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9章

老子及其谦逊节制的哲学与无条件接纳

2000多年前,老子写下了《道德经》。他虚构了一个理想的、时刻遵循道德或天性的圣人或统治者,主张如果人们能够向他学习,遵循天道(万物的道理),意识到自己的本性,他们就可以实现拥有谦逊的道德,减少疯狂的奋斗,同情他人。老子的学说在当时是不同寻常的,考虑到中国乃至世界充满纷争的历史,老子的思想更显得难能可贵。多年来,《道德经》对亚洲思想的影响可能比其他任何一本书都要大。如今,它也实实在在地影响了其他国家的无数人民。

贯穿老子哲学的主旨似乎是对和平、包容以及同情他人(包括那些行为令人讨厌或与人争斗的人)的教导。因此,我们可以找到下列支持“无条件接纳他人”的说法:

·“与善仁”(在与他人交往时,知道如何做到温和仁慈)(p.17)。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只有能用爱做到这一点的人,才有资格成为世界的管理人)(p.27)。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知道如何用道指导统治的人,不会用武力践踏世界)(p.61)。

·“清静为天下正”(和平和宁静是世界的规范)(p.93)。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只有统治者和他的人民不去互相伤害,世界上的所有利益才会在国家内得到积累)(p.123)。

·“善胜敌者不与”(征服敌人最好的方法,是通过非对抗方式赢得他的支持)(p.139)。

·“既以为人己愈有”(圣人越是为其他人生活,自己的生活就越充实)(p.165)。

显然,老子主张无条件接纳他人。由于他那诗歌化的语言,他对无条件自我接纳的支持并没有那么明显。不过,他一直都反对人们追求卓越,他讨厌人们吹嘘自己的成功。他说,“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竞争和追逐使人的心智变得疯狂)(p.25);“弃智,民利百倍”(放弃聪明,人们将获得百倍的利益)(p.39);“圣人……不自见”(圣人不表现自己)(p.45);“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你的目标是有效保护你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使自己变得强大)(p.61)。

老子反对欲望,他所说的欲望指的似乎是需要和贪婪。他说,“圣人欲不欲”(圣人希望自己没有欲望)(p.121)。不过,他想说的似乎是“不要为了成功而过分努力,应当适度努力。”他还列出了自己所珍爱的优点,其中一点是“不敢为天下先”(不敢成为世界上的第一名)(p.117)。另外,圣人“不自贵”(不为自己而得意)(p.147)。

我们可以比较明显地发现,老子认为有条件自尊(或者说因为你的良好行为将你评价成好人)是人类的一个明显弱点,无条件自我接纳则是一种看上去更加合理的策略。不过,他也强调,保持善良和遵循自然“正”道是正确的做法——他有时还暗示,只有这样,你才能接纳自己。这是一种有条件接纳。

在生活中,老子提倡高挫折容忍度(HFT),他说,“圣人去甚,去奢,去泰”(圣人避免所有极端、过度和放纵)(p.59)。而且,“大丈夫……去彼取此”(一个完全成熟的人……更喜欢内心世界,而不是外部事物)(p.77)。他还反对低挫折容忍度(LFT),认为“多易必多难”(认为一切都很容易的人,最后将会发现一切都很艰难)(p.129)。他建议正视自己容易产生心理波动的弱点并采取行动:“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圣人讨厌得病,所以不得病:这就是健康的秘密)(p.145)。

老子并没有明确阐释无条件接纳人生(ULA)的理念,但他涉及了这种想法:他督促读者放弃不必要的紧张和压力,使他们获得完美的生活。他不断强调,人生和自然有其平和的内在规律。所以,你最好接纳你能得到的事物,不要为你无法满足的欲望而哭泣。你应该尽自己的本分,然后顺其自然。世界如此精彩,等待你去享受,即使不去疯狂地给自己施压,与他人竞争,你也能过上快乐的生活。凭借这种理念,老子以一种优雅的方式提倡了无条件自我接纳和无条件接纳他人的理念,他尤其倡导无条件接纳他人。2000年前就能产生这样的想法,真的很不简单! 1yJKul9QfuwuWmv9iI7uGX0anPiZd8xJuG9k72W+wydwLvEQ2BY1LNJTIWmNlCy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