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20章

阿伦·贝克、戴维·伯恩斯与威廉·格拉瑟作品中的自尊和自我接纳

关于温和和严重抑郁症患者的功能紊乱机制,阿伦·贝克做了许多研究(贝克,1961,1963,1967,1976;贝克、拉什、肖和埃默里,1979),他提出了认知疗法,在抑郁症及其治疗上成了一位权威专家。在其重要著作《焦虑性障碍和恐惧症:认知角度》中,他还指出了自尊和自轻为何是导致焦虑和恐慌状态的重要元素(贝克、埃默里和格林伯格,1985)。

在“焦虑性障碍”关于接纳的一节中,他和其他作者指出,“关于接纳,一个人的核心理念是,他可能存在某种缺陷,因此无法被他人接纳……他进行了过度泛化和均匀化,也就是说,他认为接纳是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因为其他人的意见直接影响他的自尊,所以他高度依赖于其他人的反馈……换句话说,他的自我接纳是建立在沙土之上的”(pp.302-303)。

在《抑郁》一书中,贝克(1967)指出,在严重情况下,一个人的“自我评价位于最低点……他认为自己没有任何能力,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p.21)。

在他的主要作品《认知疗法与情绪障碍》中,贝克(1976)指出,“在患有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患者中,较低的自尊和自我评价是一个普遍现象”,他还说,自我贬低通常来自异常想法,包括过度泛化、非黑即白思想、否认积极角度、夸大与贬低,以及凯伦·霍尼(1950)所说的蛮横的“应该”。值得注意的是,贝克在这方面的观点显然和我的发现(埃利斯,1958,1957a,1957b,1962)存在重合,尽管我们并没有进行交流。

不过,虽然贝克向抑郁症和焦虑症患者介绍了高挫折容忍度以及我所说的无条件接纳人生理念,但他似乎从未充分提倡无条件接纳人生。相反,当病人由于极度贬低自己和自己的行为而缺乏自尊时,他会指出他们的优秀特点和行为,以阻止他们贬低自己。不过,从“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角度看,他仅仅是在告诉他们,如果他们拥有足够优秀的品质,他们就可以有条件自我接纳——获得有条件自尊。贝克似乎并没有认识到,拥有许多不良行为的人也可以无条件自我接纳——我认为这一点可以从他的论文(帕蒂斯基和贝克,2004)中的贝氏认知疗法以及我论文(埃利斯,2004)中“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上体现出来。

名著《感觉良好,新情绪疗法》(1980/1999a)的作者、心理学家戴维·伯恩斯曾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与阿伦·贝克共同开展研究,了解了认知疗法。因此,在《感觉良好,新情绪疗法》中,他起初支持有条件自尊,建议人们告诉那些贬低自己的抑郁个体,他们做了错误的过度一概而论,而且他们拥有一些非常优秀的品质和表现,因此他们可以尊重自己。

幸运的是,伯恩斯并没有就此停下来,他还写下了极为精彩的第13章“你的工作不是你的价值”,对无条件自我接纳提出了明确的支持。因此,他指出,他所说的真正的自尊“是这样一种能力:不管你在人生中的任何时刻是否成功,你都能体验最大限度的自爱和欢乐”(p.262)。这正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对无条件自我接纳的定义。由于他提到了我的《心理治疗中的理智和情绪》(埃利斯,1962)和《理性生活指导》(埃利斯和哈珀,1961/1975),因此他的这种定义完全有可能是在我的作品中学到的。

在《感觉良好,新情绪疗法》中,伯恩斯指出,常规自尊是有害的,常常会导致抑郁和焦虑。他给出了一些优秀的练习题目,比如角色扮演,用于帮助读者对抗负面情绪,实现无条件自我接纳。在“逃离成就陷阱”一节中,他还告诉读者如何拒绝成为有条件自尊的受害者。

在《感觉良好手册》(1999b)的修订版《十天获得自尊》(1993)中,伯恩斯继续从专业角度对有条件自尊进行彻底的批判,全面提倡无条件自我接纳。他仍然支持“自尊”,但对这个词语进行了重新定义,使之具有了“自我接纳”的含义。在《十天获得自尊》的“有条件与无条件自尊”一节中,他明确指出了我一直在本书中强调的区别。这一节介绍了无条件自我接纳的八个优点,包括“我将永远感觉自己和其他人是平等的——永远不会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或低人一等。这将使我在人际交往中获得更大的回报”(p.186)。

伯恩斯还指出了当你所挚爱的人去世时,健康的难过和悲伤与不健康的抑郁之间的区别,以及对于他人不公平行为的健康愤怒与对于做出这种行为的人的不健康暴怒之间的区别。这与“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对于健康和不健康负面情绪的区分非常相似(埃利斯,2001a,2001b,2002,2003,2004)。

