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变自生变

特征一:不确定性不仅是常态,而且是经营的条件与机会。

让我们先看看一家企业的战略机遇。威创视讯是总部位于广州的一家高科技公司,其最早的业务是大屏幕拼接技术。公司在大屏拼接技术领域拥有自主创新的能力,并在中国市场上取得了非常领先的地位。但是从2011年开始,显示技术的改变让这家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以下三个最重要的挑战,已经摆在每一个威创视讯人的面前:新业务没有获得根本性的突破;代理商、用户、市场甚至同行都在观望;公司内部弥漫着怨气、疲惫,无法看清未来的恐惧。引发这三个最重要挑战的诱因,一方面来自外部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来自公司内部的问题,核心是不确定性加剧。

对于这家公司而言,外部环境真的变了。从技术层面而言,显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检测技术、新材料技术等,这些与产品相关的技术都有了质的提升。这些技术应用到拼接领域、监控领域自然也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从用户的层面看,公司的用户已经从单纯的显示需求,转变到复杂的使用需求;已经从拼接产品的外行人,转变成拼接产品应用的内行人;已经从产品的购买者,转变为产品的设计者。从代理商的层面理解,公司的代理商已经从利益驱动,转变到价值驱动;已经从采购商,转变成价值链的管理者;已经从用户的供应商,转变为用户的服务商。从同行层面理解,公司的同行不再是简单的模仿,也成为商业模式的创新者。他们利用资本的能力、整合资源的能力、与市场沟通的能力、寻找新的人力资源的能力、规划市场的能力等,都在快速地显现出来,并有明确的方向以及凸显这些能力的展示方式。从市场的层面看,拼接领域呈现出了明显的市场新格局:需求多元的结构、产品细分的结构、增值应用的转变、渠道多元的结构。

任何一家企业能够持续发展,最根本的原因是能够与环境互动,并和环境发展的趋势在一起。所有成功的企业都善于在环境变化中掌握机遇,威创视讯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功,源于在过去十年中,理解并拥抱了中国市场的高速发展,用适合中国市场的特点,安排了自己的商业模式。但是,到了2011年,如上述所言,环境改变了,如果依然用创业之初的商业模式、产品结构以及市场认知支撑业绩,显然已经无法持续;借助惯性发展,虽然能够完成每一年的任务,但是无法看到更长远的未来。公司决策层知道,这是“虚假繁荣”,被业绩掩盖的“虚假繁荣”,这会让公司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极其被动的境地,并有可能一步步失去已有的市场地位。

威创视讯人从这一年开始,意识到需要做出彻底改变。他们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让自己不受日常工作的局限,以更为广阔的视角,不但看到行业发展的大格局,而且还思考各种不同寻常、有别于以往的事件对整体市场前景的重大影响。他们将所有这一切的变化视为一定要彻底改变自己的动因,甚至他们会要求自己离开行业去找新的机会,而不仅仅局限于原有的领域、原有的竞争力、原有的经验。所以,公司确定了“资本驱动转型”的“双业务”战略,在2015年成功跨界到中国儿童成长服务领域。

有些人看待市场变化时,往往过于狭隘,无法看到其背后更为深远的影响,庆幸的是威创视讯的创始人何正宇看到了变化背后更为深远的影响,及时引进战略伙伴和君商学,并带领董事会坚定地落实“资本驱动跨界”的战略。今天的威创儿童成长服务平台已经是中国该领域中的领先者。如果不是大屏拼接领域的不确定性对威创视讯的挑战,威创视讯的儿童成长服务平台不太可能出现。今天的威创视讯已经更名为威创集团,并成功在两个产业领域中获得了发展的基础。

视不确定性为发展的机遇,这是威创集团成功跨界的主要原因。同样不断挑战自己、与不确定性共舞、驱动成长的华为更具有代表性。华为从一家小公司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全球行业领袖,经历了自我超越和持续变革的过程。这个成长过程也源于华为对于自己所在领域变化的敏锐与呼应。在《华为基本法》基础上,从1998年第三季度开始,华为借助IBM的顾问团队步上了转型的艰难历程,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情:

·1998~1999年,华为知道它面临的竞争会来自跨国企业,而这也是它获得发展的机会,所以决定借助IT发展规划将业务运营提升到世界级水平。(组织内部研究华为如何利用IBM来改进自己。)

·1999~2003年,华为了解到为客户价值创造的研发,会让它找到未来的机会,因此展开为客户进行计划、选择、调整、开发和管理新产品的开发系统,将以研发为唯一视角变成跨职能的视角来满足未来业务。(提升华为的供应链。)

·2000~2002年,华为需要全员面向顾客,并形成共同的工作习惯与话语方式,利用组织能力服务顾客,打造未来的竞争力。它开始构建客制化应用方案的IT能力,实施所有需要的IT工具来支持IPD的流程和方法论。(共同理解和变革管理方式。)

