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1章

史蒂文·海耶斯与支持接纳和承诺疗法的其他认知行为治疗学家

史蒂文·海耶斯曾经是一个激进的行为主义者。不过,他后来构建了一种关系框架理论(RFT),强调这样一种行为主义观点:人类的情绪困扰总是出现在环境语境下;人类受到情绪困扰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类和动物不同,拥有语言。在许多方面,这是一个巨大的优势,所以我们最好不要放弃这一优势。不过,语言和符号过程非常复杂,可以帮助你制造出本来不存在的情绪性“恐惧”。因此,如果一个人在现实中遭遇不幸(比如残疾、贫穷、被人拒绝)感到抑郁,由于没有经历过死亡,他会用语言想象出天堂中的美好未来。他可能通过与自己对话,陷入更加严重的抑郁之中;可能会告诉自己,他无法忍受自己的抑郁感情;可能坚持认为,他甚至不能考虑自己可怜的状态和惊慌的感觉;可能想象出能够免除一切痛苦的和平的死后生活。因此,他可能在没有任何现实理由的情况下自杀。处于类似状况的动物不会自杀,因为它没有语言,不会想象出可能导致其自杀的那种未来。

根据关系框架理论,海耶斯开创了一种不同寻常的治疗形式,叫作“接纳与承诺疗法”(ACT)(海耶斯、斯特罗歇尔和威尔森,1999)。这种疗法不赞成人们反驳那些使人产生情绪困扰的语言内容——例如,“我绝对不能处于持续的痛苦之中!我无法忍受。太糟糕了!唯一的解脱方法就是自杀,获得真正的平和,甚至享受死后生活。”当“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告诉具有自杀倾向的当事人如何反驳他们的“必须”、他们不灵活的思维、他们的低挫折容忍度理念、他们从坏处着想的倾向、他们的绝望、他们拒绝承认人生挫折的执拗时,接纳与承诺疗法认为,这种对其思维内容的反驳常常会增强当事人的情绪困扰,使他们更加不愿意经历他们的痛苦,更加往坏处去想!

从某种程度上说,海耶斯是对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也认为,语言常常会使人们进行过度一概而论:“我一定不能遭受严重的挫折!”“当我拥有糟糕的人生时,我一定不能感到抑郁。”“我无法忍受挫折和抑郁的感觉。因此,我无法获得任何快乐,只能自杀!”所以,语言有时会涉及“必须”和对于“必须”的“必须”,导致人们产生关于问题的问题。不过,“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告诉你,通过符合逻辑的、现实而实用的反驳——通过对你的思想进行思考,你可以选择将你的“必须”变成“最好”,更好地解决不利环境导致的情绪问题,并且减少周围环境以及现实状况中的麻烦。

“接纳与承诺疗法”采取了类似的认知行为方法,但它尤其强调“通过放松语言本身的束缚”解开当事人的语言死结(p.78)。为此,该疗法使用了各种认知情绪行为方法,尤其是哲学评估、成本效益分析、正念训练,以及对比喻的强调,而不是对“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所说的不正常和非理性信念进行积极主动的反驳。我最近(在媒体上)对海耶斯的“接纳与承诺疗法”和“关系框架理论”进行了系统性阐述,指出它们与“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具有很好的相容性。

曾参与“接纳与承诺疗法”讲习班并且实践过“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西亚罗奇、罗伯和古德塞尔(在媒体上)也做了相同的事情。我们认为两种疗法可以整合在一起,但海耶斯(在媒体上)提出了异议。

我想在这一章强调的要点是,“接纳与承诺疗法”显然是一种名副其实的疗法。它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认知行为疗法,竭力帮助当事人实现无条件自我接纳。它完全支持“受苦是人生的基本特点”这一观点(p.1)。不过,如果人类对情绪困扰的形成机制进行分析,他们可以选择最大限度地减少痛苦。利用“接纳与承诺疗法”,他们可以理解自己的破坏性语言过程,“努力改变这种过程或者更好地包容它们”(p.12)。

