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9章

温迪·德莱顿、迈克尔·尼南和保罗·霍克对无条件接纳的论述

1955年,我提出了“理性情绪行为疗法”。随后,我对无条件自我接纳和无条件接纳他人提出了强烈支持(埃利斯,1957,1958,1962)。在那以后,“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其他支持者推动了心理治疗领域对于这个重要目标的接纳。这一运动的领导者包括迈克尔·伯纳德、雷蒙德·迪朱塞佩、拉塞尔·格里格尔、威廉·克瑙斯、苏·瓦伦、珍妮特·沃尔夫和保罗·伍兹等。

温迪·德莱顿(1994,1997,2002;德莱顿和迪朱塞佩,2004;德莱顿和戈登,1991;德莱顿和尼南,2003;尼南和德莱顿,1992)在其作品中对于无条件接纳提出了极其明确的支持。除了对常规当事人使用无条件接纳自我和他人的方法,温迪·德莱顿还成功地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指导和特殊班级中将其用到了心理治疗当事人以外的人群中。

在与迈克尔·尼南合写的《人生辅导》中“自我接纳”一节,德莱顿向读者提出了他的代表性观点:“我们在本书中反复讨论了这个概念,因为我们认为它对于在人生中发展和维持情绪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自我接纳哲学的内化可以帮助你避免自我贬低,将注意力集中在你的行为、性格和经历上(例如,‘我把情况弄得一团糟,我想要从中吸取教训,但我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无用’)。自我接纳可以极大地降低你产生不良情绪的频率和强度,因为你能够避免对自己展开攻击,从而消除产生此种情绪的一个重要根源”(尼南和德莱顿,2002,pp.159-160)。

这显然是无条件自我接纳。书中还说:“不管是否有问题,你并不会成为一个高人一等或低人一等的人。那么,你是什么呢?正如我们在本书中所说,你是一个可能犯错误的不完美的人,一个拒绝根据你的行为或特点评价自己,但会对你希望改变或改善的方面进行评价的人(例如,‘我可以接受感到惊恐的自己,但我真的希望自己不感到惊恐。所以,我会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以克服这种缺点’)”(尼南和德莱顿,p.146)。

这仍然是在以一种良好的方式督促当事人和读者拒绝在出现心理失常症状时贬低自己。在同一卷,尼南和德莱顿起初忽略了对无条件接纳他人的强调,但他们最后在“学习宽容”一节说:“宽容意味着你愿意在不接受或不喜欢其他观点和行为时允许它们存在;如果你发现某人的观点或行为令人反感,你可以提出反对意见,不过,你无须为此而谴责别人。宽容可以使你和其他人获得犯错误的权利,从而降低情绪波动的可能性”(尼南和德莱顿,2002,p.167)。

这和“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中无条件接纳他人的理念相当接近。不过,我还可以举出更加明显的例子。德莱顿一直在教导他的当事人和读者,对他们自身进行整体评价是错误而且有害的。下面是他与当事人的一段典型对话。

德莱顿:你说部分永远无法定义整体。这正是完全不评价自己的一个很好的理由,因为你自己过于复杂,无法用单一评价来概括。

当事人:所以,我可以评价自己的一部分,而不是整体?

德莱顿:是的。换句话说,你可以接纳自己,将自己看作一个拥有优缺点、可能犯错误、无法评价的人。(德莱顿和迪朱塞佩,1990)。

德莱顿(1999)专门面向公众写了一本书《如何接纳自己》,其中“无条件自我接纳的重要性”一章对有条件自尊及其危险做了充分的解释。在这一章里,他写道:“我们已经看到,自我是极为复杂、不断变化的,在这种情况下,你能完全公平地对自己做出评价或评估吗?因此,如果你的自尊很低,而你又想得到很高的自尊,那么你就必须不断地对你极其复杂、不断变化的自我进行整体评价……答案就是无条件自我接纳”(pp.17-18)。在同一章,德莱顿指出,自我贬低来自人们做出良好表现的要求,而无条件自我接纳“与灵活、偏好理念亲密相连。”他还支持无条件接纳他人,鼓励读者质疑“其他人必须公平对待他们”这一以自我为中心的要求(p.20)。

