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6 稷下学宫

战国时代是个所谓“礼崩乐坏”的时代,周王朝原有的政治文化体系受到了打击。与此同时,因为社会的急剧动荡不安,不仅导致国家官学系统的衰废,而且也使得官学中的文士们也都成为了“自由的知识人”。

在东方的齐国,为了招揽天下人才,探寻治国的理论,开设了一座“稷下学宫”。这座学宫位于齐国都今山东临淄稷门外,大约创建于齐桓公田午(公元前374~前357)时期,并在齐宣王(公元前319~前301在位)时期达到鼎盛阶段,至末代齐王建时衰弱,历经一百四十余年。据说,当年学宫繁盛时,流连于此的贤人、名士达“数百千人”,齐王允许他们在此“不治而议论”。当时各国著名的文学游说之士多曾先后或长期在此著书讲学,互相切磋驳难,掀起了当时思想界的一大波澜,形成了空前繁荣的百家争鸣局面。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历史之久,令后人惊叹。当时,云集稷下的主要学者有孟子、荀子、慎到、环渊、邹衍、田骈、彭蒙、淳于髡、接予、鲁仲连、田巴、邹奭等。这些学者在学术上各有所主,分属各派,主要的有道、儒、法、名、兵、农、阴阳、纵横诸家,互不统属。他们也不威慑于权势,自由地宣传自己的学说和主张,百家立异,各持其说,争辩求知,蔚为大观。

稷下学宫的兴起与齐国“养士、用士”制度有着紧密的关联,本来齐国就富有收揽贤士的传统。田齐夺取政权后,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的迅速发展,扩大了礼贤的规模,专门设置了稷下学宫,广招人才。历代齐王虽有贤愚、不肖之别,但在尊贤礼士方面却做得颇为令人称道。凡来稷下的学者,都要经过齐王召见,通过问答及对其学术水平、社会名望、带徒多少、资历深浅等个人条件的了解,授予他们不同的等级称号,让他们享受不同等级的待遇。据史书所载,淳于髡因有功于齐,被列为“上卿”;孟子被列为“客卿”;荀子则是“三为祭酒”、“最为老师”。到了齐宣王时,“邹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

陈侯因咨戈 战国时期齐威王使用的兵器。

历史百科堂: 《竹书纪年》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史书,此书原来没有书名,后来人们从它编年体的体例来命名为《纪年》,原书本是竹简,所以称为《竹书纪年》。共十三篇,叙述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历史,按年编定次序。对于现在研究先秦史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战国彩漆木雕箭 这是装箭的简盒残部。

最为令人羡慕不已的是,齐王还为这些“自由知识人”建造了高门大屋等壮观的府第,给予他们优厚的俸禄。比如说,淳于髡当上上卿以后,齐王就赐给他千两黄金和百余辆革车,他的地位俨然与诸侯相同了。我们所熟知的孟子,曾多次劝说齐宣王实行他所主张的仁政,虽被宣王认为不合时宜且迂阔可爱,但仍享受着优厚的物质待遇。每次孟子出门时,都有数十辆车和数百人跟随着他,排场只能用“阔气”来形容了。可见,齐王将这些士人视为“瑰宝”,把他们看成是光照千里的人物。讲到这里,我们来说一则齐威王发现人才,明辨人才,还重视人才,把人才比喻为国家的宝贝的故事。

有一年,威王与魏惠王到郊外一起打猎。

魏王问道:“大王可有什么宝物吗?”

威王说:“没有。”

魏王不解地说:“像我这样小的国家,还能有像用夜明珠装饰起来的车子之类的宝物,怎么齐国这样的万乘之国会没有宝物呢?”

威王微微一笑,说:“我眼中的宝物与您眼中的宝物不一样。我有个大臣叫檀子,被我派往南城,楚国人知道后就不敢向前来犯掠夺,而泗水之滨的十二个诸侯也都会来朝拜。还有个大臣叫盼子,我派他镇守高唐,赵国人就不敢到东边的黄河里捕鱼。我手下那个叫种首的大臣,一旦被我派出戒备盗贼,所到之处就会道不拾遗,夜不闭户。这些人比起那些宝物来,您看如何呢?”

中国大事记: 公元前372~前289年,孟子在世,继承发扬孔子和儒家思想,提出仁政和仁、义、礼、智等道德规范学说,为儒学的主要代表之一。著有《孟子》。

世界大事记: 公元前384~前322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世,创立逍遥学派,建立“实体论”哲学体系,首开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研究。

魏王听后,心中惭愧,不久就败兴离去了。魏王与齐威王比富,他将一些宝马香车看成宝物,而威王却将人才看做是无可比拟的宝贵财富。所以,齐国能吸引天下名士纷至沓来,终能强盛。

古时候,人们有一种认识,就是说齐人“尚智辩,多权诈”,这似乎与现在人们称赞山东人质朴、实在、豪爽之说大相径庭,应该说这是齐地风俗古今的一大变化。司马迁也在《史记》中对齐国民风有过评论,他说:“齐带山海……其俗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论。”由此可见,即便是到了汉代,齐人风俗“智诈”、“巧伪”之说还是相当普遍的社会舆论。其实,齐人“多智”、“好议论”的人文风尚,早在“稷下学宫”中初见端倪。当时,稷下学宫既是当时思想家、教育家的聚散地,又是齐王“智囊团”的大本营,稷下先生担负议政、备顾问、制礼的职责,帮助齐国设计治国蓝图、拟定典章制度。比如,齐宣王就喜爱文学游说之士,十分礼遇稷下先生,让他们“不治而议论”。这无疑说明了稷下遗风对齐地风俗的影响是不应被忽视的。

如果谈到稷下学宫留给后世最大的影响的话,我们就不能不说一说中国古代的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了。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从国家到民间都给予教师很高的社会地位。而在稷下学宫的时代,这种传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扬。前面我们讲到齐王给予这些名士优厚的待遇和物质享受,充分听取他们对国家政治的建议,足以说明齐国君民对这些“老师”的尊重。曾在稷下学宫“最为老师”、“三为祭酒”的荀子,把天、地、君、亲、师并列起来,提到同样崇高尊贵的地位。他说:“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业;君师者,治之本也。”他认为,是否重视教师的地位与国家兴衰存亡关系极为密切,他还曾预言:“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这就是说,如果国家能够兴旺,那么必然是尊重老师的传统起到了重大作用;如果国家看上去要衰亡了,就表明这个国家的尊师传统没有得到好的贯彻。荀子就这样为尊师重教的历史传统奠定了理论基础。

虽然说在战国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总是征伐不已,但是各国内部却依然保持了尊师重教的传统,对人才的培养和招纳都不遗余力,也都在政治上和教育上强调尊重教师的重要性。正是因为如此,那时的人们在观念中才会对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有着深刻的理解,由此激发出人们对从事教师工作的人的爱戴。

刀币 主要流通地区是齐、赵、燕地区。 2h+3N1DXeaSZCcomGorELED331lf5dpDB8jxEAoxhamSQhXhRHYecvh1kXSoW+9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