顾名思义,“接纳与承诺疗法”是一种认为“事实总是具有局部性和实用性”的哲学(p.19)。“在这种疗法中,有效的就是真实的”(p.20)。这种疗法的三个目标是“解释、预测和影响”(p.24)。它与当事人严格受规则制约的行为(比如过度遵守社会规则)做斗争。它督促当事人及其治疗师无条件自我接纳,无条件接纳他人,无条件接纳人生,以应对人类普遍存在的痛苦。对于这三种接纳形式的优越性,它的态度是坚决而明确的;这也是我认为它在许多方面与“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具有相容性,可以整合在一起的原因(埃利斯,在媒体上)。

下面是“接纳与承诺疗法”支持“无条件接纳他人”理念的一个很好的例子:“‘愿意’的一种最优雅的形式就是原谅……不过,原谅的礼物并不是给其他人的。对于过去的放弃显然不可能是给作恶者的礼物,它是给自己的礼物。”说得好极了!

和“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一样,“接纳与承诺疗法”要求治疗师和当事人付出巨大的承诺。这种疗法认为人类的情绪困扰属于生理倾向,以语言为导向,由艰难的环境条件诱发,因此相信不正常行为无法轻易得到改变。而且,由于“接纳与承诺疗法”要求转变人的基本价值观和理念,持续监督他们、改变他们,因此它要求人们了解新的功能性体验,以巩固可行的改变。它强调以情绪健康为目标积极工作和实践,这和“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类似。就算累了,也不能休息!

海耶斯(海耶斯、福利特、莱恩汉,2004)在新书《静观、接纳与关系》中承认,许多具有创新精神的认知行为治疗师正在采纳和改编各种包含重要接纳和承诺元素的方法,包括这本选集中收录的一些著名治疗师,比如辛达尔·西格尔、约翰·蒂斯代尔、罗伯特·科伦伯格、T.B.博尔科韦茨、G.特伦斯·威尔逊和G.艾伦·马拉特。

这些专家及其同事在很大程度上支持海耶斯的“接纳与承诺疗法”和“关系框架理论”,但他们也添加了一些原创性的概念和治疗技巧。他们和海耶斯都认为,他们的创新方法可以和“接纳与承诺疗法”整合在一起;不过,同其中一些疗法相比,“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和“接纳与承诺疗法”更加接近,但海耶斯却认为二者无法整合在一起,这真是一件怪事。

由于篇幅有限,我无法列举这些治疗学家以及其他具有创新精神的治疗学家在《静观、接纳与关系》的章节中是如何在重要方面支持无条件自我接纳、他人和人生的。你可以亲自阅读这本书。不过,我欣喜地发现,当代认知行为疗法正在这些方面取得出色的进展。按照这个速度,其理论和实践治疗可能很快就会涵盖无条件自我接纳、无条件接纳他人和无条件接纳人生的理念。这个日子似乎真的要到来了! bKJUDK0zzpaCNkmVaoebGjp6+U6dMr9zw5RVqyKJmEdq5wg2IzZtJu6u/oKrsfbv



第22章

存在焦虑以及如何用存在的勇气战胜它

根据克尔凯郭尔、海德格尔、萨特和其他存在主义先锋的观点,所有人都有存在焦虑,这种焦虑有时非常严重。这是真的吗?如果是,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这种焦虑?特别地,如何用存在的勇气降低这种焦虑?

