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被秦国打败以后,一直受秦国欺负,楚怀王又开始重新和齐国联合。后来,秦昭襄王即位以后,再次采取了拉拢楚国的政策。公元前299年,秦国又一次遣使赴楚,邀请楚怀王到秦国的武关(今陕西省丹凤县东南)相会,要与楚国订立盟约。
历史百科堂: 战国中期魏国开凿鸿沟,后成为隋代开辟京杭大运河的基础。
楚怀王接到秦昭襄王的信,开始的时候,他有所顾虑,一来是怕不去会盟而得罪秦国;二来是怕去了之后又会有危险。所以,他就跟大臣们商量此事。大臣中的革新派代表人物屈原(公元前340~前278)坚决主张不能赴秦,他对楚怀王说:“秦国强暴得像豺狼一样,咱们受秦国的欺负和欺骗可不止一次了。如今,大王您要一去,准会上他们的圈套。”可是,怀王的儿子公子子兰和怀王的宠姬郑袖,以及那些守旧的贵族们却惮于秦国的威胁,而怂恿楚怀王前去会盟。他们有的竟然对怀王说:“大王,咱们曾经把秦国当做敌人,结果导致两国交战,我们楚国死了好多人,又丢了许多土地。如今秦国愿意跟咱们和好,怎么能拒绝人家呢。”那个没有记性的楚怀王最终还是听信了这一伙人的话,就这样往秦国去会盟了。
屈原《渔父》辞刻
屈原雕像
怀王赴秦,果然不出屈原所料,楚国君臣一行人刚踏进秦国的武关,立刻就被秦国预先埋伏下的人马截断了后路。在会盟时,秦昭襄王逼迫楚怀王把黔中的土地割让给秦国,遭到怀王拒绝后,秦昭襄王就把楚怀王劫持到咸阳软禁了起来,要楚国大臣拿土地来赎他。楚国的大臣们听到怀王被劫的消息后,为了断绝秦国要挟楚国的念头,楚国大臣拥立太子即位,他就是楚顷襄王。同时,守旧派贵族公子子兰成为了楚国的令尹。
楚怀王在秦国被押了一年多,吃尽苦头。他冒险逃出咸阳,又被秦国派兵追捕了回去。他连气带病,没有多久就死在秦国。得知怀王客死他乡,楚国上下无不悲愤。特别是大夫屈原,更是气愤,他劝楚顷襄王要留心搜罗人才,远离身边的小人,要整军修武,操练兵马,等待时机为国家和怀王报仇雪耻。可是,他这种劝告不但没有引起楚王的重视,反而招来了令尹子兰等人的仇视。他们天天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他们对楚顷襄王说:“大王没听说屈原数落您吗?他老跟人家说:大王忘了秦国的仇恨,就是不孝;大臣们不主张抗秦,就是不忠。楚国出了这种不忠不孝的君臣,哪儿能不亡国呢?大王,你想想这叫什么话!”楚顷襄王也是一个糊涂的人,听了谗言,不分是非与黑白,就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遥远的南方——荒凉的溆浦一带去了。
中国大事记: 公元前341年,马陵之战。魏攻韩,韩求救于齐,齐师败魏师于马陵。
世界大事记: 公元前346年,马其顿与雅典签订《菲奥克拉提斯和约》,结束第三次“神圣战争”。马其顿从此控制了希腊的北部和中部。
这一带的民众也都知道屈原是一个爱国而且正直的大臣,十分同情他。有一天,一个经常在汨罗江上打鱼的渔父见到了屈原,看到他那愁容满面的样子。就对他说:“您不是楚国的大夫吗?怎么会弄到这等地步呢?”
屈原回答说:“现在,楚国上下许多人都是肮脏的,只有我是个干净人;还有很多人都喝醉了,只有我还醒着。所以我被赶到这儿来了。”
渔父听了,不以为然地说:“既然您觉得别人都是肮脏的,就不该自命清高;既然别人喝醉了,那么您何必独自清醒呢!”
屈原立即反驳,并表明自己的心志说:“我听人说过,刚洗头的总要把帽子弹弹,刚洗澡的人总是喜欢掸掸衣上的灰尘。我宁愿跳进江心,埋在鱼肚子里去,也不能拿自己干净的身子跳到污泥里,去染得一身脏。”
听到屈原自沉的消息后,汨罗江边的民众们,全都划着小船去救屈原。可是面对着滔滔东去的江水,人们哪里还能寻找到屈原的身影呢!为了能不让江中的鱼虾伤及屈原的尸体,百姓们就把一些饭团、鸡蛋丢进江里,用它们来喂食鱼虾。到了第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当地的百姓想起这是屈原投江一周年的日子,又划了船用竹筒子盛了米撒到水里去祭祀屈原。后来,人们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进成为粽子,是用楝树叶包米蒸熟的。每年到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便以赛龙船、包粽子的方式进行祭祀。渐渐地这种活动就演变成为一种风俗,人们也就把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称为“端午节”。
屈原怀着悲愤的心情离开楚都,经过一路颠簸流离才到了被流放之所。这位怀抱救国救民之志和富国强兵之心的楚国忠臣,眼见自己的抱负不能施展,便将自己对祖国的一腔热忱化作篇篇诗章,把自己对祖国的爱全部融贯到他的诗歌创作中。这些优秀的诗歌,其中最有名的是《离骚》。他在诗歌里,痛斥卖国的小人,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心情,对楚国的一草一木,都寄予了无限的深情。
历史百科堂: 《考工记》中描述了在冶炼金属时如何判断炉温的高低,根据不同物质的蒸气颜色来判断炉火的温度:由黑浊到黄白,再到清白;当最后到了“炉火纯青”的时候,就可以浇铸了。这种掌握火候的办法,直到近代还在使用。
后来,当秦国军队南下攻楚以后,屈原赶紧顺着沅江东下,入洞庭湖,渡过湘江,来到了汨罗江畔(今湖南省长沙市东北)。
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楚国的都城被秦兵攻破的消息传来,屈原在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眼看国破之难就在自己眼前,而自己却又无法施展才能去为国分忧。他忧心如焚,在极端失望和痛苦中来到了汨罗江边,抱起一块大石自沉于江中,死时大约六十二岁。