在为“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实践者撰写的手册《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基础》中,德莱顿(2002)对于接纳自我和他人给出了符合逻辑的经验性实用论述(p.132)。

在为“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治疗师撰写的手册中,德莱顿和尼南(2003)非常一致地倡导无条件自我接纳:“帮助你的当事人接纳带有心理波动倾向的自我”(p.66)。“注意,你要向当事人解释清楚,‘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情绪责任原则并不是责备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制造了自己的情绪问题。他们负有责任,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应当受到谴责”(p.81)。“尽量将你的自我保持在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治疗工作以外。评价你的行为,而不是做出这种行为的自己”(p.231)。

在《REBT治疗师的袖珍指南》(2003)中,德莱顿和尼南还强烈支持了“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在无条件接纳人生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帮助你的当事人认识到,逆境不是世界的终结——它们只是世界的一部分”(p.131)。

综上所述,温迪·德莱顿和迈克尔·尼南是无条件接纳自我和他人理念的坚定支持者;在其他许多作品中,他们向当事人和读者展示了如何放弃低挫折容忍度以及如何实现无条件接纳人生(德莱顿,1994,2002;尼南和德莱顿,2002,2003)。他们一直在遵循“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路线!

保罗·霍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践“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写了许多关于这种疗法的自助式大众图书,而且一直在倡导无条件接纳自我、他人和人生。在他的早期作品《战胜抑郁》(1973)中,霍克指出,“只要你责备自己,你就会产生抑郁”(p.23)。而且,“感到内疚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用自己的行为为自己贴上了标签”(p.27)。

在为“理性情绪行为疗法”撰写的众多书籍中,霍克指出了为何有条件自尊是有害的,为何无条件自我接纳极为有益。在这方面,他有一本著作《战胜评价游戏:超越自爱—超越自尊》(1991)。我们在阿尔伯特·埃利斯研究所心理诊所向许多人推荐了这本书。

在这本书的第3章开头,霍克明确表示:“如果你希望避免那种缺乏自我认可、自我尊重和自我价值的自卑感,摆脱这种困境,你只需要使用一种技巧:永远不对自己或者其他人做出评价”(p.32)。接着,他说明了“为什么你不能以符合逻辑的方式评价你自己”,给出了这样做不合逻辑的许多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理由。然后,他介绍了评价自己和他人所引发的抑郁、嫉妒、愤怒等情绪困扰。

霍克接着说:“如果你不能改变缺点,那就接纳拥有缺点的自己吧”(p.47)。类似地,即使他人拥有缺点,你也应该完全接纳他们。

在这本书的结尾,霍克总结道:“如果你试图解决这个问题,最终你会发现,你需要超越自尊,超越自爱。因此,你应该努力接纳自己”(p.101)。这也是对REBT立场的精彩总结。

在其他各种自助书籍中,保罗·霍克(1974,1976)同样指出,具有拖延症、沉迷于酒精和其他有害物质的人不断告诉自己:“停下来太难了!我不能停下来!”实际上,他们完全可以通过无条件自我接纳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挫折承受力。

根据本章列举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到,作为“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实践领袖,温迪·德莱顿、迈克尔·尼南和保罗·霍克有力地推动了这种疗法无条件接纳自我和他人的传统。他们还为专业人士提供了许多建议,告诉人们如何通过无条件接纳人生解决缺乏纪律和挫折承受力低下的问题;因此,他们涉及了“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大部分心理治疗哲学。 8lFNqGYikIwlnvnk4MPge2SplerQI2JkOjGl1FsNsjsOnihg2zvQohWeLix9NqY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