在《感觉良好手册》中,伯恩斯(1999b)继续支持无条件自我接纳,而且提出了我在本书25章提出的羞愧攻击练习,作为帮助人们完全接纳能力不足的自己的一个主要方法。在进行这种练习时,人们故意做出愚蠢的行为,承受被社会批评的风险,努力在反对面前感到健康的悲伤,而不是不健康的自我憎恨或抑郁。

伯恩斯在《感觉良好,新情绪疗法》的第7章比较充分地讨论了愤怒。虽然他没有明确提出无条件接纳他人,但他特别指出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应该”权利是如何导致愤怒的:“我有权要求人们完全像我希望的那样对待我,如果他们对我不公平(这是绝对不应该的),那么他们一定不是好人!”他指出,你永远无法确定其他人的不公平,因为你无法对不公平行为给出绝对的定义;而且你对于公平的要求是不合理的,是没有根据的。在许多方面,他与无条件接纳他人的理念非常接近,而且暗示了这种理念。在《感觉良好手册》中,他讨论了同理心,指出即使当人们以恶劣的、不公平的方式对待你时,“不要批评或谴责他们本人……批评他们个人与他们的行为或思想是不同的”(p.409)。在这里,他触及了无条件接纳他人的本质;他不断提醒读者从成本效益的角度考虑改变他们对于工作、人际关系以及其他压力的恐惧,因为抱怨是没有用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倡导无条件自我接纳,而且倡导无条件接纳人生。所以,在对于接纳的不断接纳方面,戴维·伯恩斯可以拿到100分。和阿伦·贝克不同,他偏离了自己的出发点,进入了无条件接纳自己、他人和人生的哲学轨道,这和“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观点是一致的。

威廉·格拉瑟在其作品中不断强调爱与人际关系的极端重要性,尤其是《选择疗法》(1998)和《实践中的现实疗法》(2002)。遗憾的是,他不断强调,为了自己的快乐,人们“需要”与他人交往,而不是强烈“想要”与人做伴。因此,他为人们提供的选项与“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选项不同:后者认为你应该在缺乏爱情时“想要”爱情,感到健康的悲伤,而不是在无法与人建立良好关系时“需要”这种关系,感到不健康的抑郁。

不过,他在《选择疗法》中明确指出了无条件接纳他人的价值。例如:

为了维持与他人的良好关系,“我们必须停止选择强制、强迫、迫使、惩罚、回报、操纵、偏狭、怂恿、责备、报怨、唠叨、纠缠、咆哮、责骂和退却。我们必须用关怀、倾听、支持、协商、鼓励、喜爱、友善、信任、接纳、欢迎和尊重取代上述破坏性行为”(p.21)。

“当双方对对方的权力欲都很低时,婚姻最有可能得到维持”(p.101)。

“我们唯一能控制的人就是我们自己”(p.97)。

在良好的婚姻中,“关系比永远正确更重要”(p.210)。

关于无条件自我接纳,格拉瑟的论述并没有做到足够清晰有力。他显然认识到,人们往往坚持认为自己比其他人更强大、更优秀:“我们被力量所驱使,在我们所做的几乎所有事情上排定等级次序……努力出人头地,甚至把其他人踩在脚下,这是人类的一种生活方式”(p.211)。

格拉瑟不断指出,如果你拒绝争取对别人的控制权,不再对你和其他人的地位做出排序,你就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更好的选择上——改变你的自我中心主义,将其他人视作与你平等的人,与他们建立令人愉快的合作关系。关于如何实现无条件自我接纳,他给出的主要解决方案是让你专注于无条件接纳他人。对于高人一等的要求以及当你没能成为“人中龙凤”时贬低自己的愚蠢想法,格拉瑟给出的“解药”是同情,这和内观学有些类似。格拉瑟极力建议你通过完全避免贬低他人来避免贬低自己。不过,他几乎没有正面研究过这个问题。

对于无条件接纳人生的哲学理念,格拉瑟在《选择疗法》开头指出,你只能控制你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无法控制其他人。因此,你无法获得你所需要的一切,而且你最好接纳这种挫折。因此,格拉瑟表示,即使是学龄前儿童也“需要经历不做过多要求的学习过程”(p.58)。

在对待抑郁的妇女时,格拉瑟强调,“我要教她一些选择理论——除了她自己,没有人能让她感到痛苦”(p.132)。此外,他还说,“应当告诉当事人,生活是不公平的,这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此他们最好接纳这种现实(pp.132-133)。

综上所述,格拉瑟明确提出了无条件接纳他人的哲学理念,并将这种理念作为其疗法的一个出发点。他还模糊地提出了无条件自我接纳和无条件接纳人生的理念,而且告诉他的当事人和读者,他们总是可以选择通过他的“选择理论”遵从这些理念。 Ny1g6gfGKlpKAQgQUTOVP4tjYxTudCYmjbqmIqFcc70PMroxfaNWyncMJ9sl7Fq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