·2003~2008年,自我驱动成长可以让华为面对不确定性,并由此获得新的发展机会,因此华为建立了一个能够支持和推动未来持续增长的组织模式。(华为强调基本的领导能力建设。)

·2009~2013年,成为真正的全球领袖需要华为具有更加强大的创造力与组织力,这样才会形成一个柔性化的组织并能够引领变化,从而成为行业领袖。(华为强调一线授权以及“轮值CEO”的组织创新。)

·2013~2016年,华为步入战略“无人区”,需要更大的力量来面对不确定性,所以需要构建直接连接终端消费者的能力,需要能够真正基于最终消费者的价值创造。(华为主航道战略、与终端消费者沟通。)

在华为持续变革的计划中,任正非以一个战略领袖的敏锐性,感知变化并超前做出布局与安排。他也一直要求自己成为坚定的变革领导者。无论是从公司聚焦战略、顾客导向、奋斗者为本的绩效考核,还是文化建设上,包括每一年的新年寄语、公司内部会议的讲话以及签发的文件等,他都向全体员工,特别是经理人表达自己对于环境变化的理解,对于变革决心的坚定。所以,华为在近20年间的环境巨变中,成为令业界称道的领导者企业。

IBM前任总裁郭士纳说:“核心领导人的存在对转型能否成功有着深刻的影响。”这一方面意味着领导人需要坚定地推动变革,另一方面也需要领导人清晰地理解环境,把握变化中的机会并坚定变革的方向。每一家企业都需要领导者担当起发现变化、引领转型的重任; 企业总是希望可以寻找到持续发展的路径与方法,其关键是领导者对于变化的理解以及从中生发出战略的能力。

我非常欣赏那些敏锐把握变化,从顾客的视角看待变化,并转化为新机会的企业,从谷歌、华为、阿里巴巴、腾讯这些大型公司到罗辑思维、有米科技等新锐公司,它们都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好。哪怕这样做会有风险,甚至失误,但是它们依然坚持不断地调整自己,不断地感知不确定性,不断地寻找可能的改变与机会。通过最近十几年的观察,特别是互联技术对传统企业的冲击,我发现,如果不是从变化中寻找机会,不做彻底的自我超越,不做组织与文化上的转型与创新,而仅仅是在经营上做调整,应该很难取得成效。其中最核心的是领导者要做出改变,因为企业责任的主体以及组织文化的主体依然在领导者的身上,需要领导者自己来主持企业转型,要知道缺失了领导者转变这个环节,转型很难进行。

2013年,市场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健康行业的高端市场下滑严重。“同仁堂健康”为消费者所熟悉的虫草、燕窝、海参等高档滋补产品销售也出现了下降,而新的明星产品又迟迟没有出现,一直快速增长的销售因而受到了冲击。这时,同仁堂的经理人开始反思,原有的产品优越感少了,怎么做好市场、做好服务的声音多了起来。“同仁堂健康”CEO俞俊说:“在市场变化、销售下降的时候,我对战略转型反而更加坚定。我们自上而下开展了多达百场的战略宣讲,对全体员工进行战略培训,要求所有中高层都向我讲述他们对战略的理解。”

这是一次难得的促成理念转变的机会,此时同仁堂人开始真正理解服务导向战略,思考如何去把握客户需求,重新赢得市场。互联网手段为传统企业提供了看到用户、看到转变的最好方式,这就是社交网络。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同仁堂健康”迅速开发出了对外和对内的交流平台,推出了多个微信公众号,在营销上也以一些典型客户为原型,在网上现身说法。公司中高管团队建了一个日常交流的“Change Maker”(变革者)微信群。在群里,各种以用户为中心的案例、来自互联网企业的经验成为最热门的话题。在新产品开发上,“同仁堂健康”也摒弃了原有的“我有一个特别好的产品,人人都知道它特别好,现在我卖给你,你不买就是吃亏”的思路,转为“我发现客户有一个未被满足的健康需求,而我们同仁堂健康可以开发出相应的产品,满足这个需求”。

优秀的企业实践表明,一个好的企业领导者一定是坚定地因应变化引领变革的,他会把每一个变化视为挑战,并毫不犹豫地带领整个组织进行变革;他会把每一个变化视为自己的机会,而不是阻碍,用创新与变革来拥抱机会。每当看到不同寻常、有别于以往的新生事物时,领导者都要深入分析,不断地思考未来的市场和行业将会如何演进,战略在更大程度上要顺势而为,符合趋势才会与时俱进,与趋势在一起,利用变化,才可变中求胜。 20pULtYtHt8KBUpsksYB37TXtjQSQXyHIfxejfQpOPXfROehFTPaq1j8W8Ogo6f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