是的,也许几乎每个人都有很大的存在焦虑;这是很有可能的,下面我试着解释其中的各种原因,因为存在主义者常常不会做出这种解释。

在出生和成长过程中,我们似乎都具有严重的冲突和矛盾倾向。

1.作为婴儿,我们无法照顾自己,在许多方面处于先天的被动状态。也许,我们在精神上让自己变得更加被动。

2.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保留了大量被动性,但我们也在享受活动和独立性。

3.我们的依赖和独立倾向常常会发生明显的冲突和斗争。

4.我们常常一边努力获得巨大的依赖性和被动性,一边努力获得巨大的(也许是完美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这是真正的冲突和不一致,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

5.在出生和成长过程中,我们具有将偏好提升为“必须”“应该”“理应”和要求的强烈倾向。接着,我们说服自己,我们偏好和需要依赖性,得到很好的照顾,以及自主性、自我引导、关心自己。冲突更多了!

6.我们矛盾而冲突的愿望已经足够糟糕了,但是当我们(频繁地)将其上升为迫切的需要时,我们会感到巨大的沮丧、失控、焦虑、抑郁和愤怒。这些情绪也许会同时出现。

7.我们常常具有强烈的完美主义倾向(仍然是既包括内在属性,又包括社会影响)。例如,我们要求绝对的自主和全方位的爱情。我们要求十足的感激和无影无踪的挫折。当我们得到部分(甚至基本)满足时,我们要求得到更多,并为此而感到焦虑。

8.换一种说法,我们常常要求保证我们目前(或者未来某个时间)不会失去我们想要的,或者承受我们不想要的。是的,是“保证”。

9.我们需要尽快地、便捷地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现在就要!

10.当我们为自己幼稚、矛盾、带有完美主义色彩的要求而焦虑、抑郁或愤怒时,我们常常因这些不舒服的感觉感到恐惧,认为这些感觉是绝对不应该出现的,从而为我们的焦虑而焦虑,为我们的抑郁而抑郁,为我们的愤怒而自责。真是雪上加霜!

11.由于我们坚持认为自己必须有能力处理自己脱离现实的矛盾要求以及这个世界的问题,又由于我们无法处理所有这些要求和问题,所以我们实际上总是将自己逼入近乎绝望或绝望的境地。即使我们暂时能够与自己和世界和睦相处,我们也要求得到“我们总是能够维持这种状态”的(完美)保证。这需要极大的运气!

12.由于这些原因(以及其他许多原因),我们不断要求得到不存在于人生中的存在——完美、保证、迫切需要、绝对、不冲突的矛盾。想得美!

几个世纪以来,哲学家和预言家一直在面对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比如神秘的、超自然的解决方案。我们只需要想出一位仁慈的上帝,虔诚地相信他能很好地解决我们的存在问题,这样就可以了。这是一个不太可信的“解决方案”,但如果你虔诚地相信它,它就可能发挥作用,至少暂时如此。你让自己完全相信,你的神能够完全而完美地为你着想——希望这能给你带来最好的结果。由于你无法确定这一点,所以你只能怀着热切的希望。

圣人提出的另一个主要的“解决方案”就是涅槃。这意味着你主动放弃所有满足自己的欲望和需要,要求自己坚守毫无欲望的“完美”人生。假设你在这种情况下仍然能够活下来——我对此有些怀疑,你将不会感到任何痛苦、损失以及快乐。听起来很无聊。

对于这种令人沮丧的矛盾的人类存在问题,更好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更加现实的方案——圣方济各、保罗·田立克、雷茵霍尔德·尼布尔等人和“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称为接纳:(1)无条件自我接纳;(2)无条件接纳他人;(3)无条件接纳人生。

