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8章

铃木大拙的禅宗佛教与接纳哲学

所有佛教形式基本都包含释迦牟尼用于达到涅槃的四圣谛。不过,佛教有许多不同的分支,一些分支具有很大的独特性。因此,禅宗和内观派在无条件接纳自我、他人和人生的理念上侧重于不同的观点和途径。我在第17章介绍了内观派的一些观点,本章我将介绍禅宗的一些观点。

在西方,铃木大拙被视为禅宗泰斗。所以,我将引述他与埃里克·弗洛姆和理查德·德马蒂诺合写的一本书《禅宗佛教与心理分析》(纽约:格罗夫出版社,1960)。

铃木对于禅宗的介绍包括一些半神秘立场,涉及自我、合一、绝对主体、内在创造力、个人感情的神化,以及对逻辑和智力化的极端反对。不过,他的论述也包括一些关于无条件接纳自我、他人和人生的清晰禅宗立场。让我们看一看这些哲学理念吧。

关于无条件自我接纳,禅僧并不关心如何证明自己对他人有多“好”;相反,他们“从不强加于人,总是恭敬谦逊,不爱出风头”(p.66)。

禅宗“倡导……追求自身开悟,并且帮助他人实现这一点”(p.75)。

禅僧“不管拥有多么无穷无尽的激情,仍然祈祷他能完全摆脱所有激情”(p.76)。

禅宗的主要目标似乎是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以及对成功和爱情的渴望。这与“理性情绪行为疗法”保持一致。不过,一些禅宗派别似乎反对包括渴望在内的一切欲望,以达到无欲无求的状态。例如,著名的禅宗学者临济说过,“贵族不为万事所累,保持无为的状态”。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这是一种与健康生活极为抵触的行为。

关于无条件接纳他人和激情的取得,禅宗讨论得更加具体:

“愿望是……智慧加上爱”(p.58)。

“当他的左脸被打时,他可能不会把右脸转过来,但他默默为其他人的幸福而努力”(p.68)。

“他的整个存在全部用于为其他人做好事”(p.69)。

“众生芸芸,我只祈祷他们全部获救”(p.75)。

“《妙法莲华经》有云:‘只要还有一个独孤的灵魂没有得到拯救,我就会回到这个世界上来拯救他’”(p.70)。

菩萨或禅僧的六德之一:“(1)慈善或施舍,即为了所有生灵(萨瓦萨特瓦)的利益或幸福,提供一个人能够给予的一切”(p.72)。

你可以看到,和内观派一样,禅宗充满了慈悲。它并不是毫无意义的!

高挫折容忍度或无条件接纳人生也是禅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禅僧“在所有不利条件下仍然耐心前行”(p.72)。

“禅定是在任何有利和不利条件下保持平静的心态,即使噩运接踵而至,依然保持镇定,不会感到沮丧。这需要大量训练”(p.72)。

这仍然很容易理解。包括禅宗在内的一些佛教分支专注于教导耐心、坚韧和无条件接纳人生的哲学理念。

综上所述,禅宗在宣扬无条件自我接纳方面表现得相当不错,尤其是鼓励修行者接纳自己,而不是拼命追求物质上的成功和爱情。在无条件接纳他人和无条件接纳人生的宣传上,禅宗表现得更加出色。这种哲学经历了2500年的洗礼,如今在世界上仍占有一席之地。 lnzHJ50UG7o7GZbNq8r1htivGVRfdIb46g1kn9RPfDPStO3Q+hrTNsVYzpltQUj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