。如果再配上产品M的产量,则产品M的单位成本就出来了。

表2-1 产成品生产环节产品M总成本构成明细表 (单位:元)

2.1.1.3 产成品入库环节

“产成品——M”这时就是产品M了。产品M生产出来以后,财务账上要体现一个入库动作。同样,即使业务没有实际入库就直接拿去卖了,财务账上也应该有产成品入库这个动作。

这里的“产成品——M”入库就是把前工序的所有成本再转化为存货,留在仓库里,见图2-4虚线部分,“产成品——M”转化为存货,需要做一笔账,分录如下:

借:产成品——M 120000

贷:生产成本——直接材料费——产品M 20000

生产成本——直接人工费——产品M 30000

生产成本——直接协力费——产品M 10000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产品M 60000

图2-4 一道工序成本核算——产成品入库环节

这时“产成品——M”的所有成本,即表2-1中的总成本120000元,都结转并体现在“存货——产成品”这个资产负债表项目上了。

2.1.1.4 产成品发货并确认收入阶段

在发货之前,财务账上反映的产品M目前在仓库里,这时需要卖掉,开始发货销售。销售要确认销售收入,财务确认销售收入的时点一般是以发货为确认收入时点。

具体确认销售收入时点可参阅《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财会〔2017〕22号)。

发货后需要确认“主营业务收入”。根据配比原则,这时就需要同时把“发货部分的产品M”上附带的所有生产成本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

剩下没有发货的部分,不确认“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

“未发货部分的产品M”上附带的所有生产成本就一直继续留在“存货”科目里,留在仓库里,等待下一次的发货结转。

本例为仅发货了1/4,剩余3/4继续留在存货里,留在资产负债表的账上,如图2-5虚线部分所示。

图2-5 一道工序成本核算——产成品发货环节

产成品发货环节的分录如下:

借:应收账款(忽略税金账)

贷:主营业务收入

借:主营业务成本——M产品 30000

贷:产成品——M 30000

发货后,剩余的3/4未发货存货也可以理解为产品生产成本未结转的部分,就是剩余的产品生产成本,留在资产负债表的“存货”科目中,并等待下一次的发货结转。

发货部分(结转掉)的产品M总成本构成明细表,见表2-2。

表2-2 发货部分的产品M总成本构成明细表 (单位:元)

剩余未结转(留在存货里)的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表就由表2-1调整为表2-3。

表2-3 剩余未发货部分的产品M总成本构成明细表 (单位:元)

2.1.1.5 成本滞后的处理

如果产品成本无法确认,先将产品发货确认收入了,则成本如何匹配和结转呢?这时就需要暂估入账成本,可根据企划部门的成本预算入账,也可根据合同约定入账,还可根据标准成本入账,另外,也可参照前期经验值入账。无论精确与否,都需要有这个暂估入账的成本。

项目分批发货确认收入并结转成本时,前几批成本如果不准,可以下一批发货确认收入并结转成本时进行成本核算账的调整,并在最后一批发货结束时整体调整,以保证整个项目总成本的准确性。

2.1.2 原形毕露

共用性分摊费用如折旧费、修理费、水电费需要先通过“制造费用”归集再分摊给产品后,才变为产品M“所认识”的成本,即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产品M”科目,体现在了产品M的生产成本里。

但是,光看“生产成本——制造费用——产品M”这个科目,是看不出具体构成的,如具体是什么费用、属于哪个部门等都不知道,好比是“换了马甲”的制造费用。这个时候就需要“还原”。也就是说,需要找到制造费用分摊结转到生产成本的明细分录,才能看出费用构成、来源部门。即:

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产品M 60000

贷:制造费用——折旧费——生产部 40000

制造费用——修理费——生产部 15000

制造费用——水电费等——生产部 5000

因此,需要手工制作或者由系统取数定制报表,出具一张产品生产成本的明细构成还原报表,见表2-4。

表2-4 产品M成本动因还原明细表(一道工序单种产品) (单位:元) WjwwGtRAYj7RlqwREZz/j8P8se+UpzILu6sTSC00X9Ed6z6glKZCI9dMteYRnd3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