在你实现这些无条件接纳形式之前或过程中,你最好接纳无情的现实主义,或卡尔·波普尔所说的批判现实主义。下面的方案可以替代上述不现实的存在焦虑“解决方案”。

1.当你成人时,不要继续沉迷于幼稚的行为,过度依赖你的监护人,被动地“利用”他们的仁慈。选择更加主动或不那么被动的方式照顾你自己——差不多就行了,不要追求完美。

2.努力做到自然而从容地享受你的活力和独立性。

3.认识到你的过度依赖和独立活动有时会发生冲突和斗争,而且当你想要某样东西时,你并不总是能够完全得到它。

4.当你的过度依赖和独立冲动发生真正的冲突时,接受这种不理想的冲突。

5.意识到你具有将自己的自主和依赖偏好逐步上升为迫切而互相冲突的需要的强烈愿望。

6.特别地,意识到你对任何事情的需要很容易让你变得焦虑、抑郁和愤怒。

7.审视你的完美主义。你对爱情、感激和成功的强烈欲望可能是有用的。不过,你对绝对的爱情和完整而完美的感激的强烈愿望可能会伤害到你。

8.需要是好的,但要求必须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永远不会得到你所厌恶的东西会让你产生焦虑。

9.当你认为自己必须轻而易举地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你要小心。

10.当你让自己感到焦虑、抑郁或愤怒时,不要为此而发牢骚,尽管你可能认为这种状况是绝对不应该出现的。

11.不要坚持认为你一定要有能力,有成就。尽力而为吧——这也是你唯一能做的事情。

12.还是那句话,极端的完美主义、强迫化和绝对化与努力甚至竭力做到最好之间存在天壤之别。永远都要努力,但你并不需要做到完美!

一旦你在某些时候不完美地努力做到了能够做到的事情,你就为无条件接纳自我、他人以及这个艰难的世界打下了基础。总结一下我所说的一部分要点:为了得到成功、爱情以及你想得到的物质和精神事物,最大限度地回避你不想得到的事情,努力,努力,再努力!

同时:

·接纳你不想要但无法减少的挫折、纷争、痛苦、厌恶和抑郁。

·接纳其他人的非难、忽视、轻蔑、怨恨、嫉妒和敌意,不要为他们的言语和手势而伤害自己。

·你可以不喜欢你的失败和无能,但你应该接纳它。同时,努力,再努力!

·接纳其他人的不公平对待。保持原谅而不是报复的态度,未来情况也许会发生改变。不过,没有什么是一定有效的!

·接纳你自己、你的存在、你的生命,同时尽最大努力改变你的一些不恰当、不道德的行为。

·接纳对你的破坏行为的约束。接纳帮助,而不是对其他人的依赖。学会自主,而不是自恋。

·接纳生活中的意义和目的,选择长期、持续、重要、吸引人的利益。

·接纳生命的有限性,不放弃那个你一定会拥有的得到承诺的死后生活。

·接纳这一事实:魔法无法解决你的问题,但辛勤的工作和努力也许可以缓解你的问题。

·接纳这一事实:你是一个社会生物,虽然你可以脱离其他人的友善和合作而生活,但你会活得很惨。无条件接纳他人可以帮助你存活下来,享受与人交往的快乐,避免人类灭绝。

·接纳你(和其他人)作为人的不完美。为自己的缺陷而自责并不能缓解你(或任何人)的缺陷!

·接纳你喜怒无常的倾向。你可以通过努力和反思改善自己和其他人的破坏性感情。不过,感情的弱化也将意味着存在度的弱化。反思和改变你的破坏性感情,但不要把自己变成行尸走肉!

·接纳这一事实:你是一个会思考、会感受、会行动的人。三者是相互作用的!你根据你的思考和行动去感受,根据你的思考和感受去行动,根据你的感受和行动去思考。三者是紧密相连的!通过改变其他两个元素,你可以改变所有三个元素。

·接纳持续的思考、感受和行动。你现在就可以开始,不过,时间和持续的实践是最好的医生!

·接纳这一事实:对自己的控制是你所拥有的最有效的控制力。

·接纳这一事实:接纳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同情——同情你和你本身,同情他人和他们本身,同情这个混乱的世界及其本身。三者缺一不可。

这就是你应该接纳的所有内容吗?也许吧。我暂时只能想到这么多了。 bKJUDK0zzpaCNkmVaoebGjp6+U6dMr9zw5RVqyKJmEdq5wg2IzZtJu6u/oKrsfb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